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舒跃龙——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男,1970年3月出生,研究员,现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8年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8年9月赴美国留学,分别在Mount Sina Medical School和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做博士后。
2002年2月作为病毒病所人才引进回国。
社会兼职:
1. 国家流感中心主任。
2. 兼任亚太流感委员会委员及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专家。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流感/禽流感分子病毒学、致病机制以及新型疫苗和检测方法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94J-15-2-003新型系列病毒载体的研制和应用,1999年。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文章11篇。
发表论文:
1. A/H5禽流感病毒Dot-ELISA快速诊断试剂盒实验室评价及应用 高荣保; 高燕; 王敏; 段淑敏;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 【中国会议】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 2011-12-01
2. 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室检测诊断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会议】第一届国际临床病毒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7-10-01
3. 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室检测诊断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会议】第一届国际临床病毒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7-10-01
4. 流感病毒H3N2血凝素基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张烨; 于在江; 黄捷勤; 唐启慧; 陈禹保; 辛丽; 陈永坤;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标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亚国瑞生物经济研究所 【期刊】生物技术通报 2011-01-26
5.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的建立 朱云; 刘丽琦; 周剑芳; 朱闻斐; 秦堃; 于在江; 王大燕; 赵翔; 李希妍; 蓝雨;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11-03-15
6. 人群预存免疫力是2009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表现温和的重要原因 王大燕;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11-05-15
7. 流感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进展 张立霞; 于在江; 周剑芳; 舒跃龙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期刊】病毒学报 2011-08-09 16:10
8. 2009-2010年中国内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徐翠玲; 孙闪华; 张彦平; 史景红; 向妮娟; 汪立杰; 袁帆; 陈敏; 陈涛; 杨静; 杨丽梅; 杨道威; 徐鹏; 张洋; 李培龙; 赵勇; 樊春祥; 赵庆龙; 宗俊; 王世文;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办公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省四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 吉林省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 【期刊】疾病监测 2011-10-30
9. 基于颜色判定的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 聂凯; 王大燕; 秦萌; 高荣保; 王淼; 邹淑梅; 韩峰; 赵翔; 李希妍; 舒跃龙; 马学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10-03-15
10. 同时检测新甲型H1N1及人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病毒的单管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 秦萌; 王大燕; 黄芳; 聂凯; 曲梅; 王淼; 韩峰; 赵翔; 成艳辉; 舒跃龙; 马学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 【期刊】病毒学报 2010-03-15
11. 甲型H5N1流感病毒M2与HA双基因载体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学评价 郭建强; 姚立红; 陈爱珺; 徐一; 刘晓宇; 舒跃龙; 张智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流感中心 【期刊】生物工程学报 2010-05-25
12. 流感病毒M2蛋白胞外区与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徐一; 姚立红; 陈爱珺; 郭建强; 刘晓宇; 薄洪; 刘丽琦; 舒跃龙; 张智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流感中心 【期刊】病毒学报 2010-05-15
13. 表达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安徽株)结构基因的DNA疫苗在小鼠中诱导的免疫应答分析 王文; 陈红; 谭文杰; 邓瑶; 王敏; 刘源; 殷霄; 张柯; 管洁; 周剑芳; 舒跃龙; 阮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10-05-15
14. 2005-2009年中国人禽流感(H5N1)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向妮娟; 周蕾; 怀扬; 彭质斌; 冯录召; 廖巧红; 李中杰; 徐翠玲; 郑建东; 周航; 冯云霞; 贺娜雅; 叶敏; 舒跃龙; 余宏杰; 冯子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 【期刊】实用预防医学 2010-06-25
15. 共表达甲型流感病毒M1和HA双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郭建强; 姚立红; 陈爱珺; 徐一; 贾润清; 薄洪; 董婕; 周剑芳; 舒跃龙; 张智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流感中心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3-15
16. 1968年香港流感(H3N2)病原学概述 杜宁; 杨霄星; 蓝雨; 温乐英; 李晓丹; 高荣保;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5-15
17. 猪流感病原学概述 杜宁; 杨霄星; 王敏; 蓝雨; 杨磊; 成艳辉; 刘丽琦; 陈永坤;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5-15
18. 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核酸检测技术的建立 王大燕; 高荣保; 李晓丹; 王伟; 温乐英; 邹淑梅; 蓝雨; 杨磊; 郭俊峰; 李希研; 赵翔; 李梓; 曾玉红; 成艳辉; 谭敏菊; 李鑫婉;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5-15
19. 1977年俄罗斯流感的流行病学概述 高燕; 孙闪华; 刘微; 姚媛媛; 白天; 李希妍; 徐翠玲;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5-15
20. 1968年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病学概述 袁帆; 蓝雨; 郭俊峰; 李鑫婉; 谭敏菊;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5-15
21. 中国内地首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王伟; 潘明; 常国辉; 李晓丹; 李天舒; 秦成峰; 贾娜; 温乐英; 高荣保; 童文彬; 何树森; 王大燕; 郭俊峰; 蓝雨; 杨磊; 赵翔; 李希研; 李梓; 邹淑梅; 祝庆余; 郭元吉; 曹务春; 李德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5-15
22. 1977年俄罗斯流感(H1N1)病原学概述 周剑芳; 杨磊; 蓝雨; 李梓; 赵翔; 王敏;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5-15
23. 1957年亚洲流感(H2N2)病原学概述 杜宁; 杨霄星; 杨磊; 曾玉红; 邹淑梅; 薄洪;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5-15
24. 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H1N1)病原学概述 周剑芳; 杨磊; 蓝雨; 李梓; 赵翔; 王敏;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5-15
25. 1957年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病学概述 隋竑弢; 杨丽梅; 王伟; 辛丽; 董丽波; 黄维娟; 隗合江; 徐翠玲;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5-15
26. 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流行病学概述 徐翠玲; 杨磊; 温乐英; 张烨; 董婕; 郭元吉; 李德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5-15
27. 含有人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候选疫苗株在小鼠体内诱发细胞免疫反应 马晶; 张晓光; 陈红; 李魁彪; 张晓梅; 张柯; 杨亮; 徐红; 舒跃龙; 谭文杰; 曾毅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09-15
28. 2009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原学概述 杜宁; 王大燕;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9-11-15
29. 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与初步鉴定 王慧娟; 张陵林; 周为民; 谭文杰; 许洪林; 王文玲; 周剑芳; 舒跃龙; 阮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生物医药集团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期刊】生物技术通讯 2010-01-30
30. Vero细胞流感疫苗应用前景 吴少慧; 舒跃龙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沈阳 【期刊】病毒学报 2006-01-30
31. 四川省一起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人感染猪链球菌2型暴发 杨维中; 余宏杰; 景怀琦; 徐建国; 陈志海; 祝小平; 汪华; 刘学成; 王世文; 刘伦光; 祖荣强; 罗隆泽; 向妮娟; 刘红露; 钟文君; 刘莉; 孟玲; 袁珩; 高永军; 杜化茂; 欧阳宾; 叶长芸; 金冬; 吕强; 崔志刚; 黄燕; 张守印; 安向东; 黄婷; 周兴余; 冯燎; 庞启迪; 舒跃龙; 王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地坛医院;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03-10
32. 中国大陆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的调查与确认 余宏杰; 陈裕旭; 舒跃龙; 李俊华; 高占成; 胡世雄; 董捷; 张红; 向妮娟; 张烨; 胡英惠; 徐翠玲; 高立冬; 王敏; 李中杰; 周蕾; 刘志涛; 李德新; 王茂武; 王子军; 王宇; 杨维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儿童医院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04-10
33. 一例孕妇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死亡的调查 李群; 蓝雨; 徐翠玲; 柳燕; 吴同生; 温乐英; 向妮娟; 张烨; 吴家兵; 董捷; 熊传龙; 徐晓玲; 胡万富; 李中杰; 胡岱霖; 周蕾; 马明英; 刘志涛; 刘旭祥; 刘丽萍; 王俊; 胡守奎; 何军; 王勇; 李贤相; 吴福清; 舒跃龙; 王茂武; 王子军; 杨维中; 王宇; 余宏杰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安徽省立医院; 铜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庆市枞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04-10
34. 单扩溶血技术在禽H5N1流感诊断中的应用 郭元吉; 王敏; 张烨; 董婕; 温乐英; 郭俊峰; 李梓; 杨维中; 余宏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期刊】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6-06-30
35. 2004—2005年中国B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张烨; 温乐英; 赵翔; 李梓; 郭俊峰; 徐翠玲; 王敏; 余宏杰; 杨维中; 郭元吉;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 【期刊】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6-06-30
36. 2004—2005年中国A(H1N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徐翠玲; 向妮娟; 张烨; 温乐英; 赵翔; 李梓; 郭俊峰; 王敏; 余宏杰; 杨维中; 郭元吉;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 【期刊】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6-06-30
37. 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 程从升; 舒跃龙; 张智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 【期刊】病毒学报 2007-01-15
38. 一种敏感的H5禽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方法 舒跃龙; 王敏; 张烨; 李梓; 郭俊峰; 郭元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7-04-20
39. 1995~2005年中国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与流行相关性研究 董丽波; 张烨; 温乐英; 赵翔; 黄维娟; 蓝雨; 郭俊峰; 李梓; 王敏; 董婕; 郭元吉;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病毒学报 2007-09-15
40. 1996~2005年中国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特性分析 黄维娟; 董丽波; 张烨; 温乐英; 赵翔; 黎满香; 郭俊峰; 蓝雨; 李梓; 王敏; 董婕; 郭元吉; 舒跃龙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 【期刊】病毒学报 2007-09-15
41. 1981~2005年中国H1N1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HA1演变特征 张家淮; 徐红; 张烨; 赵翔; 郭俊峰; 蓝雨;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病毒学报 2007-09-15
42. 人H5N1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郇丽芳; 姚立红; 陈爱珺; 程从升; 贾润清; 田青; 薄洪; 郭建强; 王敏; 舒跃龙; 张智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 【期刊】病毒学报 2007-09-15
43. 2006年中国流感病毒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张烨; 赵翔; 郭峻峰; 隗合江; 成艳辉; 李鑫婉; 徐翠玲; 郭元吉;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7-12-31
44. 2005~2006年湖南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实验室诊断及病毒基因特性研究 黄一伟; 李梓; 张红; 刘运芝; 温乐英; 李俊华; 高立冬; 赵新生; 李中杰; 陈碧云; 蓝雨; 周蕾; 舒跃龙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长沙 【期刊】病毒学报 2007-11-15
45.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安徽株HA、M2蛋白双顺反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研究 刘源; 张柯; 谭文杰; 王慧娟; 舒跃龙; 胡桂学; 阮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病毒学报 2008-11-15
46. 2006年人禽流感H_5N_1毒株PA基因特性、变异和进化 黄平; 方苓; 莫艳玲; 舒跃龙; 李晖; 邹丽容; 柯昌文; 陈秋霞; 俞守义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应急病原学检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系 【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8-12-15
47. 密码子优化的人H5N1流感病毒HA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 李魁彪; 张晓光; 马晶; 贾晓俊; 王敏; 董婕; 张晓梅; 徐红;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肿瘤病毒室;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病毒学报 2008-03-15
48. 假病毒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张玉松; 王大燕; 徐红;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医学研究杂志 2008-06-15
49. 人源中和性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基因工程全抗体的研制 孙丽娜; 刘琴芝; 王敏; 李川; 李梓; 胡晓芬; 朱莉莉; 李群; 王世文; 舒跃龙; 梁米芳; 李德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病毒学报 2008-05-15
50. 中国流感监测网络发展概况 黄维娟; 董婕;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期刊】疾病监测 2008-08-30
51. 不同型别重组人干扰素在细胞培养上抗SARS病毒的研究 段招军; 张丽兰; 谢志萍; 喻志爱; 张丽萍; 张滨; 刘永清; 王健伟; 李武平; 张成海; 马学军; 舒跃龙; 段淑敏; 李德新; 侯云德 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金迪克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期刊】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3-09-30
52. 猪在禽H9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中的作用 郭元吉; 温乐英; 张烨; 王敏; 郭俊峰; 李梓;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期刊】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5-06-30
53. 云南省2004年流感流行情况分析 张烨; 徐闻; 赵群; 温乐英; 王敏; 白优昌; 宁得明; 蒋立; 秦明芳; 罗春蕊; 郭俊峰; 李梓; 郭元吉;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室;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室 【期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5-08-20
54. 提高我国流行性感冒监测能力的对策研究 张静; 施国庆; 舒跃龙; 杨维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第三期学员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 北京 【期刊】中国计划免疫 2005-10-20
55. 两株京科猪H1 N1亚型流感病毒内部基因来源的研究 郭元吉; 温乐英; 张烨; 王敏; 郭俊峰; 李梓;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 【期刊】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5-12-30
56. 2004年中国甲3亚型流感病毒(H3N2)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舒跃龙; 张烨; 温乐英; 李梓; 郭俊峰; 王敏; 余宏杰; 杨维中; 郭元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 【期刊】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5-12-30
57. 采用基因微阵列技术对常见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的初步研究 孙梅生; 王征; 周蕊; 马学军; 舒跃龙; 侯云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金迪克生物技术研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 【期刊】病毒学报 2005-11-20
58. 流感大流行的威胁及中国的应对 余宏杰; 舒跃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 【期刊】疾病监测 2005-10-30
59. 人源中和性抗禽流感病毒H5N1基因工程抗体 梁米芳; 孙丽娜; 李德新; 舒跃龙; 刘琴芝; 李川; 张全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专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2007-12-26
60. 流感/人禽流感病毒检测基因芯片及制作方法和应用 贾菲; 高荣保; 舒跃龙; 刘宏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辽宁大学 【中国专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辽宁大学 2009-03-25
61. 人源抗H5N1血凝素蛋白广谱中和性抗体及其应用 梁米芳; 孙丽娜; 李德新; 舒跃龙; 刘琴芝; 李川; 张全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专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2009-09-23
62. 一种人源中和性抗禽流感病毒H5N1基因工程抗体 梁米芳; 孙丽娜; 李德新; 舒跃龙; 刘琴芝; 李川; 张全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专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2009-09-23
63. 流感病毒rRT-PCR检测引物和探针及检测流感病毒的方法 高荣保; 舒跃龙; 温乐英; 李晓丹; 王大燕; 王伟; 李德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专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2009-10-21
64. 流感病毒RT-PCR检测引物及检测流感病毒的方法 王伟; 舒跃龙; 温乐英; 李晓丹; 高荣保; 王大燕; 李德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专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2009-10-21
65. 一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检测试剂盒 王大燕; 高荣宝; 温乐英; 舒跃龙; 李德新; 董小平; 闫宝山; 曹健荣; 张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0-01-27
66.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表位肽和抗它们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何维; 李峥; 舒跃龙; 马驰; 崔莲仙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专利】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2010-11-17
67. 通过模型预测流感抗原的方法及应用 舒跃龙; 蒋太交; 杜向军; 蓝雨; 吴爱平; 董丽波; 张烨; 王大燕; 彭友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专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010-09-29
68. 基于颜色的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 马学军; 舒跃龙; 董小平; 李德新; 聂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专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2010-12-01
69. 多重荧光定量RT-PCR同时检测新甲型H1N1及人季节性H1N1和H3N2流感病毒 马学军; 秦萌; 舒跃龙; 董小平; 李德新; 聂凯; 王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中国专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2011-06-08
荣誉奖励:
1. 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 1999年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3. 2007年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
4. 2009年获全国卫生应急先进个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5. 2010年1月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6. 2010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媒体报道:
央视新闻会客厅5月18日播出《首株甲型H1N1病毒成功分离--专访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舒跃龙》以下为节目实录:
李小萌:舒所长,我们知道内地的第一株病毒已经成功分离出来了,这个病毒的获得,意义在哪儿?
舒跃龙:我想这个病毒的获得应该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对我们中国来说,因为我们确实以前没有病毒,也没有病理,但是不幸的是我们有了输入性的病例,我们有了输入性的病例,我们就想知道这个病毒是不是和国外的是一致的,和他们有没有区别,所以我们就需要得到这个病毒。
我们拿到这个病毒之后,昨天晚上经过一天的工作,对这个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通过比较发现,这个病毒和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分离的病毒基本一致,可以认为这个输入性病例确实从美国回来之后,由同样的病毒所引起的这样一个病例,这是一个意义。第二个意义,我想是这个病毒分离之后,可以为我国以后的科学家检测方法的建立、改进、疫苗的相关研究、病原学的相关研究都会提供材料。
李小萌:那是不是像之前说的,只要拿到了有效的毒株,三四个月疫苗就可以生产出来了?那就是说从现在算应该在三四个月我们就有疫苗了?
舒跃龙:疫苗的生产,疫苗的毒株和简单从一个病人身上分离出的病毒还是有区别的,因为疫苗株还是经过非常复杂的工艺的培育才成为疫苗厂家用来生产这样的种子株,现在主要这个种子株是由美国CDC等一些国家的实验室,因为4月份的时候美国就有这个病毒,所以他们又分离的病毒已经在培育的过程,美国CDC宣布了大概在今年5月底的时候可以为所有的疫苗厂家提供这个疫苗种子株,我想这个就会等着他们的种子株宣布之后,包括中国的疫苗厂家在内,他们也会很快获得这个种子株,开始疫苗的生产,应该是我们这个病毒,目前我们还没有计划要拿这个病毒来再做疫苗株。
李小萌:我知道除了像四川的第一个病例身上获得了样本,在这儿进行病毒分离之外,山东的、北京的确诊患者身上的样本也陆续送到这儿来进行病毒分离,为什么要不断地做这个工作呢?
舒跃龙:你这个问题其实提得非常好,已经很专业了,为什么要不断地分离这个病毒?其实我们现在担心的,大家担心的就是担心这个病毒会变化,病毒变化我们怎么知道呢?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分离病毒,不断对它的序列进行测定,通过这么一个过程,我们才要可能发现它这个病毒会不会变,就是刚才我跟你所说的一样,我们通过这个病毒发现,它其实和美国、加拿大流行的病毒没有大改变,也它是一个病毒,或者一类病毒,既然这个病毒传到了中国,我们还没有发现这个病毒发生了变异,但是我们不能保证这个病毒到了中国之后不会发生变异,包括世界上其它国家,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来分离病毒,来检测这种病毒的序列,来发现它可能变异的地方。
李小萌:这个病毒的变异有哪些可能性呢?
舒跃龙:简单说,理论上说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一种就是这种病毒如果和我们其它的流感病毒发展重配,再产生一种新的病毒,这是一种可能变异的方式。另外一种变异的方式就是它自己不断地累积突变,因为流感病毒也不断基因突变这样一个自然规律,所以这个病毒可能会自己不断在人群里流行,然后又不断地变,使这个病毒变得和现在不一样,这是可能这个病毒两种可能性,所以现在我们不清楚它要往哪个方向变,或者变得怎么样,这也是全球的科学家都一致认为,每个地方都应该对这个病毒要进行监测,监测的手段就是刚才我所说的要分离病毒,测定病毒的序列,分析它的生物学的特性。
李小萌:大家也都通过新闻了解到,像日本已经出现了非输入性的病例,确诊病例出现,从输入性到非输入性这种发展过程当中,人为的因素可以去干预吗?
舒跃龙:人为的因素是可以干预的,所谓干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可以延缓它的时间,日本的这个例子说得很清楚,它开始只有四例,全是输入性的病例,过一段时间之后,昨天的新闻里面报道了他们有这种非输入性的病例,那说明不是说这四例非输入性病例发生之后,马上在国内就有了所谓的我们说第二代、第三代病例,说明当时他们采取的措施确实延缓了这个过程。
李小萌:那是不是说必然会出现非输入性的病例越来越多这样的现象?
舒跃龙:从理论上说应该是的,因为流感病毒这种特点,最近大家也会看得很清楚,它有一些不同于其它病毒的特点,比如没有症状的人也具有传染性,在发病前就可以具有传染性,有些症状非常轻,是我们的监测系统所监测不到的,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我们刚才说的这些检验检疫、医学观察、隔离病人、发现病人,这些技术手段的难度很大,所以可能会导致我们在我们监测不到的情况之下,发生这种所谓的第二代、第三代病例。
李小萌:如果说都是输入性病例,只要把各种口岸把住的,还觉得会让人比较安心,如果已经开始出现非输入性,这监控网络怎么去布控呢?
舒跃龙:是的,这个可能是随着不同的阶段,采取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在开始只有输入性病例的时候,对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没有本国发生病例的情况下,输入性病例,这个阶段它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如何组织输入性病例的输入,或者输入性病例来了之后,怎么能够及时地发现它,这个就是通过我们说的检验检疫,还包括这个病例的及时隔离,对密切接触者及时的医学观察。但是如果出现像美国现在这样的情况,它是无法对这种个人的病例进行隔离,来达到预防的目的,这个时候的工作重点应该转向什么?对这个病毒的监测,什么意思?因为已经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时候,这个工作重点应该是如何监测这个病毒的变化情况,包括它的耐药性变化情况等等,这个是要通过监测网络来实现的,而不是靠病例的发现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从刚开始阶段,输入性病例这个阶段的时候,从病例发现作为重点,要转向以这种监测系统作为重点的这样一个工作的措施,这就是依赖于这个监测网络,怎么能够及时地发现这种病毒的变异。
李小萌:像这次的三个输入性病例,他们都在机场顺利地通过了体温检测,是不是说明仅仅是体温检测在这个口岸已经不足够了,还会增加新的措施吗?
舒跃龙:现在看来,体温检测确实存在了漏洞,这是大家都看到的,应该要采取更多措施,比如说我从今天听到的新闻里边,比如我们检验检疫部门已经要求,第一,要求人家告知你这期间旅行的计划,要告知你具体的联系方式,有症状之后马上进行报告,这些都是对在现场如果没有发现,后面的一些补救措施,希望每个人如果在现场没有发病的情况之下,后面你发病了,能够及时和检验检疫部门或者疾控部 门联系这样一个补救措施。
李小萌:不管是从境外入境还是本地的居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主动向医疗部门去申报自己的情况?
舒跃龙:我觉得在目前情况之下,无论是谁,一定要如实地填报你的健康申报卡,特别是如果你自己确实有症状,一定要如实申报。
李小萌:你如果是本地居民呢?如果现在我也哪儿也没去过,也没去过疫区,但是有发烧的症状,我可不可以还可以正常地区活动?
舒跃龙:没有旅行时,如果出现症状,发烧的这种病人,我觉得你是不是这个甲型H1N1的流感,还是其它的呼吸道感染,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第一我觉得自己应该远离人群多的地方,这样避免把这种无论是什么传染病,带给别的人,我个人建议最好的措施应该是症状不重的情况之下,应该实施居家的休息,如果症状很重,应该及时就医,并且告知你的医生。
李小萌: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属于症状重了,必须去医院呢?比如温度有一个标准吗?其它的身体症状。
舒跃龙:我想还是主要依赖于每个人的感觉,你要是高烧,你肯定要去医院,因为高烧的情况下,你就不能靠你自己的休息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只是很轻微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况,只是可能有点不舒服,这样你居家休息也是可以的。
李小萌:但是现在医院也并不会对每一个发热的病人都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排查对不对?这会不会出现漏洞?
舒跃龙:这个肯定会出现漏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目前阶段,我们都是输入性病例,刚才所谈到的我们在口岸这些,我们要发现他,但是如果中国的情况在以后变成像日本甚至像美国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工作重点可能就不是以发现这个个案作为目的了,可能就是你所说的漏洞就不是一种漏洞,但是在目前阶段,我们的医疗部门其实它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询问你是不是有这种外出旅行史,我们这个病例的发现里面大家也可以看到,始终都是医生或者他主动告诉医生他是从哪个国家来的。
李小萌:现在大家还有一个非常关心的问题,主要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达菲抗病毒药物,有传说流感病毒已经对它抗药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就更加困难一点了?
舒跃龙:目前甲型H1N1流感,对达菲来说还是敏感的,通过我们这次刚刚测定的这株病毒的分析结果也表明,这个病毒对达菲类的药物还是敏感的,它对这种金刚丸、金刚乙胺类的药物是耐药,但是对达菲类的药物仍然是敏感的。你刚才说这句话可能是中间可能有一点混淆,因为在这个流感出现之前,甲型H1N1流感出现之前,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特别在欧洲地区,是在人群里面已经流行的H1N1,我们称之为季节性流感H1N1,它对达菲类的耐药非常高,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因为都叫H1N1,我的理解是不是这里面有一定的误会。
李小萌:就是现在这个甲型H1N1流感,达菲还是可以治它的?
舒跃龙:是。
李小萌:现在我们也知道各种防控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变化,比如刚开始有从疫区来的飞机,发现有疑似病人或者确诊病人的时候,全飞机都要排查,都要进行医学观察,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前三排、后三排,缩小隔离观察的范围,为什么会这样发展变化?
舒跃龙:这个对密切接触者的判断,或者对密切接触者的条件的判断,这个是属于不同研究阶段或者这个疫情不同的形势我们来制定的,从一开始到现在,我想反应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对它的了解会越来越多了,也许可能将来我们对这个传染病的了解更多的情况之下,可能这种密切接触者的处理、隔离或者其它的措施还会有其它的改变,我个人的理解是认为,由于这个疫情的发展,人们对它了解越来越多。
李小萌:现在进行医学观察的范围在缩小,是说明疫情变简单了吗?应该也不是这样。
舒跃龙:我觉得这个所谓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或者隔离采取的措施是哪一些人,这个条件的判定,跟疫情本身这种全球疫情整个的发展态势没有必然的关系,主要是考虑到这个病毒的传染性,这个病毒的传播能力,这种病毒的传播方式,这些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当然我们还考虑到,我们做检疫或者做疾病预防控制重要的目的还是让大家生活得更方便,而不是说让大家不方便,所以综合各种因素来考虑,我们把它有限的这么一个措施,我觉得应该是综合考虑的一个结果。
李小萌:从2003年SARS之后,中国的疾病的防控网络建立起来到现在六年,正在接受一个全新的检验,您觉得通过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经受起这样的检验了吗?
舒跃龙:可以这么来理解,通过SARS以后,我们在全国建了一个网络,这个渠道大家都很熟悉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体系,这个已经实现了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地方的这样一个传染病报告体系,可以使病例的报告情况非常及时地能报上来,这个系统应该来说我觉得是经受了考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发现的这三例病例都是通过这个传染病报告体系迅速能够报告上来。另外一个,对流感来说,我们在过去几年里面,我们为了应对流感大流行,在全国逐渐建立了这种实验室的网络,这个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在全国建立一套能够对这个病毒进行检测的这样的实验室的能力,目前在全国有84家网络实验室,这次在这几个病例里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说我们知道我们无论是四川、山东还是北京,都是由我们省一级CDC甚至地市一级的CDC,他们首先发现,最后送到国家CDC来确诊的,这么一个过程,说明这个能力已经发挥作用。但是这套网络是不是完全能应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我认为这个还是,我个人认为能力还是不够的,因为现在这个网络的覆盖范围毕竟是有限的,因为简单的数字,我们现在这个网络只能覆盖百分之十几的地市级,我们三百多家地市级里边,我们只有三十多家地市级CDC有这个能力可以进行检测,也就是说你有百分之八十几的地市级不能进行这个检测,这个覆盖面不够,所以我个人理解是我们应该尽快应该是地市级的CDC能够具备这个能力,能够使我们的覆盖范围更有代表性,我们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能力更强。
来源:央视《新闻会客厅》2009-05-19
媒体报道二:
时间就是生命——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舒跃龙
“一分一秒也耽误不了,从拿到疑似患者标本到确诊病例,我们用了4个小时的时间,这在目前的检测方法下是最快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舒跃龙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忆着。
11日凌晨,坐落在北京市宣武区迎新街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灯火通明,近20名病毒病所的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面对这刚刚送到的疑似患者标本,他们连夜开展了实验室检测。 疑似患者标本是从四川空运到北京的,飞机刚刚降落,等候在机场的2名病毒病所工作人员就着手办理各项交接手续,从标本上飞机到降落再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总共用了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10日下午,在得到四川省的通知后,病毒病所就开展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从工作人员到诊断试剂都准备妥当,只等标本一到,检测工作随即就能开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舒跃龙清楚地记得:“标本运到病毒病所的时间是11日00:30分,工作人员就立刻投入到了实验室检测工作当中,核酸检测、基因测序、病毒分离等工作即刻开展。”
舒跃龙回忆说,从4月27日那天开始,这个队伍就把这里当成了家,吃住都在这里,即使能回家,也都是晚上12点以后了。连日来,他们吃的都是盒饭,睡的都是沙发,每个人都相当疲劳,但是只要一有任务,就又站到了实验台前。
据了解,4月27日从美国疾控中心获得甲型H1N1流感病毒序列后,病毒病所即着手进行病毒基因序列的比对、核酸检测技术的设计和测试。4月29日,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核酸检测引物信息后,又迅速与我国近年流行的多种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对比测试,紧急合成了检测所需的引物序列,装配成第一代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整个研发过程仅仅用了60多个小时。
目前的快速检测方法是基于对核酸进行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就是比较快,也比较灵敏。在一定条件的支持下,最快4个小时就可以得到检测结果。11日4时30分,病毒病所对疑似患者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舒跃龙说,根据目前的诊疗方案,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就可以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但为了更为稳妥,病毒病所还进行了基因测序实验,通过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代表株(A/California/04/2009)同源性为100%,与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代表株(a/Brisbane/59/2007)的同源性为79.4%,确认该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
“经过了非典、禽流感等疫情的应急处理,这个队伍中的每个人应当做什么都很清楚,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舒跃龙说,由于目前的检测方法对检测设备的要求较高,基层的检测单位实现检测较为困难。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目前正在进行面向基层的新一代病毒检测试剂研发工作,一旦完成,将立即提供给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来源:《新华网》5月12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