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治理的新技术方案(下)
2024.03.21
三、重度盐碱地 这种盐碱地长不了庄稼,几乎不长野草。对重度盐碱地的治理必须综合施策,种养结合,淋泄同步。具体做法是:
1、选择大面积连片盐碱地,引一条淡水管到此建大型养猪(牛)场,利用碳转化技术把粪便制成有机肥,把沼液分解为植物营养液肥。初期每亩每茬用足 3 吨有机肥,而沼液分解液则每亩每次喷淋 5~6吨,隔 10 天左右喷淋一次。这些都是低成本自产肥。
2、构建低成本方便耕作的排泄系统:毛细沟挖深 50cm,下半沟埋麦秆或稻草,上半沟填土;小沟与毛细沟垂直,挖深65cm,下半沟埋玉米、高粱、棉花杆或向日葵杆,上半沟填土;大沟用混凝土明沟,沟底深 80cm。以上是每一小区(大约 3000M2)的排泄沟布局。多个小区并列,区间有支路,使用同一条大沟,构成一个大区,两个大区之间是主路。各条大沟都流入一个大塘,塘里养海水鱼类。各小区种植饲料作物供养殖。
经 3 年耕作后,对各小区进行一次 55cm 的深翻,毛细沟和小沟的大部分秸秆(此时已是腐殖质)便都被翻入耕作层。这就形成了良田沃土。
3、养殖以猪为例,每存栏 6 头猪对应一亩地。耕作面积 1 万亩盐碱地可以承载 6 万头猪。以此模式改造 2亿亩盐碱地,可以承载 12 亿头猪,这几乎等于低成本地再造半个中国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