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高级搜索 人才直达
招聘推广
招聘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服务 » 科研成果 » 正文

云南1:5万潞西县、平达幅区域地质调查

云南1:5万潞西县、平达幅区域地质调查


       2007
年启动实施的“云南1:5万潞西县、平达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围绕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矿产、地质灾害等方面开展工作,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全面提高测区的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和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研究程度。工作中应用深部物探、氡气测量、岩石抗压测量、空气负离子测量等一系列新手段、新方法获取大量数据,为大瑞铁路规划建设和地方各行业建设提供了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等基础资料,为完成“泛亚铁路大理至瑞丽沿线1:5万综合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作出了贡献。该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完成,项目起止时间为20072011年,主要完成人有吕勇、山克强、杨启军、甘伏平、杜毓超、李文莉、韦艾辰、唐建生、曾繁茹、黄奇波、罗贵荣、范鲁舟、邓亚东、赵伟、陈怡祥、俞立平、韦吉益、张庆玉、卢呈杰等。

一、沉积岩方面

1.对测区原1:20万所划前寒武系地层更名为震旦寒武系公养河群,以硅质岩、大套变质砂岩为标志层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岩性段,收集了较多岩石组合类型、沉积相等资料,初步认为具深海半深海相沉积特征。

2.对测区东部寒武系地层划分有较大进展。在寒武系哑地层中采获腕足类、牙形石、几丁虫等化石,并根据岩石组合、沉积相等资料进一步划分了岩性段,圈定了一些非正式地质体。

3.首次在测区发现赫南特贝动物群化石。在潞西市邵地河剖面奥陶系潞西组(O2-3l)顶部灰黄色泥质粉砂岩中发现“赫南特贝动物群(Hirnanbia)”,将过去认为跨系时的仁和桥组地层厘定为下志留统(照片4-,对滇西地层的划分具有重要意义。“赫南特贝动物群”在测区乃至滇西地区是首次发现,对其进一步开展研究有望获得重要发现。

4.首次在测区发现白垩系活动型沉积地层。在原1:25万所划三叠系地层中解体出下白垩统地层,其中夹有45层中酸性火山岩,证实存在有活动型白垩系,活动型白垩系的发现对区域构造、区域发展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5.在第四系全新统炭质层、西侧邻区新近系陆相盆地含煤地层中采获了丰富的孢粉化石,前者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孢粉为主(85%),其中又以蹄盖蕨科(Athyriaceae)孢子占优势,代表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后者以水龙骨科孢子占优势,如光面水龙骨单缝孢 (Polypodiaceoisporites)等,代表一种湿热的南亚热带至热带气候环境。相关研究工作为测区全新世、新近纪中上新世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群落研究提供了依据。

6.系统的地层划分对比研究表明,以天宁三江口下勾心寨断裂为界,以西的潞西地区地层和以东的施甸地区地层有较大的相似度,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别,故本次调查将潞西地区地层单独划分为潞西地层小区,使之和施甸地区相区别。

二、火山岩方面

首次在测区发现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英安岩、英安流纹岩等),并在岩石中获得了高精度激光锆石U-Pb同位素年龄(122.3±2.1Ma),当属早白垩世,为订正地层的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花岗岩方面

1.对花岗岩体进行解体划分,解体出21个侵入体,并根据所获高精度U-Pb同位素年龄,将该区花岗岩分为三期:510495Ma120115Ma6250Ma,辉绿岩为4036Ma,糜棱岩形成于189Ma,改变了以往对花岗岩属奥陶纪、侏罗纪的认识。后三者分别代表“怒江中特提斯的俯冲与闭合(早白垩世)、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6545Ma)、特提斯洋壳俯冲板片的断离(4030Ma)”的观点。首次在该区获得了寒武纪高精度同位素年龄,对区域花岗岩的演化时代、地质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提出花岗岩为后碰撞强过铝S型花岗岩,辉绿岩为板内拉斑玄武岩。

3.该区存在510495Ma的寒武纪古老花岗岩,是泛非运动的产物,而在龙陵瑞丽深断裂以北的腾梁地区不存在,表明寒武纪及以前时期,该区与腾梁带可能为彼此分隔较远的两个地块。早白垩世出露时代相近的花岗岩,表明此时该区与龙陵瑞丽深断裂以北的腾梁地区碰撞相连,具有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

4.在花岗岩体中发现大量辉绿岩墙(照片1),并获4035Ma39Ar40Ar同位素年龄,辉绿岩墙群是地幔熔融,软流圈形成,表明此时的地幔活动依旧活跃。该区岩浆活动记录反映了岩浆动力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阶段。

四、构造方面

1.以往认为怒江断裂带在泸水以南分为东西两支,一支沿怒江而下,一支沿龙陵瑞丽往南西进入缅甸。长期以来怒江断裂仅为一线状构造,其断裂带内部特征及作用一直不清。此次在龙陵瑞丽大断裂南侧发现夹中酸性火山岩的一套地层时代跨度大,至少为三叠早白垩世,构造变形变质复杂,据片理产状恢复,显示早期为逆冲推覆,晚期为韧性走滑剪切,代表了怒江断裂带的结构特征。联系测区外西侧出露构造侵位的超基性,可以认为该套地层应为构造地层组合,具有构造混杂带或构造冲断带的特征,证实真正的怒江断裂带在该区存在。

2.怒江断裂带不仅是一长期活动的区域性大断裂(板块结合带),此次在断裂南侧靠近潞西盆地第四系剖面上所获光释光年龄(44.1±3.2.164.0±3.0KaBP.)还表明断裂最近一次较强新构造活动的时间应为晚更新世,具活动构造特征。

3.在测区象达乡南花岗岩中发现一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走向北东向,长约5千米,宽10200米,具较强的黑云母化、云英岩化、硅化等,韧性剪切构造带对公养河群分布、象达热泉、半坡寨钨矿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在剪切带中沿糜棱面理有大量石英脉贯入,钨、锡矿物主要呈星散状或细脉状分布于石英脉中。目前带中已发现多个矿化点,品位虽低,但仍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4
.在1:5万平达幅的火烧寨窝铺
安洞鸡头坡一线存在一走滑断层,使断层两侧花岗岩、公养河群地层断距达5km,该断层可能是怒江突然180°转弯(照片-怒江岩溶峡谷)和小田坝断陷盆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5
.在朝阳一带花岗岩岩体内断层泥中获得热释光年龄(27.82±2.36
61.45±5.22KaBP.),证实新构造活动的存在。该活动断裂可能对1976年的龙陵7.3级大地震有能量传导作用,当时朝阳、象达地震也达到了7.3级,房屋、交通受到了极大破坏,造成了较多人员伤亡。
    
五、矿产方面
    新发现了3个金属矿点和2个黄龙玉矿点、2个石灰岩矿点,为今后指导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
    
六、地质灾害方面
    
共调查灾害地质点105个,其中滑坡95个,不稳定斜坡3个,崩塌3个,泥石流2个(照片3),塌陷1个,划分高易发区1个、中易发区1个、低易发区3个,共划分了5个亚区。
    
七、工程地质方面
    
完成了铁路优选线和南绕方案线的带状工程地质调查,并进行分区评价。首次在测区潞西县幅中部法帕温泉中获得高精度14C测年数据(3766±159a)及其他的稳定同位素数据,对其补给来源、热储的深度、温度等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朝阳至天宁带山高坡陡,地震裂度7度以上,80℃以上热泉有2处(照片2),属高地温带,地质灾害较发育,以滑坡为主,对铁路建设有较大影响。
    
从以上工作进展情况看,此次工作成果已达到或超出任务书和工作设计的要求,为完成“泛亚铁路大理至瑞丽沿线1:5万综合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作出了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创新服务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联盟在线
文章搜索
 
科研成果
等待您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