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郑南峰——纳米材料专家郑南峰——厦门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0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专家信息:

 

郑南峰,男,1977年4月生。现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2000年8月赴美留学。

 

2000年8月–2001年6月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UM-St. Louis)化学系助教。

 

2001年7月–2005年6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iverside)化学系助研、助教。

 

2005年6月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iverside)获化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

 

2005年8月-2007年7月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8月被聘任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2010年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大尺寸硫属纳米团簇及其组装、结构性能可控纳米催化剂及生物材料相关领域的研究。

 

1、多功能纳米粒子;

 

2、无机多孔Nanoreactors;

 

3、纳米粒子为基础的催化剂;

 

4、晶多孔(超大微孔或孔)材料;

 

5、纳米簇具有良好定义的结构;

 

6、纳米材料的(例如,药物输送,生物标签)生物应用;

 

7、光催化剂和离子导体。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目前正承担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973”等多项科研项目。

 

发明专利:

 

1 一种金-氧化铁/二氧化钛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郑南峰; 张海; 吴炳辉 厦门大学 2009-12-30

2 包裹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核壳纳米催化剂及其方法 郑南峰; 黄枊军; 陈诚; 张海 厦门大学 2010-01-13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在Nature(封面文章)、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Small、Chem. Commun、Chem. Mater.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

 

发表论文:

英文:

 

1. Hollow Mesoporous Zirconia Nanocapsules for Drug Delivery Adv. Funct. Mater. 2010, in press

 

2. Controlled Formation of Concave Tetrahedral/Trigonal Bipyramidal Palladium Nanocrystal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3916–13917.

 

3. Simplifying the Creation of Hollow Metallic Nanostructures: One-Pot Synthesis of Hollow Palladium/Platinum Single-Crystalline Nanocubes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4808-4812.

 

4. One-Pot, High-Yield Synthesis of 5-Fold Twinned Pd Nanowires and Nanowire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4602–4603.

 

5. An Assembly Route to Inorganic Catalytic Nanoreactors Containing Sub-10 nm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Anti-Aggregation Property Small 2009,5, 361–365.

 

6. Interfacial Activation of Catalytically Inert Au (6.7 nm)–Fe3O4 Dumbbell Nanoparticles for CO Oxidation Nano Research 2009, 2, 975-983.

 

7. Nonaqueous Production of Nanostructured Anatase with High-Energy Facets J. Am. Chem. Soc. 2008, 130, 17563-17567.

 

8. Cadmium-Porphyrin Coordination Networks: Rich Coordination Modes and Three-Dimensional Four-Connected CdSO4 and (3,5)-Connected hms Nets Cryst. Growth Des. 2007, 7, 2576-2581.

 

9. Promoting gold nanocatalysts in solvent-free selec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alcohols Chem. Commun. 2007, 3862-3864.

 

10. A General Synthetic Strategy for Oxide-Supported Metal Nanoparticle Catalysts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4278-14280.

 

11. Zero- and Two-Dimensional Organization of Tetrahedral Cadmium Chalcogenide Clusters with Bifunctional Covalent Linkers Chem. Mater. 2006, 18, 4307-4311.

 

12. One-Step One-Phase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Noble-Metallic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Colloidal Crystals J. Am. Chem. Soc. 2006, 128, 6550-6551.

 

13. Metal-Chelate-Dye Controlled Organization of Cd32S14(SPh)404- Nanoclusters into Three-Dimensional Molecular and Covalent Open Architecture J. Am. Chem. Soc. 2006, 128, 4528-4529.

 

14. One-Dimensional Assembly of Chalcogenide Nanoclusters with Bifunctional Covalent Linkers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4990-14991.

 

15. Crystalline Superlattices from Single-Sized Quantum Dots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1963-11965.

 

16. Open-framework chalcogenides as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t for hydrogen generation from water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5699-5303.

 

17. Two-dimensional organization of [ZnGe3S9(H2O)]4– supertetrahedral clusters templated by a metal complex Chem. Comm. 2005, 2805-2807.

 

18. The Interface Chemistry between Chalcogenide Clusters and Open Framework Chalcogenides Acc. Chem. Res. 2005, 38, 293-303.

 

19. Na5In7S13?6H2O, a zeolite-like structure containing unusual SIn4 tetrehedra J. Am. Chem. Soc. 2005, 127, 5286-5287.

 

20. Penta-Supertetrahedral Cluster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Three-Dimensional Sulfide Superlattice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4753-4755.

 

21. Tetrahedral Chalcogenide Clusters and Open Frameworks Chem. Eur. J. 2004, 10, 3356-3362.

 

22. Synthetic design of crystalline inorganic chalcogenides exhibiting fast-ion conductivity Nature 2003, 426, 428-432. (封面文章)

 

23. Templated Assembly of Sulfide Nanoclusters into Cubic-C3N4 Type Framework. J. Am. Chem. Soc. 2003, 125, 6024-6025.

 

24. Nonaqueous Synthesis and Selective Crystallization of Gallium Sulfide Clusters into Three-Dimensional Photoluminescent Superlattices J. Am. Chem. Soc. 2003, 125, 1138-1139.

 

25. Microporous and Photoluminescent Chalcogenide Zeolite Analogs Science 2002, 298, 2366-2369.

 

26. Pushing Up the Size Limit of Chalcogenide Supertetrahedral Clusters: Two- and Three-Dimensional Photoluminescent Open Frameworks from T5 (Cu5In30S54)13- Nanoclusters. J. Am. Chem. Soc. 2002, 124, 12646-12647.

 

27. Self-Assembly of Novel Dye Molecules and [Cd8(SPh)12]4+ Cubic Clusters into Three-Dimensional Photoluminescent Superlattice. J. Am. Chem. Soc. 2002, 124, 9688-9689.

 

中文:

 

1 Visual Basic编程用于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数据处理 郭忠平; 郑南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9-05

2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催化荧光测定硫胺素 王芳; 黄彬; 陈小兰; 郑南峰 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 2010-06-20

3 贵金属纳米晶体的结构调控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郑南峰 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 2010-06-20

4 多功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用于肿瘤成像及光动力学治疗 陈小兰; 王芳; 汤少恒; 郑南峰 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 2010-06-20

5 新型无机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催化、生物应用 郑南峰 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 2010-06-20

6 球烯与对叔丁基杯[8]芳烃苯醚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研究 陈再鸿; 林俊; 郑南峰; 章慧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7-05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2004年获美国材料研究学会的优秀研究生奖;

 

2、2006年获美国化学会的无机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3、2009年获得省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4、2009年“中国化学会—约翰威立出版公司青年化学论文奖”的两位得主之一;

 

5、2010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学问勤中得

——记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郑南峰教授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校化学化工院的郑南锋教授荣获第七届“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赢得了福建省青年的最高荣誉。

郑南峰,1977年4月生,199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8月赴美留学,并于2005年6月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iverside)获化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8月-2007年7月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婉拒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avis)助理教授职位的聘用后,于2007年8月被聘任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2010年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研:成果和付出是成正比的

郑南峰教授致力于大尺寸硫属纳米团簇及其组装、结构性能可控纳米催化剂及生物材料相关领域的研究,已取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的研究成果。目前,共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包括在Nature(封面文章)、 Science、J. Am. Chem. Soc.(16篇)、Angew. Chem. Int. Ed.(6篇)、Small、Chem. Commun(4篇)、Chem. Mater.(2篇)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申请美国专利一项。2004年获美国材料研究学会的优秀研究生奖;2006年获美国化学会的无机杰出青年科学家奖;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并成为2009年“中国化学会-约翰威立出版公司青年化学论文奖”的两位得主之一。

看着这一系列的成绩,很多人想不到,郑教授在厦门大学就读化学本科期间,还额外修读了计算机双学位(当时称第二专业),在1996年通过了国家程序员的考试。在IT行业逐渐兴起的九十年代,他毅然放弃程序员的工作,决定继续在化学领域深造。“选择继续读化学的原因很简单,我认同、喜欢化学,因为化学可以创造出许多以前不存在的新东西。”

正是这样的一股热情支撑着郑教授在无机纳米方面刻苦钻研多年,常常加班到周末晚上都不休息,“化学化工学院有勤勤恳恳工作的优良传统,老师们都很卖力。虽然很多人说我很拼,但其实跟国外比起来还不算什么。科研成果跟我们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我学的越多,对新的东西的需求就越多。”学科无界限,就我们所知,纳米技术在催化、生物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一般人听到纳米应该会比较茫然,到处都说纳米,具体纳米有什么用却不了解,其实纳米技术也同许多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在有广泛应用领域的同时,其副作用也有待研究。”

谈到国内近几年科研领域论文抄袭现象时,他说道,所谓的科研,就是研发新的东西,用有限的资源去解决尚不清楚答案的问题,去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对于那些抄袭别人研究成果的人,他实在无法理解,国内的研发条件已经不错了,为什么要浪费资源去抄袭已知的东西。做科研的人成千上万,只有沉住气,不那么浮躁,踏踏实实的努力才会有所成就。

 

教学:学生成材才是我的成绩

很多人都不理解郑教授当年为何放弃留美机会,拒绝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助理教授的职位回国。“其实国内科研硬件条件已经越来越好了,国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发展机会更多的同时,也更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是一名教师,我希望培养出好学生,让他们在国内多做贡献。”

郑教授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引导、启发学生。在研究生和博士期间,郑教授一直坚持做助教,同时坚持读到博士后。因为在国外,博士后是成为一名教授的必修课程,在博士后学习期间,就已经要学会成为一名lead?鄄er,学会独立自主地管理项目,学会带领学生。“学生成材,才是我的成绩。培养出好的学生就是最大的欣慰,得什么奖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在哪里,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其实自己只是教书育人,不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博士研究生黄小青、吴炳辉先后被纳入“优博”培养计划中,数名硕士研究生也在国外权威杂志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郑教授要求课题组每周召开一次组会,会上郑教授不仅会对这一阶段的研究目标、结果、结论以及进展向学生进行相关提问,还会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严格核算。“要求研究生们对自己一周以来的研究成果作一个总结报告,这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督促同学们保证实验研究的进度,对之后的工作会有更清晰的思路。现在的研究生在实验室待的时间都挺长,而培养他们总结和审视自己的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更高效地开展研究工作。”郑教授任劳任怨、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他的指导方式也带给学生新的理念和思考。

在郑教授所带的“育苗”本科学生眼中,他工作刻苦,思想活跃,严谨敬业,这些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做科研的方式方法,更多的是科研活动中的一份责任和信念。“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独立开展研究,自主开展课题调研;能够从身边的细节做起,注重每一个小实验,注意每一个小环节;处理好实验室里的关系;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如此,郑南峰也将美国式的大学人才培养方式带入了本科专业学科教学中———大量的固体化学前沿科技成果出现在2006级化学本科的讲堂。他谈到,很多知识、能力其实是靠同学们自己从实践中掌握的,而不是从课本上可以背到的。要知道,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有些陈旧,而实际研究中我们更需要的往往是如何去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郑教授有个4岁的女儿,由于忙于科研和教学,无法给予她全部的关爱,但他却在周末,尽量挤出时间陪女儿,偶尔在卢嘉锡楼前空地玩耍,偶尔带她去田径场运动。不仅如此,郑教授也给予了本实验室的学生很多关爱———春节放假,郑教授给他的学生往返路费,供其回家看望父母;有学生家人去世,主动将该学生的实验中止,让其回家吊丧。

郑南峰教授敬业与严谨汇集一身,纵使荣誉环绕,仍然默默坚持守卫自己研究的那片领域。“学问勤中得”,简单的一句古训概括了郑教授而立之年就有如此多成就的秘诀,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勤奋而已。

 

来源:《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2010年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