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高级搜索 人才直达
招聘推广
招聘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服务 » 科研成果 » 正文

开启“甲醇化工”的新纪元——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

 

 

今年初,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为实现DMTO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大连化物所的四代人整整干了三十多年,黑发人干成了白发人。”收获喜悦之余,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项目总负责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忍不住感慨道。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其传统生产技术强烈依赖于石油资源,而我国石油资源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及石化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供求矛盾日渐突出。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甲醇制烯烃是实现煤制烯烃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必须解决与反应原理、催化剂、反应工艺相关的一系列科学和技术难题才能取得技术突破。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围绕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和工艺技术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创新研发工作,在催化剂、反应工艺、工程化及工业化成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发明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

2004年,大连化物所与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成套工业技术开发,建成了世界首套万吨级(日处理甲醇50吨)甲醇制烯烃工业性试验装置,于2006年完成了工业性试验,装置规模和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建设百万吨级DMTO大型化工业示范装置提供了技术基础。

2010年,我国利用DMTO技术建设完成了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烃工业化装置,也是我国煤制烯烃国家示范项目(神华包头),装置规模为每年180万吨甲醇生产60万吨烯烃。201088,该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稳定运转。20111月起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我国率先实现了甲醇制烯烃核心技术及工业应用“零”的突破。

20131月,首套以外购甲醇为原料,在沿海地区宁波禾元建设的大型甲醇制烯烃项目投料试车成功,不仅证明了DMTO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同时也开创了一条以外购甲醇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新途径。

截至2014年年底,DMTO技术累计实现技术实施许可20套大型工业装置(含第二代技术),合计烯烃总产能为1126万吨/年,这些装置的建设预计可拉动上下游投资2500亿元,新增产值1200亿元,实现新增就业17000 人。

DMTO技术开发及工业化应用的成功,贯通了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的主要通道,为我国烯烃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重要途径,标志着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对于我国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烯烃工业结构调整和原料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甲醇制烯烃技术应用已经列入《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国家发展规划,并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为指导,有序推广,稳步发展。

 

项目总负责人简介

刘中民,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兼任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主任,比利时Namur大学的客座教授,《催化学报》、能源化学(英文)编委,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煤专项)总工程师,科学技术部“十二五”863计划(煤制燃料化学品)重大项目总体组专家,中国化工学会煤化工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制化学品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主要从事应用催化研究与技术开发,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合作完成了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烃技术工业性试验和首次工业化,促进了我国煤制烯烃新兴战略行业的发展。还研制成功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包括固体酸催化中压丙烯水合制异丙醇技术,正丁烯与醋酸直接加成生产醋酸仲丁酯技术和甲醇制二甲醚技术等。

 
[ 创新服务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联盟在线
文章搜索
 
科研成果
等待您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