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优 1025
选育单位: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母本:特A;父本:1025(籼粳交后代与桂99、直龙复交育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感温型迟熟组合,全生育期桂南早造124—128天,株高100—110厘米;晚造110天左右,株高90—100厘米。叶片适中挺直,叶色浓绿,株叶型集散适中,分蘖力中等,一般亩有效穗18—20万,每穗总粒150粒左右,结实率85.0%以上,千粒重24.5克,稻米品质明显好于特优系列其他组合,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测试中心分析,糙米率82.6%,精米率75.4%,整精米率64.6%,长宽比2.6,垩白率56%,垩白度13.3%,透明度2级,碱消值7级,胶稠度48mm,直链淀粉含量23.1%,蛋白质含量9.3%。广西区试抗性鉴定:叶瘟5级,穗瘟7—9级,白叶枯病5级。
产量表现:1999年早造参加自治区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平均亩产为529.87公斤,比对照特优63增产2.9%;同期参加自治区区试,早造桂南稻作区6个试点,平均亩产457.86公斤,比对照特优63增产5.27%,列迟熟组第二位。1998—2000年在上林、北流、田阳等地进行生产试验和试种示范,均比当地对照特优559、特优63增产2.2—4.54%,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①适时早播,并注意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宜采用旱育稀植和旱育秧小苗抛栽技术。
②插足基本苗。每亩大田应插够2—2.5万蔸,基本苗6—7万;抛秧每亩不少于50盘秧。
③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
④适时防治病虫害,合理管水。
制种技术要点:
①因特A种性上的原因,特优1025宜安排在桂南晚造制、桂中夏制。
②父母本播错期为-2到-4天。恢复系1025晚造播始历期视地域和年份的不同在68—73天之间,且其花期较集中,盛花期3—4天,而特A开花略滞后于抽穗,因而制种错期安排应以父本迟抽2—3天为宜。
③父本1025的繁茂性不是很强,前期要对父本重攻氮肥,增加父本穗数并延长花期,以利提高制种产量。
自治区品审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具有株叶型好,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且米质好于特优系列其他组合的特点,符合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桂南早、晚造,桂中、北晚造推广种植。
品种来源:母本:特A;父本:1025(籼粳交后代与桂99、直龙复交育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感温型迟熟组合,全生育期桂南早造124—128天,株高100—110厘米;晚造110天左右,株高90—100厘米。叶片适中挺直,叶色浓绿,株叶型集散适中,分蘖力中等,一般亩有效穗18—20万,每穗总粒150粒左右,结实率85.0%以上,千粒重24.5克,稻米品质明显好于特优系列其他组合,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测试中心分析,糙米率82.6%,精米率75.4%,整精米率64.6%,长宽比2.6,垩白率56%,垩白度13.3%,透明度2级,碱消值7级,胶稠度48mm,直链淀粉含量23.1%,蛋白质含量9.3%。广西区试抗性鉴定:叶瘟5级,穗瘟7—9级,白叶枯病5级。
产量表现:1999年早造参加自治区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平均亩产为529.87公斤,比对照特优63增产2.9%;同期参加自治区区试,早造桂南稻作区6个试点,平均亩产457.86公斤,比对照特优63增产5.27%,列迟熟组第二位。1998—2000年在上林、北流、田阳等地进行生产试验和试种示范,均比当地对照特优559、特优63增产2.2—4.54%,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①适时早播,并注意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宜采用旱育稀植和旱育秧小苗抛栽技术。
②插足基本苗。每亩大田应插够2—2.5万蔸,基本苗6—7万;抛秧每亩不少于50盘秧。
③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
④适时防治病虫害,合理管水。
制种技术要点:
①因特A种性上的原因,特优1025宜安排在桂南晚造制、桂中夏制。
②父母本播错期为-2到-4天。恢复系1025晚造播始历期视地域和年份的不同在68—73天之间,且其花期较集中,盛花期3—4天,而特A开花略滞后于抽穗,因而制种错期安排应以父本迟抽2—3天为宜。
③父本1025的繁茂性不是很强,前期要对父本重攻氮肥,增加父本穗数并延长花期,以利提高制种产量。
自治区品审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具有株叶型好,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且米质好于特优系列其他组合的特点,符合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桂南早、晚造,桂中、北晚造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