| 加入桌面
高级搜索 人才直达
招聘推广
招聘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现代农业 » 科研进展 »

机插秧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展及在陕南的发展策略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5-15
 
 
详细说明

 

 

机插秧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展及在陕南的发展策略

 

 

摘 要:通过对我国水稻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内外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进展分析,对陕南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水稻 机插秧 发展 策略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以手工插秧为主的传统水稻种植技术已不能适应当前我国水稻生产的需要,大力推行水稻机械化插秧,是现代稻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水稻种植机械化,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我国水稻生产技术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水稻单产及总产居世界第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接近全国粮食总产的三分之一。

水稻生产技术演变和发展与水稻生产环境、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国农业生产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具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水稻种植方式主要以手插秧为主,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稻种植方式开始逐渐发展变化,水稻抛秧、直播稻、再生稻、机插秧为主导的省工节本种植方式的面积逐渐扩大,到21世纪,在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高性能插秧机前提下,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并在政府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2009年全国水稻机插秧面积已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6%左右。

2 国外水稻种植方式概况

世界上发达国家水稻种植主要有机械插秧和机械直播两种方式,这两种机械种植技术各有优势、特色和制约因子。一是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水稻直播方式,种植品种多为粳型常规稻,种植制度为单季稻,这些国家稻农所占稻田面积大,且稻田相连成片;二是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水稻机械化插秧移栽方式,种植水稻品种多为粳型常规稻,种植制度为单季稻,这两个国家由于水稻生长季节比较紧张,早期温度比较低,不宜采用机械直播技术。

我国目前机插秧技术主要引进和借鉴日本和韩国毯状育秧机插移栽秧方式。

3 新一代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

新一代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的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插栽要求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械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特点),但由于当时经济、技术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

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了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了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一是机械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适应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轴连杆插秧结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业性能、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方式有了重大改变,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移栽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硬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高,床土土层薄,秧块尺寸标准,易于集约化管理,秧池及肥水利用率高(秧大田比为1:80—100,可大量节约秧田)。

4 我国机插秧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967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东风25型自走式水稻机动插秧机鉴定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批拥有机动插秧机的国家,到1976年,我国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已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1%。80年代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限制了水稻机插秧的发展,使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降到了低点,9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对机插秧技术需求日益增强,1995年全国机插水稻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到2009年已占16%。但各地发展不平衡,东北三江平原由于户均经营规模大,应用面积比例较高,已经达到60%左右,其中国有农场已经达到80%左右,其次为长江中下游稻区,机插秧面积也已占种植面积的13%左右。

机插水稻目前大多在一季稻作区和粳稻作区上应用,种植品种多为常规粳稻,主要采用旱地土育秧、硬盘育秧、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本田泥浆育秧和工厂化机插育秧等几种育秧方式,播种量在120—180g/盘,秧龄15—20天,叶龄3.5—4、苗高15—20cm。

5 我国机插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稻类型和耕作制度多样,水稻生产种植有单季、双季及多熟制;品种类型有粳稻、籼稻,还有常规稻和杂交稻。杂交稻在我国水稻生产上占重要地位,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50%多,单产比常规水稻增产10—20%左右,随着籼型杂交稻米质的改善和粳型杂交稻技术的发展,杂交稻面积将进一步扩大,解决杂交稻机插秧问题是发展我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关键。另一方面大部分杂交稻产区,主要为双季稻及稻—麦(油)多熟制地区,生长季节比较紧张,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上下茬之间衔接时间较长,在现有品种条件下,需要一定的秧龄,秧龄过长、秧龄弹性小,播种密度过高,秧苗素质较差等问题给机械化插秧带来了众多困难,机械化插秧的机插效果和增产效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6 机插秧在陕南的研究进展及发展策略

陕南属于我国华中单、双季稻作区,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水稻种植品种属中籼杂交稻类型,是中籼迟熟杂交稻种植的最北沿,耕作制度为稻——麦(油)两熟制,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4月初水稻育秧,育秧方式以湿润露地育秧和两段小苗寄插育秧为主,5月下旬移栽大田,秧龄长达40天以上,以培养多蘖壮秧为高产栽培基础,水稻高产齐穗期在8月10—15日,安全齐穗期为8月20日,在此耕作栽培制度下,按照目前现有的机插秧技术模式,势必机插秧的播期只能在5月上旬,那么现有生育期在150天以上的晚熟品种几乎全不能安全成熟,品种格局只能种植生育期140天左右的中早熟品种。

汉中市农科所于2009年购置了久保田SPW-48C型插秧机,开始了适应机械化插秧的品种筛选工作及育秧技术的探索研究工作,从目前研究看:筛选出适应机插的高产、优质品种以及如何提高机插秧苗素质和秧龄弹性的育秧技术是陕南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品种选择

由于插秧机械对育秧密度及插植秧苗高度具有较刚性的要求,在不改变耕作制度的条件下,播期必须要比手插秧推迟10—15天,致使机插秧抽穗期和成熟期都相应推迟5—7天,考虑到水稻的安全齐穗和高产齐穗,通常选择手插秧能在8月初抽穗生育期约150天左右的品种,机插秧抽穗期推迟正好在8月中旬安全齐穗,而手插秧通常在8月中旬抽穗生育期约在155天以上的品种,机插秧就有可能不能安全齐穗。

而生育期在150天左右的品种,在平川所种植的晚熟品种中生育期属偏早型,而在丘陵山区所种植中早熟品种中生育期属偏晚型,在陕南属于山区到平川生育期过渡品种,这种生育期类型在陕西省水稻区域试验中,参加晚熟组试验生育期偏早,产量较低,参加山区中早熟组试验生育期有显得偏晚,导致此类型品种所能通过审定的数量显著偏少,也导致目前适合机插秧的可利用品种偏少,加强适宜机插品种的选育应是目前解决的首要问题。

陕南水稻前茬为油菜和小麦,通常油菜比小麦要早收割一周左右,将生育期150天左右的品种安排油菜茬口,在4月20—25日播种,5月20—25日机械化插植,生育期145天左右品种可安排小麦茬口,在4月25—30日播种,5月25日后机械化插植,既可保证机插秧较好秧苗素质和插秧质量,又可保证水稻的安全成熟。

机插秧水稻和手插秧水稻生理特性有着较大的差异,适宜机插秧水稻品种更应具有理想的株叶形态和较强的抗倒伏性。

6.2 育秧技术

机插秧育秧播种密度为目前手插秧播种密度的8—10倍,杂交稻播种通常每盘(28×58cm)芽谷70—90g,秧苗密集,随着秧龄的增加,秧苗争光、争水、争肥矛盾日益突出,使秧苗既要争取多利用早期的光温资源,又要保证秧苗具有较好的插秧素质,秧龄及秧龄弹性问题是育秧环节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

合适的秧龄首先要保证水稻品种的安全齐穗,同时要能较充分利用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的光温资源,保证水稻品种较大程度地发挥其产量潜力。秧龄弹性是秧苗具有较好的秧苗素质,又符合机插要求的秧龄范围。秧龄和秧龄弹性又和品种特性及播种质量密切相关。

我国目前现有的模式秧龄多数控制在15—20天内,品种生育期和茬口之间无突出矛盾,而陕南这种矛盾表现的非常突出,在两熟制条件下,只有秧龄至少大于30天,机插秧品种优势和产量优势才可能充分发挥,如何使秧龄达到30天又保证具有较好的秧苗素质,必须利用化控手段调节。通过2010年对不同秧龄下机插秧生理特性的比较分析,秧龄弹性可以达到30—35天。

6.3 栽培技术

机插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秧苗生长完全处于密生生态条件下,秧苗期不发生分蘖,秧苗小而素质趋弱,移栽大天后常需1.5—2个叶龄期的秧苗增粗、增重过程才开始分蘖,但后期分蘖增速较快,目前国内机插秧主要采用“标秧、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 高产栽培技术。

陕南为全国水稻高产主要产区,如何使机插水稻和常规手插水稻平产甚至增产,通过对机插秧特点研究,除筛选更高产的品种外,插植密度应是机插秧高产的有效突破口,目前陕南水稻手插秧插植密度一般为1.1—1.3万穴/亩左右,而机插秧定穴、定苗插秧密度范围为1.1—1.8万穴/亩,只要选择合适的株叶形品种,插植密度达到1.5—1.7万穴/亩的水平,机插水稻产量完全可以赶上甚至超过目前手插水稻产量水平。

6.4 农业机械和设施建设

机械化插秧机械和设施利用率较低,以一台插秧机为例,每天插植20亩计,一个水稻插秧季节也就10天左右,当年作业面积也就200亩左右,现我省农机补贴只有30%,一台插秧机还需1.3万元左右,购置成本较高,全国插秧机最高补贴达到70%,因而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还应加大国家对机械的补贴力度,同时也应将育秧设施及基地建设等纳入农机补贴范围。

 

本文来自: 汉中农业科学研究所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hznks.com/onews.asp?id=578

 

 
更多..同类信息

[ 现代农业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