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着力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支撑条件
日期:2015年06月30日 湖北省科技厅
近年来,湖北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支撑条件,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在高新园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成效较为明显。
一是着力推动创新园区跨越提升均衡发展,产业创新发展承载空间进一步拓展。东湖示范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稳中有升,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发挥品牌、管理和产业带动优势,辐射建设20多家“光谷园外园”,进一步巩固了全省高新区联动发展机制。随州、仙桃创建国家高新区取得重要进展,蕲春、赤壁成功跃入省级高新区行业。2015年,全省省级高新区达到20家,国家级高新区有望达到7家。
二是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2014年10月,国家正式在湖北布局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计划到2017年, 建设完成华中网上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华中技术经纪培育中心、华中科技条件共享服务平台和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市场等六大子平台,建成集技术交易、技术经纪、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等服务为一体的、线上线下有效联动的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经过近半年努力,初步建成了省中心平台、分中心、工作站三级资源采集工作体系,在全省布局建立了17家分中心,270个工作站,信息资源采集专员513人。其中,重点子平台——湖北省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科惠网)已于2015年1月1日上线运行,平台资源收储量达到20多万条,最新有效科技成果13177项,入库专家4000多人,入驻机构达5000多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服务能力。
三是以改革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通过双向补贴方式,引导更多科研仪器设备加入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孵化器在孵企业低成本共享使用仪器设备,做强了服务能力,减少了重复购置,降低了企业创新创业成本。2014年,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新增入网仪器设备5393台(套),达到7244台(套),新增检测类别1463个,检测指标33015个;对外服务机时57.07万小时,较上年增长100.7%,对外服务样品数47.69万个,较上年增长79%;向全省168家企业核发研发测试补贴970多万元;免费向297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孵化器在孵企业开通省科技信息平台使用权限,平台科技文献查询量和下载量分别较上年增长63.7%、45.2%。
四是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军民共赢”新路子。组织开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调研和军地科技资源摸底调查;设立“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专项”,组织军工企业申报民用技术研发项目,加大对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引导;积极培育“民参军”企业和国防科技人才。2014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深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以北斗导航和位置服务、智能制造、船舶和航空装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领域作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打造以武汉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光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为支撑的“一主两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和军地协同创新对接机制。
五是健全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提高区域创新支撑能力。2014年,围绕省级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创新需求,新建3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 家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晋升国家级。(截止目前,全省共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720家),各类创新平台分工合理、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技术创新服务格局进一步完善,有力支撑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2014年,湖北获国家基础研究类科研经费14.77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新增973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杰青10人,10名科学家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 12名优秀人才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在国家科技奖励总量大幅减少的背景下,湖北获奖27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的17项,较上年增长20%,企业和省属高校的获奖比例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