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李洪祚,男,1953年12月出生,吉林长春人,朝鲜族,中共党员。现任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部主任兼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5年8月-1979年9月 北京清华大学(读书)。
1979年9月-1980年10月 长春光机学院(任教)。
1980年9月-1981年10月 北京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进修)。
1981年10月-1985年8月 长春光机学院电工基础教研室(任教)。
1985年8月-2002年5月 长春光机学院电信分院(任教)。
1995年 担任长春光机学院电子工程系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研室主任。
2002年5月至今 长春理工大学电信学院(任教),担任长春理工大学电信学院基础部主任兼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
1、东北高校电工理论协会副理事长。
2、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
3、吉林省实验室教学专家。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现代测量技术》(研究生教学) 研究生 4学时 4 届 120人
《移动通信》(研究生教学) 研究生 3学时 4 届 120人
《电路电子学》本科 4学时 2届 180人
《光电检测技术》 本科 4学时 2届 180人
《移动通信》 本科 4学时 3届 220人
实践性教学:
电子线路实验 5届 2500 人
电路分析实验 5届 2500 人
电工、电子实习 2000人
指导本科毕业设计 50人
指导本科生电子设计竞赛 57人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480人
教学研究课题:
1、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05-2009年,负责人。
2、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课体系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厅,2003-2005年,负责人。
3、电气信息类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评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省教育厅,2006-2009年,负责人。
4、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多功能实验箱研制,长春理工大学,2005-2007年,负责人。
教学表彰/奖励:
1、2002年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吉林省优秀指导教师特等奖”;
2、2003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
3、2004年被评为“吉林省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4、2005年被评为“长春理工大学教学名师”;
5、2004年获“长春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一等奖。
培养学生情况:
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50多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空间光通信、电光调制技术、光纤放大技术。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承担或参研课题10多项。
1、枪xxxxxxxxxx可靠性实验设备研制,国防科工委,2004年,副组长。
2、xxxxxxxxxx检测系统研究,724厂,组长。
3、xxxxxxxxxx光栅测径仪,31基地,副组长。
4、XXXXXXXXXX光通信及演示验证试验,国防863项目,2004-2007年,分系统负责人。
5、XXXXX光通信技术,国防863项目,2004-2007年,分系统负责人。
6、XXXXX调制技术,国防863基金,2008-2010年,负责人。
7、大功率、高速率电光调制技术研究,吉林省科技厅,2008-2010年,负责人。
科研成果:
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二等奖2项,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1、xxxxxxxxxx可靠性实验设备研制,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2、微光瞄准镜可靠性试验设备研究,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2005年。
3、XXXX激光通信演示验证试验,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
发明专利:
1 电光调制器 李洪祚; 梁柱; 刘国军; 郑建平; 金光勇; 张剑家; 詹伟达; 李锐; 唐颜峰 长春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长春理工大学 2008-07-23
2 大功率电光调制器 李洪祚; 梁柱; 刘国军; 郑建平; 金光勇; 张剑家; 詹伟达; 李锐; 唐颜峰 长春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长春理工大学 2008-07-23
3 一种折叠光路大功率电光调制系统 李洪祚; 姜会林; 唐雁峰; 李锐; 詹伟达; 金光勇 长春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长春理工大学 2010-09-08
4 用光环行器保护泵浦激光器的两级联高功率光纤放大器 王蓟; 王国政; 张剑家; 李洪祚; 刘国军; 姜会林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2011-05-25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出版专著:
《教学改革论丛》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发表论文:
英文:
1. Design on8-12mm Hgcd TE Derecting Circuits of CO2-Laser Atmosphere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STM/2001EI收录万国出版社 1999
2. Semiconductor Photo-electric Detector APD Optical Receive Ciruit Research ISTM/2001EI收录 2001.06
3. Search on the Reliability Examination Facility of Glimmer Collimation Mirror SPIE/2002 COPC(2002) EI收录 2002.06
中文:
1 空间光通信中高频率大功率激光调制器分析及设计 詹伟达; 李洪祚; 王志坚; 姜会林 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期刊】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0-12-10
2 加强示范中心建设,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李洋; 韩太林; 李洪祚; 张洪臣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期刊】科技资讯 2010-12-13
3 空间光通信复合轴APT系统 李锐; 李洪祚; 唐雁峰; 詹伟达; 刘仁成 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 【期刊】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1-07-25
4 基于AD603数控高增益宽带放大器的设计 唐雁峰; 李洪祚; 李锐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期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15
5 电工电子实验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李洋; 李洪祚; 陈宇 长春理工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期刊】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03-15
6 可见光面阵CCD响应非均匀性的检测与校正 刘妍妍; 李国宁; 张瑜; 李洪祚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期刊】液晶与显示 2010-10-15
7 利用非对称色散图分析色散管理孤子相互作用 傅兴隆; 李洪祚; 郝晋英; 王滨滨 长春理工大学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10-09-11
8 基于交会方式的舰载火控雷达零位误差动态标校仪设计 刘云清; 姜会林; 佟首峰; 李洪祚 长春理工大学 【期刊】仪器仪表学报 2009-02-15
9 自聚焦透镜准直设计 刁健; 李洪祚; 宋涛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期刊】仪器仪表用户 2009-06-08
10 实时图像增强算法研究 刘春香; 李洪祚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期刊】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09-10-15
11 复合轴系统中分数阶控制器的实现 李明秋; 李洪祚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09-10-21
12 基于AVR单片机的小型无线通信系统的实现和在教学中的应用 顾播宇; 张家威; 李洪祚 长春理工大学 【期刊】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15
13 基于CPLD的光栅信号快速细分技术的研究 武佳贺; 郑玮; 马建立; 李洪祚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总装备部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 长春理工大学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长春 【期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30
14 卫星激光通信中转塔温控系统设计 李洪祚; 白雪梅; 詹伟达 长春理工大学 【期刊】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6-10-15
15 基础教学阶段中创新教学班的培养方法研究 白雪梅; 闫玉林; 李洪祚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期刊】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12-25
16 OTDM(光时分复用)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李锐; 李洪祚; 高晓来 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 吉林省通化县网通公司 【期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20
17 空间激光发射系统监控和控制技术的研究 李锐; 李洪祚 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 【期刊】今日科苑 2008-10-23
18 半导体激光器筛选方法及可行性测试 李锐; 李洪祚 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 【期刊】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0-20
19 激光目标识别系统光电探测电路的频率特性设计 李洪祚; 李桂英; 徐志文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3-09-30
20 GPS接收信号捕获方法的研究 代燕; 李洪祚; 王孟芝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3-09-30
21 卫星激光通信中转塔温控系统设计 李洪祚; 白雪梅; 詹伟达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会议】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 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 2006-11-01
荣誉奖励:
多次获得“吉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专家”、“长春市科技专家”、“校教学名师”、“优秀共产党员”、“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学质量奖”等荣誉称号。
1、2001年8月获“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工作优秀一等奖”。
2、2007年被评为长春市第三届“创业先锋”。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程力
夜已深,校园里的灯火逐一黯淡下去,只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实验室里的灯光依然闪亮。一个身影仍在里面忙碌,或是在调试设备,或是在埋头思考,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他就是我校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李洪祚,一个为事业而执著奋斗的理工人。
脚踏实地搞科研
李洪祚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科研工作者。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他便开始涉足“空间激光通信技术”这一国际难点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此后他又参加了“第三代主战坦克激光敌我识别和辅助通信系统”、靶场设备可靠性实验设备研制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工作是艰辛的,无数次的试验考验着研究者的耐心和毅力。由于李洪祚所从事的研究大多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方面的,测试设备可使用条件范围是重要内容之一,所以野外测试必不可少。为了获取精确的试验数据,远到黑龙江塔河,近到长春新立城水库,李洪祚和科研团队的同事们不分昼夜、不知疲惫地做着种种测试。夜间野外低温试验的时间通常是在凌晨3点到6点,最低温度达零下40度,寒风刺骨,年轻的老师都觉得有点承受不了,可李洪祚却不顾自己的身体一心扑在试验上,一熬就是几个通宵。高温测试所在的沙漠地区日间温度可达50度,火辣的太阳炙烤得人头晕目眩,却阻挡不了李洪祚和同事们采集一项项试验数据。野外试验场地方圆百里荒无人烟,吃饭都成问题,有时候一天只能吃两次干粮充饥,几顿饭不吃都是很平常的事。由于经常要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工作,李洪祚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经常一次野外试验回来他都会连续高烧几天。可这些都击不垮李洪祚对科研事业执著的信念。
在工作中,李洪祚也曾落泪,但不是因为条件艰苦,也不是因为遭受病痛,而是在进行“第三代主战坦克激光敌我识别和辅助通信系统”项目试验中,一台关键性仪器损坏。这可是一台价值一万多元的进口仪器,而当时我们的科研团队还没有掌握维修技术。看着毁坏的仪器,想着无法进行的试验,李洪祚流下了心疼的泪水。此后,他和同事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自行解决关键性技术,事实上他们也的确做到了。“第三代主战坦克激光敌我识别和辅助通信系统”在国庆50周年阅兵中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凭着坚韧的毅力和执著的追求,李洪祚在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承担或参加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奖并不是目的,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这是让李洪祚最感到欣慰的事。
勇于创新促管理
李洪祚是一个勇于创新的领导者。作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李洪祚带领中心的全体教师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在教学水平、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自1998年担任实验室主任工作起,李洪祚就将改进实验室管理模式、改善实验教学落后局面作为己任。他负责的“电工电子实验开放式教学管理模式”教研课题被确定为“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这项课题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高效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称赞。这套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运行的效率,为学校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为了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李洪祚积极投身实验设备改进和研制工作。他带领实验教师废寝忘食、刻苦攻关。一次他从中午吃完饭就一头扎进实验室,到了晚上10点同事们再看他的时候,他仍在埋头研究数据,在这10个小时里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最后在同事们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匆匆吃了点东西,然后继续埋头钻研,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受到他这种忘我工作精神的鼓舞,同事们都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心研制开发成功了“电工电子技术多功能实验箱”、“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实验装置”等11项实验装置,不仅解决了实验设备短缺问题,为学校节约了资金,还在很多大专院校得到推广应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在李洪祚的带领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从最初只有3个小实验室发展到现在拥有20多个实验室,在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目前已建有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优秀课5门;建有“电磁场实验室”和“教学信号处理”两个高层次实验室。2007年,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是省内唯一一个电子电气信息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年,中心下属的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基地被确定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当被人称赞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时,李洪祚总是说,这是中心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为能带领这样优秀的团队而感到骄傲。
无私奉献育桃李
李洪祚是一个无私奉献的育人者。他深深懂得,青年人是各项事业发展建设的生力军,所以他始终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年中心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的时候,就是李洪祚最忙的时候,因为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年轻老师都愿意向他请教。他从来都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倾囊相授,并且帮助年轻老师们查找资料、出课题方案,有时一干就是通宵,可他却从来不在指导教师中加入自己的名字。
在学校工作25年来,李洪祚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他先后承担了《电子测量》、《光电检测技术》、《电路与电子学》等多门研究生、本科生课程,他负责的《电工学与电子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近年来,他共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50多人,很多毕业生在光电检测技术和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院所的业务骨干。他指导的本科生不计其数,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职责所在。然而能够使学生真正吃透所学知识,能够用高尚的品德感染和教育每位学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李洪祚做到了。他的学生兼同事李洋说:“能成为李老师的学生很幸运,因为从李老师身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学到怎样做人。指导学生时李老师都会把学生摆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从不摆老师的架子。记得当初我对实验一窍不通,经常不好意思问,李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还把整个实验过程从头讲到尾,一遍一遍不知疲倦,直到我掌握了要领。”李洪祚对所有学生都如此,有时学生的问题多,他甚至整夜不睡,不厌其烦地辅导,同学们都为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高兴。
李洪祚在生活上也时刻关心着每位学生。一次,有位学生献血后感觉身体很虚弱,父母又不在身边,李洪祚得知后亲自熬鸡汤给他送去,为他滋补身体;遇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李洪祚用自己的钱资助他们上学,使他们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20多年的从教路上,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李洪祚就是这样把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然而,面对骄人的成绩,李洪祚只是平静地笑着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平凡的话语映射出的却是一个不平凡的心灵。
多年来的出色业绩使李洪祚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肯定。目前,他担任东北高校电工理论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曾多次获得“吉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专家”、“长春市科技专家”、“校教学名师”、“优秀共产党员”、“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学质量奖”等多项荣誉称号。2007年,他被评为“长春市创业先锋”,同时被推荐为“吉林省创业先锋”。
一路走来,硕果累累;一路走来,桃李芬芳。李洪祚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科研工作者、一个团队领导者、一个教育工作者使命的真谛。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媒体报道二:
——记长春理工大学基础教学部主任李洪祚教授
身为教师,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身为科研人员,他推动了我国电工电子学科的发展——他就是长春理工大学基础教学部主任兼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李洪祚教授。作为漫漫科研路上坚韧不拔的领跑者,他长年累月奋战在科研第一线,长期从事电子信息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和部委重大科研项目,最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写下了令人称羡的辉煌。
科学灵感和成果常常垂青有着敏锐眼光和坚韧毅力的研究者。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参与研究“激光通信技术”这一国内难点,并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上世纪90年代,他又参加了“第三代主战坦克激光敌我识别和辅助系统”的研究工作,因为设备需要在各种条件下观测仪器、分析数据,所以野外实验是他从事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时会经历气温零上40℃和零下40℃的双重考验。艰苦环境并没有难倒李洪祚和科研团队,经过长时间努力,这个项目终于取得成功,并得到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嘉奖。2000年至今,“激光通信技术”课题开始研究,李洪祚团队的“大功率、高速率激光通信发射系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在该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李洪祚心里,科学研究要继承和创新,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科研梯队。李洪祚通过建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基地,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他指导的学生不计其数,为提高科研水平积蓄了后备力量。李洪祚用自己的执着感动着、鼓励着那些愿意致力于电工电子技术研究的年轻人,同时,他人格魅力所形成的“磁场”,也让后辈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在助手和学生的眼里,李老师办公室的门永远向他们敞开着,有想法,有问题,随时可以去探讨、去争论;可是老师忙碌的身影,对周围的人又是一种无形的催促:不要停,加紧干。
在奋斗的历程中,李洪祚收获着累累“战果”——到目前为止,他先后承担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诸多奖项;他负责建立了“电磁场实验室”和“数字信号处理”两个实验室。并为“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成功申报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手记:同事眼中的他教学、科研“两手硬”;学生眼中的他,既是睿智严谨的科研领路人,又是无微不至、平易近人的恩师。敢于攀登科学高峰,数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付出,李洪祚就是这样的学者和师者。
本报记者 杨晓艳
来源:中国吉林网-吉林日报 2008年05月06日
媒体报道三:
——记长春理工大学教授李洪祚
李洪祚 本报记者 惠禾 摄
他不擅言谈,也没有自己的企业,但就是这样一个黑黑瘦瘦的小老头,却站在当今科技的前沿,曾经获得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兵器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众多奖项。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开始研究“激光通信技术”这一国内研究难点;上世纪90年代,他参加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激光敌我识别和辅助系统”,获得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嘉奖。他就是长春理工大学教授李洪祚。
他把大自然当做实验室
在人们眼里,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整天待在实验室里,应该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才对,但李洪祚的工作可不是这样。“军事试验需要到野外的特定环境去搞,既要挑战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又要挑战零上40摄氏度的高温。这些地方长春没有,要到沙漠地带和热带雨林中去找。”李洪祚谈起他的试验绘声绘色。为了试验武器,他到过黑龙江,最冷的时候零下40摄氏度,真是吐口吐沫就成冰,但他得挺着;为了寻找最热的地方,他的课题组到过昆明,那里又热又潮湿。“看我长得这么瘦,就是热胀冷缩的结果。”李洪祚幽默地说。
他忘了吃饭却不忘工作
“我们都非常感激他、尊重他,他很聪明,也很健忘。”李洋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既是她的老师又是她现在同事的李洪祚。李洋说,在单位,没有一个人说李洪祚不好。对待学生,李洪祚从来不“骂”,总是温和地说:“你这样做好不好?”在写研究材料的时候,年轻人写一会儿就挺不住了,出去遛一会儿,回来看李洪祚还在那儿写。都23点多了,同学们忽然想起:“老师,你吃饭了吗?”“吃饭?好像没有。忘了!忘了!”李洪祚的回答让学生们又怜又敬。
“李老师为了跟上科学发展,不管睡得多晚,每天早晨都起得很早,起来就看书。”李洪祚的学生小唐说,“我们老师最大的爱好就是逛书店。他没有节假日,‘五一’、‘十一’长假都不休,却给我们年轻人放假。老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他把最好的方法告诉“对手”
“有句话说,同行是冤家,但是在李老师身上我们却看不到这一点。”长春理工大学学科带头人李桂英说,“他是学科带头人,我也是学科带头人,他从来都是把最管用、最简捷的办法告诉我。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学者的风范。”李桂英说,正因为有李洪祚这样的带头人,长春理工大学成功申报了“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实验能力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一起跻身于全国前20强。
他的实验箱赶超清华大学
在长春理工大学的实验室里,放着一种新式实验箱,学生们用它可以做20余种实验。这是李洪祚和他的学生一起研发的,比清华大学的还要先进。以前,这类实验箱都是从清华大学买,因为学院经费紧缺,李洪祚就带领他的学生们自己做,清华大学的实验箱只能做七八种实验,但李洪祚的却能做20余种。仅此一项,就为学院节约20多万元。
他集多项荣誉于一身
李洪祚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肯定和奖励。目前,李洪祚担任东北高校电工理论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曾多次获得“吉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专家”、“长春市科技专家”、“校教学名师”等荣誉。在他的带领下,长春理工大学基础教学部有省级精品课3门、省级优秀课5门、校级精品课5门。李洪祚负责建立了“电磁场实验室”和“数字信号处理”两个高档次实验室。
记者感言:什么是智慧?智慧是坚持,智慧是忘我钻研,在记者看来,李老师的人生字典里就只有两个字:钻研。没有利益上的斤斤计较,有的只是求索、钻研。学者如斯,所以世界在发展,科学在前进。本报记者 杨益
来源:《新文化多媒体数字报》2008年4月24日
媒体报道四:
记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基础教学部主任李洪祚
李洪祚指导学生做实验 ■赵毅亮/摄
■记者 王月/报道
野外实验时经历零上40℃和零下40℃的气温考验,废寝忘食地在实验室中搞研发,研究出能完成20多项实验的实验箱……第三届创业先锋——长春理工大学国家级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李洪祚,不仅作为优秀的科研人员,长年奋战在科研第一线,主持和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委重大科研项目,而且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教师。但他却说,“这是我的兴趣所在,做这些我很快乐。”
李洪祚一直站在国际科学前沿,承担或参加科研课题10多项,从80年代末他就开始参与研究“激光通信技术”这一国内研究难点,并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他在“光通信信号检测技术”领域也进行了大胆的研究与实践。1992年到2000年,他又参加了“第三代主战坦克激光敌我识别和辅助系统”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及“机动式大容量激光大气中继通信系统”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第三代主战坦克激光敌我识别和辅助系统”项目还得到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嘉奖。
2004年至今,“激光通信技术”课题开始研究,李洪祚团队的“大功率、高速率激光通信发射系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在该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以前做电子实验时都是买清华大学最好的实验箱,但只能完成7至8项实验,而李洪祚依靠经验,带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实验箱的制作,他所研制的实验箱还是能完成20多项实验的设备。李洪祚负责建立了“电磁场实验室”和“数字信号处理”两个实验室。去年该校的实验室成功申报为“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是我省唯一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李洪祚用自己的执着感动、鼓励着那些致力于电工电子技术研究的年轻人,同时,他人格魅力所形成的“磁场”也让后辈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在谈及他的成就和功绩时,他都谦虚并面带微笑地说,这些都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很快乐,但这些年对家人他感到很歉疚,可家人却非常理解他。
记者手记 真正的人才总是特别谦虚,搞科研的学者总有一种执著和韧劲。李洪祚就是这样的学者和科研人才。他对学生和同事的平易近人,对科研、教学认真而坚持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责任编辑: 刘欣荣)
来源:中国吉林网-东亚经贸新闻 2008年05月06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