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张健,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学系主任,建筑设计与景观环境研究所所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原哈建工)。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校任助教,讲师,教研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1994年赴日本国立名古屋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博士学位,博士后,日本中日设计近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部主任。
2002年5月回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筹备建筑学系,现为首任建筑学系主任,建筑设计与景观环境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
1.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专家。
2. 国家景观设计师资质制定编审专家。
3. 全国《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编委。
4. 建设部《中国建筑装饰设计作品选》第1副主编。
5.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专家评委。
6. 《华中建筑》(EI,SCI等检索核心期刊)常务编委。
7. 上海市精品课程评审专家。
8. 第二届(2004)上海环保与新能源国际论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9. 《同济大学学报(建筑学科)》专家评审。
10. 《三峡大学学报》专家评审。
11. 钱学森图书馆筹委会委员。
12. 世界客属文化中心建筑专家评委。
13. 日本建筑家协会会员。
14. 日本建筑学会正会员。
15. 日本室内学会会员。
16. 日本KEYDESIGN株式会社高级顾问。
17. 丰田汽车株式会社(中国)展示厅建设咨询专家。
18. 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WACA)理事兼数码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
19.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组委会核心成员。
21. 上海市景观学会副理事长。
22. 上海市绿色建筑促进会副会长。
23. 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兼生态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4. 《亚洲建筑与工程杂志》(JAABE)英文版编委。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学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近现代建筑设计与理论;
2.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
3.景观建筑设计学;
4.基于原生态的现代建筑设计。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建设部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多项科研项目,完成建筑规划及景观设计50余项,其中18项已竣工。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1 可变屋顶弓式结构的同步控制装置 杨汝清;赵维江;张健;胡洪国 上海交通大学 2002-07-17
2 可变屋顶弓式结构的抗干扰同步控制装置 杨汝清;赵维江;张健;胡洪国 上海交通大学 2002-07-17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国内外杂志及国际会议论文70余篇,专著3本并编辑多本。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自然环境要素影响下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园空间特色探析 刘若谷;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期刊】华中建筑 2011-02-10
2 上海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外部形态语义表达 钟晨;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期刊】华中建筑 2009-01-25
3 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超高层建筑外部形态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张高峰;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期刊】华中建筑 2009-02-25
4 上海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空间形态研究 巢尔康;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期刊】华中建筑 2009-03-25
5 礼仪性场所中的阶梯 王颢; 张健; 蔡军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6-01-25
6 如何看待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传统与现代 蔡军; 张健; 玄峰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教授 【期刊】华中建筑 2006-03-25
7 当代大众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张健; 王颢; 蔡军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教授; 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6-05-25
8 现代大空间公共建筑与传统文化表达 蔡军; 张健; 玄峰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期刊】建筑师 2006-08-20
9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研究 鲁超;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7-02-25
10 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初探 刘伟惠;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7-03-25
11 创造新世界——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蔡军;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教授 【期刊】华中建筑 2007-04-25
12 上海里弄住宅的演变 罗珊珊;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7-04-25
13 “中西合璧”在上海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中的体现 朱妍丽;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7-04-25
14 苏州河两岸优秀历史建筑研究(1) 张健; 黄妍妮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教授; 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7-04-25
15 苏州河两岸优秀历史建筑研究(2)——东段建筑的立面样式演变 黄妍妮;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7-05-25
16 近代上海独立式花园住宅屋顶窗形态浅析 张健; 朱妍丽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建筑学生教授; 建筑学生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7-05-25
17 上海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简述 张健; 刘伟惠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教授; 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7-07-25
18 上海近代高校建筑形态探究 季勇;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硕士研究生邮编; 教授邮编 【期刊】华中建筑 2007-08-25
19 上海高校优秀历史建筑的价值与保护 张健; 鲁超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教授邮编; 硕士研究生邮编 【期刊】华中建筑 2007-08-25
20 交通大学与东京大学近代校门之比较 张健; 季勇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教授; 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7-12-25
21 上海里弄住宅中的几类形态分析及其对现代住宅的启示 张健; 罗珊珊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教授; 硕士研究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8-01-25
22 上海百年高校老校园建筑外部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张健; 马瑞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期刊】华中建筑 2008-07-25
23 南浔古镇滨水建筑外部空间研究 金轶;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期刊】华中建筑 2008-06-25
24 被抬起的大空间——1964/1965纽约世博会建筑设计特点研究 蔡军;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期刊】建筑师 2008-08-20
25 乌镇古镇滨水建筑外部空间研究 张健; 金轶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期刊】华中建筑 2008-08-25
26 《工程做法则例》中“门”的设计体系 蔡军;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副教授 【期刊】华中建筑 2005-10-30
27 计算机模型映射建筑 李洋飞; 吕爱民;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 本科生 【期刊】华中建筑 2005-10-30
28 《工程做法则例》成立体系的研究 蔡军;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期刊】华中建筑 2003-04-30
29 关于《工程做法则例》中殿堂的设计体系研究 蔡军;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副教授、博士后; 教授、博士后 【期刊】华中建筑 2003-06-30
30 近年来日本关于建筑史学教育特点的分析 蔡军;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期刊】建筑学报 2003-04-20
31 关于《工程做法则例》中楼房的设计体系研究 蔡军;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副教授 【期刊】华中建筑 2003-12-30
32 伊东忠太与他的筑地本願寺 蔡军;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副教授 【期刊】华中建筑 2005-02-28
33 日本概念式建筑设计竞赛剖析 蔡军;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 上海 【期刊】新建筑 2005-02-25
34 舒兰传统民居生态适应性探索 赵冬梅; 蔡军; 张健 【会议】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 2005-09-01
35 环境•流线•空间——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综合体育馆设计特点分析 蔡军; 张健; 若山滋 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 【期刊】华中建筑 1997-09-20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2001年获新日本优秀发明奖,首位中国人;
2、1994-1999年获日本政府国费奖励金;
3、指导学生获2002-03年度美国建筑院校联合会(ACS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奖(25个国家的364个方案中位列第7名);
4、2004年获上海交大学生社团优秀指导教师奖;
5、2004年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