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李宏男——著名结构监测与控制专家,男,1957年8月29日生,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基金委学科评审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辽宁省选为结构工程学科惟一一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首批沈阳市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10-1982.7: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1982.7-1985.8: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教师;
1985.9-1987.6: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生,获硕士学位;
1987.10-1990.7: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博士生,获博士学位;
1990.10-1992.7: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92.7-1994.8:美国费吉尼亚理工学院与州立大学,博士后;
1994.8-2001.9: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教授,历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
1999.10-1999.11: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合作研究;
2000.10-2001.8:美国费吉尼亚理工学院与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2001.9-现在: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结构健康监测与控制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术兼职: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组长)成员。
2、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总体技术专家组组长。
4、担任国际基础设施监测学会理事。
5、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先进材料与结构委员会副主席。
6、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等职务。
7、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会 副主任。
8、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建筑结构学报》编委会委员。
9、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工程力学》编委会委员。
10、国际高层建筑与城市住宅委员会 成员。
11、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理事。
12、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分会 副理事长。
13、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 常务理事。
14、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控制分会 副理事长。
15、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 委员。
16、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耸结构专业委员会 委员。
17、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 副理事长。
18、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结构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研究生情况:
在读硕士、博士人数:27人;
已毕业硕士博士人数:36人。
研究方向:
一直从事结构抗震方面的研究工作。
承担的科研情况:
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30余项国家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重大建筑与桥梁结构地震灾变集成研究”、“结构多维非线性地震灾变机理及其控制”。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结构全寿命抗震性能评价与设计。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结构多维非线性地震灾变机理及其控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工程安全与监控。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混凝土结构多维非线性地震灾变机理与过程模拟。
6、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村镇建筑抗震和减震技术研究与示范。
7、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重大土木水利工程防灾减灾。
8、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工程结构破坏机理与安全性评价。
9、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层建筑多维地震反应与智能控制。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震抗风基础研究。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项目:大跨越高压输电塔体系抗震研究。
12、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层建筑利用TLCD减震的智能控制。
13、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小城镇建设相关技术标准研究。
14、辽宁省建设厅科技项目:叠层钢板橡胶垫基底隔震建筑研究。
15、辽宁省建设厅科技项目:结构健康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科研成果:
主持的“工程结构抗灾控制新技术及工程应用”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高层建筑多维抗震分析与振动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06年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光纤光栅传感健康监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获2006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跨越高压输电塔体系抗震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获2005年度获华夏科技成果一等奖,“叠层钢板橡胶支座基底隔震房屋关键技术研究”获2004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利用TLD减震研究”获2002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成就:
提出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全国多项重大工程,包括:
(1)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般情况下光纤光栅应变传递率,统一了应变传递率的计算模型,并经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2)建立了内嵌的多传感器同步采集系统,实现了多种传感器同时控制、同步精确测量,适合实际工程应用。
(3)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基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抗灾控制理论研究,其核心思想是将抗灾控制转化到市场经济领域进行模拟,通过最优平衡价格的求解获得控制装置的最优出力,获得很高的控制效率。
(4)发展了TLD的减震控制方法,1995年提出了在TLD总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利用多个TLD(即MTLD)减小结构多个振型反应的新概念,这比美国著名结构控制学者T.T.Snoog利用MTMD的同样概念早三年(EESD,98年)。
(5)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耗能减震体系”。
发明专利:
1 一种用应变箍传感器阵列进行管道泄漏监测和定位的方法 任亮;姜涛;贾子光;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4-11-20
2 电力系统高压输电导线断股、断裂用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林友新;任亮;李宏男;赵凌雁;肖志前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07-10
3 一种磁流变悬吊质量摆阻尼器 霍林生;李旭;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1-18
4 多维形状记忆合金耗能阻尼器 李宏男;孙彤;李钢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1-18
5 框架-支撑摇摆跨结构体系 李钢;张宇;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2-09
6 一种磁流变半主动滚动式质量摆阻尼器 霍林生;李旭;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1-20
7 自复位梁-格栅式摩擦墙结构体系 李钢;朱立华;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2-09
8 装配式砌块阻尼墙 李钢;张宇;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2-09
9 一种磁流变悬吊质量摆阻尼器 霍林生;李旭;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1-18
10 一种磁流变半主动滚动式质量摆阻尼器 霍林生;李旭;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1-20
11 多维形状记忆合金耗能阻尼器 李宏男;孙彤;李钢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1-18
12 自复位梁-格栅式摩擦墙结构体系 李钢;朱立华;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2-09
13 框架-支撑摇摆跨结构体系 李钢;张宇;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2-09
14 装配式砌块阻尼墙 李钢;张宇;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12-09
15 一种增敏型光纤光栅法兰螺栓松动监测装置 肖嵘;季献武;杨凌辉;李宏男;任亮 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2-03-28
16 一种用于测量管道环向应变的应变箍传感器 任亮;姜涛;贾子光;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2-03-30
17 一种多维碰撞耗能质量摆阻尼器 林友新;李宏男;付兴;李钢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2-10-29
18 格构式输电塔水平振动自复位减振器 林友新;伊廷华;李宏男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2-10-29
19 格构式输电塔水平振动自复位减振器 林友新;伊廷华;李宏男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2-10-29
20 一种多维碰撞耗能质量摆阻尼器 林友新;李宏男;付兴;李钢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2-10-29
21 一种阻尼力可调的被动粘滞阻尼器 霍林生;曲春绪;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3-07-02
22 一种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 贾子光;任亮;李东升;李宏男;张莹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1-10-18
23 一种带温度自补偿的光纤光栅索力传感器 任亮;张莹;李宏男;贾子光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1-06-03
24 一种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 贾子光;任亮;李东升;李宏男;张莹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1-10-18
25 一种用于测量管道环向应变的应变箍传感器 任亮;姜涛;贾子光;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2-03-30
26 一种增敏型光纤光栅法兰螺栓松动监测方法及监测装置 肖嵘;季献武;杨凌辉;李宏男;任亮 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2-03-28
27 一种带温度自补偿的光纤光栅索力传感器 任亮;张莹;李宏男;贾子光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1-06-03
28 梯型摩擦-屈服钢消能器 李钢;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29 金属屈服与摩擦阻尼器联合减震控制方法 李宏男;李钢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30 圆孔型摩擦-屈服钢消能器 李钢;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31 双X型摩擦-屈服钢消能器 李宏男;李钢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32 一种光纤光栅增减敏应变传感器的封装方法 任亮;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10-19
33 复合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阻尼器 李宏男;钱辉;宋钢兵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8-01-03
34 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形变耗能阻尼器 李宏男;伊廷华;郭道盛;孙辉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25
35 一种全方位GPS多路径信号测试装置 伊廷华;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25
36 一种全方位GPS多路径信号测试装置 伊廷华;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25
37 一种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 任亮;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5-09-30
38 定向垂直可调式调谐质量减振器 李宏男;霍林生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4-11-23
39 一种监测管道腐蚀的方法 任亮;李宏男;孙丽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10-01-18
40 一种GPS信号接收机与加速度计联合监测装置 伊廷华;李宏男;王丰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5-05
41 一种全方位GPS多路径信号测试装置 伊廷华;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25
42 磁流变-形状记忆合金空心球智能隔振器 李宏男;伊廷华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25
43 螺旋桨式形状记忆合金抗扭转耗能器 伊廷华;李宏男;王丰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5-05
44 内碰-摩擦-形变三级耗能抗扭转消能器 李宏男;伊廷华;孙辉;郭道盛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25
45 混合型形状记忆合金多维隔振器 李宏男;伊廷华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5-05
46 一种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 任亮;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5-09-30
47 蜂窝式形状记忆合金多维减振器 伊廷华;李宏男;孙辉;郭道盛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08
48 内壁挤压摩擦式形状记忆合金抗扭转消能器 李宏男;伊廷华;孙辉;郭道盛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08
49 碰撞式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器 伊廷华;李宏男;郭道盛;孙辉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05
50 抗扭转自复位铅芯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伊廷华;李宏男;郭道盛;孙辉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05
51 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形变耗能阻尼器 李宏男;伊廷华;郭道盛;孙辉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25
52 圆孔型摩擦-屈服钢消能器 李钢;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53 复合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阻尼器 李宏男;钱辉;宋钢兵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8-01-03
54 粘弹性多维减振器 李宏男;何晓宇;霍林生;郭道盛;田静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8-11-14
55 双X型摩擦-屈服钢消能器 李宏男;李钢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56 一种GPS信号接收机与加速度计联合监测装置 伊廷华;李宏男;王丰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5-05
57 梯型摩擦-屈服钢消能器 李钢;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58 金属屈服与摩擦阻尼器联合减震控制方法 李宏男;李钢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59 蜂窝式形状记忆合金多维减振器 伊廷华;李宏男;孙辉;郭道盛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08
60 内壁挤压摩擦式形状记忆合金抗扭转消能器 伊廷华;李宏男;孙辉;郭道盛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08
61 碰撞式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器 伊廷华;李宏男;郭道盛;孙辉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05
62 磁流变-形状记忆合金空心球智能隔振器 李宏男;伊廷华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25
63 混合型形状记忆合金多维隔振器 李宏男;伊廷华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5-05
64 抗扭转自复位铅芯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伊廷华;李宏男;郭道盛;孙辉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05
65 内碰-摩擦-形变三级耗能抗扭转消能器 李宏男;伊廷华;孙辉;郭道盛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25
66 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形变耗能阻尼器 李宏男;伊廷华;郭道盛;孙辉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9-04-25
67 分区布置水平双向多调谐质量阻尼器 李宏男;柳国环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6-11-23
68 耗能——复位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李宏男;任文杰;宋钢兵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4-06
69 自复位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李宏男;任文杰;宋钢兵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4-06
70 一种光纤光栅增减敏应变传感器的封装方法 任亮;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10-19
71 索拉斜柱可调式实时自平衡输电塔 李宏男;柳国环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8-04-02
72 粘弹性多维减振器 李宏男;何晓宇;霍林生;郭道盛;田静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8-11-14
73 双X型摩擦-屈服钢消能器 李宏男;李钢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74 圆孔型摩擦-屈服钢消能器 李钢;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75 复合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阻尼器 李宏男;钱辉;宋钢兵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8-01-03
76 梯型摩擦-屈服钢消能器 李钢;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77 耗能-复位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李宏男;任文杰;宋钢兵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4-06
78 一种金属摩擦-屈服阻尼器构造 李宏男;李钢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7-17
79 多维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李宏男;任文杰;宋钢兵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4-06
80 压电摩擦阻尼器 李宏男;赵大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6-11-06
81 自复位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李宏男;任文杰;宋钢兵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4-06
82 索拉斜柱可调式实时自平衡输电塔 李宏男;柳国环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8-04-02
83 一种光纤光栅形状记忆合金管位移传感器 任亮;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6-11-10
84 分区布置水平双向多调谐质量阻尼器 李宏男;柳国环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6-11-23
85 多维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李宏男;任文杰;宋钢兵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专利 2007-04-06
论文专著:
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和主编《工程结构安全监测基本术语》国家规范。先后出版专业著作《结构多维减震控制》、《结构健康检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结构多维抗震理论与设计方法》、《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振动与控制》、《建筑抗震设计原理》等。共发表中文杂志论文335篇,SCI收录130余篇,论文及著作被他人引用6000余次。
出版专著:
1.《建筑抗震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2.《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3.《结构多维抗震理论与设计方法》 科学出版社 1998
4.《结构健康监测》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5.《结构振动与控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结构多维抗震理论》(精装) 科学出版社 2006
7.《结构多维抗震理论》(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06
8.《结构多维减震控制》(精装) 科学出版社 2008
9.《结构防灾、监测与控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10.《结构健康监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精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11.《高压输电塔抗震分析与设计》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12.《结构健康监测:GPS监测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发表英文论文:
1. Hong-Nan Li, Lin-Sheng Huo. Advances in Structural Control in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Mathematical Problem in Engineering, 2010, Article ID 936081, 23 pages
2. Hong-Nan Li, Lin-Sheng Huo. Recent developments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in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Journal of Earthquake and Tsunami, 2010, 4(1): 9-21.
3. Yi Ting-Hua, Li Hong-Nan and Gu Ming. A new method for optimal selection of sensor location on a high-rise building using simplified finite element model.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2011, 37(6): 671-684.
4. Li Gang and Li Hong-Nan.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structure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using force analogy metho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11, 20(3): 291–313.
5. Zhang Hao, Li Hong-Nan. Dynamic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with strain rate effect.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2011, 15(Suppl. 1): S213-S216.
6. Bai Feng-Long, Hao Hong, Bi KM, Li Hong-Nan.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Tower-Line System on a Heterogeneous Site to Multi-Component Spatial Ground Mo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1, 14(3): 457-474.
7. Yi Ting-Hua, Li Hong-Nan and Gu M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extraction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multipath signals using an improved particle-filtering algorithm. Measur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22(7): 075101.
8. Yi Ting-Hua; Li Hong-Nan; Gu Ming. Optimal Sensor Placement for Health Monitoring of High-Rise Structure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1, No.: 395101.
9. Di Cui,Gangbing Song,Hong-Nan Li. Modeling of the electrical resistance of shape memory alloy wires. Smart Matreials and Structures, 2010, 19(5): 055019.
10. Ting-Hua Yi, Hong-Nan Li, and Ming Gu. Full-scale measurements of dynamic response of a suspension bridge subjected to environmental loads using GPS technology.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0, 53(2): 469-479.
11. Wei Guo, Hong-Nan Li, Guo Z. Perturbation spectrum method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non-classically damped system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2010, 11(5): 325-334.
12. Li Tian, Hongnan Li, and Guohuan Liu. Seismic Response of Power Transmission Tower-Line System Subjected to Spatially Varying Ground Motions.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0, Article ID 587317.
13. Shiyun Xiao, Hong-Nan Li and Gao Lin. 3-D consistency dynam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ncrete.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0, 9(2): 233-246.
14. Xiao-yu He and Hong-Nan Li. Torsionally coupled dynamic analysis of asymmetric offshore platform subjected to wave and earthquake loading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0, 9(2): 247-258.
15. Li Hong-Nan, Zhou Guang-Dong , Ren Liang and Li Dong-Sheng. Strain transfer coefficient analyses for embedded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in different host materials. AS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9, 135(12): 1343-1353.
16. Li Hong-Nan, He Xiao-Yu, Yi Ting-Hua. Multi-Component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Offshore Platform by Wavelet Energy Principle. Coastal Engineering, 2009, 56(8): 810-830.
17. Li Dong-Sheng, Li Hong-Nan, Fritzen Claus-Peter. A note on fast computation of effective independence through QR downdating for sensor placement.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9, 23(4): 1160-1168.
18. Ren Liang, Chen Jian-Yun, Li Hong-Nan, et 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fiber Bragg grating strain sensor with enhanced sensitivity in the small-scale dam model. 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 2009, 18(3): 035015
19. Li Hong-Nan, Yi Ting-Hua, Gu Ming and Huo Lin-Sheng.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induced structural damages by wavelet transform.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9, 19(4): 461-470.
20. Liu Guo-Huan, Li Hong-Nan. A new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along-wind responses of a transmission towe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09, 8(1): 87-93.
21. Li Hong-Nan, Li Xiu-Ling.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f torsional seismic responses for asymmetric structures with semi-active control by MR dampers.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09, 18 (7): 075007
22. Li Hong-Nan, Chang Zhi-Guo. Semi-Active Control for Eccentric Structures with MR Damper Based on Hybrid Intelligent Algorithm.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08, 17(1): 167-180. (SCI和EI收录)
23. Lin-Sheng Huo, Gangbing Song, Hong-Nan Li and Karolos Grigoriadis. H∞ Robust Control Design of Active Structural Vibration Suppression Using an Active Mass Damper.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08, 17(1): Paper No. 015021. (SCI和EI收录)
24. Xiao Shiyun, Li Hong-Nan and Gao Lin. Dynamic Behavior and Constitutive Model of Concrete at different Strain Rates.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08, 60(4): 271-278. (SCI和EI收录)
25. Li Hong-Nan, Feng Wang and Zhao-Hui Lu. Estimation of Hysteretic Energy of MDOF Structures Based on Equivalent SDOF System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 340-341(Pt 1): 435-440. (EI收录)
26. Xiao Shi-Yun, Li Hong-Nan Yan-Gang Zhao and Jing-Wei Zhang. Seismic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RC Shear Wall with Diagonal Profile Steel Braces by Experiment.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 340-341(Pt 2): 1115-1120. (EI收录)
27. Li Hong-Nan, Di Cui and Gang-Bing Song. Hysteresis Model for Superelasticity of Shape Memory Alloy Based on ANN.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 340-341(Pt 2): 1175-1180. (EI收录)
28. Y Zhao an-Gang, Pu Wu-Chuan, Li Hong-Nan and Tetsuro Ono. Basic and Optimum Column Over-design Factor Avoiding Story Mechanism for Frame Structure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 340-341(Pt 2): 1405-1410. (EI收录)
29. Sun Li, Li Hong-Nan, Ren Liang, Qiao Jin. Dynamic response measurement of offshore platform model by FBG sensors.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2007, 136(2): 572–579. (SCI和EI收录)
30. Li Hong-Nan, Ying Li and Wu Xiang-Xiang. Simplified Calculation Approach of Torsionally Coupled Seismic Response for Base-Isolated Eccentric Structur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7, 10(3): 245-257.(SCI和EI收录)
31. Li Hong-Nan, Yingwu Zhou, Suyan Wang and Gui Liu. Fracture Parametric Study on Bond Behaviour between FRP Laminates an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with Experiment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 348-349: 913-916. (EI收录)
32. Ren Wenjie, Li Hong-Nan and Song Gangbing. Phenomenological Modeling Of Cyclic Behavior Of Superelastic Shape Memory Alloy.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07, 16(4): 1082-1089. (SCI和EI收录)
33. Li Hong-Nan, Zhou GD, Ren L, Et Al. Strain Transfer Analysis Of Embedded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 Under Nonaxial Stress. Optical Engineering, 2007, 46 (5): Art. No. 054402. (SCI和EI收录)
34. Li Dong-Sheng, Li Hong-Nan, and Fritzen Claus-Pete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ffective Independence And Modal Kinetic Energy Methods For Sensor Placement.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7, 305(4-5): 945-955. (SCI和EI收录)
35. Li Hong-Nan, Li Gang. Experimental Study Of Structure With "Dual Function" Metallic Damper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9 (8): 1917-1928 AUG 2007. (SCI和EI收录)
36. Li, Hong-Nan,Ni, Xiang-Lei. Optimization Of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7, 308(1-2): 80-97. (SCI和EI收录)
37. Li Hong-Nan, Li Gang. Simplified Method for Pushover Curves of Asymmetric Structure with Displacement-Dependent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7, 10(3): 537-549. (SCI和EI收录)
38. Ren Liang., Song Gangbing, Conditt M., Noble P. C., and Li Hong-Nan. Fiber Bragg Grating Displacement Sensor For Movement Measurement Of Tendons And Ligaments, Applied Optics, 2007, 46, 6867-6871. (SCI和EI收录)
39. Li Hong-Nan, Zhao Yan-Gang and Wang Guo-Xin. Chuetsu Earthquake Damages in Niigata County of Japan.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7, 17(10): 1255-1259. (SCI和EI收录)
40. Ren Wenjie, Li Hongnan and Song Gangbing. A One-Dimensional Strain-Rate-Dependent Constitutive Model For Superelastic Shape Memory Alloys.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07, 16(1): 191–197。(SCI和EI收录)
41. Li Hong-Nan, Li Jun,Song Gangbing. Improved Suboptimal Bang–Bang Control Of Aseismic Buildings With Variable Friction Dampers.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7, 23(1): 101-109. (SCI和EI收录)
42. Li Hong-Nan,_Yang Hao. System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 Structure By The Multi-Branch BPNN. Neurocomputing, 2007, 70(4-6): 835–841. (SCI和EI收录)
43. Li Hong-Nan, Yi Ting-Hua, Yi Xiao-Dong and Wang Guo-Xi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Wind-Induced Response of Tall Building Based on GPS Techn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7, 10(1): 83-93. (SCI和EI收录)
44. Li Hong-Nan and Wu Xiang-Xiang. Limitations Of Height-To-Width Ratio For Base Isolated Buildings Under Earthquak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06, 15(3): 277-287. (SCI和EI收录)
45. Li Hong-Nan and Li Bing. Study of A New Macro-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C Shear Walls Using Quasi-Static Experiment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6, 9 (2): 173-184。(SCI和EI收录)
46. Li Dong-Sheng, Li Hong-Nan, Ren Liang and Song Gangbing. Strain Transferring Analysis Of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Optical Engineering, 2006, 45(2): 024402。(SCI和EI收录)
47. Ren Liang, Li Hong-Nan, Zhou Jing, et al. Application Of Tube-Packaged FBG Strain Sensor In Vibration Experiment Of Submarine Pipeline Model.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 (1): 155-164 2006. (SCI和EI收录)
48. Song Gangbing, Ma Ning and Li Hong-Nan. Applications of Shape Memory Alloys In Civil Structure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6, 28(9): 1266-1274. (SCI和EI收录)
49. Song Gangbing, Sethi V. and Li Hong-Nan. Vibration Control Of Civil Structures Using Piezoceramic Smart Materials: A Review.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6, 28(11): 1513-1524。(SCI和EI收录)
50. Ren Liang, Li Hong-Nan, Jing Zhou, Dong-Sheng Li, and Li Sun.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For Offshore Platform With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s. Optical Engineering, 2006, 45(8): 084401 (Paper No.). (SCI和EI收录)
51. Li Hong-Nan, Zhou Ying-Wu, Wang Su-Yan and Mei Yang. Treatments with Fracture Mechanics In Debonding Of FRP-Strengthened Concrete Beam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6,324-325(Part 1): 185-188. (EI收录)
52. Li Hong-Nan, Bai Hai-Feng.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Tower-Line System Subjected To Disaster Load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6,16 (9): 899-911. (SCI和EI收录)
53. Wang Guoxin, Li Hong-Nan, Wang Dongsheng and Chow W.K. Estimation of Near-Fault Strong Ground Motions. ISET Journal of Earthquake Technology, 2006, 43(3): 65-74. (EI收录)
54. Li Hong-Nan, He Xiao-Yu and Huo Lin-Sheng.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of Offshore Platform Structures Using Shape Memory Alloy Dampers.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5, 19(2): 185-194。(SCI和EI收录)
55. Li Hong-Nan, Qiao Jin, Song Gangbing, Wang Guo-Xin. TLCD Semi-active Control Methodology of Fuzzy Neural Network for Eccentric Building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5, 3612: 1089-1098。(SCI和EI收录)
56. Li Hong-Nan, Chang Zhiguo, and Jun Li. Semi-active Control for Eccentric Structures with MR Damper by Hybrid Intelligent Algorithm.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5, 3645: 139-148。(SCI和EI收录)
57. Li Hong-Nan, Wen-Long Shi, Guo-Xin Wang and Lian-Guang Jia. Simplified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For Coupled Transmission Tower-Line System To Seismic Excitation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5, 286(3): 429-671. (SCI和EI收录)
58. Li Hong-Nan, Sun Li-Ye and Wang Su-Yan. Improved Approach For Obtaining Rotational Components Of Seismic Mo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04, 232(2): 131-137. (SCI和EI收录)
59. Li Hong-Nan, Li Dong-Sheng and Song Gang-Bing. Recent Applications Of Fiber Optic Sensors To Health Monit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4, 26(11): 1647-1657. (SCI和EI收录)
60. Li Hong-Nan, Zhang Jingwei and Liu Li. Seismic Behavior Of Insulated Hollow-Brick Cavity Walls Using Quasi-Static Experiment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04, 44(4): 396-406. (SCI和EI收录)
61. Li Hong-Nan and Ying Ji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Reduction for Multi-Modal Seismic Responses of High-Rise Structures by TLDs,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04, 10(7): 1041-1056. (SCI和EI收录)
62. Li Hong-Nan, Sun Li and Song Gangbing. Modal Combination Method For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 Of Tall Structures To Multi-Dimensional Excit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04, 13(4): 245-263. (SCI和EI收录)
63. Lin-Sheng Huo and Li Hong-Nan. Torsionally Coupled Response Control of Offshore Platform Structures Using Circular 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s,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4, 18(2):173-183. (SCI和EI收录)
64. Li Hong-Nan, Wang Su-Yan, Song Gangbing and Liu Guanglei. Reduction of Seismic Forc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With Newly Constructed Additional Stories Including Friction Layer And Damper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4, 269(3-5): 653-667. (SCI和EI收录)
65. Li Hong-Nan, Yin Yong-Wei, Wang Su-Yan. Studies On Seismic Reduction Of Story-Incresed Buildings With Friction Layer And Energy-Dissipated Devic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 2003, 32(14): 2143 – 2160. (SCI和EI收录)
66. Li, Hong-Nan; Jia, Ying; Lu, Jing. Simulation Of Dynamic Liquid Pressure For Tuned Liquid Damper, ASC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 2000, 126(12): 1303-1305. (SCI和EI收录)
67. Li Hong-Nan, Sun Li-Ye and Wang Su-Yan. Frequency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 Phase Velocities In Surface Wave For Rotational Components Of Seismic Motion,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2, 258(5): 815-827. (SCI和EI收录)
68. Li Hong-Nan. Profile School Of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4, 7 (1): 111-112 (SCI和EI收录)
69. Li Hong-Nan, Huo Lin-Sheng, Semi-active TLCD Control Of Fixed Offshore Platform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3, 17 (2): 277-282。(SCI和EI收录)
70. Li, Hongnan; Ma, Baicun Seismic response reduction for fixed offshore platform by tuned liquid damper Author Affiliation: Shenyang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 Source: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11 2 1997 p 119-125 0890-5487 (SCI收录)
发表中文论文:期刊论文
2015
1 考虑氯离子腐蚀作用的近海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李宏男; 张宇; 李钢 土木工程学报 2015-07-15
2 良态风及台风不同风谱对结构风雨振反应对比分析 付兴;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5-06-15
3 大跨非对称空间结构多维地震动反应研究 张杰; 李宏男; 王立长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5-06-15
4 非线性悬吊质量摆减震控制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 霍林生; 侯洁;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5-06-15
5 RC桥墩弯剪破坏判别准则与抗震分析的改进模型 孙治国; 李宏男; 王东升; 司炳君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6-15
6 输电塔-调谐质量阻尼器减振系统的一体化设计 优先出版 张鹏; 李宏男; 宋钢兵; 张卓群 电力建设 2015-04-28
7 基于改进交叉模型交叉模态法的局部损伤识别方法 占超; 李东升; 任亮;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5-04-15
8 钢筋混凝土梁动态试验与数值模拟 李敏;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5-03-28
9 GPS异常监测数据的关联负选择分步识别算法 伊廷华; 郭庆; 李宏男; 林友新 振动工程学报 2015-02-15
10 基于标准化滞回能量谱的多层结构滞回能量估算方法 王丰; 李宏男 振动工程学报 2015-02-15
11 船舶撞击作用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高桩码头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刘红彪;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5-02-15
2014
12 基于协同爬猴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伊廷华; 张旭东; 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14-12-15
13 钢筋混凝土柱加载试验AE监测研究 李旭; 霍林生;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4-10-28
14 双向地震激励下的两阶段多维Pushover分析 王丰;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4-10-25
15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评价与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李宏男; 李超 中国公路学报 2014-10-15
16 利用分布式狼群算法进行三维传感器优化布置的方法研究 伊廷华; 王传伟; 李宏男 振动工程学报 2014-10-15
17 基于小生境猴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伊廷华; 张旭东;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4-09-25
18 装有腹板式钢制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及分析 郝晓燕; 李宏男; 牧野俊雄 振动与冲击 2014-08-28
19 基于拟力法的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 张宇; 李钢;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08-15
20 结构损伤识别中部分相关噪声模型 优先出版 李东升; 周翠; 杨新涛; 李宏男; 任亮; 郭杏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4-07-23 15:11
21 基于延性需求的钢框架-中心支撑体系参数研究 董志骞; 李钢;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06-15
22 基于病毒猴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伊廷华; 张旭东; 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14-06-15
23 考虑氯离子腐蚀作用的近海桥梁结构全寿命抗震性能评价 李超;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4-06-15
24 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尺度建模与数值分析 李宏男; 王大东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4-06-15
25 考虑双向地震激励的标准化地震输入能量反应谱研究 王丰; 李宏男; 伊廷华 工程力学 2014-05-25
26 环境温度影响下基于结构连续位移曲率组合的损伤识别方法 梁亚斌; 李东升; 李宏男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15
27 环境温度影响下基于频率协整的在线损伤识别 优先出版 梁亚斌; 李东升;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4-05-14 13:40
28 输电线路杆塔构件可靠度校准 优先出版 冯云芬; 贡金鑫; 李宏男; 张子引 电力建设 2014-04-28 18:09
29 输电塔结构可靠度分析 优先出版 张卓群; 李宏男; 贡金鑫; 田雷; 李嘉祥 电力建设 2014-04-28 18:11
30 输电线路绝缘子、金具和导地线可靠度校准 优先出版 冯云芬; 贡金鑫; 李宏男; 张子引 电力建设 2014-04-28 18:10
31 跨越高速铁路输电线路的目标可靠指标 优先出版 张子引; 田雷; 贡金鑫; 李宏男; 冯云芬 电力建设 2014-04-28 18:12
32 输电线路一个耐张段的体系可靠度 优先出版 张卓群; 李宏男; 贡金鑫; 张子引; 李嘉祥 电力建设 2014-04-28 18:12
33 中强混凝土应变率效应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李敏; 李宏男; 张皓; 王德斌 混凝土 2014-04-27
34 海底地震动的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 陈宝魁; 李宏男; 王东升; 孙治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04-15
35 基于免疫猴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伊廷华; 张旭东; 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14-04-15
36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损伤模拟试验研究 林友新; 贾子光; 任亮; 李宏男; 成明涛; 张鹏 振动与冲击 2014-04-15
37 新媒体视野下建筑结构抗震微博教学实践 霍林生; 李宏男 高等建筑教育 2014-04-15
38 基于等级划分狼群算法的三维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伊廷华; 王传伟; 李宏男 建筑结构学报 2014-04-05
39 基于分布式猴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伊廷华; 张旭东;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4-03-25
40 既有建筑安全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王俊; 李云贵; 李宏男; 赵基达; 岳清瑞; 李引擎; 杨沈; 滕延京; 徐福泉; 卢文胜; 顾维平; 杨勇新; 张鑫; 周建民; 韩林海 建设科技 2014-02-25
41 单自由度SMA阻尼结构在高斯白噪声激励下的平稳随机振动分析 任文杰;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4-02-25
42 非线性悬吊质量摆对输电塔减振控制的研究 侯洁; 霍林生;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4-02-15
43 基于双向地震叠加输入的强度折减系数谱研究 王丰;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02-15
44 结构模态测试传感器位置优选 周翠; 李东升; 李宏男 振动工程学报 2014-02-15
45 风雨共同作用下高压输电塔的风洞试验及反应分析 付兴; 林友新;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4-01-25
46 构件失效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响应特性分析 优先出版 王德斌; 李宏男; 张杰 应用力学学报 2014-01-20 19:06
47 采用预应力筋进行RC桥墩地震损伤控制的试验研究 孙治国; 王东升; 司炳君; 李宏男; 张明生 土木工程学报 2014-01-15
48 应变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作用下灾变过程影响研究 王文明; 李宏男; 王德斌; 尚兵 振动与冲击 2014-01-15
2013
49 高压输电塔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 优先出版 张卓群; 李宏男; 李东升; 任亮; 孙彤 电力建设 2013-12-29 20:52
50 结构振动控制的不同直径NiTi丝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钱辉; 李静斌; 李宏男; 陈淮 振动与冲击 2013-12-28
51 基于盲源分离的损伤识别方法 林友新; 周翠;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3-12-15
52 基于自适应猴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伊廷华; 张旭东;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3-12-15
53 双向地震作用下等延性系数的标准化滞回能量反应谱 王丰;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3-12-15
54 大连市体育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李宏男; 杨礼东; 任亮; 贾子光 建筑结构学报 2013-11-05
55 基于异步爬猴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伊廷华; 张旭东; 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13-10-15
56 摄动结构中基于H_∞范数的调液阻尼器减震优化设计 霍林生; 沈文赫; 李宏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10-15
57 角钢高压输电塔疲劳寿命计算与分析 孙彤; 林友新; 张卓群; 李宏男; 李东升; 任亮 防灾减灾学报 2013-09-15
58 基于控制图的GPS异常监测数据检验方法研究 伊廷华; 郭庆;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3-08-25
59 考虑敏感性和鲁棒性相协调的多维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伊廷华; 王相; 李宏男 振动工程学报 2013-08-15
60 输电塔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 林友新; 张卓群; 李宏男; 肖志前; 李东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7-15
61 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目标与性能评估 张宇; 李宏男; 李钢 建筑结构学报 2013-07-05
62 基于蚁群算法的桁架结构布局离散变量优化方法 张卓群; 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13-06-15
63 SMART-1台阵地震动激励下输电塔线体系反应分析 田利; 李宏男; 侯和涛 工程力学 2013-06-15
64 新型自复位SMA阻尼器对框架结构减震控制的研究 任文杰; 李宏男; 宋钢兵; 钱辉 土木工程学报 2013-06-15
65 钢筋混凝土空心桥墩应用及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孙治国; 王东升; 李宏男; 杜修力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3-06-15
66 空间变化地震动下输电塔-线体系振动控制研究 田利; 李宏男; 周海鹰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3-06-15
67 基于OTDR技术的高压输电导线断股和损伤检测 杨凌辉; 肖嵘; 季献武; 任亮; 贾子光; 李宏男 光电子.激光 2013-05-15
68 地震动空间变化对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 田利; 李宏男; 王文明 振动与冲击 2013-04-28
69 微型FBG应变传感器在大坝模型实验中的应用 任亮; 姜涛; 李东升; 范书立; 李宏男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3-04-15
70 钢筋混凝土桥墩弯剪数值分析模型 孙治国; 王东升; 李宏男; 杜修力 计算力学学报 2013-04-15
71 基于改进猴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 伊廷华; 张旭东; 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13-04-15
72 多点地震激励下考虑地形变化输电塔线体系的响应分析 田利; 李宏男; 李术才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3-04-15
73 不同加载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特性及影响规律研究 王德斌;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3-03-15
74 基于LMI方法的建筑结构AMD容错控制 曲春绪; 霍林生; 李宏男 土木工程学报 2013-03-15
75 基于声发射的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评估 李旭; 霍林生;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3-03-15
76 CFRP加固受损钢管混凝土轴压柱试验研究 顾威; 李宏男; 孙国帅 建筑材料学报 2013-02-15
77 输电塔线体系在多维地震激励下的响应分析 田利; 李宏男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3-02-15
78 单元模态应变能法在输电铁塔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林友新; 周翠; 李宏男; 李东升; 贾子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3-02-15
79 桥梁相邻结构相对位移反应谱研究 白凤龙;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3-02-15
80 填充粘弹性材料剪力墙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王喆;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3-01-25
81 高校学风现状分析及整治策略研究 伊廷华; 夏剑光; 李宏男 中国建设教育 2013-01-15
2012
82 风雨荷载作用下输电塔动力响应分析 王世民; 林友新; 李宏男 结构工程师 2012-12-28
83 模拟酸雨环境下混凝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张英姿; 范颖芳; 李宏男; 陈国芳 建筑材料学报 2012-12-15
84 基于多速率卡尔曼滤波方法的位移和加速度数据融合 赖韬; 伊廷华; 王健宇; 林友新;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2-12-15
85 风雨荷载耦合作用下索桁架体系点支式玻璃幕墙的动力响应研究 李宏男; 王奇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2-12-15
86 地震动的扭转分量与结构的扭转地震作用 刘跃伟;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2-11-25
87 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 伊廷华; 马兴亮; 李宏男 中国建设教育 2012-11-15
88 大连地铁隧道施工风险评估 张国军; 李宏男 铁道建筑 2012-10-20
89 腹板式钢制防屈曲支撑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郝晓燕; 李宏男; 杨昌民; 牧野俊雄 振动工程学报 2012-10-15
90 LRB曲线桥震致碰撞效应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柳国环; 李宏男; 陆新征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2-10-15
91 科研团队内部文化建设探讨 伊廷华; 张杰; 李宏男 高等建筑教育 2012-10-15
92 传统土坯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吴锋; 李钢; 贾金青; 李宏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2-10-05
93 基于神经网络的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循环本构模型 任文杰; 李宏男; 王利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2-09-15
94 安装有防屈曲支撑建筑的地震模拟与经济性分析 杨昌民; 李宏男; 牧野俊雄; 郝晓燕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2-08-15
95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伊廷华; 王昆; 李宏男 高等建筑教育 2012-08-15
96 完善高校科研团队管理及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 伊廷华; 张潇予; 李宏男 中国建设教育 2012-07-15
97 多维多点地震动激励下折线型输电塔线体系反应分析 田利; 李宏男 土木工程学报 2012-07-15
98 基于H∞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容错控制 刘猛; 霍林生;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2-06-15
99 一种考虑应变率效应的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王文明;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2-06-15
100 SMA阻尼器偏心结构平-扭震动控制试验研究 钱辉; 李宏男; 崔迪 世界地震工程 2012-06-15
101 高校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建设模式探讨 伊廷华; 孙天舒; 李宏男 高等建筑教育 2012-06-15
102 设计性能目标下RC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研究 岳茂光; 王东升; 王亚勇; 李宏男 建筑结构学报 2012-06-05
103 基于LMI的结构主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隔离设计 曲春绪; 霍林生;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2-05-28
104 半主动变刚度TLCD减振控制的研究 霍林生;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2-05-28
105 高等院校学风与育人环境建设初探 伊廷华; 黄宙; 李宏男 中国建设教育 2012-05-15
106 防屈曲支撑的有限元模拟及滞回性能分析 杨昌民; 李宏男; 牧野俊雄; 郝晓燕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2-04-15
107 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振动台模型非等比例问题研究 田利; 李宏男; 黄连壮 振动与冲击 2012-03-28
108 基于模型缩聚的广州新电视塔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 伊廷华; 李宏男; 顾明 工程力学 2012-03-25
109 高压输电线路抗冰灾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刘春城; 李宏男; 刘佼 自然灾害学报 2012-02-15
110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伊廷华; 张杰; 李宏男 中国建设教育 2012-01-15
2011
111 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反射材料对GPS多路径信号影响的试验研究 伊廷华; 张永恒; 李宏男; 顾明 工程力学 2011-12-25
112 应变率对钢筋混凝土柱动态特性的影响 王德斌;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1-12-15
113 测量学网上教学辅导平台设计研究 伊廷华; 孙天舒; 李宏男 高等建筑教育 2011-12-15
114 考虑钢筋锈蚀的震损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张宇; 李宏男; 李钢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12-15
115 防屈曲支撑的研究进展及其工程应用 杨昌民; 牧野俊雄; 李宏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12-15
116 结构健康监测中基于多重优化策略的传感器布置方法 伊廷华; 李宏男; 顾明 建筑结构学报 2011-12-05
117 调液阻尼器对偏心结构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霍林生; 李宏男; 刘猛 振动与冲击 2011-11-25
118 地震动空间变化效应对大跨度桁架拱反应的影响 白凤龙;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1-10-25
119 建筑材料特性对GPS监测信号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 伊廷华; 张永恒; 李宏男; 顾明 振动与冲击 2011-10-25
120 消能支撑在某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李中军; 张吾愈; 李钢; 李宏男; 张金库; 宋士伟 建筑结构 2011-10-15
121 桁架拱结构在地震动双向多点激励下的反应分析 白凤龙; 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11-10-15
122 高层结构抗扭设计现状与发展综述 刘跃伟; 李宏男; 于宗飞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1-10-05
123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张皓; 李宏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09-15
124 高等院校网络学习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探 伊廷华; 张潇予; 李宏男 中国建设教育 2011-09-15
125 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摩擦阻尼器设计及试验研究 钱辉; 李宏男; 任文杰; 陈淮 建筑结构学报 2011-09-05
126 输电塔气弹模型制作及风雨荷载的相似比研究 唐顺勇;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1-08-25
127 填充粘弹性材料的开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性能试验研究 王喆; 李宏男; 张皓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1-08-15
128 超弹性NiTi合金丝动力特性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 钱辉; 李宏男; 宋钢兵; 陈淮 固体力学学报 2011-08-15
129 FBG传感器在粘土心墙坝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任亮; 张莹; 李东升; 刘君; 李宏男; 刘福海 光电子.激光 2011-08-15
130 CFRP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混凝土本构关系 顾威; 李宏男; 张美娜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1-07-15
131 模型结构的压电摩擦阻尼减振控制试验研究 赵大海;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1-06-25
132 大型复杂结构模糊物理边界划分与多市场竞争控制 李钢; 李宏男; 王文 土木工程学报 2011-06-15
133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Pushover分析方法 王文明; 李宏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1-06-15
134 基于蚁群算法的结构拓扑优化方法 张卓群; 李宏男; 黄连壮 应用力学学报 2011-06-15
135 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算法的GPS多路径效应理论与试验研究 伊廷华; 张永恒; 李宏男; 顾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1-06-15
136 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的动力性能分析 李敏;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1-06-15
137 TLD-结构体系转化为TMD-结构体系的减振计算方法 柳国环; 李宏男; 国巍 工程力学 2011-05-25
138 用于村镇木结构建筑的新型角位移阻尼器的性能实验研究 邹爽; 霍林生;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1-03-25
139 基于GRA的村镇震灾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任航; 李宏男 工程管理学报 2011-02-15
140 结构健康监测中的传感器布置方法及评价准则 李东升; 张莹; 任亮; 李宏男 力学进展 2011-01-25
141 输电导线扰流防舞器气动力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楼文娟; 孙珍茂; 许福友; 李宏男; 王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01-15
142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在仿真混凝土拱坝模型试验中应用 李宏男; 嵇雪蘅; 任亮; 陈健云; 朱彤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1-01-15
2010
143 考虑双向地震动作用的非对称结构多维Pushover分析 王丰; 李宏男; 伊廷华 计算力学学报 2010-12-15
144 基于MATLAB平台的传感器优化布置工具箱的开发及应用 伊廷华; 李宏男; 顾明; 王卫争 土木工程学报 2010-12-15
145 两种典型空间结构多维多点激励下抗震分析 白凤龙;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0-11-15
146 我国村镇建筑防灾减灾问题与对策研究 任航; 李宏男 工程管理学报 2010-10-15
147 用FBG传感器监测框架-剪力墙结构裂缝 孙丽; 梁德志; 李宏男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0-10-15
148 求解结构地震响应位移输入模型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新解决方法 柳国环; 李宏男; 国巍; 田利 工程力学 2010-09-25
149 不同剪跨比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拟静力试验研究 李兵; 李宏男 工业建筑 2010-09-20
150 钢筋混凝土低剪力墙拟静力试验及滞回模型 李兵; 李宏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9-15
151 基于H_∞范数的调液阻尼器在减震控制中的参数优化 沈文赫; 霍林生;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09-10
152 基于波动理论的压电智能混凝土单轴破坏实验研究 李旭; 霍林生;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09-10
153 装有“双功能”软钢阻尼器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与分析 李钢;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10-08-25
154 基于数据融合和“能量-损伤”的结构多损伤模式识别 焦莉; 李宏男; 张海; 伊廷华 振动与冲击 2010-08-25
155 输电杆塔阵风响应实测与准静态设计研究 李宏男; 白海峰; 伊廷华; 任亮 振动与冲击 2010-08-25
156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震害及震后修复建议 孙治国; 王东升; 李宏男; 郭迅; 司炳君; 王清湘 自然灾害学报 2010-08-15
15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大型输电铁塔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刘春城; 刘佼; 李宏男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0-08-15
158 地震动多点激励下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反应分析 白凤龙;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0-07-25
159 大跨斜拉桥多维多点地震激励减震控制方法分析 全伟;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0-07-15
160 方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偏压柱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王连广; 赵同峰; 李宏男 建筑结构学报 2010-07-05
161 消能减振技术在结构薄弱层中的应用 李中军; 李钢; 李宏男; 邢福国 结构工程师 2010-06-28
162 基于拟力法的MBC非线性控制 李钢; 刘啟凤; 李宏男 振动工程学报 2010-06-15
163 带有新型角位移阻尼器的木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 邹爽; 霍林生; 李宏男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06-15
164 考虑既有建筑最不利方向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尚振伟; 王丰;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06-15
165 环形调液阻尼器振动控制中拍的研究 霍林生; 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10-06-15
166 论高耸结构地震动响应的时延性 李东升; 贾辉; 李宏男; 任亮; 王国新 建筑结构 2010-06-15
167 应变率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动态性能的影响 张皓;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06-15
168 剪跨比和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动态特性的影响效应 王德斌;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06-15
169 非线性建筑物上的附属结构响应分析 国巍; 李宏男; 柳国环 计算力学学报 2010-06-15
170 不确定条件下工程项目的多目标模糊均衡优化 高云莉; 李宏男; 王楠楠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0-06-08
171 不确定性AMD系统的鲁棒控制器设计研究 霍林生; 李宏男; 宋钢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05-15
172 基于合作的工程项目风险动态模糊评价 高云莉; 李宏男; 张国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0-05-15
173 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的快速随机分析 国巍; 李宏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05-15
174 应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复合材料固化过程 贾子光; 任亮; 李宏男; 任明法; 黄其忠 中国激光 2010-05-10
175 形状记忆合金混凝土柱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崔迪; 李宏男; 宋钢兵 振动与冲击 2010-04-25
176 建筑钢筋动态试验及本构模型 李敏; 李宏男 土木工程学报 2010-04-15
177 基于遗传算法的位移型与速度型阻尼器位置优化比较研究 李宏男; 曲激婷 计算力学学报 2010-04-15
178 方钢管钢骨混凝土轴压短柱极限承载力计算 赵同峰; 李宏男; 刘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15
179 非平稳随机激励下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响应 刘春城; 李宏男; 刘佼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10-04-15
180 光纤光栅冰力传感器的开发及应用 张丹丹; 任亮; 李东升; 李宏男; 柳春光 光电子.激光 2010-03-15
181 形状记忆合金混凝土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崔迪; 李宏男; 宋钢兵 工程力学 2010-02-25
182 MBC策略供需函数模型研究 李宏男; 李瀛 计算力学学报 2010-02-15
183 基于数据融合和“能量-损伤”的结构状态特征提取 焦莉; 李宏男; 孙威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0-02-15
184 基于《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的地震动随机模型参数研究 田利;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02-15
185 调液阻尼器对偏心结构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研究 霍林生;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10-01-25
186 基于多维能力谱法的震损建筑抗震评价方法 李宏男; 李东航; 尚振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15
187 覆冰三分裂导线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吕翼; 楼文娟; 孙珍茂; 李宏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01-15
2009
188 地震与波浪荷载作用下偏心海洋平台扭转耦联参数影响分析 何晓宇;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09-12-25
189 求解结构地震响应位移输入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其AMCE实效对策 柳国环; 李宏男; 国巍 计算力学学报 2009-12-15
190 改进直接基于位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王丰; 李宏男; 伊廷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9-12-15
191 考虑扭转耦联效应的附属结构最优位置分析 国巍; 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09-12-15
192 考虑平-扭耦联效应的消能减震结构振动反应分析 李钢; 李宏男; 李云贵 建筑结构学报 2009-12-05
193 某工程场地堤岸的抗震稳定性分析 岳茂光; 吕振利; 王亚勇; 李宏男 建筑结构 2009-11-25
194 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输电塔线体系简化抗震计算模型 李宏男; 徐静 岩土工程学报 2009-11-15
195 NiTi形状记忆合金应变传感特性分析 崔迪; 李宏男; 宋钢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11-15
196 完全非平稳多点人工波的模拟方法 岳茂光; 王亚勇; 李宏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9-10-05
197 九江长江大桥在多点多维地震激励下的反应分析 柳国环; 李宏男; 田利 振动与冲击 2009-09-25
198 多路径效应在GPS结构健康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伊廷华; 张永恒; 李宏男; 顾明 振动与冲击 2009-09-25
199 考虑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输电塔地震反应分析 徐静; 李宏男; 李钢; 黄连壮 工程力学 2009-09-25
200 汶川地震村镇建筑结构震害调查与分析 李钢; 刘晓宇;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9-09-15
201 偏心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 李兵; 李宏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9-15
202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调查与启示 霍林生; 李宏男; 肖诗云; 王东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9-09-15
203 多层偏心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王丰; 李宏男; 高云莉 工程力学 2009-08-25
204 基于脆性理论的灾害作用下生命线系统耦联分析 张明媛; 袁永博;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9-08-15
205 雷暴冲击风作用下高耸输电塔风振响应 王昕; 楼文娟; 李宏男; 陈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8-15
206 某体育场看台挑篷风荷载特性及干扰效应风洞试验研究 李宏男; 伊廷华 建筑结构 2009-07-25
207 基于压电陶瓷的混凝土裂缝损伤监测 赵晓燕; 李宏男 压电与声光 2009-06-15
208 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孙艺键; 黄如福; 陈岱林; 李宏男; 刘刚 土木工程学报 2009-06-15
209 共享调谐质量阻尼器(STMD)在附属结构减震中的应用 国巍; 李宏男; 柳国环 工程力学 2009-05-25
210 高压输电线路覆冰倒塔非线性屈曲分析 李雪; 李宏男; 黄连壮 振动与冲击 2009-05-25
211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开发 高东伟; 李宏男; 任亮; 伊廷华 系统仿真学报 2009-05-20
212 埋地球墨铸铁供水管道轴向拉拔试验 周静海; 李宏男; 宋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15
213 基于塑性铰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损伤评价 艾庆华; 王东升; 李宏男; 孙治国 工程力学 2009-04-25
214 基于拟力法的消能减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李钢; 李宏男; 李瀛 土木工程学报 2009-04-15
215 极值风速概率方法研究进展 李宏男; 王杨; 伊廷华 自然灾害学报 2009-04-15
216 地震动差动作用下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的反应分析 白凤龙; 李宏男; 全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9-04-15
217 双向地震作用下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反应谱研究 王丰; 李宏男; 伊廷华 振动工程学报 2009-04-15
218 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幅值与持时特性研究 李新乐; 窦慧娟; 朱晞;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9-04-15
219 曲线桥多维多点地震激励半主动控制分析 全伟;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09-03-25
220 基于SVM的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研究 袁莉; 李宏男; 姜韶华; 王晓辉 价值工程 2009-03-18
221 钢筋混凝土高剪力墙拟静力试验 李兵; 李宏男; 曹敬党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15
222 CFRP加固高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 周英武; 王苏岩;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9-03-15
223 钢筋混凝土结构直接基于损伤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方法 王丰; 李宏男; 伊廷华 振动与冲击 2009-02-25
224 位移型耗能减震结构对框架柱轴力影响的研究 李钢; 李宏男 建筑结构 2009-02-25
225 结构地震响应计算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柳国环; 李宏男; 林海 工程力学 2009-02-25
226 格构塔架的实用高阶广义荷载谱模型与共振分量表达式改进 柳国环; 李宏男 土木工程学报 2009-02-15
227 传感器布设中有效独立法的简捷快速算法 李东升; 李宏男; 王国新; 任亮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9-02-15
228 格构塔架顺风位移响应实用计算模型与求解内力位移加载法 柳国环; 李宏男 振动工程学报 2009-02-15
229 压电摩擦阻尼器的试验研究 赵大海; 李宏男 压电与声光 2009-02-15
230 位移型消能器在结构减震控制中的位置优化研究 曲激婷; 李宏男; 李钢 工程力学 2009-01-25
231 典型体育馆屋盖表面平均风压特性及干扰效应风洞试验研究 伊廷华; 李宏男; 顾明 振动与冲击 2009-01-25
232 架空输电线路风雨致振动响应研究 白海峰; 李宏男 电网技术 2009-01-20
2008
233 MRD与滑移隔震混合控制结构及其优化设计 张延年; 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08-12-15
234 磁流变阻尼智能加固体系的试验研究 李宏男; 李秀领 建筑结构 2008-11-25
235 输电塔线体系的风(雨)致振动响应与稳定性研究 李宏男; 白海峰 土木工程学报 2008-11-15
236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的地震动输入问题研究 王国新; 李宏男; 赵真; 伊庭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1-15
237 一种增敏型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开发及应用 任亮; 李宏男; 胡志强; 李建波; 林皋 光电子.激光 2008-11-15
238 绝缘子断裂对大跨越输电线路的动力效应 沈国辉; 何运祥; 孙炳楠; 叶尹; 楼文娟; 李宏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11-15
239 高压输电塔-线耦联体系的实用简化抗震计算方法 田利;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08-10-25
240 多点激励下输电塔-导线体系纵向地震反应分析 全伟; 李宏男; 岳茂光 振动与冲击 2008-10-25
241 Fuzzy Set-Based Risk Evaluation Model for Real Estate Projects 孙艺键; 黄如福; 陈岱林; 李宏男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10-15
242 NiTi形状记忆合金电阻特性研究 崔迪; 李宏男; 宋钢兵 建筑材料学报 2008-10-15
243 应用MBC策略的MRD隔震结构半主动控制 李宏男; 李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8-10-15
244 小波分析在结构风工程中的应用 李宏男; 伊廷华; 王国新 振动与冲击 2008-09-25
245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分散控制研究 李宏男; 李瀛; 李钢 土木工程学报 2008-09-15
246 基于频率效应的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 任文杰; 李宏男; 宋钢兵 工程力学 2008-09-15
247 钢筋混凝土桥墩地震破坏振动台试验研究 艾庆华; 王东升; 李宏男; 孟庆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8-09-15
248 框-剪偏心结构平-扭耦联反应半主动控制试验研究 李秀领;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8-09-15
249 偏心形式对偏心结构扭转耦联地震响应的影响 何晓宇; 李宏男 世界地震工程 2008-09-15
250 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消能减震体系的控制研究 钱辉; 李宏男; 宋钢兵 振动与冲击 2008-08-25
251 曲线桥多维地震时程分析主方向研究 全伟;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08-08-25
252 多点输入下大跨结构反应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白凤龙; 李宏男; 王国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8-08-15
253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与启示 李宏男; 肖诗云; 霍林生 建筑结构学报 2008-08-15
254 大跨人行过街天桥利用MTMD减振控制的理论分析 霍林生;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8-08-15
255 基于简化模型的超高层结构传感器优化布置 伊廷华; 李宏男; 王国新 计算力学学报 2008-08-15
2007
256 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随机脉动风场模拟研究 白海峰; 李宏男 工程力学 2007-07-25
257 基于塑性理论的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 钱辉; 李宏男; 宋钢兵; 赵大海 功能材料 2007-07-20
258 等强度梁标定FBG传感器的误差分析与修正 孙丽; 梁德志; 李宏男 光电子.激光 2007-07-15
259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监测 李宏男; 孙丽; 梁德志 建筑材料学报 2007-06-15
260 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传递影响参数研究 周广东; 李宏男; 任亮; 李东升 工程力学 2007-06-15
261 双向地震动作用下刚度偏心单层体系弹性反应谱研究 王丰;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07-06-15
262 房地产企业ERP系统方案设计与应用 孙艺键; 陈岱林; 黄如福; 李宏男 施工技术 2007-05-18
263 非轴向力下埋入式光纤传感器应变传递分析 李宏男; 周广东; 任亮 光学学报 2007-05-15
264 基于小波与神经网络的GPS周跳探测与修复 伊廷华; 李宏男; 伊晓东; 王国新 传感技术学报 2007-04-30
265 位移型耗能减震结构优化设计 李钢;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07-04-30
266 面波产生的地震动转动分量的试验验证 李宏男; 孙强; 王宁伟 工程力学 2007-04-30
267 采用模糊逻辑的半主动摩擦阻尼器对偏心结构的振动控制 赵大海; 李宏男 振动工程学报 2007-04-15
268 新形式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线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崔迪; 李宏男; 宋钢兵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03-30
269 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层建筑脉动风速模拟与实测研究 伊廷华; 李宏男; 王国新 振动与冲击 2007-03-30
270 工程项目动态集成化风险管理模式的探讨 高云莉; 李宏男; 李平 建筑经济 2007-03-05
271 双向耦合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振动控制及其优化研究 张延年;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7-02-28
272 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灾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宏男; 白海峰 土木工程学报 2007-02-15
273 基于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结构滞回耗能估计 王丰;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7-01-30
2006
274 一种新的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 任文杰; 李宏男; 宋钢兵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6-12-30
275 FBG传感器在碾压仿真混凝土大坝模型实验中的应用 项连清; 李宏男; 任亮; 李昕; 李东升 世界地震工程 2006-12-30
276 结构试验中一种高保真的数字滤波算法 周英武; 王苏岩; 李宏男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12-30
277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在地源热泵中应用 孙丽; 任亮;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6-11-30
278 基于自适应噪声抵消与小波滤波的GPS监测误差分析 伊廷华; 李宏男; 伊晓东; 王国新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6-11-05
279 地震动信号小波谱分析与结构损伤评估 伊廷华; 李宏男; 李兵; 孙丽 振动与冲击 2006-10-30
280 混凝土四参数动态本构模型 肖诗云; 李宏男; 杜荣强; 林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10-30
281 钢筋混凝土桥墩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王东升; 李宏男; 赵颖华; 王国新 土木工程学报 2006-10-30
282 基于数据融合和小波分析的结构损伤诊断 焦莉;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06-10-30
283 大跨结构多维多点输入抗震研究进展 全伟;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6-09-15
284 应用压电陶瓷传感器对钢筋混凝土框-剪模型振动台试验地震损伤监测 赵晓燕;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06-08-30
285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地震结构模糊控制 贝伟明; 李宏男 自然灾害学报 2006-08-30
286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X形板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任文杰; 李宏男; 宋钢兵 振动与冲击 2006-08-30
287 地震作用下输电塔体系塑性极限状态分析 李宏男; 胡大柱; 黄连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08-25
288 行波激励下输电塔-线体系纵向地震反应分析 岳茂光; 李宏男; 王东升; 翟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08-15
289 新型软钢阻尼器的减震性能研究 李钢; 李宏男 振动与冲击 2006-06-30
290 磁流变阻尼器的双sigmoid模型及试验验证 李秀领; 李宏男 振动工程学报 2006-06-30
291 多维结构地震位移反应的近似估计——多维能力谱法 王丰; 李宏男 振动工程学报 2006-06-30
292 楼板谱研究述评 李宏男; 国巍 世界地震工程 2006-06-30
293 FBG应变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应用范围 孙丽; 李宏男; 朱彤; 任亮; 董汝博 振动与冲击 2006-06-30
294 磁流变阻尼器在结构减震控制中的位置优化研究 贝伟明; 李宏男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06-28
295 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李兵; 李宏男; 史文学; 陈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25
296 一种基于改进的一致性算法数据融合技术(英文) 焦莉;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6-06-15
297 输电塔-导线耦联体系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石文龙; 李宏男; 贾连光 工程力学 2006-05-30
298 MR阻尼结构振动控制的仿真试验研究 李秀领; 李宏男 系统仿真学报 2006-05-05
299 弹塑性地震反应谱的长周期特性研究 王东升; 李宏男; 王国新; 岳贸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6-04-30
300 大连国贸大厦高层水箱风振控制研究及应用 井秦阳; 李宏男; 王立长; 李凡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6-04-30
301 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混凝土固化收缩实验研究 孙丽; 李宏男; 任亮 建筑材料学报 2006-04-30
302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阻尼器空间位置的结构振动控制 李宏男; 董松员; 李宏宇 振动与冲击 2006-04-30
303 基于小波变换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伊廷华; 李宏男; 王国新 振动工程学报 2006-03-30
304 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本构关系的神经网络模型 崔迪; 李宏男; 宋钢兵 振动工程学报 2006-03-30
305 PZT的EMI技术在土木工程健康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焦莉;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6-03-15
306 半主动控制装置在受控结构中的优化布置 贝伟明;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6-03-15
307 基于多分支BP神经网络的结构系统辨识 李宏男; 杨浩 工程力学 2006-02-28
308 结构损伤识别的耦合神经网络方法 焦莉; 李宏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2-25
309 A_y-D_y格式地震需求谱及其在结构性能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王东升; 李宏男; 赵颖华; 王国新 建筑结构学报 2006-02-05
310 统计意义一致的弹塑性设计位移谱 王东升; 李宏男; 王国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6-01-30
2005
311 框架-剪力墙偏心结构的MRD减振试验研究 李秀领; 李宏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2-30
312 基于市场机制结构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李宏男; 李学涛; 霍林生 世界地震工程 2005-12-20
313 生命线工程系统减灾研究趋势与展望 李宏男; 柳春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5-12-10
314 半主动摩擦阻尼器对偏心结构振动控制的仿真研究 李宏男; 李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10-30
315 基于自适应共振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 焦莉; 李宏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0-25
316 应变率对拱坝地震反应的影响 肖诗云; 李宏男; 杜荣强; 林皋 土木工程学报 2005-08-30
317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输电塔-导线体系反应分析 岳茂光; 王东升; 李宏男; 翟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5-08-20
318 埋入式封装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传递分析 李东升; 李宏男 力学学报 2005-07-19
319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of Offshore Platform Structures with Shape Memory Alloy Dampers 李宏男; 何晓宇; 霍林生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5-06-30
320 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预测烧结砖的抗压强度 焦莉; 刘明; 李宏男 建筑材料学报 2005-06-30
321 采用压电智能材料的土木工程结构控制研究进展 李宏男; 李军; 宋钢兵 建筑结构学报 2005-06-10
322 环形调液阻尼器(CTLCD)对结构平移-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参数研究 霍林生; 李宏男工程力学 2005-04-30
323 调液阻尼器对结构扭转耦联振动控制的优化设计 李宏男; 霍林生 计算力学学报 2005-04-30
324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的结构主动控制 李宏男; 李宏宇; 董松员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25
325 双向地震动作用弹塑性反应谱研究 王东升; 李宏男; 王国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5-04-10
326 采用GPS与全站仪对大跨斜拉桥进行变形监测 李宏男; 伊廷华; 伊晓东; 王国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5-03-30
327 基于市场机制的TLCD半主动控制方案 霍林生; 李宏男 应用力学学报 2005-03-30
328 形状记忆合金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崔迪; 李宏男; 宋钢兵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5-03-30
329 日本新潟县中越大地震震害调查及分析 李宏男; 赵衍刚 自然灾害学报 2005-02-28
2004
330 多维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动力反应的Simulink仿真分析 李宏男; 杨浩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4-12-30
331 GPS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李宏男; 伊廷华; 王国新 自然灾害学报 2004-12-30
332 混凝土WW三参数率相关动态本构模型 肖诗云; 林皋; 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04-12-30
333 压电智能传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 李宏男; 赵晓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12-20
334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恢复力模型及试验研究 李宏男; 李兵 建筑结构学报 2004-10-10
335 广义小量分解法在载荷识别中的应用 李东升; 李宏男; 郭杏林 振动与冲击 2004-09-30
336 输电铁塔交叉斜材非线性极限承载力研究 李宏男; 胡大柱; 路颖超 特种结构 2004-09-30
337 磁流变阻尼器结构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李秀领;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4-09-30
338 格构式输电铁塔组成杆件对极限承载力影响的研究 胡大柱; 李宏男 世界地震工程 2004-09-20
339 双向地震动作用的拟等延性系数谱 王东升; 李宏男; 王国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08-20
340 磁流变阻尼器参数化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李宏男; 杨浩; 李秀领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4-08-10
341 基于智能算法的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 李宏男; 常治国; 王苏岩 振动工程学报 2004-07-30
342 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研究回顾及展望 刘永军;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4-06-30
343 导线对输电塔体系纵向振动的影响界限及简化抗震计算方法 李宏男; 石文龙; 贾连光 振动与冲击 2004-06-30
344 多维地震作用下偏心结构的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 李宏男; 杨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06-20
345 地震作用下输电铁塔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 胡大柱; 李宏男; 贾连光; 李晓莉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20
346 利用能力谱法对结构地震损伤评估简化方法 李宏男; 何浩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4-04-10
347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弹塑性分析方法 李兵;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02-20
348 竖向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 吴香香; 李宏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30
349 偏心隔震结构扭转地震作用的简化计算公式 李宏男; 吴香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01-30
2003
350 基于鲁棒线性二次算法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 李军;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3-12-30
351 基于Takagi-Sugeno模型的半主动TLCD对偏心结构的减震控制 李宏男; 金峤 计算力学学报 2003-10-30
352 基于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的框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 李宏男; 孙鸿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3-10-30
353 高次三角形单元的可视化显示 刘永军; 李宏男; 林皋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3-10-12
354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研究进展 孙鸿敏;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3-09-30
355 Semi-Active TLCD Control of Fixed Offshore Platforms Using Artifical Neural Networks 李宏男; 霍林生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3-06-30
356 采用神经网络半主动TLCD对海洋固定式平台的振动控制 李宏男; 霍林生; 刘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3-06-30
357 小波分析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李宏男; 孙鸿敏 世界地震工程 2003-06-20
358 医院住院部大楼抗震性能评价 王国新; 李宏男; 肖诗云; 张璟玮 世界地震工程 2003-06-20
359 考虑导线影响的输电塔侧向简化抗震计算方法 李宏男; 石文龙; 贾连光 振动工程学报 2003-06-15
360 结构在多维地震动作用下抗震计算组合方法 李宏男; 孙丽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3-06-10
361 有限元应力场可视化的一种新方法 刘永军; 李宏男; 林皋 计算力学学报 2003-04-30
362 遗传BP神经网络主动AMD对偏心结构的减震控制 李宏男; 金峤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3-04-30
363 橡胶垫隔震支座结构高宽比限值研究 李宏男; 吴香香 建筑结构学报 2003-03-30
364 外套框架加层结构利用摩擦和消能装置试验及构造措施研究 殷永炜;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3-02-28
365 结构偏心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吴香香;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3-02-28
2002
366 光纤健康监测方法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李宏男; 李东升; 赵柏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2-12-30
367 砌体结构损伤检测的脉动法 李宏男; 刘宁; 肖诗云 世界地震工程 2002-12-20
368 有限元计算结果可视化显示 刘永军; 李宏男; 林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2-12-10
369 微种群遗传算法优化结构振动控制 李宏男; 常治国; 赵柏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2-10-30
370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多维恢复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李宏男; 王强; 李兵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0-20
371 建筑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振动效应 何浩祥; 张玉怿; 李宏男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0-15
372 结构振动控制仿真实现的研究 常治国; 李宏男; 王浩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0-15
373 高压输电塔-导线耦联体系的简化抗震计算方法 李宏男; 石文龙; 王苏岩 特种结构 2002-09-30
374 基于规范弹性反应谱建立需求谱的方法 何浩祥; 李宏男 世界地震工程 2002-09-20
375 拱坝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肖诗云; 林皋;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2-08-30
376 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健康监测及诊断述评 李宏男; 李东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2-06-30
377 竖向地震动对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分析 吴香香; 孙丽; 李宏男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15
378 画应力场云图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刘永军; 李宏男; 林皋 计算机工程 2002-03-20
379 保温夹心节能墙体抗震性能分析 刘莉; 李宏男; 张景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2-02-28
2001
380 神经网络半主动TLCD对偏心结构的减震控制 李宏男; 霍林生; 闫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1-12-28
381 多孔砖保温夹心墙体抗震性能试验与分析 李宏男; 张景玮; 刘莉 建筑结构学报 2001-11-30
382 用VB画二维有限元数据场彩色云图 刘永军; 李宏男; 林皋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1-05-28
383 一种画高阶等参单元彩色云图的新方法 刘永军; 李宏男; 林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1-05-01
2000
384 建筑结构利用TLCD减振的神经网络智能控制 李宏男; 阎石; 林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0-09-28
385 相邻建筑结构的模糊振动控制 阎石; 林皋; 李晓光;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0-06-28
386 高层建筑利用TLD减震的实例计算 贾影; 李宏男; 李玉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0-03-28
2000年以前的
387 TLD结构减震体系的简化计算 贾影; 李宏男; 李玉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9-09-28
388 智能结构控制发展综述 李宏男; 阎石; 林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9-06-28
389 可调频调液柱型阻尼器振动控制参数研究 阎石; 李宏男; 林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8-12-28
390 调液阻尼器液体动水压力的模拟 贾影; 李宏男; 李玉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8-09-28
391 爆破地震效应若干问题的探讨 李宏男; 王炳乾; 林皋 爆炸与冲击 1996-01-28
392 地震动各分量间的谱矩阵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4-04-15
393 我国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的部分新进展 李宏男; 林皋 工程力学 1993-10-01
394 导管架海洋平台在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的随机反应 李宏男; 林皋 海洋工程 1992-12-30
395 自立式微波通讯塔在复合地震动作用下的随机反应分析 李宏男; 陆鸣 振动工程学报 1992-12-30
396 多维地震动作用下非对称结构扭转耦连随机反应分析 李宏男; 王苏岩 建筑结构学报 1992-12-26
397 建筑结构在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计算方法 李宏男 世界地震工程 1992-09-30
398 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结构抗震计算的反应谱方法 李宏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2-07-19
399 求解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结构随机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 李宏男; 王苏岩 振动工程学报 1992-07-01
400 地震地面运动的转动随机模型(英文) 李宏男; 王苏岩 地震研究 1992-06-29
401 水平与摇摆地震动作用下大跨越输电塔体系的反应分析 李宏男; 王前信 工程力学 1991-12-31
获国家和省部级一等以上奖励7个。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1997年获辽宁省高校省级教研成果一等奖。
2.1998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3.1998年获辽宁省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
4.1999年获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5.2000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6.2001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7.“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利用减震研究”获2002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8.2003年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9.“叠层钢板橡胶支座基底隔震房屋关键技术研究”获2004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0.“大跨越高压输电塔体系抗震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获2005年度获华夏科技成果一等奖。
11.2005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2.“多高层建筑多维抗震分析与振动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13.“光纤光栅传感健康监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获2006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4.“工程结构抗灾控制新技术及工程应用”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连理工大学李宏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结构监测与控制专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组长)成员、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总体技术专家组组长,担任国际基础设施监测学会理事、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先进材料与结构委员会副主席、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等职务。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30余项国家课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35篇,论文及著作被他人引用6000余次;作为负责人获国家和省部级一等以上奖励7个。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被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二十余年来,他在土木工程抗灾与监控领域的前沿课题和工程上勇于创新,先后主持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重大建筑与桥梁结构地震灾变集成研究”、“结构多维非线性地震灾变机理及其控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结构全寿命抗震性能评价与设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结构多维非线性地震灾变机理及其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工程安全与监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混凝土结构多维非线性地震灾变机理与过程模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村镇建筑抗震和减震技术研究与示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重大土木水利工程防灾减灾”,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工程结构破坏机理与安全性评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层建筑多维地震反应与智能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震抗风基础研究”。
李宏男教授提出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全国多项重大工程,包括:(1)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一般情况下光纤光栅应变传递率,统一了应变传递率的计算模型,并经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2)建立了内嵌的多传感器同步采集系统,实现了多种传感器同时控制、同步精确测量,适合实际工程应用。(3)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基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抗灾控制理论研究,其核心思想是将抗灾控制转化到市场经济领域进行模拟,通过最优平衡价格的求解获得控制装置的最优出力,获得很高的控制效率。(4)发展了TLD的减震控制方法,1995年提出了在TLD总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利用多个TLD(即MTLD)减小结构多个振型反应的新概念,这比美国著名结构控制学者T.T.Snoog利用MTMD的同样概念早三年(EESD,98年)。(5)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耗能减震体系”。
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和主编《工程结构安全监测基本术语》国家规范。先后出版专业著作《结构多维减震控制》、《结构健康检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结构多维抗震理论与设计方法》、《多层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振动与控制》、《建筑抗震设计原理》等。共发表中文杂志论文335篇,SCI收录13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外套框架增层结构的减震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04 10020625.0)、一种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专利号:ZL200520092816.8)、定向垂直可调式调谐质量减振器(专利号:ZL200410087664.2)、磁流变–形状记忆合金空心球智能隔振器(专利号:ZL200910011329.7)、混合型形状记忆合金多维隔振器(专利号:ZL200910011447.8)、复合型形状记忆合金摩擦阻尼器(专利号:ZL20081 0010036.2)、螺旋桨式形状记忆合金抗扭转耗能器(专利号:ZL200910011446.3)、耗能–复位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专利号:ZL200710010924.X)、粘弹性多维减振器(专利号:ZL200810228847.X)、混合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专利号:ZL20081 0200568.3)、碰撞式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器(专利号:ZL200910011070.6)、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形变耗能阻尼器(专利号:ZL200910011327.8)、一种GPS信号接收机与加速度计联合监测装置(专利号:ZL200910011456.7)。
他主持的“工程结构抗灾控制新技术及工程应用”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高层建筑多维抗震分析与振动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06年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光纤光栅传感健康监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获2006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跨越高压输电塔体系抗震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获2005年度获华夏科技成果一等奖,“叠层钢板橡胶支座基底隔震房屋关键技术研究”获2004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利用TLD减震研究”获2002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