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杨培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6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杨培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杨培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杨培岭,男,生于1958年11月,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学院分党委副书记,联合国粮农组织TCDC水利专家。

◆研究方向 1、灌溉理论与技术  2、水资源于水环境   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学习培训经历  1982.1   内蒙古农牧学院水利系毕业  工学学士  1990.7   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毕业    农学硕士  1993.7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毕业  理学博士  1993~1995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1996~1997  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The Volcani Center)水土所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75~1977   内蒙古凉城县    插队 知青  1982~1987   内蒙古农牧学院  任教 讲师  1995~今     中国农业大学    任教 教授

◆社会兼职 1、北京农业工程学会 秘书长 2、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理事 3、中国教育学会水利高教分会 理事

◆主讲的课程 1、土壤物理学     研究生课程 2、作物水分关系   研究生课程 3、现代项目管理   本科生课程  4、水利工程概预算 本科生课程 5、环境科学概论, 全校公选课

◆指导研究生单独指导的硕士生已毕业12名,目前正在指导的博士生4名,硕士生8名

◆主持教学改革项目1.学校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土壤物理与作物学基础》2002~20032.学校研究生教改项目《国外知名高校研究生教育研究》,2003~20043.学校教改项目《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学计划改革》,2002~20034.学校课程改革建设项目《环境科学概论》多媒体课件建设,2002~2003

◆发表的论文1999年~2003年度,累计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3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2篇。

1、杨培岭,任树梅等.分形曲线度量与根系形态的分形表征.中国农业科学.1999,32(1): 89-922、杨培岭,郝仲勇.植物根系吸水模型的发展动态.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4(2):67-733、姚春梅,杨培岭等.不同水分条件下沙地花生的根冠发育动态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9,4(4):40-444、Yang Peiling,Ren Shumei and Lei Xianlong.A way to regulate root/shoot growth of winter wheat taking water as the    governing factor.《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Beij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1999,146-1495、杨培岭,刘洪禄.发展节水灌溉 促进设施农业.北京农业科学.1999,17:28-326、杨培岭,雷显龙.滴灌用灌水器的发展及研究.节水灌溉.2000,101(3):17-187、杨培岭,冯斌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报作物根系发育参数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0 16(2):46-498、Yao Chunmei and Yang Peiling.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root and canopy development of peanuts under different water    regimes.《Proceedings of Chinese-Isreali Bilateral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ater-saving Agriculture》.2000,317-3219、Wu Wenyong and Yang Peiling.The demonstration research of efficient irrigation under gravity drip system in mountain    orchards.《Proceedings of Chinese-Isreali Bilateral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ater-saving Agriculture》.2000,331-33810、杨培岭,任树梅,苏艳平等.通过冠层参数预报根系参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0,    375-38011、杨培岭,任树梅.发展我国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研究.节水灌溉.2001,106(2):7-912、Peiling YANG,Shumei REN,Yukuo ABE and Xianlong LEI.Measures required to develop efficient irrigation of protection agriculture in China.Biosystem Studies.2001,4(1):9-1413、杨培岭,刘洪禄,李云开.保水剂在京郊果园的应用试验研究.灌溉排水.2002,21(1):15-1714、吴文勇,杨培岭,刘洪禄. 温室土壤-植物-环境连续体水热运移研究进展.灌溉排水.2002,21(1):76-7915、李云开,杨培岭,刘洪禄.保水剂农业应用及其效应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02,18(2):182-18716、李云开,杨培岭,刘洪禄.保水剂在农业上的应用技术与效应.节水灌溉.2002,106(2):12-1617、李云开,杨培岭,刘洪禄. SMP-01 土壤水分传感器性能测试.农业工程学报.2002,18(4):50-5318、Yang Peiling,Meng Fanqi,Ren Shumei and Li Yunkai.Experimental Studier on the Effect to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Vegetation Growth by Use Bulk Subsoil Technology in Losess Plateau.《Proceedings 12th International Soil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Conference》.200219、Yang Peiling, Wang Chengzhi, Ren Shumei, Li Yunkai, Xu Tingwu,2003,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affections on the     absorbable and holding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taining agent in different solution environments and the approaches to     increasing its field efficiency.《Water-Saving Agriculture and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Vol.I:     348~35320、Ren Shumei, Gu Tao, Yang Peiling and Liu Honglu,2003, The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on the Technology of High Utility of     Rainwater on Sloping Farmland. ASAE 2003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光盘)21、杨培岭 张铁军 2004  国外节水农业发展动态 《农机科技推广》17(1):40~4122、杨培岭 张铁军 2004  国外节水农业发展动态 《农机科技推广》17(2):40~41

◆出版的教材与著作1、杨培岭,李云开,任树梅.水资源经济.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任树梅,杨培岭.水资源保护.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4、杨培岭,许廷武等 现代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5、杨培岭(参编).根土系统与作物水氮资源利用效率.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自1999年以来)  1996~2000 主持河北省项目“故河道沙土类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的研究”  1997~2001 主持北京“九五”攻关项目子专题“京郊果园节水灌溉体系的研究与示范”  1998~1999 主持中以合作项目“利用重力滴灌技术提高山区果园水利用率和产出效率的示范研究”  1998~1999 主持北京市教委项目“农田水利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1998~2000 主持归国人员基金项目“温室种苗雾喷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1999~2001 主持农业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根系吸水功能分布的多标度分形表征与精细灌溉研究”  1999~2001 科技部产业化项目“山丘区雨水储存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内蒙)项目编号:99-021-01-07 主要参加  2000~2002 中以双边专项科研基金 “利用PAM和波涌灌溉提高水分利用率控制地下水位改良盐碱地的研究”第二主持  2000~2002  北京市水利局项目“京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副主持  2001~2003 主持河北省项目“沙区花生栽培持续发展模式及产业化经营研究”,项目编号:01220924D   2001~2003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农业工程大类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参加  2002~200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高效农艺节水关键技术与新产品”课题的研究,项目编号:2001AA242031,主要参加  2002~2004  北京市水利局项目“非工程抗旱节水试验研究”,副主持  2002~2003 国土资源部项目“土地开发整理预算课题-农用井与喷滴灌工程预算定额编制”,副主持

正在进行的主要科研项目  2002~2004  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子课题“可资源化烟气脱硫副产物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2001AA527015  2002~2004  主持北京市“十五”重大项目“北京市现代化农村高效用水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 “果树灌溉技术、灌溉模式的研究及示范”,“保护地有机蔬菜生产中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Ho10710240113   2003~2005  主持国家863重大专项“北方半干旱都市绿地灌溉区节水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项目编号:2002AA2Z4281-06, “城市绿地非工程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  2003~2005  主持国家863重大专项“温室微灌系统关键设备及产品研制与产业化开发”子课题“滴灌管内嵌滴头研发”,项目编号:2002AA6Z3091   2004~2006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形流道流态特征机理及其典型滴灌灌水器构建研究” 项目批准号:50379053  2004~2005  主持内蒙古“风沙区草场生态整治水利综合技术示范与推广” 项目子课题“利用土壤结构改良剂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的试验示范研究”  2004~2006  北京市世界银行节水项目“京郊主要果蔬农业节水措施的优化组合试验研究”,副主持

◆研究成果1、发明专利:一种滴灌灌水器;申请号:02117519.5 申请时间:2002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沙地高产、节水、低耗节水农业的研究,通过河北省科技厅鉴定,结论为居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第1名3、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示范项目:山丘区雨水汇集贮存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项目,通过科技鉴定,结论为总体居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第5名

◆获奖情况1、2003 “北京市现代化节水型农业研究与示范”,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名2、2002“沙地高产、节水、低耗节水农业的研究”,邯郸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名3、2001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名4、2001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名5、2001《现代灌排工程学(农田水利学)课程构建》中国农业大学“5232规划”优秀项目,第2名6、1999 “灌溉农田土壤水分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6名7、2004 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评为学会兼职干部先进工作者8、2003 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杰出教师9、1999年  宝钢教育基金会授予优秀教师10、1999年  被邯郸市人民政府评为为邯郸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地专家11、1999年  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评为学会兼职干部先进工作者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