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高级搜索 人才直达
招聘推广
招聘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服务 » 科研动态 » 正文

沿海经济带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

 
 

沿海经济带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国家专项“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下属预算项目“全国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一项工作内容,工作项目编号:1210820508,属于基础调查工作性质,主要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项目通过对我国沿海8个省(市、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收集、整理、数据处理,编制了我国沿海经济带近岸海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和成果报告。通过相关数据与相关图件,总结了我国沿海经济带(包括环渤海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近岸海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对我国近岸海域和四大经济带生态环境进行了宏观评价,初步建立了我国近海海域地球化学模式。

一、主要创新

1.根据沿海10省、市(区)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海域调查数据,首次编制了我国近海及四大经济区近海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开发了数字图集管理系统。

2.在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全面地统计了我国近海及四大经济区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系列参数包括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地球化学参数,为海洋保护及海洋环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3.充分考虑海陆相互作用的原则,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了我国近岸海域地球化学模式特征,首次提出了我国近海海域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具有亲陆性、粒度控制性、气候控制性与人类活动影响性。

4.运用了综合指数法、尼梅罗指数法对我国近海海域沉积物生态地球化学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我国近海海域(10m水深线以浅)清洁海域占79%,轻污染海域占14%,重污染海域占7%。重污染区域分布在葫芦岛附近海域、珠江入海口附近海域,轻度污染区域在长江入海口附近,重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主要成果      

1.收集了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海域多目标调查地球化学数据,其中第一环境1992站位,第二环境数据6094个站位,每个站位包括54项地球化学测试数据与指标。建立了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坐标转换方法、特征指数提取方法、多元统计方法等,最终形成我国和大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近海海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成果数据。

2.依据相关规范编制了我国近海海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图(电子版,共计110幅);编制了四大经济区区域地球化学图册(电子版与纸介质版,共计440幅);编制了32个图幅125万我国近海海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分幅图(电子版,共计3456幅)。

3.根据实测数据统计了我国及四大经济区近海海域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系列参数,总结了沉积物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分析了控制和影响元素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运用综合指数法、尼梅罗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比研究指出了海域生态地球化学异常区,编写了我国近海海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结题报告及图册编制说明。

4.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近海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图集管理系统。三、社会经济效益

我国近海及四大经济区近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系列图件的编制,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提供了基础图件和资料,为国土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一、图件的编制是对现有中国近海海域调查数据资料的集成和特殊生态地质环境地球化学评价技术理论与方法的补充。有利于沿海各省、市近海生态地球化学进行数据集成,建立海陆(空)地球化学数据库,使资料具有系统及完整性,从而补充局部评价的缺陷,实现追源评价。

第二、编图成果服务于地质工作,满足将国家目标和地方目标结合的战略部署要求。依据编图成果可以开展区域地质与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影响机制及其环境背景特征的研究,从而进行海岸带近海海域重要元素的生态效应综合评价,为海洋社会经济、海洋资源利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提升了已往海域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研究评价的工作层次。编图成果的应用使研究评价从过去以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和现代海陆作用为主要途径的入海水系物质的研究重点,提升为将沿海经济带及经济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与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有机联系起来,系统地研究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陆海生态大系统中物质迁移、循环及变化规律。

 

 
[ 创新服务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联盟在线
文章搜索
 
科研成果
等待您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