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高级搜索 人才直达
招聘推广
招聘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服务 » 科研成果 » 正文

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把掌握地方和院校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情况,引导和促进其“建实建强”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重点工作。本成果是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地质调查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项目为依托,由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及六大区域调查中心(西安地调中心、天津地调中心、沈阳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武汉地调中心、成都地调中心)参加共同完成的专题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专题研究总报告;评估总结及案例汇编;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研究相关论文及调研报告汇编;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数据库。该项研究历时三年,三十余位专家参加了相关工作,主要完成人有王文、韩英哲、张润丽、姚震、王小华、刘纪选等。

一、成果内容详述

论述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范畴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发展趋势;研究构建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以及评估标准;开展了54个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单位和地质类院校地调院能力建设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大量调研,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公益性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研究提出了加强地质调查队伍管理的政策建议,支撑出台了多个相关文件。项目组先后以问卷和实地调研形式调研了近100家单位,保证了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大量调研和评估取得信息基础上,建立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数据库,实现相关数据的动态跟踪与管理,为今后持续跟踪队伍建设进展提供了支撑。近三年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研究相关论文十余篇。

1.总报告《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1)分析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现状、历史沿革、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2)研究提出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理论、方法、指标与标准等;(3)开展了地方、院校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实际评估;(4)对典型评估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5)研发了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数据库,包括数据库基础、数据库设计以及开发工作等。

2.评估工作总结报告及案例汇编

评估工作总结报告对全国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情况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评估背景、队伍建设成效(从单位性质、人员、经费、基地及装备、资质等硬件条件、单位内部管理、业务能力等方面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提出建立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数据库;完善评估指标,周期性开展评估工作;以评估结论为依据,科学部署地质调查项目,借鉴和推广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评估经验等建议。案例汇编包括54个单位评估报告。

3.调研报告集

1)重庆、西藏、新疆、陕西四省(区、市)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通过对四省(区、市)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进行实地调研,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了队伍建设规划和发展思路,进一步掌握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基本情况、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等,研究提出了促进其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2)地质类大学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包括了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五所地质类高等院校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现状、建设进展、发展思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建议等。

3)中央管理的行业地勘队伍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包括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六个中央管理的行业地勘单位的单位性质、职责任务和组织结构、人员概况、财务状况、资质水平、改革趋势等基本情况的掌握,并分析了队伍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4.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数据库研发与维护

为了将评估工作系统收集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大量资料实现动态管理,研发了队伍能力建设评估数据库。功能结构包括基本信息管理、评估管理、备忘记录、数据库维护、管理工具、系统管理等。目前数据库已投入使用,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二、主要创新点

1.首次研究提出了地方和院校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理论、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1)评估理论

研究提出主客体关系论、分层理论和系统论等是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的理论基础。根据主客体关系论,明确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评估的主体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估作为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从确定评估目的、选择评价指标、分配指标权重、获得评估结果,直到解释评估结论,每一个环节都应反映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评估目的(建实建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对客体的导向。

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价指标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内部包含若干子系统(即一级评价指标),每个小系统内部又包含若干更小的子系统(即二级指标及下一级的指标)。

2)评估方法

研究提出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为基础,结合评估对象的特点,本着简便、易操作原则,建立评价模型考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

根据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步骤,把影响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的所有因素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在全面性、完整性和层次性的基础上,确定多因素的相对位置。应用此方法将地质调查队伍能力看作一个系统N, 单位性质、人员、经费、基地及装备、管理、资质、业务能力七项因素作为第一层次因子,则有:N={X1,X2,,X7}

公式中:X1为单位性质;X2为人员;X3为经费;X4为基地及装备;X5为管理;X6为资质;X7为业务能力。其中:每个一级子系统要素本身又是一个小系统,即每一个要素都有子因子。

权重设置:主要是根据德尔菲法确定权重,为了操作直观简便,以分值方式表示。

  (3)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综合系数;

二级指标(3个):队伍的实体性指标、长期稳定性指标、地质调查潜在和实际能力指标;

三级指标(7个):单位性质、单位人员、单位经费、单位技术装备与基地建设、单位资质、单位内部管理和单位业务能力等;

四级指标(23个):单位应具备的文件齐全程度,应具备的证书齐全程度,人员编制及规模,实际人员规模,专业技术人员占队伍总人数的比例,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异地分支机构情况,人事资料齐全程度,经常性支出和基本建设经费保障,经费管理,基本装备、设备和仪器,固定办公场所及基地保障条件,资质条件,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体系,资质申报材料,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承担各类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情况,项目优良率,服务于中央及地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情况,地质资料汇交情况等。

4)评估标准

针对每个四级指标,研究建立了具体的评判标准和评分标准,使不同评估专家评分具有可比性。

2.运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开展了系统的实际评估工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要点》(中地调发〔200986号)文件形式,全部采用并发布了项目组研究提出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各相关单位根据文件要求开展了自评。项目组运用该评价体系,先后对54个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单位、5所地质类高等院校的地调院进行了评估。针对每个评估单位编写了评估分析报告,针对总体情况编写了分析总结报告。通过评估系统掌握了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和院校地调院的队伍建设状况和能力。评估结果表明: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大部分已基本建实,在单位性质、人员、经费、基地及装备、资质等硬件条件方面普遍得到加强,管理逐步规范,服务于中央和地方的能力明显增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益性定位不突出、公益性职责和地位没有真正落实,队伍规模不适应需求等。

3.形成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专家队伍,建立了地调局与局系统外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常态联系机制

通过该项研究,形成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及六大区中心组成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专家队伍,为持续开展动态评估提供了组织保障。以评估为平台,建立了地调局与局系统外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常态联系机制,对沟通情况、促进队伍建设,加强地质调查项目、经费和成果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成果的边研究、边转化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为地调局出台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评估相关文件提供了成果和智力支撑。通过实际评估,首次系统掌握了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和院校地调院能力建设状况,为地质调查项目部署、质量管理和经费控制提供了依据,对加强地方和院校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相互联系,促进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实建强”具有深远意义。

[ 创新服务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联盟在线
文章搜索
 
科研成果
等待您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