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高级搜索 人才直达
招聘推广
招聘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服务 » 科研成果 » 正文

中国树木溃疡病原多样性及其生态地理分布

      中国树木溃疡病原多样性及其生态地理分布

    树木溃疡类病害(
canker and dieback diseases of woody plants)是指引起木本植物的主干和枝条流水流胶、组织坏死和在病斑周围形成愈伤组织等症状的病害总称。表现为水渍型溃疡、水泡型溃疡、大斑型溃疡、烂皮、腐烂、干腐、轮纹、疮痂、流胶、癌肿、枝枯、枯梢等多种类型,引起病害的病原包括多种真菌种类,危害的寄主包括杨、柳、苹果、石榴和雪松、侧柏等20多科300余种植物。枝干溃疡类病害的真菌性病原造成的溃疡斑能够直接致死寄主,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人工林及其他经济林、园林观赏植物的健康持续发展。

200912月至201212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和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树木溃疡病原多样性及其生态地理分布和危害调查”项目团队通过对我国不同生态气候区域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及其相关属真菌引起的病害标本进行广泛采集,就病原菌危害的寄主、生态地理分布及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评估,分离和保存了我国不同气候区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资源,明确了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危害的寄主,提出引起我国树木溃疡类病害的病原主要是葡萄座腔菌属和腐皮壳属(Valsa)。相关研究结果极大丰富了对我国树木溃疡类病害的病原、寄主和危害现状的认识,填补和丰富了树木溃疡病病原和寄主范围,对于森林病理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主要任务

  项目旨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树木溃疡病害标本和菌种资源,通过实物标本、病原菌培养物和分子资源实体资料库以及病害标本、生境、培养学特性和形态学特征等的图片影像资料库,形成中国树木溃疡病害的研究中心;成为中国树木溃疡病研究和防治的资源中心与信息交流中心。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建立稳定的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相关菌种和标本保藏中心之一;同时希望通过项目实施,积累丰富的葡萄座腔菌属相关真菌的分子资源,为加入生命条码国际项目(http://www.DNAbarcoding.org)积累基本的分子数据。具体任务如下:

1.中国不同气候区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资源调查和保存

  选择中国不同气候区典型区域树木溃疡病害标本,进行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的广泛采集、分离培养、分类鉴定和菌株保存;进行野外病害生态照片和病原形态特征照片的广泛采集和分析;研究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所引起的病害类型,总结病害的症状特征;研究中国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的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分子多样性、种群结构特点,系统调查和评价中国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的资源情况,获取和整理原始资料和数据。

2.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的生态地理分布调查

  在上述不同气候区标本采集和鉴定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气候区的特点,调查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在不同气候区的分布特点;分析病原物种群结构与气候特点和地理位置的关系,寻找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关键因子,绘制出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在中国的生态地理分布图。

3.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对不同气候区树木的危害调查和评估

  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的生物数学方法评估和预测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病原微生物对树木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调查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的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研究不同气候区受害寄主植物的分布及分类特点,找寻病原物与寄主之间的内在规律,为筛选抗病树种和抗病品种提供基础的资料。

 

二、项目完成情况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高效实施,项目组成员经过集体讨论,形成了整体试验方案和科学分工。标本采集及病原菌株分离工作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山东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完成。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及研究目标,由项目负责单位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负责制定病害标本采集要求、菌株分离工作规划,确定病原真菌分离纯化、分类鉴定、菌株保藏等基本规范,以供各参加单位及调查人员共同参照执行。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在征求相关专家建议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较为详尽的病害标本及菌株采集规划,标本采集和病害危害调查计划按照中国气候区划结合行政区划进行,在全国范围内树木溃疡类病害普遍和典型发生区域广泛调查和采集菌种,调查计划涵盖了全国8个气候带的14个气候区的40多个病害代表区及病害采集点,并有明确的区域分工,确保不同气候区标本采集范围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病害标本的鉴定和不同气候区病害的危害调查坚持谁采集谁鉴定、谁进行病害调查的原则,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标准化。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项目实现了预期目标,全面完成了研究任务和各项考核指标。

1.形成了我国树木溃疡类病害发生及危害的调查报告1份。分离、整理和保存了我国不同气候区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资源。通过对我国8个气候带14个气候区、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46个病害代表区的440个采集点进行的广泛采集,获得树木溃疡类病害标本近3000份。明确了葡萄座腔菌属及相关真菌危害的寄主,本次调查寄主种类达135种,分属于40科,其中裸子植物为松科和杉科植物,阔叶树种类以杨柳科、蔷薇科和豆科植物采集数量最多,同时发现99种新的危害寄主和23种重要的树木溃疡新病害。

2.完成疡类病害病原真菌的寄主和生态地理分布、系统发育和遗传分化特征研究报告1份。明确了引起我国树木溃疡类病害的病原主要是葡萄座腔菌属和腐皮壳属,分别包括Botryosphaeria dothidea16个种和Valsa sordida13个分类单元。其中新种4Cytospora palm sp. nov, C. davidianasp. nov., Fusicoccum sp.1 nov,. Fusicoccum sp.2 nov,新记录种25个。基于多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支持了形态学特征鉴定结果。重点对10种新病害及病原进行了系统研究。上述病原菌种类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气候区的生态分布特点。

3.获得树木溃疡类病害病原真菌种质资源2011份,这些菌株分属23个属、69个种。形成相应菌株完善的危害症状(368张图片)、培养学(833张图片)、形态学(116张图片)和分子序列特征(1879DNA片段序列)数据库。

项目组共发表期刊论文15篇、硕博士学位论文12部、博士后工作报告3部,培养硕/博士12人,博士后3人。项目共生成了5个数据集,数据均实现了开放共享。

[ 创新服务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联盟在线
文章搜索
 
科研成果
等待您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