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陈惠芳——碳纤维材料专家,女,196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年至今在东华大学工作。
社会任职:
资料更新中……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碳纤维及碳素材料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参与并完成十余项国家科工委、科技部、自然基金、航天部门等科研项目
1. 科技部863项目子课题:聚丙烯腈原丝水洗新技术及设备的研究,2004年。
2. 科技部863项目子课题:PAN原丝纺丝及张力在线测试系统的研究,2004年。
3.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高效环保型聚丙烯腈基及粘胶基活性碳纤维的研制,2005年。
4. 科技部973计划子课题:以纤维缺陷控制为核心的新型成形方法及机理研究,2007年。
5. 上海市科委重大基础理论研究:缺陷可控的高性能碳纤维原丝新型成形方法及机理研究,2008年。
6. 研究院项目:粘胶基碳纤维的研制。
科研成果:
1. 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的研制及应用”,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发明专利:
1. 凹凸棒土纳米粒子改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及制备方法 陈大俊; 尹晗; 王军泉; 陈惠芳; 罗伟强; 张清华; 潘鼎 【中国专利】东华大学 2008-08-20
2. 大孔径活性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曾凡龙; 潘鼎; 陈惠芳; 刘占莲; 吕永根; 李包顺; 荣海琴 【中国专利】东华大学 2005-06-29
3. 高温杀病毒口罩 潘鼎; 曾凡龙; 陈惠芳; 胡菊芳; 全崇华; 李包顺; 李恩光 【中国专利】东华大学 2004-06-30
4. 高强度大长径比陶瓷喷丝板及制作方法 李友宝; 寇华敏; 潘鼎; 励永平; 潘裕柏; 陈惠芳; 励才勋; 张庆青; 郭景坤; 孙兴伟; 李包顺; 高建 【中国专利】宁波东联密封件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东华大学 2009-06-17
5. 无皮芯结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凝胶纺丝原液及其制备 秦宗益; 潘鼎; 马彩霞; 翟光照; 范青青; 陈惠芳; 刘占莲 【中国专利】东华大学 2010-05-19
6. 一种用准分子激光器打孔技术加工喷丝孔的方法 李友宝; 寇华敏; 潘鼎; 励永平; 潘裕柏; 陈惠芳; 励才勋; 张庆青; 郭景坤; 高国忠; 李包顺 宁波东联密封件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东华大学 【中国专利】宁波东联密封件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东华大学 2011-04-27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PAN/DMSO体系湿法及干喷湿法纺丝可纺性的研究 王二轲;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 2008-07-24
2 Si3 N4陶瓷喷丝头在PAN原丝凝胶纺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黄金元; 王二轲; 陈惠芳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会议】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 2010-10-22
3 H2O对PAN/DMSO纺丝溶液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唐乃杰;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 2005-10-01
4 丙烯腈和二甲基亚砜中铁离子的高效低成本纯化 杨煜; 张森; 潘鼎; 陈惠芳; 雷晓玲 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期刊】化学学报 2010-12-14
5 以偶氮二异庚腈为引发剂的丙烯腈的低温溶液共聚合 王麒; 张森; 陈惠芳; 潘鼎 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 【期刊】化学学报 2010-12-28
6 黏胶纤维在低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热收缩性能 陈惠芳; 赵旭晨; 杜卫平; 潘鼎 东华大学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宇航材料工艺 2011-02-15
7 添加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腈对纺丝溶液的流变性能与可纺性的影响 郭聪聪;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期刊】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11-02-28
8 PAN/PPG纤维预氧化及碳纤维结构和性能研究 黄金元; 杜赞格;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期刊】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11-02-28
9 炭纤维原丝用丙烯腈/衣康酸单甲酯共聚物的制备及热性能 陈桂莲; 巨安奇; 徐洪耀; 潘鼎; 陈惠芳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02-15
10 聚丙烯腈凝胶的结晶性研究 谭连江;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合成技术及应用 2010-06-28
11 硫酸尿素催化体系对黏胶纤维热解行为的影响 赵旭晨; 陈惠芳; 王二轲; 潘鼎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宇航材料工艺 2009-02-15
12 PAN/DMSO溶液凝胶化行为的流变学研究 谭连江; 叶武;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合成技术及应用 2009-06-28
13 水对PAN/DMSO/H_2O的流变行为和原丝性能的影响 杜卫平; 马彩霞; 陈惠芳; 秦宗益;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国家纤维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 【期刊】宇航材料工艺 2009-10-15
14 喷丝头长径比对PANCF原丝性能的影响 王二轲; 莫迪;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合成纤维工业 2009-10-10
15 碳纤维用PAN原丝超声波水洗新技术 刘世昌;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 【期刊】宇航材料工艺 2006-12-30
16 H2O对PAN/DMSO纺丝溶液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唐乃杰;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 【期刊】宇航材料工艺 2006-12-30
17 聚丙烯腈原丝超声波水洗工艺 刘世昌; 曲文娟; 陈惠芳 中国农业大学; 鲁东大学;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烟台 【期刊】合成纤维工业 2007-10-10
18 聚丙烯腈/凹凸棒土纺丝溶液的流变行为 王军泉; 陈惠芳; 陈大俊;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合成纤维 2008-04-25
19 2-甲基-2-丁烯二酸单甲酯的合成及其与丙烯腈二元共聚的表观竞聚率的测定 杨俊锋; 陆国林; 谭久青; 黄晓宇; 陈惠芳; 潘鼎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化学学报 2008-07-28
20 二次拉伸对干湿法PAN原丝结构性能的影响 陈方泉; 高健;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期刊】合成纤维工业 2003-12-15
21 聚丙烯腈/二甲基亚砜溶液的流变学性质 陈方泉;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05-28
22 氮磷(PN)组分催化剂对粘胶纤维热裂解行为的影响 胡锋;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上海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5-05-25
23 PAN原丝性能对比及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侯爱玲; 陈惠芳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5-07-25
24 干湿法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 陈方泉;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3-11-25
25 实验室用脱泡装置的设计与计算 陈方泉; 徐昌曦;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期刊】合成纤维工业 2004-02-15
26 细旦粘胶基碳纤维及原丝结构的研究 胡扬;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期刊】宇航材料工艺 2004-04-30
27 PAN原丝干湿法纺丝断裂问题的研究及其计算机计算 高健; 潘鼎; 陈惠芳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期刊】合成纤维 2004-12-30
28 用于碳纤维的聚丙烯腈原丝及其干湿法成型 高健; 陈惠芳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2-04-25
29 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炭机理及其化学动力学 杨昕;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上海 【期刊】炭素 2002-06-21
30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 吴庆;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期刊】化工新型材料 2000-03-25
31 炭纤维表面处理综述 吴庆;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 【期刊】炭素 2000-09-21
32 碳纤维表面处理与上浆综述 吴庆;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上海 【期刊】材料导报 2000-06-15
33 热解条件对粘胶基炭纤维(RCF)抗拉强度的影响 杨昕; 陈惠芳; 潘鼎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上海 【期刊】炭素 2001-12-21
34 高科技碳纤维工业方兴未艾 潘鼎; 陈惠芳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期刊】纺织信息周刊 2001-10-31
35 电化学氧化对炭纤维界面性质的影响 吴庆; 陈惠芳; 潘鼎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 上海 【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2-03-28
36 聚丙烯腈原丝及其干喷湿纺 高健; 陈惠芳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期刊】合成纤维工业 2002-08-15
37 聚丙烯腈原丝拉伸工艺、机理及结构性能的研究 陈惠芳 东华大学 【硕士】东华大学 2005-02-24
荣誉奖励:
1. 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殊荣。
2. 2002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 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 2005年获2003-2004年度获上海市科技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5. 2006年获第四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提名奖”。
6. 2006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7. 2008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8. 201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媒体报道:
“一生只做一件事”
访全国三八红旗手、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副研究员陈惠芳
在2007年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讲述身边的师德小故事活动中,不少人记住了陈惠芳这个名字,记住了东华大学这位午夜翻墙的女教师。长期投身于碳纤维事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挤坐长途汽车往返于原松江纱布厂和市区之间,到挺着大肚子坚持工作于生产第一线,到为了做测试午夜翻墙直至摔成骨折……回忆起这些辛苦往事,笔者看到的却是陈惠芳满脸的笑,笑容中自有一份女性难得的豪爽与率直。而谈及全国三八红旗手这一荣誉,她又露出少有的腼腆,忙不迭地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工作、尽了该尽的责任,腼腆中包含的是一份对荣誉的淡然。
确实,近年来先后获得上海市第四届巾帼创新提名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松江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的陈惠芳,对于荣誉,似乎已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唯有谈起钟爱的碳纤维事业,她才显得异常活跃,爽朗的笑声响彻了堆满各种机器设备和纤维材料的办公室。
碳纤维:毕生的事业
陈惠芳笑着说,“一辈子就做一件事:碳纤维”。从82年毕业留校工作时起,陈惠芳就开始在碳纤维领域里摸爬打滚,尤其是进入潘鼎教授负责的碳纤维课题组、参与高纯航天级粘胶基碳纤维研制工作以来,她更是执著于碳纤维事业,曾先后参与完成国防科工委重大军工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863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项目3项。目前作为技术骨干还参与了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分项1项,承担上海市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分项1项。01、02、03年她作为第二完成人先后获得“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可以说,是碳纤维成就了陈惠芳。
碳纤维,也让陈惠芳付出很多。担任碳纤维工艺组组长的她,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工艺条件的摸索、工艺参数的制定,还是实施批量生产、成品检测,都是尽心尽职、毫不懈怠。她与工艺组全体同志夜以继日扑在科研试验第一线,不分昼夜、不论寒暑,才得以攻克碳纤维僵丝、断丝、毛丝、纯度、排焦、张力等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满足了洲际导弹弹头防热层的性能要求,完成了国家任务。
目前,陈惠芳又以满腔热情投入到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研制工作当中,负责原丝的纺丝成形工作。据悉,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是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如战略导弹、卫星、航天飞行器、战机及隐形武器最主要和急需的关键材料,同时在民航客机、清洁能源、石油工业、海洋开发、交通运输、土木建筑及体育用品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项目研究成功后,将大大改善我国目前高性能碳纤维的现状,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难得的是那一份倔强”
谈及陈惠芳,碳纤维组负责人潘鼎教授最大的感受是她对工作的执著和倔强。“工作要做就要做好”,“哪怕有再大的困难,也笑着迎难而上”———这就是陈惠芳。潘鼎教授还表示,工作中陈惠芳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什么事交给她特别放心”。同事蔡老师对陈惠芳的评价则是“快人快语、敢说敢做”,对于工作,她敢于提出意见和建议,她的率直敢言为提高生产质量、理顺管理制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的确,是那一份倔强和敢说敢做的精神使陈惠芳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碳纤维组坚持了下来。92年,身怀六甲的陈惠芳与碳纤维课题组的同事一起来到了远在松江的粘胶基碳纤维生产基地。当时,松江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为了及时掌握试验一手资料,加快研究进度,她们经常住在车间,楼下是生产线,楼上就是休息室。孩子生下不久,她就将孩子交给了婆婆,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从小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似乎与奶奶更亲,谈起这些,平日里大大咧咧的陈惠芳还是流露出愧疚之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因为内心有了一份信念,有了“为了一生的事业,不言放弃”的决心,恐怕陈惠芳是很难一头扎进碳纤维事业中对其他不管不顾的。
“授学生以渔”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这正是陈惠芳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她说,“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不要什么都事先告诉他,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才具有创新精神”。学生们也感动于老师从不高高在上提要求,对于课题的设想,陈老师总会让学生先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即使自己有不同的意见,也会采取商量的口吻向学生提出,使学生没有太大的压力,轻松愉快地投入课题研究当中。有时学生所做的试验出错,陈老师也不会指责,而是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鼓励学生理清思路重新做,因而学生提高起来也就特别快。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并不代表陈惠芳对学生不闻不问。虽然由于生产线需要经常在延安路校区,与远在松江的学生交流起来不方便,陈惠芳还是会每周抽时间前往松江看一看,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试验进展情况。当学生找不到方向感到迷茫时,陈老师总会来到学生身边,给学生提思路谈想法,鼓励学生尝试着去做。王二珂同学本科就读的是染整专业,一开始对于纺丝一窍不通,陈老师就手把手地教,使他很快熟悉了试验流程。学生在试验中碰到困难,陈老师也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一次试验中,学生需要DMSO做凝固液,陈老师就特地从延安路为学生提了两大桶送到了松江。
谈起与导师相处的这些点点滴滴,学生们至今仍感动不已。特别是07年元旦前夕的一次,赵旭晨同学请老师帮忙查找一批文献,当时陈老师的女儿生病住院,为了照顾女儿,陈老师深夜才回到家,但疲惫中还是不忘把资料发给了学生。
“全国三八红旗手,我们的老师无愧于这样的荣誉”,从学生对陈惠芳的普遍评价中,笔者再一次领略到“师者光辉,感动岁月”的丰富内涵。
文章来源:《东华大学校报》20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