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贺少辉——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贺少辉——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6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贺少辉——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贺少辉——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教授 


专家信息:

贺少辉,1966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汉族 教授,博士生导师,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

资料更新中......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6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

1995年6月获北京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95年9月~1997年12月在北京交通大学作博士后研究。

2003年晋升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培养学生情况:

已独立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名。

社会任职:

1、国际隧道协会(ITA)隧道健康诊断与修复工作组成员。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理事。

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理事。

4、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防水专家组专家。

5、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特邀专家。

6、核心期刊《隧道建设》编委。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新型地下结构理论;

2、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理论与新技术;

3、病害交通隧道健康诊断与新使用寿命修复理论与关键技术。

承担的科研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20余项。

科研成果:

1 北京地铁工程防水新技术及新工艺研究 罗富荣; 贺少辉; 郭德友; 张继清; 孙长军; 张成满; 马昕; 顾拥武; 方克军; 郑勇亚; 佟丽华; 李兆平; 申俊峰; 吴精义; 杨慧林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2006-01-01

2 《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研编与实施 罗富荣; 贺少辉; 佟丽华; 丁树奎; 孙长军; 赵斌; 乐贵平; 潘秀明; 吴精义; 马昕; 孙健; 韩少光; 王甦; 张汎; 李瑞华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政路桥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2005-12-27

发明专利:

1 桩-柱-预应力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刘维宁; 罗富荣; 李兆平; 路美丽; 张新金; 贺少辉; 袁大军; 郭婷; 李晓霖; 李海锋; 许世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07-12-05

2 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 刘维宁; 罗富荣; 李兆平; 路美丽; 张新金; 贺少辉; 袁大军; 郭婷; 李晓霖; 李海锋; 许世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07-12-12

3 验钞机 张忠传; 王慧; 王尧; 贺少辉; 杨勇; 方志良 南开大学 2007-05-30

4 地铁盾构隧道扩建车站中特殊管片与车站结构的连接方法 李晓霖; 刘维宁; 魏怡; 郭婷; 罗富荣; 李兆平; 乐贵平; 贺少辉; 惠丽萍; 朱胜利; 袁大军; 张彦; 孙长军; 路美丽; 张良焊; 张成满; 张新金; 郭德友; 徐凌; 李海锋; 陈东; 许世伟; 曹宗豪; 范欢; 盛杰; 王占奎; 孙斌; 彭彦彬; 万世春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2008-10-22

论文专著:

用中英文发表论文近30篇;撰写专著2部;主编教材一部,参编教材一部。

出版专著:

地下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贺少辉 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地下工程(修订本)(建设部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f规划教材)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发表论文:

 

1 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的MEMS的运动检测 侯世博; 李醒飞; 贺少辉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9-10-20

2 单拱单柱双层浅埋暗挖地铁车站二次衬砌优化施工技术 吴精义; 贺少辉 现代隧道技术 2006-04-25

3 膨润土防水毯水化的膨胀应力 申俊峰; 贺少辉; 李胜荣; 张广山; 佟景贵; 阎柏琨 硅酸盐学报 2006-07-30

4 GCL防水毯中膨润土的水化膨胀应力特征研究 申俊峰; 李胜荣; 贺少辉; 张广山; 佟景贵; 阎柏琨 地质学报 2006-10-15

5 复杂环境条件上跨下穿同一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分析及施工方案优化 沈良帅; 贺少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06-15

6 倒置差动式激光多普勒光栅检波系统 贺顺忠; 李庆民; 蒋诚志; 刘宏利; 高华; 贺少辉 中国激光 2005-06-10

7 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围岩压力研究 赵伶杰; 贺少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12-10

8 导洞隔离桩墙结构对浅埋暗挖隧道周边地层移动的限制作用 项彦勇; 贺少辉; 张弥; 崔志杰; 马锁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10-15

9 隧道湿喷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单层永久衬砌研究 贺少辉; 马万权; 曹德胜; 夏保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10-30

10 新奥法施工技术及其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芮艳杰; 贺少辉 西部探矿工程 2005-02-25

11 隧道分区防水模型试验及工程应用研究 芮艳杰; 贺少辉 现代隧道技术 2005-02-25

12 长江沉管隧道基槽开挖过程泥砂冲淤对环境的影响 贺少辉; 张弥; 王磊; 刘国芳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9-08-30

13 广州地铁盖挖逆筑公园前车站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贺少辉; 张弥; 余哲夫; 吴鸣泉 建筑结构学报 2000-03-30

14 裂隙岩体核素迁移的稳态时间模型 贺少辉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1-02-28

15 广州地铁公园前—纪念堂区间施工对地面环境影响 赵德平; 贺少辉 地下空间 2001-12-30

16 边坡工程模糊可靠度研究 贺少辉; 李中林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1994-02-15

17 层状岩体弹塑性本构关系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贺少辉; 李中林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1994-08-15

18 裂隙岩体初始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研究 贺少辉; 廖国华; 李中林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1995-05-15

19 裂隙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的刚体元分析 贺少辉; 廖国华; 李中林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1995-08-15

20 裂隙岩体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研究 贺少辉; 廖国华 矿冶工程 1997-06-30

21 杨家峪隧道裂拱机理研究 贺少辉; 张弥; 郑荣亮; 杜世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8-10-20

22 高速铁路长江沉管隧道节段沉放对基槽边坡稳定坡率的影响研究 贺少辉; 张弥; 王磊; 刘国芳 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 1999-08-10

23 城市地下浅埋/超浅埋暗挖大变断面工法重点控制技术要点及对环境影响监测 康富中; 贺少辉; 阳志明; 郭龙; 张建 地下工程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第四届中国国际隧道工程研讨会文集 2009-10-01

24 杭州地铁一号线北塘河沿线地铁线路敷设方式研究 黄先锋; 贺少辉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 2004-11-01

25 盾构法与矿山法联合建造地铁车站的可行性研究 李茜; 贺少辉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 2004-11-01

26 特大型地下洞室施工过程围岩和支护结构动态的监控量测 宋洪滨; 贺少辉; 刘军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 2004-11-01

27 2020年中国土木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 肖汝诚; 郭陕云; 万姜林; 贺少辉; 刘维宁; 刘济舟; 麦远俭; 吴澎; 李广信; 陶学康; 吴佩刚; 李金玉; 冯大斌; 黄承逵; 张仁瑜; 钱稼茹; 赵基达; 郑兴灿; 曹开朗; 李猷嘉; 李颜强; 徐良; 沈余生; 袁建光; 赵家琳; 郭陕云; 杜文库; 万姜林; 陈引川; 吕善功; 王怀清; 王道堂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 2004-04-01

28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土建工程篇)》的研编及实施 罗富荣; 佟丽华; 贺少辉; 乐贵平; 孙长军; 潘秀明; 吴精义; 孙健; 徐凌; 赵斌; 马昕; 王甦; 张汎; 李瑞华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二集) 2007-10-01

29 铁路运营隧道安全性评定研究 杨艳青; 贺少辉 2008(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10-01

 

 

荣誉奖励:

1、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

2、北京市建设委员会特聘专家。

3、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特邀专家。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