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中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高地
日期:2015年07月16日 北京市科委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和强化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北京市科委6月23日发布《关于促进北京市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做出部署。
《意见》提出,北京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总体思路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不断提升制造业装备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服务制造强国建设。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突破关键技术为核心,以提高产品设计、研发及制造能力为支撑,推动新产品开发以及新应用领域开拓,进一步提升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水平。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标准规范,加强资源共享,努力形成良好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为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掌握一批国际前沿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研制一批关键零部件,形成完善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北京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重点攻克机器人结构设计、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安全与可靠性等关键技术,智能机器人成套技术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研制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100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500项以上,制定标准50项以上。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技术研发模式,鼓励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筹建智能机器人前沿、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构建3~5个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突破服务机器人尤其是医疗健康服务机器人技术瓶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示范不断扩大。重点推广服务机器人(包括专用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在物流、救援、监护以及医疗、养老、康复等领域的应用,形成3~5个机器人行业应用示范基地。
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壮大一批“专、精、特、新”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企业,形成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高地,在京津冀地区形成3~5个各具特色的机器人技术产业集群。
《意见》提出四大重点任务:一是开展以应用为牵引的关键技术攻关、功能部件及成套装备研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北京持续产出原创性技术;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器人技术应用;四是优化创新布局,推动智能机器人创新集群式发展。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我国制造业重点突破发展的领域之一。北京在人型机器人、操作系统形式化验证等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特种机器人、医疗健康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智能机器人从研发到生产的创新链。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对发挥首都创新资源作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