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岳桥,男,1963年出生,浙江嵊县人,法国理学博士。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力学系。
1987年7月获得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地质力学硕士学位。
1988年2月至1994年法国南巴黎大学地质学获得理学博士。
1994年12月至1998年6月在法国elf石油公司勘探生产部工作,任高级地质师。
1998年至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4年11月至2008年7月被聘为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构造地质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构造地质、新构造和盆地构造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负责自然科学基金2项,负责国土资源部“十五”重点基础科学发展项目1项,负责国土资源部大地调项目3项,负责横向科研项目3项,参加国家973项目1项,负责国家973课题1项。
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龙门山地质构造断裂带及其与汶川孕震动力条件分析,2008-2010,负责。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北新生代应力机制与盆地演化,2000.1-2002.12,负责。
3. 国土资源部十-五重点发展基础研究项目:中国东西部地貌边界带新构造运动及其对环境分异的影响,2001.3—2003.3,负责。
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陆上油气新区资源战略调查与评价,2001.6-2004.6,负责。
5.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郯庐断裂新构造调查与研究,2000.3—2001.3,负责。
6. 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勘探经理部生产研究项目:郯庐断裂对胶莱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2004.1-2006.8,负责。
7. 国家973项目“多种能源矿产共存成藏(矿)机理与富集分布规律”中课题4:多种能源矿产在盆地改造阶段的动态成藏(矿)效应与矿藏定位,负责内容:鄂尔多斯盆地晚中生代-新生代重大构造事件及其对多种能源成藏效应,2003.6-2005.12,参加。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郯庐断裂山东段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变形记录和沉积响应,2006.1-2008.12,负责。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南武夷-诸广-武功地区加里东期构造作用和大陆动力学演化,2007.1-20010.12,参加。
科研成果:
1. 陆上油气新区资源战略调查与评价 张岳桥; 王小凤; 刘和甫; 任纪舜; 周新桂; 王红才; 殷秀兰; 柳永清; 赵省民; 王延斌; 白大明; 赵国连; 袁嘉音; 周凤英 【科技成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4-04-01
2. 中国东西部地貌边界带新构造运动及其对环境分异的影响 张岳桥; 杨农; 蒋复初; 王书兵; 马寅生; 孟晖; 陈文; 张会平 【科技成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3-10-01
3. 黄河上游新构造活动与地壳稳定性调查研究 马寅生; 廖椿庭; 张业成; 吴满路; 张春山; 施炜; 张岳桥; 蒋复初; 王红才; 曾庆利; 徐刚; 乔子江; 赵志中 【科技成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002-12-15
4. 全国新构造运动与国家重大工程安全调查评价总体规划建议 马寅生; 赵越; 吴树仁;张岳桥; 谭成轩; 赵志中; 雷伟志; 刘建 【科技成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005-01-01
5. 新构造与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工程安全系列图件编制 马寅生; 廖椿庭; 施炜; 杜建军; 杨农; 张岳桥; 袁嘉音; 张春山; 谭成轩; 吴满路 【科技成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009-03-31
发明专利:
1. 构造变形模拟过程中变形单元的有限应变测量装置 贾东; 解国爱; 刘正; 吴晓俊; 朱文斌; 张庆龙; 卢华复; 舒良树; 张岳桥; 杨振宇 【中国专利】南京大学 2006-06-14
2. 地质构造变形模拟实验仪 贾东; 解国爱; 吴晓俊; 刘正; 张庆龙; 朱文斌; 舒良树; 卢华复; 张岳桥; 杨振宇 【中国专利】南京大学 2006-06-21
3. 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沉积速率模拟控制装置 贾东; 解国爱; 刘正; 吴晓俊; 朱文斌; 张庆龙; 卢华复; 舒良树; 张岳桥; 杨振宇 【中国专利】南京大学 2006-06-28 地质构造变形模型表面画线设备 解国爱; 贾东; 吴晓俊; 刘正; 张庆龙; 朱文斌; 卢华复; 舒良树; 张岳桥; 杨振宇 【中国专利】南京大学 2007-05-30
4.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中的画线漏斗装置 解国爱; 贾东; 吴晓俊; 刘正; 朱文斌; 张庆龙; 卢华复; 舒良树; 张岳桥; 杨振宇 【中国专利】南京大学 2007-11-14
5. 构造变形过程中生长地层的实验材料添加装置 解国爱; 刘正; 贾东; 吴晓俊; 朱文斌; 张庆龙; 卢华复; 舒良树; 张岳桥; 杨振宇 【中国专利】南京大学 2007-01-03
6. 地质构造变形物理模拟实验设备 解国爱; 刘正; 吴晓俊; 贾东; 张庆龙; 朱文斌; 卢华复; 舒良树; 张岳桥; 杨振宇 【中国专利】南京大学 2007-01-10
7. 构造变形模拟中规则几何图案的刻画装置 吴晓俊; 贾东; 解国爱; 刘正; 朱文斌; 张庆龙; 卢华复; 舒良树; 张岳桥; 杨振宇 【中国专利】南京大学 2007-02-21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SCI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
发表英文论文:
1. Dong Shuwen, Zhang Yueqiao, Long Changxing, et al.. Jurassic tectonic revolution in China and reinterpretation of Yanshan movement.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08,82(2):334-347(SCI).
2. Dong Shuwen, Zhang Yueqiao, Wu Zhenhan, Yang Nong, Ma Yinsheng, Shi Wei, Chen Zhengle, Long Changxing, An Meijian. Surface ruptures and co-seismic displacement produced by the Ms 8 Wenchuan earthquake on 12th May, 2008, Sichuan, China: eastward growth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8,82(5):938-948. (SCI 通讯作者)
3. Zhang Yueqiao, Chen Wen, Yang Nong (2004). 40Ar/39Ar dating of shear deformation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in west Sichuan. Science in China (Ser. D Earth Sciences), 2004, 47(9):794-803.(SCI)
4. Zhang Yueqiao, Dong Shuwen, Yang Nong. Active Faulting Pattern, Present-day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Block Kinematics in the East Tibetan Platea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9, 83(4): 694-712.
5. Zhang Yueqiao, Dong Shuwen, Zhao Yue, Zhang Tian. Jurassic tectonics of North China: a synthetic view.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08,82(2):310-326(SCI)
6. Zhang Yueqiao, J.L. Mercier, P. Vergely (1998). Extension in the graben systems around the Ordos (China),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xtrusion tectonics of south China with respect to Gobi-Mongolia. Tectonophysics, 285: 41-75. (SCI)
7. Zhang Yueqiao, Liao Changzhen, Shi Wei, Zhang Tian, Guo Fangang. Jurassic Deformation in and Around the Ordos Basin, North China.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7, 14(2): 182~196 (doi:10.1016/S1872-5791(07)60016-5 )
8. Zhang Yueqiao, Ma Yinsheng, Yang Nong, Shi Wei, Dong Shuwen (2003). Cenozoic extensional stress evolution in North China. Journal of Geodynamics, 2003, 36: 591-613. (SCI)
9. Zhang Yueqiao, P. Vergely, J.L. Mercier (1994). Fault segmentation, active faulting and oblique extension along the Shanxi graben system (North China): observations from SPOT images. Annales Tectonicae, VIII( 1):1-22.
10. Zhang Yueqiao, P. Vergely, J.L. Mercier (1995) , Avtive faulting in and along the Qinling Range (China) inferred from SPOT imagery analysis and extrusion tectonics of south China. Tectonophysics, 243: 69-95. (SCI)
11. Zhang Yueqiao, Pierre Vergely, Jacques-Louis Mercier, Wang Yongmin, Zhang Yong, Huang Dezhi (1999), Kinematic History and Changes in Tectonic Stress Regime during the Cenozoic along the Qinling and Southern Tanlu Fault Zones.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1999, 73(3), 264-274 (SCI)
12. Zhang Yueqiao, Shi Wei, Dong Shuwen (2003). Cenozoic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north China, and dynamic implications. The Island Arc,2003,12(3),281-293. (SCI)
13. Zhang Yueqiao, Shuwen Dong, Wei Shi (2003). Cretaceous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middle Tan-Lu fault zone in Shandong Province, eastern China. Tectonophysics, 363, 3-4, 243-258. (SCI)
14. Zhang, Yueqiao, P.Vergely, and J.L.Mercier (1999), Pliocene-Quaternary faulting pattern and left-slip propagation tectonics in north China. Episodes, 22 (2): 84-88. (SCI)
发表中文论文:
1 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 董树文; 吴珍汉; 陈宣华; 郑元; 管烨; 杨振宇; 赵越; 张岳桥; 张福勤; 刘志强; 刘刚; 周琦; 张交东; 李杰; 李冰; 徐燕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所 【会议】中国深部探测 2011-01-01
2 昆仑山活动断裂带玛曲段活动特征及其东延 马寅生; 施炜; 张岳桥; 杨农; 张春山; 张会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会议】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3-04-01
3 攀西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与隆升过程初步研究 张岳桥; 杨农; 孟晖; 陈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会议】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3-04-01
4 阿尔金断裂中段晚新生代走滑过程的沉积响应 陈正乐; 张岳桥; 陈宣华; 王小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会议】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 2003-12-01
5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与大陆变形 张岳桥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会议】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5-04-01
6 鄂尔多斯盆地断裂运动学分析与晚中生代构造应力体制转化 张岳桥; 廖昌珍; 施炜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会议】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5-10-01
7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边地区新构造运动演化及其区域动力学 张岳桥; 廖昌珍; 施炜; 胡博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会议】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5-10-01
8 鄂尔多斯西南缘六盘山盆地白垩纪以来变形历史分析 施炜; 张岳桥; 马寅生; 武丽; 刘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会议】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5-10-01
9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幕式抬升作用的Ar-Ar热年代学证据 陈文; 张彦; 张岳桥; 刘新宇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会议】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08-01
10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幕式抬升作用的Ar-Ar热年代学证据 陈文; 王清利; 张彦; 张岳桥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会议】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7-10-01
11 中生代多向挤压构造作用与四川盆地的形成和改造 张岳桥; 董树文; 李建华; 施炜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中国地质 2011-04-15
12 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的成因:来自砂箱实验的认识 王瑞瑞; 张岳桥; 解国爱; 许怀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期刊】地质学报 2011-09-07 11:01
13 岷江断裂带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来自钻孔的证据 张岳桥; 李海龙; 吴满路; 廖椿庭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地质论评 2012-03-15
14 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研究新进展 张岳桥; 董树文; 李建华; 崔建军; 施炜; 苏金宝; 李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地球学报 2012-05-15
15 北大巴山凤凰山岩体锆石U-Pb LA-ICP-MS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李建华; 张岳桥; 徐先兵; 董树文; 李廷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地质论评 2012-05-15
16 华南早中生代从印支期碰撞构造体系向燕山期俯冲构造体系转换的形变记录 张岳桥; 徐先兵; 贾东; 舒良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期刊】地学前缘 2009-01-15
17 大巴山前陆北西向褶皱的厘定及其意义 张忠义; 董树文; 张岳桥; 胡健民; 施伟; 刘刚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地质论评 2009-01-15
18 闽西南玮埔岩体和赣南菖蒲混合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对武夷山加里东运动时代的制约 徐先兵; 张岳桥; 舒良树; 贾东; 王瑞瑞; 许怀智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地质论评 2009-03-15
19 华南早中生代大地构造过程 徐先兵; 张岳桥; 贾东; 舒良树; 王瑞瑞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地质 2009-06-15
20 大巴山前陆带东段神农架地区构造变形研究 李建华; 张岳桥; 施炜; 李海龙; 董树文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地质力学学报 2009-06-15
21 塔东南隆起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许怀智; 张岳桥; 刘兴晓; 周成刚; 许建华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 【期刊】中国地质 2009-10-15
22 塔里木盆地瓦石峡凹陷侏罗纪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条件 许怀智; 张岳桥; 王贵重; 刘兴晓; 周成刚; 路鹏程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 【期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02-15
23 锆石La-ICP-MS U-Pb与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及其对中国东南部早燕山事件的制约 徐先兵; 张岳桥; 贾东; 舒良树; 王瑞瑞; 许怀智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期刊】地质科技情报 2010-03-15
24 构造三角带的概念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王瑞瑞; 张岳桥; 董树文; 徐先兵; 许怀智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地质通报 2010-03-15
25 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地层沉积时代研究 徐先兵; 张岳桥; 舒良树; 贾东; 王瑞瑞; 许怀智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地层学杂志 2010-07-15
26 汶川地震后沿龙门山裂断带原地应力测量初步结果 吴满路; 张岳桥; 廖椿庭; 陈群策; 马寅生; 吴金生; 严君凤; 区明益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期刊】地质学报 2010-09-15
27 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形成机理分析 张岳桥; 施炜; 李建华; 王瑞瑞; 李海龙; 董树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地质学报 2010-09-15
28 青藏高原东缘中更新世伸展作用及其新构造意义 张岳桥; 李海龙; 李建华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地质论评 2010-11-15
29 大巴山晚中生代陆内造山构造应力场 董树文; 施炜; 张岳桥; 胡健民; 张忠义; 李建华; 武红岭; 田蜜; 陈虹; 武国利; 李海龙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期刊】地球学报 2010-12-15
30 龙门山断裂活动和川西高原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测年 杨农; 张岳桥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地质力学学报 2010-12-15
31 阿尔金断裂中段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ESR测年证据 陈正乐; 高荐; 张岳桥; 王小凤; 陈宣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期刊】地质论评 2002-05-15
32 合肥盆地和郯庐断裂带南段深部地球物理特征研究 李云平; 吴时国; 韩文功; 张岳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石化胜利石油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青岛;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地球物理学报 2006-01-30
33 岷江水系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张会平; 杨农; 张岳桥; 孟晖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第四纪研究 2006-01-30
34 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与鄂尔多斯盆地改造 张岳桥; 廖昌珍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江苏南京 【期刊】中国地质 2006-02-28
35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断裂运动学分析与晚中生代构造应力体制转换 张岳桥; 施炜; 廖昌珍; 胡博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期刊】地质学报 2006-05-15
36 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 张会平; 杨农; 刘少峰; 张岳桥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江苏南京 【期刊】地质通报 2006-06-15
37 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动力学背景 张岳桥; 廖昌珍; 施炜; 胡博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高校地质学报 2006-09-20
38 六盘山两侧晚新生代红黏土高程分布及其新构造意义 施炜; 张岳桥; 马寅生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期刊】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10-28
39 六盘山盆地形成和改造历史及构造应力场演化 施炜; 张岳桥; 马寅生; 刘刚; 武丽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 【期刊】中国地质 2006-10-30
40 胶莱盆地深部拆离系统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张岳桥; 李金良; 柳宗泉; 任凤楼; 袁嘉音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 山东东营 【期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08-30
41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幕式抬升作用的Ar-Ar热年代学证据 陈文; 张彦; 张岳桥; 金贵善; 王清利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期刊】岩石学报 2006-04-30
42 论鄂尔多斯盆地及其周缘侏罗纪变形 张岳桥; 廖昌珍; 施炜; 张田; 郭芳芳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地学前缘 2007-03-30
4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边界带构造样式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廖昌珍; 张岳桥; 温长顺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期刊】地质学报 2007-04-15
44 胶莱盆地白垩纪构造应力场与转换机制 任凤楼; 张岳桥; 邱连贵; 柳忠泉; 王大华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山东东营; 山东东营 【期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05-15
45 胶莱盆地沉积-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李金良; 张岳桥; 柳宗泉; 任凤楼; 袁嘉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江苏南京; 山东东营 【期刊】中国地质 2007-04-15
46 胶东半岛牟平—即墨断裂带晚中生代运动学转换历史 张岳桥; 李金良; 张田; 袁嘉音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南京 【期刊】地质论评 2007-05-15
47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李金良; 樊太亮; 张岳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质力学学报 2007-03-15
48 太行山南缘新生代的隆升与断陷过程 马寅生; 赵逊; 赵希涛; 吴中海; 高林志; 张岳桥; 赵汀; 吴珍汉; 扬守政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 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壳变形地表过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河南焦作 【期刊】地球学报 2007-06-01
49 塔里木叠合盆地待发现可采油气资源初步预测及评价 周新桂; 张岳桥; 王红才; 张林炎; 范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海相油气地质 2007-04-15
50 山东鲁西地块断裂构造分布型式与中生代沉积—岩浆—构造演化序列 张锡明; 张岳桥; 季玮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省地质博物馆 山东济南; 湖南长沙 【期刊】地质力学学报 2007-06-15
51 中国侏罗纪构造变革与燕山运动新诠释 董树文; 张岳桥; 龙长兴; 杨振宇; 季强; 王涛; 胡建民; 陈宣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期刊】地质学报 2007-11-15
52 华北侏罗纪大地构造:综评与新认识 张岳桥; 董树文; 赵越; 张田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地质学报 2007-11-15
53 青藏高原东缘新构造及其对汶川地震的控制作用 张岳桥; 杨农; 施炜; 董树文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地质学报 2008-12-15
54 胶莱盆地改造作用与油气保存条件 李金良; 张岳桥; 柳宗泉; 任凤楼; 徐佑德 江苏省地震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20
55 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分析在区域滑坡灾害评价中的应用 郭芳芳; 杨农; 孟晖; 张岳桥; 叶宝莹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系 江苏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国地质 2008-02-15
56 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地貌因素分析 郭芳芳; 杨农; 张岳桥; 孟晖; 叶宝莹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系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地质力学学报 2008-03-15
57 晚侏罗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与变形特征 董树文; 张岳桥; 陈宣华; 龙长兴; 王涛; 杨振宇; 胡健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江苏南京 【期刊】地球学报 2008-06-15
58 四川汶川Ms 8.0地震报道 向地震中死难的同胞致哀 张岳桥; 董树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质学报 2008-07-15
59 四川汶川Ms 8.0地震地表破裂构造初步调查与发震背景分析 董树文; 张岳桥; 龙长兴; 吴珍汉; 安美建; 张永双; 杨农; 陈正乐; 雷伟志; 施炜; 石菊松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北京 【期刊】地球学报 2008-06-15
60 胶莱盆地及其邻区白垩纪—古新世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区域动力学意义 张岳桥; 李金良; 张田; 董树文; 袁嘉音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地质学报 2008-09-15
61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史: 进展与新认识 张岳桥; 董树文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地质通报 2008-09-15
62 郯庐断裂带中段第四纪活动及其分段特征 施炜; 张岳桥; 董树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球学报 2003-02-28
63 太行山南缘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及其区域运动学意义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震地质 2003-06-30
64 山东胶莱盆地构造变形及形成演化——以王氏群和大盛群变形分析为例 施炜; 张岳桥; 董树文; 武丽; 杜利林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质通报 2003-05-20
65 岷江上游深切河谷及其对川西高原隆升的响应 张岳桥; 杨农; 孟晖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北京 【期刊】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8-30
66 太行山隆起南段新构造变形过程研究 张岳桥; 杨农; 马寅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质力学学报 2003-12-28
67 川西高原岷江上游河流阶地初步研究 杨农; 张岳桥; 孟辉; 张会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期刊】地质力学学报 2003-12-28
68 中国东西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与青藏高原东缘隆升过程初步研究 张岳桥; 杨农; 陈文; 马寅生; 孟晖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总院 北京 【期刊】地学前缘 2003-12-30
69 四川攀西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与隆升过程初步研究 张岳桥; 杨农; 孟晖; 陈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国地质 2004-03-30
70 青藏高原东缘中段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孟晖; 张岳桥; 杨农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国地质 2004-06-30
71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晚新生代剪切变形~(40)Ar/~(39)Ar测年及其构造意义 张岳桥; 陈文; 杨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07-20
72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构造挤出及其对中国东部裂陷盆地晚期油气成藏的影响 张岳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04-30
73 基于GIS的岷江上游地貌形态初步分析 张会平; 张恒兵; 杨农; 张岳桥; 孟晖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辽宁沈阳 【期刊】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09-30
74 中国东部及邻区早白垩世裂陷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张岳桥; 赵越; 董树文; 杨农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地学前缘 2004-09-30
75 燕山运动与东亚构造体制的转变 赵越; 徐刚; 张拴宏; 杨振宇; 张岳桥; 胡健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学前缘 2004-09-30
76 基于DEM的岷山构造带构造地貌初步研究 张会平; 杨农; 张岳桥; 孟晖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期刊】国土资源遥感 2004-12-15
77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玛曲段活动特征及其东延 马寅生; 施炜; 张岳桥; 杨农; 张春山; 张会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质通报 2005-01-20
78 西秦岭地区东昆仑-秦岭断裂系晚新生代左旋走滑历史及其向东扩展 张岳桥; 马寅生; 杨农; 张会平; 施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球学报 2005-02-28
79 华北地区上新世至第四纪断裂作用型式与左旋扩展 张岳桥; P.Vergely; J.L.Mercier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URA?CNRS:GeophysiqueetGeodynamiquelnterne; F?91405; France 【期刊】地质力学学报 1999-09-28
80 大庆火山岩地震反射特征与综合预测技术 赵国连; 张岳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10-30
81 USGS“2000年世界油气评价”储量增长预测方法 刘葵; 张岳桥; 张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所 北京 【期刊】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2-09-25
82 USGS“2000世界油气评价”待发现油气资源预测法 王炯辉; 刘葵; 徐兵; 张岳桥; 张峰; 郭少斌 中国地质集团公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吉林大学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 【期刊】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2-12-25
83 广西十万大山前陆冲断推覆构造 张岳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现代地质 1999-06-20
84 秦岭断裂系和郯庐断裂带南段新生代运动历史及其构造应力机制转换 张岳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质学报 1999-08-15
85 新生代阿尔金山脉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陈正乐; 张岳桥; 王小凤; 陈宣华; Washburn Z.; Arrowsmith J.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Department; of Geolog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北京 【期刊】地球学报 2001-10-30
86 阿尔金断裂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的地质新证据 张岳桥; 陈正乐; 杨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期刊】现代地质 2001-03-20
87 阿尔金断裂中段晚新生代走滑过程的沉积响应 陈正乐; 张岳桥; 陈宣华; 王小凤; A.S.Ramon; W.B.Zack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Department of Geolog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empe; AZ 85287; Department of Geolog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期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12-30
荣誉奖励:
1. 2008年获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