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林,水力控制专家,现代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的开拓者,水力瞬变、河冰工程、调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专家。四川省西充县人,1988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申请完成了国家社会公益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和院专项基金课题20多项。
负责完成了很多大型调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安全研究,如南水北调工程,山西省引黄入晋输水工程、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安徽省淮水北调临涣工业园输水管线工程等,以及国内(包括香港)的一些大型水电站、核电站、泵站、排水系统的水力瞬变研究和模型试验。作为总设计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长距离海水输送工程“引渤济锡海水西送工程”方案的规划设计。提出的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管涵加压输水方案取代了原有的明渠输水方案,该方案被设计采用,工程已经建成投入运行。 研究成果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10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专著3部。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包括:调水工程水力控制,全系统运行的计算机数字三维仿真及数字工程;水电站、核电站、抽水泵站的水力瞬变过渡过程的计算及模型试验;水轮机/变速泵调节,水电工程旋流消能工;长距离输油、输水系统的泄漏检测;梯级泵站的优化运行;冬季河流冰凌(包括冰盖、冰塞)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冰凌灾害的防治;排水工程海口工程等。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热力管网瞬变泄漏检测理论的研究"、"水电站长输水道管流汽泡动力特性研究",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导流隧洞体型系统规划数学模型的研究",水利技术开发基金课题"河流及输水渠道冰凌问题研究"子题"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北段河冰工程数值模拟的研究",山西省万家寨输水工程全系统运行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1 国家社会公益专项(批准号:12630104100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力控制计算机数字三维实时仿真系统的开发。
2 国电重大项目专题:大型导流洞改建旋流竖井式泄洪洞设计理论研究。
3 治黄战略及重大技术研究重点课题,部级项目:黄河宁蒙河段冰情预报系统开发。
4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 59006482):热力管网瞬变泄漏检测理论的研究。
5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合同编号85-208-02-06-05):导流隧洞体型系统规划数学模型的研究。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9479008):水电站长输水道管流汽泡动力特性研究。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河冰、海冰的形成机理,危害及其防护”专题(批准号59739170):河道冰塞、冰坝的形成机理的研究。
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项基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管涵输水方案的前期研究。
9 国家计委:调水工程运行的计算机数字三维仿真系统大型设备购置项目。
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项基金:淤地坝放水工程水力试验任务。
11 水利技术开发基金:河流及输水渠道冰凌问题研究。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679085):基于水力瞬变频域法的调水工程管道系统泄漏检测方法研究。
13 国家财政专项基金:低温河冰水动力学物理仿真实验平台。
14 国家“十一五”重大项目:中线工程输水能力与冰害防治技术研究。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609031):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冰清预报和模拟。
1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科学研究专项(合同编号:水集0912): 基于瞬变时、频域反问题分析的调水工程管道泄漏检测方法。
17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重点专项基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力学参数系统辨识关键技术研究。
1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项基金:河渠冰凌灾害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19 水利部水利重大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专项:南水北调冰期输水灾害应对机制研究。
2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项基金:长距离输水工程倒虹吸输冰能力试验研究。
21 博士生学位论文创新研究资助课题:输水明渠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研究及应用。
主要成就:
1、不断探索,提出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学说
自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以来,杨开林教授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他认为:科研不是坐而论道,不是概念游戏。科技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仅需要新观念,新思想,而且需要自己动手解决一系列细节问题。
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申请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热力管网瞬变泄漏检测理论的研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电站长输水道管流汽泡动力特性研究”,水利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成果鉴定结论为“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完成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导流隧洞体型系统规划数学模型”,填补了钢筋混凝土衬砌水工隧洞设计在这方面的空白。
进入21世纪,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专题“河道中冰塞和冰坝形成发展机理”的研究,。目前正在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水力瞬变频域法的调水工程管道系统泄漏检测方法研究”工作,并且是国家十一五重大项目“中线工程输水能力与冰害防治技术研究”的专题负责人。
为了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为质量一流的工程,提出的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管涵加压输水方案取代了原有的明渠输水方案,将管涵输水方案的投资从原来的90多亿元降低到60多亿元,该方案被设计采用,工程已经建成投入运行。提出了建设“南水北调数字工程的设想”,被推荐在中国水利学会03年会作大会报告。并且作为申请人,完成了国家社会公益专项基金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力控制计算机数字三维实时仿真系统的开发”。与清华大学联合完成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电子渠道平台与应用”项目获得2007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1年,面对21世纪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大规模建设调水工程势在必行的大趋势,在长期从事调水工程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他在“调水工程设计新思想探索”一文中指出:调水工程水力控制是研究应用工程的或者非工程的方法将水流的运动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科学,是一门新的、集成型的科学,涉及到明渠和管道水力瞬变理论,冬季冰期输水理论,水力机械运行理论,变速泵调节理论,大系统的运行最优化理论,水力检测信号处理理论,泄漏检测理论,以及现代计算机数字三维仿真等高新科技。他认为:修建调水工程的实质就是通过对水力的控制改变水流的自然流动方向。修建水库、人工渠道、泵站,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监测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对水流的水力控制,所以建设调水工程的工作主线是水力控制。对工程的水力控制,可以采用水工结构措施,如增高水库大坝,加大渠道尺寸;采用不同的输水方式,如采用水泵加压输水;也可以采用先进的运行自动控制措施。研究目的是提高调水工程建设的质量,包括工程投资经济合理,运行效益高。研究成果《现代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获得水利部201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
同时,杨开林教授也重视研究室的基础建设。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水力控制学科的发展要求,在国家财政专项基金资助下修建了低温河冰水动力学物理仿真实验平台。
2、黄河凌汛,实时预报,科学防凌汛灾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位于黄河流域最北端,全长800多公里,极易在每年的封开河期间形成凌汛灾害。
冰情预报是各级领导进行防凌指挥、调度、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在治黄专项基金资助下,杨开林教授主持进行了“黄河宁蒙河段冰情预报系统开发”项目的研究,为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研发一套集冰情、水情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冰情、水情的预报、会商及决策于一体的冰情实时预报专家系统,包括:1)宁蒙河段冬季气温长期预报研究,为长期冰情趋势预报提供依据;2)宁蒙河段冬季气温中、短期预报研究,为冰情中短期预报提供依据;3)冰情统计预报方案的研制,建立逐步回归和灰色系统方法的冰情预报统计模型;4)建立冰情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开拓冰情预报的新领域;5)开发实时信息接收、处理和查询系统;6)开发以GIS为平台的冰情预报专家系统。
水利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成果鉴定结论:对复杂河流条件下的冰情预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水利部2007年度大禹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3、实事求是,规划引渤济锡海水西送工程方案
2004年,一位国内知名企业家找到杨开林教授,探讨渤海水西送锡林格勒盟开发褐煤资源、恢复草原生态的可能性。渤海到锡林格勒盟受水区最近距离500多公里,两地高程差约1000米,此外,沿途崇山峻岭,最高点超过2000多米。当时,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上输海水到锡林格勒盟无疑是天方夜谈,不切实际。一些水利专家估计输海水到锡林格勒盟的成本将超过12元/立方米,认为输海水成本太高,经济上不成立。一些生态专家认为海水西送会对草原生态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引渤济锡输海水西送工程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不仅涉及长距离、高扬程海水输送等复杂工程问题,还涉及海洋化工、煤化工、沙漠生态等高技术问题。要将这一宏大工程从设想变为现实,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2年多来,杨开林教授与100多位国内水利专家、煤化工专家、海洋专家、材料专家、生态专家一道,对工程各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艰苦论证。他不仅实地考察了输水线路、水源地、玻璃钢管制造厂、海水淡化厂、制盐企业、煤炭基地等,还就一些重大问题与有关大学、研究所(院)专家、学者当面研讨,实事求是,以确保工程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引渤济锡输海水西送工程方案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结论体现在杨开林、刘吉平教授主编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开发草原生态产业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主要内容是建设三大工程:一是褐煤气化年生产100亿立方米燃气工程。设计采用德国科林GSP煤制气技术,利用褐煤2000万吨/年,生产燃气100亿m3/年,以供应京、津等城市。同时为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提供废热蒸汽,以及利用炉渣年产建材91.25万吨。二是日产100万吨海水淡化制盐工程。利用煤化工制气厂和发电厂的余热蒸汽,温度在80℃~160℃范围,压力为-0.051兆帕~0.15兆帕之间,经管道输送后进入淡化制盐厂,作为海水淡化及制盐的热动力。项目将达到一年生产淡水3.1亿立方米、生产复合海盐960万吨、并可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其它海水化学资源产品。海水淡化厂的出水水质符合国标17327《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日产100万吨海水淡化制盐工程的实施,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仅此一项工程,就可使我国的海水淡化产量,达到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2010年日产80~100万立方米的发展目标。三是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设计输水规模为年3.65亿立方米。海水输送工程是整个项目的基础性工程。该工程是从葫芦岛市渤海湾引海水,通过辽宁省的朝阳市和内蒙古的赤峰市,到达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针对海水强腐蚀、海生物附着所引起的污损问题和输送过程中防泄漏和渗漏问题,设计采用一条夹砂玻璃钢管管线结合隧洞和一座在线调节水库的输送海水方案,包括:设9座泵站,设计总扬程1147m海水水头,线路全长607km左右,其中玻璃钢管全长290km,直径3.2km,隧洞全长317km,输海水总成本为4.1元/ m3左右。项目规划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采用的德国科林公司的煤制气技术,可实现封闭状态生产,褐煤经过气化和燃烧反应剩下的灰分,经过处理可成为建材原料,形成产品输出;在燃气制备工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低压蒸汽,也就是原来所排放的废气,将用来作为淡化海水的热动力;海水淡化厂封闭运行,生产出的淡水和海洋化学产品,无污染物质排放。整个项目的生产过程将实现零消耗,零排放,对大气、草原、水源均无污染。
按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引渤济锡输海水西送工程的三大工程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原创的新型循环经济系统:首先利用海水解决褐煤炼化燃气时的降温问题,然后利用炼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进行海水淡化及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最后,利用生产的淡水解决锡林郭勒盟发展电力工业和煤化工的紧迫用水问题,以及改善区域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2007年1月24日,中国海洋学会组织20多位院士和专家就该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生态影响进行了讨论,专家们表示:“该工程符合当前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是内陆参与海洋开发战略的重要途径,对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能源和生态两大难题意义重大。项目即将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除可观的经济效益外,其在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净化渤海水质、安置就业人口等方面的作用更是无法估量。”《中国改革报》2007年3月14日发表了“海水西送破解内蒙古能源开发、生态恢复和国土利用三大困局——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海水西送工程调查报告”。
发明专利(21):
1. 杨开林,谢买祥. 一种以真空吸入为动力的径向空气涡轮机. ZL201310144637.3
2. 杨开林,高勇,娄德兰,郭新蕾,李甲振,郭永鑫,付辉,王涛,施春蓉. 一种水锤泵.ZL201420161742.8.
3. 杨开林,李甲振,郭新蕾,郭永鑫,高勇,娄德兰,王涛,付辉,施春蓉. 一种环保消音水锤泵. ZL201420161686.8.
4. 杨开林,李甲振,高勇,郭新蕾,郭永鑫,王涛,付辉,施春蓉. 一种减阻减振水锤泵. ZL201420442484.0. 2015年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技术.
5. 杨开林,郭新蕾,付辉,王涛,郭永鑫,李甲振,董兴林,谢省宗. 一种低水头液气能转换装置和设计方法.ZL201310238106.0.
6. 杨开林、董兴林、王涛等.一种排水系统入海口墩栅涡流室复合消能方法.ZL200710163315.8.
7. 杨开林、郭新蕾、郭永鑫、王涛、付辉.一种品字型均流防涡装置.ZL200910081692.6.
8. 杨开林. 多喷孔套筒式调流阀设计方法和套筒式调流阀. ZL200910241786.5. 已由阀门厂投入批量生产.
9. 杨开林.一种控制管道瞬态液柱分离的空气阀调压室装置. ZL 2009 1 0082207. 7.
10. 董兴林、杨开林、王涛.一种采用旋流及强水气掺混消能的泄洪方法和泄洪洞.ZL200710163314.3.
11. 董兴林、杨开林、郭新蕾、郭永鑫、付辉、王涛. 一种旋流环形堰防蚀、消能的泄洪方法及装置. ,2011.6,中国,ZL 200910089562.7.
12. 吴换营,景金星,张志颇,李惠英,刘来成,黄运玉,蔡付林,杨开林,宁金钢,王云静. 一种带有自动调节堰井的重力有压输水系统. ZL 2009 1 0093969.7.
13. 董兴林、杨开林、郭新蕾、郭永鑫、王涛、付辉,贾顺钟.一种高尾水位旋流泄洪洞和泄洪洞的排气方法. ZL201010239786.4.
14. 董兴林、杨开林、郭新蕾、郭永鑫、王涛、付辉,贾顺钟.一种潜水起旋墩自调流竖井消能方法与装置. ZL201010239680.4. 2013 年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技术.
15. 董兴林,杨开林,郭新蕾,郭永鑫,王涛,付辉,贾顺忠.洞内自补气消能方法和. ZL201110114073.X
16. 董兴林,杨开林,杨虹, 付辉,郭新蕾,王涛,郭永鑫,李福田,余闽敏.一种深孔旋流竖井泄洪洞和设计方法. ZL201210200474.1.
17. 杨开林,付辉,郭新蕾,潭水位,李福田, 郭永鑫,王涛,王鹏,谢省宗,董兴林,王大龙.一种冰水耦合综合仿真平台和方法. ZL201210257498.0.
18. 董兴林,杨开林,郭新蕾,郭王涛,永鑫,付辉,贾顺忠,李甲振. 一种旋流式水、气联合波能发电方法和装置.ZL201210394510.2.
19. 董兴林,杨开林,郭新蕾,付辉,郭永鑫,王涛,李甲振,夏庆福,肖伟华. 一种波能转换气动发电方法和装置. ZL201310202227.x.
20. 董兴林,杨开林,付辉,郭新蕾,郭永鑫,王涛,李甲振. 一种海岸波能旋流发电方法和装置 .ZL201310144492.7.
21. 董兴林,杨开林,李福田,付辉,郭新蕾,王涛,郭永鑫.斜井式泄洪洞的侧壁掺气坎和出口潜水挑流坎的消能方法. ZL 2012 1 0108132.7.
出版专著和译著:
1、杨开林著.电站与泵站中的水力瞬变及调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利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2000年出版。
2、杨开林,王军,王涛,郭新蕾, 付辉. 调水工程冰期输水数值模拟及冰情预报关键.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2015年出版。
3、汪易森,杨开林等译著.河冰管控工程设计手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利科技专著译著出版项目基金资助),2013年出版。
论文 151 篇
水力瞬变(35)
1. 郭永鑫, 吴昊潼, 杨开林, 郭新蕾, 王涛,管道充水过程气液两相流动力学特性分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5):65-69。
2. 杨开林,郭永鑫,付辉,王涛,郭新蕾. 管道充水水力瞬变模型相似律[J]. 水利学报, 43(10):1273-1280,2012。(EI检索)。
3. 郭永鑫, 杨开林, 郭新蕾, 付辉。大型管道输水系统充水过程滞留气泡对输水能力的影响。水利学报,2013,44(3):262-267。
4. 李明,杨开林. 引黄入晋北干线倒虹吸输水工程的水击压力控制.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 Vol. 9 (6): 146-149。
5. 杨开林.调水工程非恒定流边界条件的等效渠道处理新方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01):8-11。
6. 杨开林.控制输水管道瞬态液柱分离的空气阀调压室.《水利学报》,2011,42(7):805-811。
7. 杨开林,陈景富.淮水北调临涣工业园输水工程空气阀的合理配置.《水利水电技术》,2010,41(3):53-58。
8. 杨开林.渠网非恒定流图论原理. 《水利学报》,2009,40(11):1281-1289。
9. 杨开林.基于图论的渠网非恒定流稀疏矩阵技术. 《水利学报》,2011,42(12):1416-1422。
10. 杨开林. 基于图论的渠网非恒定流计算分析方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3):1-4。
11. 杨开林,李明. 适应水击控制的多喷孔套筒式调流阀研究.《水利水电技术》,2009,40(12):43-46。
12. 杨开林. 适应水击控制多喷孔套筒式调流阀设计原理. 《水利水电技术》,2010,41(7):36-39。
13. 杨开林,吴换营. 设置保水堰管涵输水系统水力瞬变数值仿真. 《水利学报》,2007年第3期,306-311。
14. 杨开林,石维新.南水北调北京段输水系统水力瞬变的控制.《水利学报》,2005年第10期,1176-1182。
15. 杨开林,吴换营.南水北调中线天津段泵站输水方案水击等效管计算方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 Vol.3No.3.,P.4-7。
16. 杨开林,白正裕.调水渠网非恒定流的线性变换求解方法. 《水利学报》,2004第三期,35-41。
17. 杨开林. 渠网的水力瞬变模型.《第八届全国海事技术研讨会文集》,昆明,2002年。
18. 杨开林.明渠结合有压管调水系统的水力瞬变计算.《水利水电技术》,2002年第4期,5-8。
19. K L, Yang. A Practical Method to Prevent Liquid Column Separation. J. Hydr. Engrg., ASCE, 2001,127(7):620-623。
20. 杨开林,时启燧,董兴林.万家寨引黄入晋输水工程运行计算机仿真.《“面向2049年北京的水资源与城市水环境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0。
21. 杨开林,时启燧,董兴林.引黄入晋输水工程充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及泵站充水泵的选择. 《水利学报》,2000年,76-80。
22. 杨开林.调压室短暂漏空气液两相瞬变流数学模型的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工程论文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
23. 杨开林,董兴林.水电站长输水道管流气泡动力特性研究.《水利学报》,1998年第11期,6-16。
24. 杨开林,董兴林.抽水泵站水力瞬变数学模型的研究.《水利学报》,1996年第一期增刊。
25. 杨开林等,"管网恒定流和瞬变流动数值模型的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青年学术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26. Yang, K. and the others(1990.10),"Pump-turbine characteristics transformations and hydraulic transient computation."Proc. Intern. Symp. on Pumped storage Projects, Beijing, China.
27. 杨开林,"水轮机导叶控制规律的数值计算方法",《大电机技术》,1988年第八期。
28. 杨开林,"水泵-水轮机的突甩负荷的优化计算方法",《水利学报》,1987年第十一期。
29. 杨开林,"水轮机瞬变过程的特征线微增量计算方法",《水利学报》,1987年第一期。
30. 耿延芳,杨开林等.窝水电厂二号机的起动过渡过程及空扰试验.《水力发电》,1984年第 十一期。
31. 李 明,杨开林. 引黄入晋北干线倒虹吸输水工程的水击压力控制.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 (12),1-4。
32. 杨开林,马吉明. 给水管网非线性规划的新模型.《水利学报》,1995年第5期。
33. 杨开林,孙厚均. "管网恒定流水力计算的新模型",《水利学报》,1990年第十期。
34. Yang, K. and Sun, J.(1991.9),"A new loop model for computing steady-state flows in pipe networks." Intern. Symp. o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Beijing, China.
35. 宋朝晖,杨开林,"管网流动数值计算的一种新方法",《水利水电工程青年学术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河冰工程(31)
1. 杨开林.冰盖河渠水深平均流速的横向分布.水利学报,2015,46(3):39-45。
2. 杨开林. 明渠冰盖下流动的综合糙率.水利学报,2014,45(11):1310-1317。
3. 杨开林. 河渠恒定非均匀流准二维模型.水利学报,2015,46(1):1-8。
4. YANG Kai-lin, GUO Xin-lei, WANG Tao, FU Hui and GUO Yong-xin. A Quasi-2D Model of Unsteady Flows for River Ice Processes.22nd IAH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ce Singapore, August 11 to 15, 2014。
5. GUO Xin-lei , YANG Kai-lin , FU Hui , WANG Tao , GUO Yong-xin.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ice processes in an artificial open channel。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3,25(4):542-549。
6. Wang Tao, Yang Kai-lin, Fu Hui, Guo Yongxin, Guo Xinglei. FORECAST ON WINTER WATER DIVERSION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MIDDLE ROUTE. 20th IAH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ce,Lahdi,Finland,2010。
7. Kailin Yang and the others. An ANN Expert System for Ice Condition Forecast of Yellow River Inner Mongolia Reach.《Proc. of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Nice, FRANCE, 2006.9。
8. Yang, K.L. and the Others. Simulation of Ice Jams in Baisen Reach of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16th IAH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ce, New Zealand, Nov. 2002。
9. 付辉,杨开林,郭新蕾,王涛,郭永鑫. 基于虚拟流动法的输水明渠冰情数值模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8(4):7-12。
10. 杨开林,刘之平,李桂芬,陈储军等.河道冰塞的模拟.《水利水电技术》,2002年第8期。
11. K L Yang and Others. Simulation of Ice Processes for Open Channel Systems. IAHR96 Pro. The 13th Intern. Symp. On Ice. 1996。
12. 杨开林等.对Lai-Shen河冰模型的改进.《第二届全国海事技术研讨会文集》,1996。
13. 王涛,杨开林,郭永鑫.神经网络理论在黄河宁蒙河段冰凌预报中的应用.《水利学报》,2005年第10期。
14. 郭永鑫,王涛,杨开林.冰情预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10期。
15. 付辉,王军,杨开林,崔巍.冰期输沙研究初探. 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学大会论文集,南京,2007。
16. Tao Wang, Kai-Lin Yang and Yongxin Guo.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to Forecasting Ice Conditon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Inner Mongolia Reach.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ASCE, 2008, 13(9), pp. 811-816。
17. Wang Tao, Yang Kailin, Guo Yongxin. River ice conditions forecast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16th IAHR-APD 2008 and ISHS-IAHR, October, 2008, Nanjing, China. Vol.V:1919-1923。
18. 王涛; 杨开林; 乔清松; 郭永鑫; 付辉; 郭新蕾. 南水北调中线冬期输水气温研究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9 7(3) :14-17。
19. 王涛,杨开林. 神经网络算法在南水北调冰期输水中的应用.《水利学报》,2009,40(11):1403-1408。
20. 付辉; 杨开林; 王涛; 郭永鑫; 郭新蕾. 河冰水力学研究进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8(1):14-18。
21. 杨开林,王涛,郭新蕾,付辉,郭永鑫. 南水北调中线冰期输水安全调度分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1):1-4+8。
22. 郭新蕾,杨开林,王涛,付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输水数值模拟[J]. 水利学报,2011,42(11):1268-1276. (EI)。
23. 王涛,杨开林,郭新蕾,付辉.基于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在冰情预报中的应用.水利学报,2012,43(1):112-117。
24. 付辉,杨开林,郭新蕾,王涛,郭永鑫. 基于虚拟流动法的输水明渠冰情数值模拟[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0(04):7-12。
25. 郭新蕾, 杨开林, 付辉, 王涛,冰情模型中不确定参数的影响特性分析.水利学报,2013,44(8):909-914。
26. 付辉,杨开林,郭永鑫,王涛,郭新蕾. 南水北调典型倒虹吸防冰塞安全运行试验. 水科学进展,2013,24(5):736-740。
27. 王涛, 杨开林, 郭新蕾, 付辉. 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预报河流冰期水温的比较研究.水利学报,2013,44(7):842-847。
28. 付辉, 杨开林, 王涛, 郭新蕾,对数型流速分布公式的参数敏感性及取值。水利学报,2013,44(4):489-494
29. 付辉, 杨开林, 谭水位, 郭新蕾,低温冰水动力学试验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水利学报,2013,44(3):355-360。
30. 郭新蕾;杨开林;杨淑慧;付辉. 长距离明渠系统反向输水冰情模拟. 水利学报, 2015,46(7):877-882。
31. FU Hui;YANG Kai-lin;GUO Xin-lei;GUO Yong-xin;WANG Tao. Safe operation of inverted siphon during ice period. 2015, 27(2): 204-209.
水轮机/变速泵调节(9)
1. 杨开林. 长尾水洞抽水蓄能电站调节稳定性及参数优化. 《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第2 期。
2. 杨开林. 机组GD 2和 PID调速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水利学报》,1998年第3 期。
3. 杨开林. "水轮机调速器的优化整定”. 《水利学报》,1985年第十一期。
4. 杨开林. “频域法整定调速器参数的优化模型”,《水力发电学报》,1988年第十一期。
5. 杨开林,寿梅华,“水轮机型式,调速器控制规律对电站建设的影响”,《水电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杭州,1985.3。
6. 杨开林. “几个热电厂并网运行数学模型的研究”,《全国第一届计算水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大连,1991.11.
7. 杨开林. “复杂系统调速器参数的选择”,《建国四十年水电设备成就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1989.10。
8. 杨开林. “引水隧洞和调压井对水轮机调节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杭州,1988。
9. 杨开林. “水轮机小波动数学模型及其计算”,全国第一届抽水蓄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广州,1988.7。
调水工程水力控制(11)
1. 杨开林. 现代调水工程的水力控制理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9(04):1-7。
2. Qing-Song Qiao and Kai-Lin Yang.“Modeling Unsteady Open-channel Flow for Controller Design.” J. Irri. and Drain. Engr., ASCE, 136( 6), 2010, pp. 383-391.
3. 杨开林. 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综述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59-166。
4. 杨开林. 应当重视调水工程运行的计算机仿真研究.《水利规划设计》,2002年第3期,236-240。
5. 杨开林.引黄入晋工程变速泵控制前池水位的调节模型.《水利水电技术》,2000,31(8),44-50。
6. 王涛,杨开林.调水工程系统的水力控制仿真及参数的优化.《水利学报》,2006,37 (9):1070-1077。
7. 王涛,杨开林. 神经网络在调水工程水力控制优化中的应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3(1):21-24。
8. 王涛,杨开林,调水工程水力控制面向对象可视化仿真模型的研究.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年第4期。
9. 王涛,杨开林,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线性化数学模型.《2004年水力学基础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2004年.
10. 乔清松,杨开林,王涛,郭永鑫. 调水工程明渠非恒定流解析近控制模型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8, 27(6):116-120。
11. Qiao Qingsong, Yang Kainlin. Ideal transient process of unsteady open-channel flow.16th IAHR-APD 2008 and ISHS-IAHR, October, 2008, Nanjing, China. Vol.V:1677-1682.
工程总体规划(9)
1. 杨开林.调水工程设计新思想的探索(特稿).《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年第3期。
2. 杨开林,王涛,郭永鑫等. 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年第3期。
3. K L Yang and W X Shi. “Optimization Of Beijing Section Project in Middle Route of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Singapore, 2004.
4. 杨开林,石维新,胡孟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段管涵输水方案的优化. 《北京水利》,2003年增刊。
5. 杨开林, 石维新.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泵站前池调节容积的合理选择,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6:4-6。
6. 杨开林,赵平.引渤济锡及煤炭、海洋、生态资源的联合开发.《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27期,129-131,133。
7. 杨开林. 现代调水工程的水力控制理论[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4):1-5。
8. 房彦梅,郭永鑫,杨开林.南水北调西四环暗涵工程安全输水关键问题,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Vol.04。
9. 杨开林.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综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3:159-166。
计算机数字视景仿真(11)
1. 杨开林.关于“数字南水北调工程”的设想.《中国水利》A辑,2003年第3期。
2. 杨开林.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力控制实时数字三维视景仿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2(1):1-3。
3. 胡孟,杨开林,石维新.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输水系统数字三维视景仿真[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3(2):6-11。
4. 胡孟,杨开林.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立南水北调北京段视景仿真系统中的应用.《2005年水力学及水信息下述讨论会论文集》,2005年成都。
5. 郭新蕾,杨开林,乔清松,郭永鑫.调水工程变比例三维视景系统构建技术.《系统仿真学报》,2007,29(12): 2750-2752。
6. 崔巍,付辉,谢省宗,杨开林.三维视景仿真技术在调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学大会论文集,南京,2007。
7. 郭永鑫,杨开林,王涛.地理信息技术在长距离输水工程选线中的应用. 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学大会论文集,南京,2007。
8. 崔巍,杨开林,谢省宗,付辉. 长距离调水工程虚拟仿真系统开发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2008,39(3):70-74。
9. 崔巍 ,杨开林, 谢省宗, 付辉. 基于Terra Vista的调水工程大规模三维地形建模技术. 《水力发电学报》 2009,,28(4):154-158+153。
10. 郭永鑫,杨开林,郭新蕾.GIS技术在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选线中的应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1:50-52。
11. 缪丽,付辉,郭新蕾,杨开林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过程三维仿真[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1, 9(3): 71-74。
管道泄漏检测(13)
1. 杨开林等.热力管网瞬变泄漏检测数学模型研究. 《水利学报》,1996年第5期。
2. 杨开林等.热力管网水力瞬变的现场试验研究.《暖通空调》,1994年第1期。
3. 杨开林,郭新蕾. 管道系统泄漏检测的全频域法.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年第28卷第3期,40-44。
4. 郭新蕾,杨开林,郭永鑫.泄漏检测信号滤波技术比较.《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10,94-98。
5. Guo Xinlei, Yang kailin, Guo Yongxin. Hydraulic pressure signal denoising using threshold self-learning wavelet algorithm [J].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08, 20(4): 433-439(SCI).
6. Guo Xinlei, Yang kailin. Pure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for detection pipeline leaks. 16th IAHR-APD 2008 and ISHS-IAHR, October, 2008, Nanjing, China, Vol. V:1699-1703.
7. 郭新蕾,杨开林. 管道泄漏检测的水力瞬变全频域数学模型[J]. 《水利学报》, 2008,39(10):1264-1271。
8. 郭新蕾,,杨开林. 基于瞬变流和遗传算法的管道泄漏辨识. 计算力学学报,2009,(3). (EI)。
9. 郭新蕾,杨开林,郭永鑫. 基于阈值自学习小波算法的压力信号去噪方法[J]. 数据采集与处理,2008,23(3): 322-326.(EI)。
10. 郭新蕾,杨开林.管道系统泄漏检测的瞬变水击压力波法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19(1):20-28。
11. 郭新蕾,杨开林,郭永鑫,王涛. 管道泄漏检测全频域法试验验证及抗噪性研究[J]. 水利学报,2011,42(6):713-720. (EI)。
12. Guo Xinlei , Yang Kailin ,Guo Yongxin. Leak detection in pipelines by exclusively frequency domain method[J].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2012, 55(3): 743-752.
13. GUO Xin-lei , YANG Kai-lin , GUO Yong-xin, WANG Tao, FU Hui.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Pure Frequency Domain Method for Pipeline Leak Detection . 34th IAHR Biennial Congress, Brisbane,Australia.2011.7.
系统辨识及不确定性(7)
1. 杨开林,汪易森. 提高渠道糙率率定精度的方法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6):1-5。
2. 杨开林,汪易森. 调水工程闸门特性的动态系统辨识.水利学报.2011,42(11):1289-1294。
3. 杨开林,汪易森. 渠道糙率率定误差分析. 水利学报,2012,43(6):639-645.
4. 杨开林,汪易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糙率的系统辨识.中国工程科学.2012,14(11):17-23。
5. Yang Kailin and Wang Yisheng.System identification of channel roughness for Mid-Rout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Engineering Sciences,2013,11(6):58-64.
6. 杨开林,郭永鑫,付辉,郭新蕾,王涛. 管道当量粗糙度的率定及不确定性. 水利学报,2012,43(12):1397-1404。
7. Kai-Lin Yang, Yong-Xin Guo, Hui Fu, Xin-Lei Guo and Tao Wang. Calibration and uncertainties of pipe roughness height.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Drainage Modelling,Belgrade, 2012.
泄洪消能(17)
1. WANG Tao, YANG Kai-lin, GUO Xin-lei, XIE Sheng-zong, Fu Hui, GUO Yong-xin, Experimental Study of Hydraulic Roughness for Kam Tin Main Drainage Channel at Hong Kong, Journal of Hydrdrodrnamics.2012 ,24(5):776-784, (SCI).
2. Dong Xinglin,Yang kailin, Guo Xinlei, Guo Yongxin, Wang Tao, Fu Hui. Hydraulics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a Swirling Device in Morning Glory Shaft Spillway. Proc. of 2010 IAH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Nanjing.
3. Kailin Yang etc. New Structures of Energy Dissipation for Coastal Outfall of a Drainage Project. 《Proc. of 32nd IAHR Congress》,Venice, Italy,2007.7.
4. Wenxue chen, G. Li, S. Xie, K. Yang.Study on aerators of High head spillway tunnels.32nd Congress of IAHR. Venice,Italy ,2007,7.
5. 董兴林,杨开林等. 旋流竖井式泄洪洞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第5期。
6. 董兴林,郭军,吴一红,杨开林. 竖井漩流消能结构和水力特性.《泄洪工程与高速水流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7. 董兴林,郭军,杨开林.漩流式泄洪洞的特点及其运行可靠性分析.《水力发电》,2003第4期。
8. 杨开林等. 排水系统入海口新型消能工.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年27卷6期,69-74。
9. 杨开林,韩昆,王涛. 竖井式水平旋流洞含气水流模型相似律. 《水利学报》,2009,40(12):1416-1424。
10. 董兴林,杨开林,郭新蕾,郭永鑫.旋流喇叭形竖井泄洪洞水力学机理及应用. 水利学报,2011,42(1):14-18。
11. Hui FU, Yong-xin GUO, Tao WANG, Wei CUI and Xin-lei GUO. Physical Model Tests of Drainage Intakes at Pokfulam Road[C].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stuaries and Coasts. Sendai,Japan: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ohoku University, 2009:856-863.
12. Yongxin Guo, Tao Wang, Kailin Yang. Application of a New Energy Dissipator for Shoreside Outfall of Drainage System[C],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stuaries and Coasts. Sendai,Japan: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ohoku University, 2009.9: P483-487.
13. 郭永鑫,王涛,杨开林. 香港雨洪排海出水口消能工试验研究[C],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P281-286。
14. 郭永鑫,郭新蕾,杨开林. 泵站进水流道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及体型优化研究,第五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天津,2011。
15. 董兴林,杨开林,付辉,王涛. 兼有深水孔的旋流喇叭形竖井泄洪洞设计原理,水利学报,2012,43(8):941-947。
16. 郭新蕾, 杨开林, 夏庆福,付 辉. 琴键堰泄流能力特性分析.水利学报,2014,45(7):867-874+882。
17. 施春蓉, 郭新蕾, 杨开林, 赵林明, 夏庆福. 旋流环形堰竖井泄洪洞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13(5):910-914。
水锤泵(3)
1. Kai-Lin Yang, Jia-Zhen Li, Yong-Xin Guo, Hui Fu, Xin-Lei Guo, Tao Wang. Design and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a NOVEL hydram.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HIC 2014, New York City, USA.
2. 李甲振,杨开林,郭永鑫,郭新蕾,施春蓉,张国鹏. 水锤泵空气罐气体热力学过程的系统辨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5,13(2):298-301。
3. 李甲振,杨开林,郭新蕾,郭永鑫. 可控高扬程水锤泵模型试验. 水利学报,2015, 46(1):102-108。
其它论文(5)
1. 杨开林,吴之辉,导流隧洞体型系统规划数学模型, 《土木工程学报》,1994 年第4 期。
2. 谢省宗,王雷,冯宾春,杨开林. 惠南庄泵站前池流道模型试验研究,《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 年第4期。
3. 冯宾春,石维新,谢省宗,杨开林.惠南庄泵站前池水力特性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年第2期,17-20。
4. 马吉明,杨开林. 淹没水跃导墙上脉动压力的幅频特性,《水利学报》,1996 年第 12 期。
5. 杨开林,吴换营,郭新蕾,郭永鑫. T 型分流/汇流连接井"品"字型墙均流防涡技术,《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7(5):1-5。
荣誉奖励:
1. 杨开林,吴换营,汪易森,陈乃祥,樊红刚,石维新,景金星等.现代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水利部2010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2. 王光谦(中科院院士),杨开林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电子渠道平台及应用. 教育部2007年度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3. 刘之平,吴一红,汪易森,陈文学,程德虎,文丹,练继建,杨开林,王长德,崔巍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能力与冰害防治技术研究. 2014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一等奖.
4. 杨开林,霍世清等.黄河宁蒙河段冰情预报研究及系统开发. 水利部2007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
5. 杨开林,汪易森,王军,石维新,郭新蕾,王涛,郭永鑫,付辉,房彦梅,仇文顺. 大型输水工程参数辨识及安全调控关键技术. 水利部2015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
6. 董兴林,杨开林等.竖井旋流新型消能工理论与应用,水利部2009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
7. 杨开林等.高桥电站调压井涌波试验及系统过渡过程计算. 1998年度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8. 杨开林等.热力管网瞬变泄漏检测理论的研究. 原电力部1995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9. 董兴林,杨开林,刘林军,郭建设,郭新蕾,郭永鑫,王涛,付辉,贾顺钟. 水电工程自调节起旋墩泄洪防蚀消能新技术研究. 2012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三等奖.
10. 杨开林,郭新蕾,王涛,郭永鑫,付辉,贾顺钟,缪丽,董兴林,谢省宗,余闽敏. 滨海城市雨洪调控排放关键技术研究. 水利部2012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三等奖.
11. 杨开林,韩坤,王涛.竖井式水平旋流洞含气水流模型相似律.2009年度《水利学报》优秀论文.
12. 郭新蕾,杨开林.管道泄漏检测的水力瞬变全频域数学模型. 2008年度《水利学报》优秀论文,2008 年度院博士研究生论文一等奖.
13. Wang, T. and Yang, K.L..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tworks to Forecasting Ice Condit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Inner Mongolia Reach. 2008 年度院博士研究生论文一等奖.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