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品种特性:转Bt+CpTI基因中熟棉
国家审定:国审棉麻2002001
品种权授权日:2009年1月1日
品种权授权号:CNA20050732.X
育种者:郭香墨、郭三堆、李付广、张永山、刘海涛、褚 丽、刘海菊
品种信息:
中棉所41(sGK9708-41)是本所利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引进构建的Bt+CpTI双价抗虫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中棉所23中,经过多年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国家转基因作物商品化许可,200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2006年获得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后作为黄河流域和河南省区域试验以及河南省生产试验的对照品种。
1.特征特性
该品种生育期130天,属陆地棉中熟品种类型。植株高度中等,筒型,株型松紧适中,茎秆粗细一般。叶片中等大小,叶色中绿。茎叶茸毛稀少。棉铃呈卵园形,中等偏大,铃重5.6克,铃壳薄,铃嘴尖,吐絮畅。衣分40%左右,纤维色泽洁白,有丝光,子指11.6克。种子短绒灰白色。发芽出苗性能好,前期生长发育快,开花、结铃、吐絮早而集中,霜前花率89.2%。
2.产量表现
2000年在黄河流域抗虫棉区域试验中,每公顷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278kg和1068kg,分别比对照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增产1.4%和0.1%;2001年每公顷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488kg和1396.1kg,均比对照品种抗虫杂交棉中棉所38增产3.1%。2001年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提前进入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494kg和1402.5kg,为对照抗虫杂交棉中棉所38的106.1%和105.4%。
3.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绒长29.7mm,比强度30.6cN/tex,麦克隆值4.6,整齐度85.4%,伸长率6.4%,反射率74.1%,综合品质指标符合棉纺工业要求。
4.抗病虫性
2000-2001年国家区域试验抗虫性鉴定指定单位鉴定结果,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减退率分别为71.98%和74.58%,三代棉铃虫3龄以上幼虫存活率分别为0。2001年抗病性鉴定结果,枯萎病指13.7,黄萎病指27.3,达到耐病级。
5.适应性和适宜地区
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合黄河流域春播和麦棉套种,也适合长江流域北部一熟和棉麦(油菜)地区种植。
6.栽培技术要点
中棉所41早熟性好,结铃性强,需肥量大,要施足底肥,重施蕾花肥,后期视长势情况追施叶面肥以防早衰。该品种对钾肥敏感,缺钾地块要及时施足钾肥,确保中后期生长活性,促使上部成铃,增加铃重,提高品质。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采用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黄河流域春播棉田每公顷以5.25-5.7万株为宜,麦棉套种密度为公顷6万株左右,长江流域北部密度适当降低。适当应用生长调节剂,用量以少为宜。生长前期发育快,现蕾节位低,要求整枝彻底,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可摘去下部1-2果枝的早蕾,防止烂铃和早衰。
(郭香墨编著,《棉花良种引种指导》P19-20,2003年9月,金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