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方勇,男,1979年7月生,江西省崇仁县人,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0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
2003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200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博士。
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在韩国汉阳大学做研究教授。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本科生:
C语言编程设计等。
硕士研究生:
图像分析、模式识别等。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致力于数字视频编码传输的研究与实践。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物视觉机制的语义图像检索模型及方法,参加。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动态在线相关估计,主持。
3.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分布式编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主持。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近年来,先后在《IEEE Commun. Lett.》《IEEE Signal Process. Lett.》《中国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发表英文论文:
1. Yong Fang, Gwanggil Jeon, and Jechang Jeong, “State-Information-Assisting EREC,” IEEE Signal Process. Lett., vol. 16, no. 4, pp. 260-263, Apr. 2009. (IF = 1.203 in 2008).
2. Yong Fang and Jechang Jeong, “Correlation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LDPC-Based Slepian-Wolf Coding,” IEEE Commun. Lett., vol. 13, no. 1, pp. 37-39, Jan. 2009. (IF = 1.232 in 2008)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增菌培养研究 李志成; 徐怀德; 王敏; 蒋爱民; 方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7121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2-30
2 嗜热链球菌增菌缓冲剂的研究 李志成; 蒋爱民; 方勇; 王碧德; 何玉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工业西安机械设计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陕西西安 【期刊】中国乳品工业 2004-11-30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2000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在该校通信工程学院硕博连读,研究方向为数字通信、信号处理。2005年12月博士毕业,进入西北工业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任韩国汉阳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系研究教授,2009年2月回国担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布式信源编码、视频编码与传输、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无线传感器网络、压缩感知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及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自2009年2月回国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的仅仅一年多时间,方勇便以其骄人的科研业绩赢得了人们的瞩目——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独著发表SCI国际期刊论文5篇,其中在顶级国际期刊《IEEE Trans. CSVT》(《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电路与系统-视频技术会刊》)以长文发表1篇,权威国际期刊《IEEE Letters》(《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快报》)发表3篇,国内顶级期刊《中国科学》正刊录用1篇,使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信息领域顶级/权威国际期刊论文发表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获批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动态在线相关估计研究”获批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项目,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口获批的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编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获批2010年陕西省科技计划攻关项目,是本次评审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批的唯一一项工业攻关项目。
这么短的时间为何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对科研的执着和勤奋是方勇取得累累硕果最大秘诀。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方勇常常晚上工作到十一点才回家,回家之后还要继续演算,甚至中午回家时坐在通勤车上也不忘记带着稿纸继续推敲,周末、节假日的办公室里,常常能看到他工作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收到一封封国际权威期刊的论文录用通知,是他最快乐的事情。
方勇常常告诫自己和学生:“搞科研一定要勤奋”。正是由于他的不断努力,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填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领域的多项空白;也正是由于他的出色表现,《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电路与系统-视频技术会刊》《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信号处理会刊》)等多家顶级或权威国际期刊纷纷邀请他做审稿人。
作为高校教师,方勇在做好科学研究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教书育人。
来校工作一年多来,他先后承担了“模式识别”“图像分析”等研究生课程和“信号与系统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等本科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认为课堂应该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因此非常注重教学生怎么去自主学习,而不是为了考试去学习。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而他总能深入浅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快,课堂效率很高。
方勇的1名博士生和3名硕士生今年刚入学,他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际接轨,时刻关注国际领域研究动态,仔细钻研经典论文,刻苦勤奋,严格要求自己,发表论文严格定位在国际顶级或权威期刊上,不求数量注重质量,恪守学术道德,严谨求实,绝不弄虚作假。
方勇说,来到农林科大工作,自己最大的感触是“在这里,可以静下心来做科研”。谈到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时他说,信息方面目前不是学校的强势学科,相对于国内一些高等院校或者国外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资相对薄弱,人才严重紧缺。他建议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人才引进力度,使学校信息学科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作为在韩国汉阳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系担任过两年的研究教授,方勇2009年初回国确定工作单位时也有着众多的选择,但他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谈及作出这样选择的原因时他坦率地告诉记者:“我主要是受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吸引。学校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施展才华提供了这样优越的环境和条件,这正是对想回国大干一番事业的海外学子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方勇坦言,虽然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信息学科还比较弱,但他认为很有发展前途。他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学科的发展一定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方勇告诉记者,他觉得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得力的科研助手,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他说,很多时候自己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没有来得及实现,后面再要实现的时候,别人已经发表相关的科研论文,那时心里很难受。“如果有得力的科研助手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方勇表示,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自己不但要继续注重在顶级或权威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也要多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的研究项目,这样组建自己的团队后每人都可以有自己主要研究的方向。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方勇表示将要求自己的学生站在国际的高度去搞科研,将来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高水平人才。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11月17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