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宋关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专家,男,1969年出生,重庆铜梁人,共产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我国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带头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3年9月至1995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
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1997年参与创建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999年7月至2006年7月,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1998年8月至2000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后站工作,博士后。
2006年1月至今,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社会任职:
1.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
2. 中国全球定位系统协会副会长。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科技部863项目“面向多终端支持多重聚合的多平台空间信息服务系统”,课题组副组长,负责总体设计工作,2008-2009。
2. 科技部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古巴GIS技术与山地资源研究”,项目负责人,负责总体设计工作,2008-2009。
3. 信息产业部 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项目“高性能高可用性服务器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负责总体设计工作,2007-008。
4. 信息产业部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基于Linux的面向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产品”2006-2008。
5. 信息产业部 “卫星导航应用系统标准研究制定专项” 《车载导航电子地图应用存储格式标准》标准工作组组长,2005-2007。
6. 科技部863项目“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大型GIS”,课题组副组长,负责总体设计工作,2003-2005。
7. 国家发改委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卫星导航专项项目“卫星导航嵌入式软件与平台软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组副组长,2002-2005。
8.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面向•NET框架的地理信息服务关键技术预研究”,负责总体设计并承担技术主持,2001-2003。
9. 中科院创新课题“海量数据管理与时空分析技术研究”,参与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1999-2002。
10. 国家科技部“九•五”重中之重课题“香港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997。
11. 中国科学院项目“香港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参与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1996-1998。
科研成果:
1. SuperMapGIS平台软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
2. 国家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 刘纪远; 金水高; 饶克勤;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邱冬生; 宋关福; 王尔琪; 唐先明; 龚建华; 阎守邕; 杨崇峻; 王才有; 马家奇; 王俊玲; 徐玲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统计信息中心;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4-01-01
3. SARS疫情发布GIS系统[简称SuperMap Case Publiksher]V1.0 刘纪远; 饶克勤;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邱冬生; 宋关福; 唐先明; 王才有; 徐玲; 钱君程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4-06-30
4. SARS实时监控信息系统V1.0[简称Supermap case monitor]v1.0 刘纪远; 金水高;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邱冬生; 宋关福; 王尔琪; 唐先明; 马家奇; 王俊玲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4-01-01
5. 基于GIS的SARS疫情信息实时报送系统V1.0 刘纪远;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邱冬生; 宋关福; 王尔琪; 唐先明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2004-01-01
6. SARS疫情实时监控与预警分析系统V1.0 刘纪远;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邱冬生;宋关福; 王尔琪; 唐先明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2004-04-01
7. 基于网络的资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钟耳顺; 宋关福; 梁军; 王康弘; 王尔琪; 张立立; 曾志明; 朱江; 李绍俊; 陈俊华; 陈国雄; 裘利; 曹国锋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5-01-01
8. 国土环境时空信息分析与数字地球相关理论技术预研究 刘纪远; 张增祥; 庄大方; 钟耳顺; 周成虎; 王一谋; 周万村; 周全斌; 张树文; 江南; 李仁东; 冯毓荪; 王长有; 吴世新; 宋关福; 史学正; 李秀彬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旱环境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002-09-24
9. 大型高性能网络GIS平台软件 钟耳顺; 宋关福; 王尔琪; 朱江; 李伟顾; 胡中南; 谢林; 辛宇; 陈国雄; 李绍俊; 裘立; 李文龙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05-11-04
10. 新一代大型全组件式GIS软件平台SuperMap 钟耳顺; 宋关福; 吴秋华; 王尔琪; 梁军; 陈俊华; 滕寿威 【科技成果】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01-11-30
11. 面向服务的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钟耳顺; 宋关福; 梁军; 王尔琪; 徐旭; 陈正 【科技成果】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08-10-21
12. 分布式、多层级地理信息集群技术 钟耳顺; 宋关福; 王尔琪; 梁军; 李绍俊; 曾志明; 胡中南 【科技成果】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0-12-01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发表中文论文:
1 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刘纪远;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宋关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会议】香山科学会议第204次“SARS预防与控制”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材料 2003-07-01
2 地理编码系统设计与实现 郭会; 宋关福; 马柳青; 王少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会议】中国测绘学会九届四次理事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11-01
3 一种有效的多边形缓冲区生成算法 郭会; 宋关福; 李绍俊; 周芹; 裘立; 罗飞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会议】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04-01
4 地理编码系统设计与实现 郭会; 宋关福; 马柳青; 王少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期刊】计算机工程 2009-01-05
5 一种海量地形影像数据的快速漫游算法 马柳青; 宋关福; 郭会; 周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公司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10-15
6 三维GIS的困境与出路 宋关福 中国科学院;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 【期刊】程序员 2010-01-01
7 基于ComGIS的城市公交查询系统 李天文; 汤国安; 栗向锋; 宋关福; 吴琳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期刊】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25
8 基于可视化建模思想的空间数据库自动化建库技术研究 陈勇; 宋关福; 钟耳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测绘通报 2006-12-25
9 基于Oracle Spatial的空间数据库缓存的关键技术 周芹; 李绍俊; 宋关福; 曾志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公司 【期刊】地球信息科学 2007-06-15
10 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刘纪远;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宋关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10010 【期刊】遥感学报 2003-10-10
11 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 刘纪远; 钟耳顺; 庄大方; 王劲峰; 宋关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数字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10083 【期刊】现代科学仪器 2003-08-25
12 基于Web Services和.NET技术的新一代Web GIS研究与开发 朱江; 宋关福; 钟耳顺; 张继南; 李伟顾; 胡中南 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期刊】地理信息世界 2004-04-30
13 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研究 宋关福; 钟耳顺; 刘纪远; 肖乐斌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期刊】地理科学进展 2000-06-30
14 GIS概念数据模型的研究 肖乐斌; 钟耳顺; 刘纪远; 宋关福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1-10-25
15 三维GIS的基本问题探讨 肖乐斌; 钟耳顺; 刘纪远; 宋关福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1-09-25
16 面向对象整体GIS数据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肖乐斌; 钟耳顺; 刘纪远; 宋关福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理研究 2002-02-25
17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基本原理 尹泽生; 宋关福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期刊】旅游学刊 1995-09-18
18 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宋关福; 钟耳顺 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期刊】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8-04-25
19 SuperMap IS-互联网GIS开平台 朱江; 宋关福; 工康弘; 钟耳顺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期刊】地理信息世界 2003-08-30
20 基于SuperMap GIS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 王康弘; 姚敏; 王尔琪; 宋关福; 钟耳顺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期刊】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4-02-29
21 SuperMap□融入IT主流的GIS技术 宋关福; 王康弘; 钟耳顺 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期刊】地理信息世界 2003-02-28
22 Service GIS引发地理信息服务共享与聚合革命 宋关福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地理信息世界 2008-12-25
23 十年打造SuperMap三大技术体系 宋关福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地理信息世界 2011-04-25 0 22
24 Service GIS与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 宋关福; 罗灵军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会议】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 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 2009-10-29
25 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 宋关福; 罗灵军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期刊】程序员 2009-02-01
荣誉奖励:
1. 1998年获南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 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3. 2004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4. 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 2006年获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6. 200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7. 2007年入选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
8. 2008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9. 2010年获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媒体报道一:
宋关福——做“中国智造”的跨国GIS企业
宋关福,重庆铜梁人,博士,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副会长。1997年,宋关福博士参与创建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任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主持公司运营。2006年任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关福是我国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领域带头人,先后提出并组织研发了组件式GIS、嵌入式GIS、共相式GIS、服务式GIS和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等技术。
时 间:2009年6月2日 地 点: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人 物: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宋关福中国电子报社总编助理 陈艳敏
开放合作专注共赢
陈艳敏:中国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GIS技术才开始快速发展。超图正是成立于这个时候,在那个很多国人尚不知GIS为何物的时期,公司是如何打开市场、挖掘到第一桶金的?
宋关福:超图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课题组,这个课题组在从事GIS科研工作的同时,也为地方提供GIS应用咨询和项目建设。后来,这个课题组意识到要使技术“沉淀”下来,管理好人才队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必须建立一种企业化的运作机制。当时课题组负责人钟耳顺研究员带领我们组建了超图公司。
当时,GIS进入中国市场没有多久,应用GIS的单位比现在少得多,超图的事业就是从较早应用GIS开始的。政府的国土管理部门是较早应用GIS的单位,超图接到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南宁国土资源局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接下来承担了一系列国土管理信息化项目。国土管理行业应用GIS非常深入,这些行业应用的经验,为超图发展自己的GIS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艳敏:基于此,超图的行业应用是不是主要定位于政府部门?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一方面,GIS领域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与超图成立之初相比,今天的行业状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国外具有竞争力的GIS软件企业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企业也在成长。在此情况下,超图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策略应对新形势?
宋关福:GIS的用户群体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专业类用户,即机构用户;另一种是个人类用户,即面向个人服务的用户,例如导航。其中,机构用户包括政府和企业两类。超图的定位主要是面向机构用户。
在创建初期,超图和很多企业一样,主要靠自己实施项目,后来超图改变了策略,定位于GIS平台软件,更多地通过开发商、合作伙伴来承担项目。
超图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GIS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超图没有足够的精力全面涉足各行业的应用开发;第二,每个行业的业务需求有很大差异,与熟悉各个行业业务的合作伙伴合作,为他们提供GIS平台软件,让他们更专业地承担项目和开发应用产品,才是正确的道路。因此,超图必须整合资源,广泛合作,寻求共赢。
目前超图已有几百个合作伙伴,他们在行业内的服务能力、营销能力和整合能力都比超图强。基于这一策略,超图的平台软件很快进入了各个行业。
当然,定位于平台软件也很痛苦,专注是要付出代价的。毕竟GIS平台软件的采购费用仅占一个项目投入的很少一部分,不实施项目意味着要放弃不少收入。有时候用户也会问:“能不能把项目一起做了?”遇到这种情况,超图通常还是支持开发商承接项目。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略意味着选择,同时意味着放弃。有时候,决定不做什么比决定做什么还难。
陈艳敏:超图决定不做的是什么,专注发展的又是什么?依照这样的策略和模式,超图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和结果,公司的发展愿景是什么?
宋关福:超图不会大范围地承接项目,对此,公司内部有严格的审核机制。超图在个别领域如数字城市共享、国土、房产等领域发展GIS应用软件,也承担部分项目。但超图对各个部门做什么,行业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超出主营行业承接项目范围,公司将进行严格审核。如果该行业存在有实力的开发商,超图会尽量说服客户让开发商承担项目,而超图提供平台软件。
超图的定位依旧在于平台软件,超图的愿景是:做“中国智造”的跨国软件企业,全球领先的GIS软件与服务品牌。
陈艳敏:超图在成立之初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技术研发,二是项目应用。在不违背公司定位的前提下,超图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
宋关福:超图早期是“两条腿走路”,收入主要来自做项目,以项目“养”研发,通过项目收入来支持平台软件产品研发,这样历经了4年,最终在2000年发布了自主创新的组件式GIS平台软件——— SuperMap2000。这一平台软件产品发布后,超图就确定了坚持做平台软件的长远发展战略。超图刚开始实施该战略时非常痛苦,尽管发布了平台软件,但要产生较多的销售收入还需要时间,但超图还是坚持下来了,平台软件的定位一直没有改变。
当然,随着GIS行业应用的发展,超图发现仅仅有GIS基础软件平台,还不能满足用户和开发商的需求,超图也逐步在一些领域研发应用平台软件。这类平台软件更加贴近行业应用的需求,仍然提供给合作伙伴和开发商,使他们基于应用平台软件实施项目,大幅度地减少项目实施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做“中国智造”的跨国GIS软件企业与品牌
陈艳敏:我国GIS产业的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普及程度,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宋关福:在政府部门应用GIS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一方面由于国家重视政府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有较为畅通的渠道获得测绘部门的电子地图数据。因此,GIS在国内政府信息化中已经非常普及,应用也日益深入。
相比之下,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在国内,由于民用版电子地图产业发展时间短,企业获得电子地图数据的渠道少,代价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应用GIS的进程。
目前,我国电力、通信等企业应用GIS非常深入,但中小企业应用GIS还比较少。在发达国家,商业地理分析应用已经较为广泛,例如可以根据人口收入水平的分布和交通条件等信息,进行连锁店选址、广告牌选址等,而商业地理分析应用在国内还刚刚兴起。相信我国民用电子地图数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快速推进企业信息化中的GIS应用。
陈艳敏:超图立志要做一家跨国软件企业,并于2000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日本超图”,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进程,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超图为什么那么早就进行了国际化布局,目前进展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舞台上,超图与国际厂商同台竞争的优势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宋关福:国际化是超图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平台软件的竞争是没有国界的,即便超图只做国内市场,还是要和国际厂商竞争,与其这样,不如主动出击。在制造业,中国有那么多非常出色的国际化产品,我相信中国软件的国际化一定能成功。
超图的国际化目前还处于布局阶段,我们知道这条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比如,超图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国外用户的需求,引导和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等等,公司国际化运营管理能力也有待提升,但超图不会放弃这个追求。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努力,目前,超图在日本有1400多个用户单位,数十家二次开发商,其中包括10个世界500强企业;在瑞典、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博茨瓦纳等国拥有代理商。此外,超图的用户还遍布法国、意大利、美国、韩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等。
2006年,超图在我国香港成立了超图国际有限公司。2007年超图国际业务中心在北京落成。超图在东南亚、欧洲和非洲分别成立分公司,力求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探索。超图最终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家国际化的软件企业。
在国内市场上,本土化的服务是超图的优势。但是,当超图开拓国际市场时,本土化服务的优势不再,大家都是客场,那就要打造其他竞争优势了。
所幸的是,国内有极其优秀的软件人才,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挥中国的人才优势,发挥中国人才极强的创造力,做出更优秀的软件产品。不仅超图在努力,相信其他国内同行也会努力,超图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GIS企业一起来拓展国际市场。
在技术方面,国产GIS软件与国外GIS软件的差距较小,互有长短。但是,品牌确实是国内厂商的软肋。包括超图在内的国内GIS厂商,在品牌经营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相对于快速成长的技术水平而言,国产GIS软件的品牌影响力明显滞后,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
陈艳敏:超图在国际化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国外如何实现本地化?
宋关福:国际化首先要本土化,只有本土化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超图的SuperMap软件产品刚进入日本市场就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日本有一些特殊的地图投影格式,有异于其国内的数据格式标准,起初超图的软件不支持,后来组织队伍参与研发,甚至派人直接去东京才解决了相应问题。
后来超图逐步建立了应对机制:一是公司总部成立专门的国际化团队,这个团队不仅要进行语言方面的国际化,还要汇总分析国际客户的需求,组织研发针对国外用户的特殊功能;二是超图派国内工程师到国外帮助合作伙伴,直接获取本地化需求,直接提供本地化支持,目前超图在日本、北欧、东南亚和非洲都派驻了技术人才。
创新发展技术引领
陈艳敏:你曾在一些学术杂志和刊物上发表论文,认为未来GIS将呈现几个发展趋势,比如跨平台、服务化、三维化等。从这些趋势来看,国内的GIS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哪些差距?
宋关福:过去十余年,GIS软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化”,即组件化、Web化、微型化和数据库化。这“四化”产生了GIS的“四大件”,即组件式GIS、WebGIS、嵌入式GIS和空间数据库技术,这极大地推动了GIS平台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当前,GIS正在呈现新“四化”的发展趋势,即跨平台化、组件多元化、服务化和三维化,并正在产生GIS的新“四大件”,即跨平台GIS技术、基于.NET与Java的组件式GIS、服务式GIS、面向管理的三维GIS。新的发展趋势将深远地影响未来的GIS应用方式。
对于早些年GIS软件技术的发展,国内企业一直在跟进。你提到的这些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国内企业与国际同行几乎同时在发展,并形成了各自的技术特色。比如在跨平台方面,超图投入巨资,耗费几年时间,用标准C++重写了GIS内核,形成了高性能、跨平台的技术特色。
陈艳敏:作为专业做GIS软件的公司,面对上述新趋势,超图是如何跟进的,是否做了一些前瞻性的工作?
宋关福:超图确实要做一些前瞻性的创新工作,而不是简单跟随。能从事这个行业我感到很幸运,GIS软件技术变化很快,因此创新有了用武之地。对于包括超图在内的所有国内同行而言,尽管起步晚,但技术变革给了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新技术面前,大家的起步差别并不大,历史越悠久的企业,技术变革的包袱可能越大,年轻的企业则有机会通过跨越式发展实现超越。
创新是基于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和需求变化的预测,所以前瞻性非常重要。当然,创新是有风险的,如何在创新中把控风险是一个重大挑战。在早期,企业没有负担,也没有条条框框,创新比较容易,失败了代价也不大。但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新的代价就大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步入深渊。所以有人说,“不创新是等死,但创新可能是找死”。“大胆创意,谨慎决策”,是超图对自己的要求。超图在倡导创新文化的同时,还通过建立研发评审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提前发现不合适的产品,及时调整方向甚至直接砍掉,尽量避免产品上市了才发现没有市场价值。
陈艳敏:与同类公司相比,超图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
宋关福:超图是一个创新能力很强、创新节奏很快的公司,这保证了超图多年来持续的创新能力,不断涌现新的技术。一旦出现新的IT技术,超图总能率先将它们应用到GIS中,使软件更有竞争力。有些创新技术出来后,其他公司很快也会掌握,但有些技术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追上,曾有人写过一本书叫《不对称创新》,超图有不少这样的“不对称创新”的技术。
陈艳敏:围绕创新,超图做了哪些工作?你认为哪些条件促成了这种创新,应用的推动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宋关福:超图形成了创新的企业文化,把创新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我们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等三个方面。同时,超图还特别强调做有价值的创新,只有创造有用户价值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新。
创新要创造客户价值,就必须与用户需求密切结合,应用需求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因素。超图常说,做研发的要有“三只眼”:第一只眼盯顾客需求,这是推动产品技术进步的根本动力,顾客需求有变化,就要随需应变,这就产生了创新的机会;第二只眼盯IT,GIS属于交叉学科,信息技术的变化很有可能带来GIS技术的变化;第三只眼盯同行动态,这不是看人家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而是研究同行为什么盯住这些新技术或新功能,背后意味着有什么样的用户需求,我们如何创造性地满足同样的需求。后两只“眼”的实质还是落脚在用户需求方面。
陈艳敏:你曾经说过,GIS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和IT技术融合,你如何看待这种趋势?GIS过去给人的印象是过分专业化,GIS如何才能摘掉行业标签,真正融入IT,成为像数据库一样的通用工具?GIS融入IT有哪些具体表现?
宋关福:多年来,超图和同行一直在促进GIS与IT技术的融合,早期的GIS技术确实非常专业,应用面也很窄,IT领域不了解它。这不能怪人家,只能怪我们GIS从业者自己。
从出身来看,GIS就不是纯正的IT“血统”。比如,从资源环境领域出发来搞GIS的公司,武汉中地出自中国地质大学,超图也是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孵化出来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GIS有很高的专业门槛,但这种出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视野,早期的GIS大多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与IT系统很好地结合。
近十几年来,这个问题得到逐步解决,特别是组件式GIS产生后,在GIS软件中把专业的东西封装起来,用IT化的标准开放出来,降低了GIS软件使用者的学习门槛,即使没有学习过GIS的技术人才,也可以很容易掌握和使用GIS软件进行应用开发。GIS应用越来越普及,不少以前从不涉足GIS的系统集成商,也逐步进入GIS应用开发领域,说明GIS的IT化正走向成功。
陈艳敏:这里你谈到的是组件式GIS,现在的趋势是向服务式GIS发展。有人形容从组件式GIS到服务式GIS为“关键一跳”,为什么这么说?服务式GIS的内涵是什么?从组件式GIS到服务式GIS,实现了一种什么跨越,发生了哪些变化?
宋关福:组件式GIS是面向组件的软件技术与GIS相结合的产物,是软件工程方法发展的必然结果。组件式GIS采用IT通用的接口标准,把GIS功能分解成若干个组件来实现,增强了开放性,提高了应用系统开发效率和与其他软件技术的集成能力。组件式GIS的产生,极大地影响了过去10年的GIS应用开发方式,并直接推动了GIS这一十分专业的技术与IT主流相融合。
从传统GIS到组件式GIS,是GIS软件技术的惊险一跳,这一变革不仅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淘汰了一批GIS软件品牌。
服务式GIS(ServiceGIS)则是在组件式GIS基础上再一次质的飞跃,是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方法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全面基于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GIS技术体系。ServiceGIS中的服务是一种特殊的组件,可以跨网络、跨计算机集成,这是一种松散的集成。服务式GIS具备的这种特点意味着应用开发更加方便,子系统和模块之间的集成灵活性更大,应用开发更加高效(业务敏捷),并且适合分布式应用。
从组件式GIS到服务式GIS,是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变革。如果说组件式GIS影响了过去10年的GIS应用开发方法,那么服务式GIS将影响下一个10年。
陈艳敏:地理信息共享一直以来是行业研究和应用的热点,ServiceGIS对地理信息共享的应用模式有什么样的影响?
宋关福:地理信息共享一直是3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近年来,业界对地理信息共享需求的剧增,促进了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发展。
作为地理信息共享的三大环境,管理环境、标准环境和技术环境在地理信息领域各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都将推进地理信息共享的发展进程。ServiceGIS的诞生,还解决了地理信息共享中的几个难题,产生了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新模式。
从软件技术手段的角度看,地理信息共享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面向文件的共享、面向数据库的共享和面向服务的共享。基于ServiceGIS,可以不必把空间数据库结构直接开放给其他单位,而是通过WMS(空间制图服务)、WCS(网络覆盖服务)、WPS(文字处理系统)、KML(一种标记语言)等标准Web服务接口把空间数据发布出来。其他单位可以采用任何支持上述标准接口的GIS平台软件集成这些数据,结合本部门自有数据构建应用系统,实现地理信息共享。这种模式的地理信息共享,成功地克服了面向数据库共享模式的两大缺点,实现了异构GIS平台之间共享数据,降低了对网络安全和网络带宽的要求。让人惊喜的是,这一共享模式不仅能实现数据库的共享,还能实现系统功能的共享。目前,面向服务的共享模式已经“浮出水面”,但是大范围普及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作为GIS基础平台软件厂商,不仅要不断发展GIS基础平台软件技术,而且有责任建立和完善基于新一代基础平台软件技术的应用模式,推动新技术广泛应用。超图正积极推动面向服务的GIS应用模式,率先建设示范项目。比如,超图结合最新的ServiceGIS基础平台软件技术,研发了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基于该应用平台,超图与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合作建成重庆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与西安市信息办合作建设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平台。上述两个面向服务的共享平台案例都实现了与政府部门其他应用系统的共享对接,其中包括了不同GIS平台软件产品直接的共享。
在业内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相信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应用模式不仅会成为数字城市、数字区域的主流应用模式,也会成为企业GIS应用的主流模式。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作者:邱江勇 2009-7-3
媒体报道二:
科研攻关者(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关于宋关福副总裁的报道)
宋关福同志是我所基地副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地理信息软件技术研究,主持大型地理信息软件平台 —— SuperMap GIS系列软件研究与研发工作。
SuperMap GIS系列软件的研发工作是从1996年开始的,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宋关福同志主持研发的SuperMap系列软件不仅成为国内优秀的GIS软件,深受用户的欢迎;而且叫响了日本市场,成为率先走向国际化的国产GIS软件,为科学院、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近几年,产业中心以宋关福同志负责承担众多的项目——国家863的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的大型GIS、铁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等多项大型科研项目,尤其在今年的“SARS”疫情控制和预警系统研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事业不断变化,宋关福同志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他深入实际,勤于思考,以严谨扎实的学风和作风进行工作,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很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在突如其来的SARS灾难中,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SARS”疫情,宋关福同志以强烈的责任感参加了《SARS疫情控制与预警信息系统项目》研制工作。宋关福同志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与研究积淀,迅速组织从事WebGIS研究工作的朱江博士、李玮顾和张继南等同志,开展“SARS”疫情发布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经过数日废寝忘食的紧张工作,疫情图发布系统很快开始试运行,经过两天的试运行,整个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国内第一个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布“非典”疫情的系统。在《SARS疫情控制与预警信息系统》项目研制中,宋关福同志夜以继日地工作,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把全部精力投入系统的建设中。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有时在同志们的提醒下,他才想起还没有吃饭,草草泡盒方便面了事。看着他玩命地工作,大家都心疼地提醒他休息一下,注意身体,可是他却说:“国家正需要我们的时候,坚持下去快些研制出来……”。
宋关福同志不善言表,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以他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周围的人。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他一直走在科技的前沿,只要有新技术出现,他会挤出时间将其迅速掌握;作为一名管理者,宋关福同志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863项目中,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宋关福同志就和项目组成员共同签订了一个协议,项目顺利完成,项目组每位成员都有奖励,但是他没有。如果项目完成不顺利,则他和所有项目成员共同受罚。
在生活上,宋关福同志关心他人,做到职工有忧帮助解,职工有难帮助排。平时,他主动关心员工的思想,经常从物质和精神上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在“SARS疫情控制与预警攻关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由于项目任务重,时间紧,项目组成员经常加班到深夜,宋关福同志就把公司给他的牛奶面包等分给项目组成员,而自己却吃方便面。
在《SARS疫情控制与预警信息系统》项目研制的日日夜夜里,宋关福和他的同志们不畏艰难,发挥专业优势,刻苦攻关,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知识分子优秀品德和风范。
文章来源:《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