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宏,男,1967年8月生,硕士研究生,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层面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四届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不久前,房建宏被评为中国公路学会“首届十佳全国公路优秀科技工作者”。
自参加工作以来,房建宏一直从事公路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多年来,先后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3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共有10项成果荣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盐渍土微观图集》、《寒区岩土工程引论》、《多年冻土及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技术》、《盐湖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等著作,为破解多年冻土及盐渍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和养护技术难题,提高公路工程建设和养护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多年冻土方面,提出了多年冻土区路基冻土工程地质类型按四级地温划分的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路基设计高度与设计原则;提出了保温材料的有效厚度和合理埋设深度,得出了适应高温多年冻土地区的路面结构形式;提出了保温材料的施工工艺;总结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存在的主要病害类型,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和多年冻土地温、含冰量两个特征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以路基病害为依据,从冻土温度和含冰量的角度对公路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给出新的分类方案;研究了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其破坏机理,提出了适用于干旱寒冷地区的路面结构和材料使用性能要求;研究并开发出适用于干旱寒冷地区低收缩、超早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外加剂,提出了不同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及应用技术。
在盐渍土方面,绘制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公路沿线盐渍土分布图;提出了盐渍土新的判别方法,并给出了诺谟图;总结提出了盐渍土地区路面设计、施工和养护技术;模拟了气候及环境变化对岩盐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具有孔洞岩盐的动态响应模型;提出了暗洞的埋深及孔径的安全性评价标准;提出了针对岩盐路基的挤密桩、灌注桩、护坡道、土工复合材料等合理有效的加固处治技术措施和方法。
房建宏研究员结合科研成果,先后制定了《214国道路基路面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涵洞工程设计暂行规定》、《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防治与养护维修技术指南》和《盐渍土地区道路翻浆处置技术、公路桥涵及构造物防腐蚀技术指南》、《盐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指南》、《三江源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指南》以及《公路建设水土保持草坪建植技术规程》等多项技术性文件,并广泛应用于青海省国道215线、315线,省道格尔木–茫崖公路,西部大通道库尔勒–西宁当金山–茫崖段、冷湖–马海岔口,国道214线玉树–囊谦段,省道308线清水河–曲麻莱段、省道313线治多–唐古拉山乡段等多条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勘察、设计、养护中,应用里程7000多公里,节约综合成本数亿元,为青海省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