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增长
日期:2014年11月06日 安徽省科技厅
今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1+6”政策文件,坚持立足产业层面建“三体”(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立举措、促整合,发挥合芜蚌试验区龙头示范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为全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情况
从总体态势看,高新技术产业下行压力中保持平稳增长。1-9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988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 %;累计实现增加值2456.3亿元,同比增长14.4%,增幅较二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3.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3%,较二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9月当月实现增加值299.0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4.4%,环比提高1.8个百分点。
从各领域结构看,新兴产业领域快速增长,传统产业领域占比持续下降。除轻工纺织外,各主导产业领域均保持继续增长。随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新能源、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域增幅持续领跑,1-9月分别实现增加值66.1 亿元和602.5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1.4%和26.7%,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领域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下降,1-9月分别实现增加值1109.9 亿元和510.7 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量的66%,占比较二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食品医药领域发展平稳,实现增加值114.1 亿元,同比增长13.5 %。轻工纺织领域实现增加值6.4 亿元,同比增长-3.5%,但增幅较二季度提高5.2个百分点,负增长幅度继续收窄。
从区域发展看,合芜蚌试验区龙头作用明显。合芜蚌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986.0亿元,同比增长17.6%,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60.6%,占比较二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489.6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高于全省高新技术产业2个百分点。全省16个市中,合肥、芜湖、滁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位列全省前三位,分别达到3370.9亿元,2053.6亿元,712.7亿元;蚌埠、阜阳、池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位于全省前三位,分别达到29.4 %,24.9%和23.0%,分别高于全省高新技术产业15个、10.5个和8.6个百分点。淮南、六安市产业结构调整压力突显,增加值增幅在全省靠后,均为负增长。
二、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发展加速
截止9月底,省级以上高新区共有16家,其中国家级4家,今年新增了安徽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据高新区直报数据,1-9月,全省16个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73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6%;实现工业增加值1652.9亿元,同比增长24.2%;研发经费投入199.9亿元,同比增长25.2%;累计拥有专利31072件,同比增长26.9%。1-9月,全省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总数达到85家,其中国家级13家;全省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716家,全部孵化器在孵企业数达到2916家;新增毕业企业240家,累计毕业企业达到1762家。1-9月,安徽省新增生产力促进中心10家,总数达到12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7家;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累计帮助企业申报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3810项,帮助企业引进科技成果1716项,为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3934人/次,帮助企业申请专利19193个,其中发明专利5585个。
三、高新技术企业队伍继续壮大
1-9月,安徽省有684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39家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复审,全省高企总数达到2361家。目前,还有456家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97家复审通过企业正在公示中。据统计监测,1-9月,全省74.3%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盈利,盈利面较二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8 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较二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53%的高新技术企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1-9月,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申请专利17598件,其中发明专利6456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1795件,其中发明专利1834件,约占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的47%。调查显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上年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所得税34.4亿元,比2012年度增长了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