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先是我国知名的食用菌专家,曾任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县人代常委,政协常委,福建省食用菌技术开发总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深圳华南,深圳闽晶,深圳闽辉等三个食用菌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福建山湖集团总裁等。曾兼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香菇委员会筹备组副组长,中国菌务协会食用菌分会理事, 中国食用菌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香菇出口协调组副理事长,中国食用菌杂志副主编等职。
科学研究:
姚淑先从事食用菌研究和开拓国际市场近40年之久,发明了银耳代料高产栽培技术,在香菇选别,分级等方面也有所建树,从而促进了中国香菇质量的整体提高.他经常参加国际性和国内的学术交流,
1998年初,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中国香菇出口面临严重危机,菇价暴跌,广大菇农对香菇生产失去信心,预计全国当年生产量会下降 30%以上.这时,姚淑先就在福建日报上发表了大篇幅题为<<香菇价格暴跌怎么办>>的文章.同年三月十六日,又出资12万元,牵头联合香菇主要产区的福建省,河南省,辽宁省,安徽省,上海市等省级协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中国香菇主产区产,销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五位专员级的领导,25位县长,副县长,59名专家,学者,教授等.姚淑先在会上作了长达三小时的主题报告<<全球香菇产销现状与前景>>,促进了我国香菇业的良性发展,获得了同行业的高度评价.一位来自辽宁的副县长对记者说:姚淑先不愧为中国的香菇领袖.2002年,国际香菇研讨会在河南省泌阳县召开,姚淑先被会务组推选为国际香菇研讨会副主席兼科学委员会委员.
姚淑先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末的小官吏,父亲是富农.因他聪颖过人,小学时经过老师的同意,便直接跳至二年级就读.在校期间,他成绩年年稳居第一.同时活跃于各种社团活动之中,担任文体委员,班长,等职务,真正做到了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给周围的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然而,青年时代的他,却被扣上了五类分子子弟. 中学时,也就是因为其家庭成分而受到排挤,领不到助学金,不得已而中途辍学了. 成年归乡后,姚淑先先后担任了扫盲教师,秋征助手,县财政局会计辅导员,民工队会计,福建省闽江水电局财供科统计等试用干部长达十几年之久,虽然其表现出色,终因其家庭背景而得不到转正.文革开始时,他因当过一年的农场文书工作,遭到造反派批斗.1968年,姚淑先便对政坛失去了信心.组织了十几个青年,成立了一个真菌组,在一个5000多平方米的大破庙里开始了食用菌的育种,栽培等试验.从此,姚淑先便开始了他神奇的菌业人生.
一、辗转研究,勇攀高峰
破庙---姚淑先菌业第一站
破庙位于古田县大桥镇苍岩,沂洋两村的中间,由两村农民共有.面积达5000平方尺,解放前办过国民党军营医院,病兵死者无数.解放后办过农业中学,国家粮仓等,都因迷信闹鬼而搬迁.唯物主义的姚淑先,不信神,不怕鬼,所以大破庙就成为他最好的菌业实验场.
真菌组成立后,姚淑先担任责任人,他第一关就是攻克草菇高产技术,他发现了草菇母种后繁孢子龄对产量的影响,并对产前稻草的堆酵, 草床含水量的控制,鲜菇烘烤技术等技术等进行反复研究,获得了成功.第二年推广全县,真菌组的菌种供不应求并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草菇成功后,姚淑先又开始攻克银耳高产技术.因手中资料少,他背起行包走南闯北,求教于菌业前辈.他先后拜访了福州的潘志农,王贤樵 ,林启鹏;浙江省的杨万周;华农大的杨新美教授,以及上海市食用菌研究所和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等.开始对不同树种对银耳产量的影响进行试验.他采集了28种什木进行大面积比较,结果均不尽人意.
1968年3月,他去福建省顺昌县建西镇万木林采集银耳木和银耳孢子时,惊喜地发现卧倒在深山小涧旁一株巨大的枫香腐木上,长着一朵如小洗脸盆大的洁白银耳,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当时他在记事本上写道:巨耳长在巨大的腐木上,说明营养多.腐木旁是潮湿的小涧,散射的阳光,深山新鲜的空气.巨木是巨耳的营养源泉,温,湿度,光照,氧气是巨耳的生长环境.从此,他就开始改银耳原木栽培为代料栽培,并把木屑进行粉碎,加入不同量的米糠,麦麸,棉籽壳进行长时间的银耳培养探索,以及银耳生长的理化因素,如最佳温度,水分,光照,氧气,PH值等对银耳生长的影响.
在代料试验中,不同培养基,不同栽培容器,不同温,湿度和不同的母种分离方法都会影响试验的成败.在耗损了较多的试验费用后,真菌组的经费受到极大的影响.部分成员因收入少而退出,大队因收不足上缴利润而不满,就责令真菌组拆散.这时姚淑先就把简单的设备和母种,原种搬到家里,继续试验.在那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文革时代,哪有他搞试验的余地.他被公社视为搞资本主义的典型人物 ,遭到批斗并发动基干民兵到他家里,翻箱倒柜地把所有的菌种都烧掉.但是"水推船移岸不动"姚淑先又背起行包,背井离乡,辗转于城关,松台,前板,罗华,西山等朋友家间,经过年复一年实践---认识----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历经九年,终于在1977年春,取得银耳代料高产技术的成功.探索出了银耳高产的科学途径.这种新的栽培法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使得银耳产量提高十多倍,生产周期缩短到原来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也验证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一句话.
二、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此时,姚淑先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是将新技术公诸于众,还是秘而不宣?选择后者意味着他与子孙后代拥有了享之不尽的财富.然而他选择了前者.他对人们说:我历尽磨难和艰辛,用八.九年时间挖出了一口甜水井.我一家人是喝不完的,我要把这股永流不竭的甘泉,让千家万户来分享."试验一成功,他就毫无保留地详细整理出试验报告送给县委,要求国家组织力量大面积推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把过去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借着这阵东风,姚淑先的申请很快获得领导的批准,创办了集体所有制的真菌厂,进行育种,大面积栽培,同时向全县推广.姚淑先也由技术员被提升为厂长,1981年3月,省委书记项南专程来古田县看望姚淑先,并在县委面前提出要成立食用菌研究所,还指名由姚淑先担任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从此,全国新闻媒体铺天盖地刊登了姚淑先发明银耳高产技术的事迹 .同年五月份福建省电视台首次播放了"访银耳专家姚淑先"的电视.<<半月谈>>也刊出<<种金播银的人>>,<<光明日报>>以头版头条大篇幅文章报导<<姚淑先探索到银耳高产新途径>>.从此,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请教技术的信件更是纷至沓来,每天都有上百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姚淑先除了接待访客和回复信件,邮寄技术资料以外,还抓紧时间总结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撰写了<<银耳瓶栽技术问答>>和<< 瓶栽银耳技术>>两本书.姚淑先建议真菌厂成立一个接待组,专门接待来客,向外传授技术,并先后接待来客六千多人次.还举办了300多批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有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的近8000多人.
三、面向世界,振兴中华
至1984年,银耳技术已普及全国,银耳的年总产量由1980年的300吨飞跃到5000吨,银耳市场已呈现饱和状态.此时,姚淑先便毅然到深圳创业,搭茅棚,开始致力于香菇产后加工,选别,分级技术,从而使中国的香菇质量整体提高.
我国是香菇生产的鼻祖,但因采用孢子繁殖法(原本砍花法)产量低,质量差.历经了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至1985止,全国年产量还不到 5000吨,出口香菇品质低劣,一年不到300吨.
日本于1942年发明了香菇菌丝繁殖法,产量,质量一度领先,称霸全球,号称"世界香菇王国".
1984年古田县彭兆旺发明了菌袋大田栽培,推广全国后,其产量超出日本,但是质量却不尽人意.
姚淑先的香菇精选法(即选别,分级技术)得到日本殿村,朝日,三共,丸半,兼贞,三幸,丸晶等香菇流通专业公司认可,并签订了大批合同, 而且震动了日本香菇业.受此影响,公司一天来了17个客商,一份鲜菇合同高达5000吨,一家公司一连开了三份信用证,价值高达360万美元.在姚淑先的影响下,中国香菇很快占领了日本在香港,东南亚的市场,并以排山倒海之势覆盖日本市场.从此,日本出口海外的干香菇由最高年度 4000吨下降到不足100吨.中国进口日本的香菇从1985年的0吨到2000年的干香菇9400吨,鲜香菇40000吨,分别占日本消费量的60%和40%.由于中国香菇对日本市场的占领,日本菇农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不少菇场倒闭,菌种站改行.
2000年11月间,朱总理访问日本,在电视中与日本100名市民对话时,日本香菇业界人士小川武广代表日本菇民要求中国减少出口到日本的香菇数量.2001年2月16日,中国食用菌协会托姚淑先等三人与日本的小川武广等在深圳五洲宾馆进行民间会谈.从此,姚淑先曾多次代表中国香菇业与日本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为促进中日香菇业的产,销平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银耳浴疗,增白嫩肤
姚淑先在1994年攀升了其事业的高峰,香菇,银耳年销售额达到人民币一亿两千万元.此时,他在日本的五大香菇进口商都陆续在福州,厦门,深圳成立分公司,直接向产地购买.姚淑先意识到香菇出口量将大幅度下降,为了巩固公司的实力,他便着手组建集团公司,子公司遍布江西,河南,福建,香港,日本横滨,德国柏林等地,开始向多元化经营发展.同期,还开办了大型的银耳浴疗保健中心.
提取银耳液用于人体美容,这又是他在菌业中的一个新举措.在福州召开的专家评定会上,与会的学者对银耳液美白嫩肤,滋补养颜的功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96年,姚淑先斥资600万,在深圳开设了大型豪华的银耳浴疗保健中心,受到广大健美人群的赞赏.
五、百菇园里奏绝唱,蕈菌奇艳喷芳香
"树林成荫,鸟语花香,菇菌丛生,清风拂面,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长廊建筑别具一格.夜晚星星点点的树上荧灯,地上射出的灯光仿佛雨后的彩虹,在长廊周边草丛中生长出几十种菇菌,真是千奇百怪,奇得十足,怪得美丽."某媒体工作者赞叹道.一个外国游客来此消费后,赞不绝口地说:"真有游遍天下景,不如百菇一角园的感觉."这是姚淑先耗资500万创建的深圳市百菇园园林式的菇菌食府.
百菇园里奏绝唱,菌业奇艳喷芳香.是一位人民日报记者对百菇园的赞赏,他经常带朋友去园里用餐.他建议姚淑先可以通过媒体的报道, 把百菇园的这种经营构思推广到全国.可是姚淑先委婉谢绝了.他说,百菇园才刚起步,条件还没有成熟,还不是时候.
百菇园是个园林式的食府.树木,花草,菇菌都是移植的,吃时摘菇,吃后种菇,这是何等的神奇!这又是姚淑先的一个绝创----菇菌仿生栽培技术和菇菌综合盆景栽培技术.酒楼客人把菇摘了,吃了,可是第二天在摘去的草丛中又长出菇来.一个盆景,同时长出5至7种菇菌,这是变魔术啊!(一个消费者这样感叹道!)
百菇园,银耳浴都是姚淑先在菌业之途散发的芬香,虽然因管理不善而停止.但是,这两次给人类美的享受和美的健康,永远注入史册.
六、本草菌业,康丽人生
我国香菇,银耳代料栽培技术,是二块世界金牌.但是,分散农户生产模式,导致小部分农药残留量超标,被诸多国家拒之门外.
食,药用菌人工栽培多达数十种,在美国,欧洲等国家是以粪草栽培的蘑菇为主;而中国却是木生的香菇,木耳,银耳,灵芝等数量最多.木生菌栽培须损耗大量木材,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本草资源丰富,基质成分千奇百怪,早在20世纪60年代姚淑先就在几十种的什木中发现不同树种栽培的银耳成分不同.日本也发现枥木中含有丰富的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的黄酮等.
近20年来,我国利用本草研发保健品蓬勃发展.但其技术均局限于粉碎,压榨,微胶囊,浸出,分子蒸馏,浓缩,干燥等.其产品功能尚不尽人意.
本草菌业,是采集数以百计的本草精华,以载体方式,集身于有关食,药用菌,经过真菌分解,吸收其精髓,应用于人体的治病,保健,达到轻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目的,这是姚淑先晚年的新构思,并在继续进行复杂的研发之中.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20多篇,同时著有<<银耳瓶栽技术>>,<<银耳瓶栽技术问答>>和<<香菇生产技术与流通>>著作.
1. 中国香菇迈步全球─—兼论香菇的产销总量平衡
姚淑先 中国食用菌 1995年 第01期
2. 消费巨变 市场巨变香菇业前景如何?
姚淑先 张寿橙 中国食用菌 1995年 第02期
3. 提高原木香菇品质与经营效益的探讨
姚淑先 张寿橙 中国食用菌 1995年 第04期
4. 关贸总协定与中国香菇业
姚淑先 张寿橙 中国食用菌 1995年 第06期
5. 银耳浴疗研究初探
姚淑先 中国食用菌 1996年 第02期
6. 十年菇海观惊涛──从全球香菇大潮起伏剖析未来走势
姚淑先 张寿橙 中国食用菌 1996年 第06期
7. 香菇生产与流通态势的研究——兼论GATT对香菇业的影响
姚淑先 张寿橙 浙江食用菌 1994年 第06期
8. 银耳加硫薰蒸自倒牌子——食用菌产品质量系列谈之一
姚淑先 张寿橙 浙江食用菌 1996年 第01期
9. 十年菇海观惊涛
姚淑先 张寿橙 浙江食用菌 1996年 第05期
10. 全球段木香菇逐年减少,产地向中国转移——东北及边远阔叶林区面临机遇与挑战
姚淑先 张寿橙 浙江食用菌 1997年 第02期
11. “香菇业,未来十年更辉煌”系列选篇
姚淑先 张寿橙 浙江食用菌 1997年 第04期
12. 银耳营养液的制备方法及其银耳营养液的应用
姚淑先 发表时间:1996-01-17
13. 食用菌仿生栽培法
姚淑先 发表时间:2002-01-09
14. 食用菌综合盆景及其制作方法
姚淑先 发表时间:2002-03-06
15. 一种肾耳培养基及其制造方法
姚淑先 发表时间:2009-06-10
荣誉奖励:
1.1981年《半月谈》刊登了《种金播银的人--姚淑先》。
2.1982年11月14日《光明日报》以头版头条新闻大篇幅报道了“姚淑先探索到银耳高产途径”无私把技术贡献人民。
3.<<银耳瓶栽技术问答>>一书荣获1982年中国出版社全国农村读物二等奖。
4.2009年他被宁德市评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3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候选人。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