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编辑专家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基础科学 » 天文学 »

梁恩维——天体物理学专家梁恩维——广西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3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梁恩维——天体物理学专家梁恩维——广西大学教授 

专家信息:

梁恩维,男,1967年11月生于广西。现任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天体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0年考入上思县华兰初中。

 

1983年考入当时的钦州县师范学校。

 

1986年中等师范毕业,有幸被保送到广西师范大学物理本科专业学习。

 

1990年再次幸运被免试推荐到广西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留校,主要是从事教学和一些管理工作。

 

2000年脱产到云南天文台攻读天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200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留在云南天文台继续开展研究工作,曾担任创新工程项目的副研究员、研究员岗位。随后到南京大学和美国做博士后。

 

2007年回到广西大学任教,跟几个志同道合的老师继续开展天体物理的研究,创建了天体物理学科点。

 

2010年11月与国家天文台联合成立“广西大学-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研究中心”。

 

社会兼职:

美国内华达州大学物理天文系ResearchAssociate。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主要讲授原子物理、量子场论、理论力学、量子场论等课程。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高能天体物理和宇宙学。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承担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美国宇航局Swift卫星客座研究项目在内的若干重要研究项目。

 

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伽玛暴物理和宇宙学”,2011-2014。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项目)课题“伽玛暴及其它爆发性天体”,2009-2013。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伽玛暴和余辉多波段观测及其对理论模型的限制”,2009-2011。

 

4、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留学回国基金项目,伽玛射线暴中的X射线辐射,2010-2013。

 

科研成果:

 

1 活动星系核及γ暴的观测理论研究 谢光中; 白金明; 周曙百; 梁恩维; 马力; 覃一平; 李开华; 陈洛恩; 刘洪涛; 谢照华; 戴本忠; 戴宏; 丁世学; 茶光伟; 毛李胜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2005-05-13

2 天体光变及活动星系的统一模型 谢光中; 覃一平; 白金明; 李开华; 刘碧芳; 梅冬成; 刘威卫; 邢士英; 梁恩维; 戴本忠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2001-05-28

3 伽玛射线暴及致密天体中的高能辐射机制的研究 谢光中; 张力; 覃一平; 张维; 梅冬成; 白金明; 戴本忠; 刘威卫; 刑士英; 梁恩维; 李开华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2001-01-01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了SCI论文60多篇,论文被各类引用总数近1600篇次。

发表论文:

 

英文:

 

1 The Peak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nuFnu Spectr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Jet Structure Models of Gamma-Ray Bursts ASTROPHYS J 2004,608, L9 梁恩维 2004

 

2 The Luminosity-Ep Relation within Gamma-Ray Burst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Fireball Models ASTROPHYS J 2004, 606, L29 梁恩维 2004

 

3 Jet Break Time-Flux Density Relationship and Constraints on Physical Parameters of Gamma-Ray Burst Afterglows ASTROPHYS J 2004,615,359 吴学峰,戴子高,梁恩维 2004

 

4 Constraining OmegaM and Dark Energy with Gamma-Ray Bursts ASTROPHYS J 2004,612,L101 戴子高,梁恩维 2004

 

5 Testing the predictions of the universal structured jet model of gamma-ray bursts by simulations MON NOT R ASTRON SOC 梁恩维 2004

 

6 The prompt gamma-ray emissions and X-ray afterglows of gamma-ray burst jets MON NOT R ASTRON SOC 2004, 348, 153 梁恩维 2004

 

7 Distribution of the extensive Doppler redshift of quasars MON NOT R ASTRON SOC 2004,351,1319 覃一平,刘红涛,梁恩维 2004

 

8 The Periodicity Analysis of the Light Curve of PKS 0735+178 and Implications for its Central Structure INT J MOD PHYS D 2004,13,771 丁世学,谢光中,梁恩维 2004

 

9 The Mass-Luminosity Relation, Accretion Rate-Luminosity Relation, and Evolutionary Sequence of Blazars ASTRON J 2004,127,53 谢光中,周曙白,梁恩维 2004

 

中文:

 

1 γ射线暴谱硬度比的时间演化特征 梁恩维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 云南昆明; 广西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广西南宁 【期刊】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3-06-30

2 跟类星体红移宇宙学解释相符合的证据(英文) 梁恩维; 覃一平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 云南昆明; 广西大学物理系; 广西南宁; 云南昆明 【期刊】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2-06-30

3 γ暴能谱硬度系数的分布及其分类特征 梁恩维 广西大学理学院 【期刊】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15

4 长时γ暴和短时γ暴的脉冲辐射 梁恩维 广西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广西南宁 【期刊】广西物理 2001-06-15

5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Kratzer振子 梁恩维; 张文英 广西大学理学院 【期刊】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12-15

6 Gamma射线暴的光变曲线和谱硬度比 梁恩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 【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 2002-01-01

7 Tests for the Universal Structured Jet Model of GRBs 梁恩维; 吴雪峰; 戴子高 南京大学天文系 【会议】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06-30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2008年入选广西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2、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3、2011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根植沃土 志向高天——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梁恩维教授

金秋时节,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传来喜讯,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梁恩维教授荣获201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一个细雨、薄雾、轻风的早晨。我如约采访了这位杰出的高能天体物理青年学者。“这个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它源于学校的支持和天文界同行的厚爱!”梁恩维教授谦逊、健谈。从他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发自肺腑的浓浓感恩情怀,感受着他源于内心深处对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执著以及迸发出的满腔激情。

 

书山有路 立志登攀

梁恩维出生于十万大山腹地上思县一个名叫六育的小山村,艰苦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锻造了从小就想“干大事”的他自强、自立的个性和非凡的自我管理能力。在顽强求学的道路上,从初中到中师、大学、硕士,梁恩维飞跃般完成了自己最初的“三级跳”,连续3次被免试保送升学。1990年,从被保送到广西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专业硕士开始,在这个博大而神奇的知识领域,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要干的“大事”,从而确定了自己决心跋涉一生的道路——天体物理研究,开始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获得硕士学位后,这位优秀学子留校任教。2000年,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他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攻读博士学位、到南京大学及美国做博士后,从此,梁恩维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向天体物理研究领域挺进。无数个深夜,他曾久久仰望星空,那一个个有待于探索的未知问题,紧紧牵动着他的心,他常因自己的一些大胆设想而激动不已。这更加坚定了他的选择,在“天体物理”王国里他一路执著,一发不可收。

 

学海无涯 乘风破浪

“学海无涯,矢志不移”当谈到取得成功的经验时,梁教授言简意赅、脱口而出。

2000年,梁恩维到云南天文台潜心攻读天体物理博士学位。面对困难,他满怀欢喜砺志研思,乐以忘忧,循着自己的梦想,在伽马射线暴和活动星系核两个研究方向如饥似渴地投入研究。在那里,枯燥的数据、晦涩的理论都会变得色彩斑斓令其沉溺其中。每天宿舍-实验室-餐厅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亦觉得有滋有味。“我很幸运,天文台的老师和同学是我的良师,这里集中了同一学科不同方向领域的顶尖人才,并给予学生很宽阔的发展空间,由此我不会受方向的限制而局限自己的研究兴趣,从而全力以赴,不断积累、不断进步。”谈到那时的苦与乐,梁恩维依然充满着眷恋。2002年,他选取了伽马射线暴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提交博士论文,刚获得博士学位便立即投入到活动星系核的研究,不久便在该领域崭露头角。令人称奇的是,他于2003年又突然急转弯到南京大学天文系专心做伽玛暴方向的研究工作。“我一直在追随学科前沿的发展结合自己的兴趣校准主攻方向。活动星系核这几年观测进展迅猛,就是现在我也依然在时刻关注这个领域的进展。”谈到自己的“摇摆”时,梁教授显得自信而游刃有余。

进入南京大学天文系伽玛暴研究组后,梁恩维如鱼得水,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这要归功于伽玛暴研究组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合作环境”梁恩维非常感慨。谈起跟导师戴子高教授等合作开拓伽玛暴宇宙学研究领域时,他更是兴致盎然。为了尝试把伽玛暴作为标准烛光来研究宇宙学,他们不断探索,殚精竭虑,几经周折,终于柳暗花明,取得了重要进展。“基础研究本质是要揭示未知。因为没有既定的答案,只有大胆尝试和探索、尊重未知、忠于结果才可能逐步走近真理。”梁教授对此有切身的体会。接着,2005年到美国做博士后,跟导师张冰教授的合作,在伽玛暴宇宙学研究领域再传捷报,他们发现了新的标准烛光关系,受到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该关系被同行命名为“梁-张关系”。

2005年,当梁恩维在国际伽玛暴宇宙学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后,他却开始悄悄淡出这个领域,瞄上了新的发展机遇。此时,美国、英国等国家合作的伽玛暴探测卫星Swift频频取得具有里程碑性的新发现。他跟合作导师张冰教授一起,果断地把研究方向转移到研究Swift卫星取得的重要观测结果上。“从事伽玛暴研究的人都知道,BeppoSAX卫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我错过了这个时代,但我没有让Swift卫星带来的又一个新时代从我身边溜走。”谈到当初研究兴趣的转移时,梁恩维如是说。2006年至2009年短短几年间,他在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发表了该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成为该领域的“超新星”。

凭着这股锲而不舍的精神,梁教授在研究领域乘风破浪,学术成果累累盈枝。发表了研究论文近80篇,其中大部分被科学引文(SCI)收录。论文被各类文献引用近1500篇次,其中3篇论文入选美国汤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旗下的《科学观察》……在伽玛暴宇宙学、伽玛暴X 射线余辉辐射各成分起源、伽玛暴分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心怀感恩 天高地广

这位2000年才懵懵懂懂闯入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的青年学子,经过10年磨炼已成长为青年学术带头人。“我从一个僻壤山村的农民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支持!”回忆往事,梁恩维感恩之心溢于言表。

2007年底,梁教授把这份感恩之情化作实际行动,不曾披戴留学归国的光环和荣耀、更没有沉溺于过去的辉煌,他像回家一样回到了广西大学任教。当他还未从远途的疲惫中缓过神来,便又背起行囊到国家天文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术访问,寻经拜道,筹建广西大学天体物理研究组。最后,在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仅用半年时间,他就在广西大学建立了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处理分析实验室,确立空间高能天体物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并组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短短3年间,他领导的团队承担了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2008年,梁恩维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近年来,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在我国发展迅猛,空间高能天体物理探测正处于整装待发阶段。梁恩维带领的团队将紧密配合我国空间高能天体物理探测计划,开展模拟仿真、卫星数据平台建设和后期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研究。“我们要投入到这股洪流中,抓住发展机遇!”他满怀信心地向笔者描绘中国天文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前景。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居里夫人这句名言是他的座右铭,它激励着梁恩维向着高能天体物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执著地向上登攀。

 

来源:《广西日报》2010年10月14日第16版

 

 

媒体报道二:


 

 

科研领域海阔凭鱼跃 天体空间天高任鸟飞——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梁恩维教授

2010年11月4日,对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梁恩维来说,是期盼多年的日子,“广西大学——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研究中心” 成立的授牌仪式在广西大学举行,梁恩维被任命为该中心主任。当他激动地从国家天文台台长手中接过刻着中心名字的牌匾时,他意识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等着他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去探究和攻关。

科研领域乐耕耘 平凡岗位收硕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强的动力。梁恩维对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研究怀有浓厚的兴趣,他2000年到云南天文台攻读天体物理博士学位,从此与天体物理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十年过去了,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学术带头人。谈到个人兴趣爱好与事业的关系时,梁恩维认为:只有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兴趣爱好的发挥才有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只有把科研活动的目光聚集到国内和国际科技前沿的大潮流中去,才能把握科技潮流的方向。天体物理与空间科学正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这个学科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梁恩维,这位年轻的学者找到了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发展的事业空间,因此他满腔热情、乐此不疲于他的研究领域。

 

多年的辛勤耕耘,突破一个个科研难题,获得一项项成果,近几年来,他发表了研究论文近80篇,其中大部分被科学引文(SCI)收录。论文被各类文献引用近1500篇次,其中3篇论文入选美国汤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旗下的《科学观察》。在伽玛暴宇宙学、伽玛暴X 射线余辉辐射各成分起源、伽玛暴分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梁恩维组建的科研团队,主持或主要参加的研究项目总经费达648万人民币和13万美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课题1项、美国宇航局资助项目3项等。最近,他在伽玛暴的X射线辐射起源研究上又取得重大突破,发现证据表明这些X射线辐射可能是发生在伽玛暴爆发前,颠覆了长期以来认为这些X射线是伽玛暴余辉辐射的观点,引起国际天文界的极大关注。这项成果列入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黑洞及其它致密天体物理的研究”的阶段性重要进展。梁恩维目前正带领团队参加国家大型空间探测计划项目“空间变源监测”卫星(SVOM,中国——法国合作)项目,并主持部分相关的地面跟踪观测计划。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了他主持201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

 

谈到科研工作以及所获得的成果,梁恩维平和低调,“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是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也是他做事做人的准则。他认为自己所开展的研究工作意义非凡,因此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但他又认为自己每天的工作却是平凡的,每个人只有认真地完成每一件手头的任务,长期的平凡积累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尤其是在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研究领域,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各环节的平凡工作,才有可能出成果。

 

和谐理念铸团队 群雁齐飞创优先

 

做科研项目,绝不是个体劳动,它需要团队共同攻关,需要合作精神,物理学专业出身的梁恩维对和谐共振原理理解得很深透,并把这种原理应用于组建和带领他的研究团队。2007年底,梁恩维放下留学归国的荣耀和过去取得的辉煌,回到了广西大学任教。随后,他又到国家天文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学术访问,开始筹建广西大学天体物理研究组。在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半年后,他就在广西大学建立了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处理分析实验室,确立空间高能天体物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并组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短短3年里,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又承担了多项科学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谈到他的研究团队,梁恩维说:“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源于整个科研团队的团结合作,在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有利于发挥人的积极性,有利于人的真诚合作,大家彼此帮助,不记得失,自觉投入,这种和谐的氛围不仅是科研工作需要的,而且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交往所需要的。”在他看来,研究团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很重要,学科领域的研究要不断创新,研究团队要有创新意识,科研工作者们要学会用前瞻的视野看到学科今后发展的道路。

 

研究生也是梁恩维科研团队的补充力量,目前他带领着一批研究生开展日常的科研工作。无论是带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梁恩维都一丝不苟。平日里的他很少有双休日的概念。每逢周末,梁恩维都会到实验室里和自己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并且这已经成为了他的生活习惯,“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到实验室里转一转,因为那里随时都会有学生。”为学生解惑答疑,让每一个学生都多学一点、提高一点,梁恩维默默的甘当铺路石。

 

广西大学党员教育的“头雁”计划给了梁恩维启示,科研团队要像一个“雁阵”一样用力齐飞,才会产生“雁阵”效应,科研团队才会集集体智慧,产生头脑风暴,创新业绩,但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自己正是这支研究团队的领头雁。

 

创先不做昙花现 争优犹如常春藤

 

当前,全国各级党组织正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想了解梁恩维对创先争优活动与他本职工作关系的看法。

 

“作为一名老师,我经常在课堂上对我的学生说,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应该在业务上勤奋用功,并且要持之以恒。”对于梁恩维,创先争优并不仅是一句口号,他理解的创先争优活动不仅仅是党组织一时的要求或是一种阶段性的活动,它不要求党员临时突击表现。“模范”和“典型”不是短期形成的,所有的“优”和“先”都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就如同自己的科研工作,所有成果和荣誉的取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说,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就应该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切实履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创先与争优应该与为人师表一样是一种生活常态。踏实勤奋、乐于奉献和开拓创新应该成为我们党员的工作态度。只有永葆一颗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心和做好平凡中每一件事的态度,才会踏踏实实地进步。

 

梁恩维同时身兼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的行政职务,尽管日常的工作量很大,但他从无怨言。在谈到行政和科教工作时,梁恩维说,无论自己肩负什么样的工作,都应当一样认真的对待,而自己也应当成为一个能“负重”的人。

 

在平凡中投入,在实干中超越,梁恩维用智慧和热血,书写着科研的新篇章。在团队中和谐,在进取中创新,梁恩维正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向新的征程开拓奋进。最可贵的是:这位年轻学者的成长,把创先争优理解为一种生活常态,诠释着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新内涵。 (陈洪涛 张锦程)

 

来源:《科技日报》2011年01月28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