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莫江明——森林生态学专家莫江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7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莫江明——森林生态学专家莫江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 

专家信息:

莫江明,男,1964年出生,广东省肇庆人,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态系统管理基础创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年华南农学院毕业。

1984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工作。

1991年至1994年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USA)留学并获该大学理学硕士(导师Sandra Brown博士)。

1995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年起历任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常务副局长和局长。

2002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导师彭少麟博士)。

社会任职:

1. 国际著名刊物 Global Change Biology编委 (2010年影响因子为6.346)(2008-2010)。

2. 国际刊物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编委(2011-至今)。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高级森林生态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毕业博士6位,硕士8位;在读博2位,硕士3位。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管理、恢复生态学、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及其机理等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及国际合作基金等项目20多个。主持973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个。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氮重要过程对氮沉降的响应,主持,2006。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氮沉降对南亚热带主要类型森林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主持,200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氮沉降对南亚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理,主持,2009。

4. 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相互关系及其环境影响机制” 专题,主持,2014。

5. 天然森林和草地土壤固碳功能与固碳潜力研究-第四专题,主持,2015。

6. 广东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专题,主持,2011。

7.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相互关系及其环境影响机制”专题,主持,2012。

科研成果:

1. “华南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演替过程碳、氮、水演变机理”,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四)。

2. “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研究”,2006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四)。

3. 酸沉降下Al离子的迁移与某些元素浓度的动态变化对广东陆地生态系统危害机理研究 周国逸; 刘菊秀; 张德强; 温达志; 莫江明; 欧阳学军; 闫俊华; 张倩媚; 褚国伟; 孟泽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004-01-01

4. 全球变化与农业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研究 彭少麟; 任海; 赵平; 李志安; 王伯荪; 李岩; 沈承德; 林植芳; 王峥峰; 陆宏芳; 彭长连; 李鸣光; 孙谷畴; 傅声雷; 孙彦敏; 曾小平; 莫江明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山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03-22

5. 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研究 周国逸; 闫俊华; 张德强; 莫江明; 唐旭利; 刘菊秀; 旷远文; 温达志; 黄忠良; 张倩媚; 方运霆; 欧阳学军; 刘世忠; 禇国伟; 周存宇; 徐国良; 李炯; 尹光彩; 李德军; 王旭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2005-04-01

6. 鼎湖山马尾松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莫江明; 彭少麟; Brown Sandra; 孔国辉; 方运霆 【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Winrock International 2009-01-01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多篇(包括Science、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和Plant and Soil等国际著名刊物)。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英文论文:

第一或通讯作者Top10论文

1 Jiangming Mo, Wei Zhang, Weixing Zhu, Per Gundersen, Yunting Fang, Dejun Li, Hui Wang. Nitrogen addition reduces soil respiration in a mature tropical forest in southern China.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8, 14: 403–412 (IF2010=6.346, Top 10)

2 Xiankai Lu, Jiangming Mo*, Frank S. Gilliam, Guoyi Zhou, Yunting Fang.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nitrogen additions on plant diversity in an old-growth tropical forest.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0, 16, 2688–2700. (IF2010=6.346, Top 10)

3 Tao Zhang, Weixing Zhu, Jiangming Mo*, Lei Liu, Shaofeng Dong. Increase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mitigates the inhibition of nitrogen deposition on CH4 uptake in an old-growth tropical forest, southern China. Biogeosciences, 2011, inpress (IF2010=3.587, Top 10)

4 Lei Liu, Per Gundersen, Tao Zhang, Jiangming Mo*. Effects of phosphorus addition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three forest types in tropical China.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11, inpress (IF2010=3.242, Top 10)

5 Xiankai Lu, Jiangming Mo*, Frank S. Gilliam, Guirui Yu, Wei Zhang, Yunting Fang, Juan Huang.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nitrogen additions on plant diversity in tropical forests of contrasting disturbance regimes in Southern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1,159 (10): 2228-2235. (IF2010=3.395, Top 10)

6 Xuejun Liu, Lei Duan, Jiangming Mo (并列第一作者), Enzai Du, Jianlin Shen, Xiankai Lu, Ying Zhang, Xiaobing Zhou, Chune He, Fusuo Zhang. Nitrogen deposition and its ecological impact in China: An overvie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1, 159 (10): 2251-2264. (IF2010=3.395, Top 10)

7 Wei Zhang, Jiangming Mo*, Guirui Yu, Yunting Fang, Dejun Li, Xiankai Lu, Hui Wang. Emissions of nitrous oxide from three tropical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in response to simul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Plant and Soil, 2008, 306: 221-236. (IF2010=2.773, Top 10)

8 Wei Zhang, Jiangming Mo*, Guoyi Zhou, Per Gundersen, Yunting Fang, Xiankai Lu, Tao Zhang, Shaofeng Dong. Methane uptake responses to nitrogen deposition in three tropical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2008, 113, D11116, doi:10.1029/2007JD009195. (IF2010=3.303, Top 10)

9 Jiangming Mo, Wei Zhang, Weixing Zhu, Yunting Fang, Dejun Li, Ping Zhao. Response of soil respiration to simulated N deposition in a disturbed and a rehabilitated tropical forest in southern China. Plant and Soil, 2007, 296 (1): 125-135. (IF2010=2.773, Top 10)

10 Hua Fang, Jiangming Mo*, Shaolin Peng, Zhian Li, Hui Wang. Cumulative effects of nitrogen additions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three tropical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Plant and Soil, 2007. 297(1): 233-242. (IF2010=2.773, Top 10)

11 Jiangming Mo, Sandra Brown, Jinghua Xue, Yunting Fang, Zhian Li. Response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to simulated N deposition in disturbed, rehabilitated and mature forests of subtropical China. Plant and Soil, 2006, 282:135 – 151. (IF2010=2.773, Top 10)

第一或通讯作者Top30论文

12 Jiangming Mo, Sandra Brown, Shaolin Peng, and Guohui Kong. Nitrogen availability in Disturbed, Rehabilitated and Mature Forests of Tropical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3, 175(3):573-583. (IF2010=1.992, Top 30)

13 Jiangming Mo, Dejun Li, Per Gundersen. Seedling growth response of two tropical tree species to nitrogen deposition in southern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08, 127:275-283. (IF2010=1.942, Top 30)

14 Xiankai Lu, Jiangming Mo*, Frank S. Gilliam, Hua Fang, Feifei Zhu, Yunting Fang, Wei Zhang and Juan Huang. Land-use history mitigates response of soil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to nitrogen addition in two reforested tropical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Biotropica, 2011, in press. (IF2010=2.169, Top 30)

第一或通讯作者的其它SCI论文

15 Yunting Fang, Muneoki Yoh, Jiangming Mo*, Per Gundersen, Guoyi Zhou. Response of nitrogen leaching to simul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a disturbed and a mature forest in southern China. Pedosphere, 2009, 19 (1): 111-120. (IF2010=0.978)

16 Xiankai Lu, Jiangming Mo*, Gundersern Per, Weixing Zhu, Guoyi Zhou, Dejun Li, Xu Zhang. Effects of simulated N deposition on soil exchangeable cations in three forest land-use types in subtropical China. Pedosphere, 2009, 19 (2): 189-198. (IF2010=0.978)

17 Guoliang Xu, Jiangming Mo*, Shenglei Fu, Per Gundersen, Guoyi Zhou, Jinghua Xue. Response of soil fauna to simulated nitrogen deposition-a nursery experiment in subtropical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19: 603-609. (IF2010=1.513)

18 XU Guo-Liang , MO Jiang-Ming*and ZHOU Guo-Yi. Preliminary response of soil fauna to simulated N deposition in three typical subtropical forests. Pedosphere, 2006, 16(5): 596-601. (IF2010=0.978)

19 Yunting Fang, Weixing Zhu, Jiangming Mo*, Guoyi Zhou, Per Gundersen. Dynamics of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and their responses to nitrogen additions in three subtropical forests, South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8(4): 752-759. (IF2010=1.513)

20 Jiangming Mo, Hua Fang, Weixing Zhu, Guoyi Zhou, Xiankai Lu, Yunting Fang. Decomposition responses of pine (Pinus massoniana) needles with two different nutrient-status to N deposition in a tropical pine plantation in southern China Annals of Forest Science,2008, 65: 406. (IF2010=1.326)

21 Jiangming Mo, Sandra Brown, Jinghua Xue, Yunting Fang, Zhian Li, Dejun Li, Shaofeng Dong. Response of nutrient dynamics of decomposing pine (Pinus massoniana) needles to simulated N deposition in a disturbed and a rehabilitated forest in tropical China. Ecological Research, 2007, 22 (4): 649-658. (IF2010=1.279)

其它SCI论文

22 Yunting Fang, Per Gundersen, Jiangming Mo, Weixing Zhu. Input and output of dissolved organic and inorganic nitrogen in subtropical forests of South China under high air pollution. Biogeosciences, 2008, 5: 339-352. (IF2010=3.587, Top 10)

23 Dejun Li, Xinming Wang, Jiangming Mo, Guoying Sheng, Jiamo Fu, Soil nitric oxide emissions from two subtropical humid forests i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7, 112, doi:10.1029/2007JD008680. (IF2010=3.303, Top 10)

24 Hui Wang, Shirong Liu, Jiangming Mo, Tao Zhang. Soil-atmosphere exchange of greenhouse gases in subtropical plantations of indigenous tree species. Plant Soil, 2010, 335:213–227. (IF2010=2.773, Top 10)

25 Hui Wang, Shirong Liu, Jiangming Mo.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litter a among subtropical tree species. Plant Soil, 2010, 335:289–298. (IF2010=2.773, Top 10)

26 Dejun Li, Xinming Wang, Guoying Sheng, Jiangming Mo, Jiamo Fu, Soil nitric oxide emissions after nitrogen and phosphourus additions in two subtropical humid forest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8, 113, D16301, doi:10.1029/2007JD009375. (IF2010=3.303, Top 10)

27 Huajun Fang, Guirui Yu, Shulan Cheng, Jiangming Mo, Junhua Yan, Shenggong Li. 13C abundance, water-soluble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s potential indicator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ynamics in subtropical forests at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and subject to different nitrogen loads. Plant Soil , 2009, 320:243–254. (IF2010=2.773, Top 10)

28 Yunting Fang, Muneoki Yoh, Keisuke Koba, Weixing Zhu, Yu Takebayashi, Yihua Xiao, Chunyi Lei, Jiangming Mo, Wei Zhang, Xiankai Lu. Nitrogen deposition and forest nitrogen cycling along an urban-rural transect in southern China.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1, 17, 872–885. (IF2010=6.346, Top 10)

29 Huajun Fang, Guirui Yu, Shulan Cheng, Tianhong Zhu, Jiaojiao Zheng, Jiangming Mo, Junhua Yan, Yiqi Luo. Nitrogen-15 signals of leaf-litter-soil continuum as a possible indicator of ecosystem nitrogen saturation by forest succession and N loads. Biogeochemistry, 2010, DOI 10.1007/s10533-010-9438-1. (IF2010=2.674, Top 10)

30 Fang Yunting, Per Gundersen, Wei Zhang, Jesper Riis Christiansen, Jiangming Mo, Shaofeng Dong, and Tao Zhang. Soil-atmosphere exchange of N2O, CO2 and CH4 along a slope of a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southern China. Plant and Soil, 2009, 319:37–48. (IF2010=2.773, Top 10)

31 Guoyi Zhou, Shuguang Liu, Zhian Li, Deqiang Zhang, Xuli Tang, Chuanyan Zhou, Junhua Yan, Jiangming Mo. Old-Growth Forests Can Accumulate Carbon in Soils. Science, 2006, 314: 1417. (IF2010=31.364, Top 10

32 Yunting Fang, Per Gundersen, Jiangming Mo, Weixing Zhu. Nitrogen leaching response to increased nitrogen inputs in subtropical monsoon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 257:332-342. (IF2010=1.992, Top 30)

33 Yunting Fang, Weixing Zhu, Per Gundersen, Jiangming Mo, Guoyi Zhou, Muneoki Yoh Large loss of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from nitrogen -saturated forests in subtropical China. Ecosystems, 2009, 12:33-45. (IF2010=3.679, Top 30)

34 K. Koba1, K. Isobe, Y. Takebayashi, Y.T. Fang, Y. Sasaki, W. Saito, M. Yoh, Jiangming Mo, L. Liu, X.Lu, T. Zhang, W. Zhang and K. Senoo. d15N of soil N and plants in a N-saturated, subtropical forest of southern China.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2010; 24: 2499–2506. (IF2010=2.846, Top 30)

35 Zhigang Yi, Shenglei Fu, Weimin Yi, Guoyi Zhou, Jiangming Mo, Deqiang Zhang, Mingmao Ding, Xinming Wang, Lixia Zhou. Partitioning soil respiration of subtropical forests with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in south China. Forest Ecol. Manage. (2007), doi:10.1016/j.foreco.2007.02.022. (IF2010=1.992, Top 30)

36 Xiao Huilin, Shaolin Peng, Jiangming Mo, Zhuoguan Chen, Jinrong Wu.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llelopathy and nutrients content in plant and soil. Allelopathy Journal, 2007, 19(2):297-310. (IF2010=0.635)

37 Hui Wang, Shirong Liu, Jiangming Mo, Jing-Xin Wang , Franz Makeschin , Maria Wolff. Soil organic carbon stock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four plantations of indigenous tree species in subtropical China. Ecological Research (Ecol Res) 2010, 25: 1071–1079. (IF2010=1.279)

38 Guoyi Zhou, Lili Guan, Xiaohua Wei, Deqiang Zhang, Qianmei Zhang, Junhua Yan, Dazhi Wen, Juxiu Liu, Shuguang Liu, Zhongliang Huang, Guohui Kong, Jiangming Mo and Qingfa Yu. Litterfall production along successional and altitudinal gradients of subtropical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in Guangdong, China. Plant Ecology, 2007, 188(1): 77-89. (IF2010=1.880)

39 Hao Yan-ru, Peng Shao-lin, Mo Jiang-ming, Liu Xin-wei, Chen Zhuo-quan, Zhou Kai, Wu Jin-rong.Roots of pioneer trees in the lower sub-tropical area of Dinghushan, Guangdong, 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2006 7(5):377-385. (IF2010=1.027)

40 Li Zhi-an, Zou bi, Xia Han-ping, Ren Hai, Mo Jiang-ming, Weng Hong, Tu Meng-zhao. Litterfall dynamics of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and pine forest in the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 Forest Science, 2005, 51(6):608-615. (IF2010=1.196)

第一或通讯作者的核心或英文论文

41 Jiangming Mo, Sandra Brown, Shaolin Peng, Guohui Kong, Yunting Fang. Effects of human-impacts on fine roots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of a pine forest in subtropical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5, 25(3):491~499.

42 Lu Xiankai, Jiangming Mo*, Dong Shaofeng. Effects of nitrogen deposition on forest biodiversity.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8, 28(11):5532-5548.(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收录

43 Hui Wang, Jiangming Mo*, Xiankai Lu, Jinghua Xue, Jiong Li, Yunting Fang. Effects of elev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in major subtropical forests of southern China. Front. For. China (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 2009, 4(1): 21–27.

44 Zhang Wei, Jiangming Mo*, Fang Yunting, Lu Xiankai, Wang Hui. Effects of nitrogen deposition on the greenhouse gas fluxes from forest soils.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8, 28(5): 2309−2319. (http://www.sciencedirect.com/)

发表中文论文:

1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的影响 陈浩; 莫江明; 张炜; 鲁显楷; 黄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生态学报 2012-11-08

2 鼎湖山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对凋落物输入变化的响应 马川; 董少锋; 莫江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和管理重点实验室 【期刊】生态环境学报 2012-04-18

3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对氮沉降响应研究展望 黄娟; 莫江明; 孔国辉; 鲁显楷; 张炜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期刊】生态学报 2011-11-08

4 南亚热带退化植被重建中土壤动物群落变化 徐国良; 周国逸; 莫江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动物学研究 2006-02-28

5 活性氮增加:一个威胁环境的问题 方华; 莫江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东广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广东肇庆 【期刊】生态环境 2006-01-18

6 鼎湖山主要森林土壤CO_2排放和CH_4吸收特征 莫江明; 方运霆; 李德军; 林而达; 李玉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期刊】广西植物 2006-03-30

7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林下层3种优势树种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鲁显楷; 莫江明; 彭少麟; 方运霆; 李德军; 林琼芳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肇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39 【期刊】生态学报 2006-03-30

8 N沉降下土壤动物群落的响应:1年研究结果总述 徐国良; 莫江明; 周国逸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05-30

9 采石场生态重建的有关问题 方华; 林建平; 莫江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生态环境 2006-05-18

10 植物化感物质及化感潜力与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 肖辉林; 彭少麟; 郑煜基; 莫江明; 罗薇; 曾晓舵; 何小霞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6-09-30

11 氮沉降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方华; 莫江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鼎湖;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鼎湖 【期刊】生态学报 2006-09-30

12 鼎湖山主要森林土壤N_2O排放及其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 莫江明; 方运霆; 林而达; 李玉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2006-11-30

13 氮沉降增加对森林凋落物分解酶活性的影响 王晖; 莫江明; 薛璟花; 方运霆; 李炯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6-11-30

14 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及其季节动态特征 江远清; 莫江明; 方运霆; 李志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广西植物 2007-01-30

15 土壤微生物数量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早期响应 薛璟花; 莫江明; 李炯; 李德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期刊】广西植物 2007-03-30

16 鼎湖山主要林下层植物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鲁显楷; 莫江明; 李德军; 张炜; 方运霆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11-15

17 氮沉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鲁显楷; 莫江明; 董少峰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生态学报 2008-11-15

18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对氮沉降的响应 王晖; 莫江明; 鲁显楷; 薛璟花; 李炯; 方运霆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鼎湖;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鼎湖 【期刊】生态学报 2008-02-15

19 氮沉降对森林土壤主要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张炜; 莫江明; 方运霆; 鲁显楷; 王晖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生态学报 2008-05-15

20 鼎湖山马尾松、荷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 方运霆; 莫江明; 黄忠良; 欧阳学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树木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树木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树木园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03-30

21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主要营养元素的分配和生物循环 莫江明; 周国逸; 彭少麟; 张德强; 余清发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06-30

22 森林演替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中的作用 方运霆; 莫江明; 彭少麟; 李德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肇庆鼎湖山树木园; 广东肇庆鼎湖山树木园 【期刊】生态学报 2003-09-25

23 氮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 李德军; 莫江明; 方运霆; 彭少麟; Per Gundersen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Danish Forest and L andscape Research Institute 广东肇庆鼎湖山树木园; 广东肇庆鼎湖山树木园; Hoersholm Kongevej1 1; DK-2 970 Hoersholm; Denmar 【期刊】生态学报 2003-09-25

24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 莫江明; 方运霆; 彭少麟; Brown Sandra; 周国逸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Winrock International;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肇庆鼎湖; 广东肇庆鼎湖; 1621N; Kent St; Suite1200; Ar-lington; VA 22209 【期刊】生态学报 2003-10-25

25 土壤动物与N素循环及对N沉降的响应 徐国良; 莫江明; 周国逸; 彭少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肇庆鼎湖山树木园; 广东肇庆鼎湖山树木园 【期刊】生态学报 2003-11-25

26 鹤山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徐国良; 周国逸; 莫江明; 周小勇; 彭闪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鼎湖;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鼎湖 【期刊】生态学报 2005-07-25

27 模拟氮沉降增加对南亚热带主要森林土壤动物的早期影响 徐国良; 莫江明; 周国逸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05-07-18

28 N沉降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徐国良; 周小勇; 周国逸; 莫江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广州; 广东肇庆 【期刊】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2-30

29 模拟氮沉降对南亚热带两种乔木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李德军; 莫江明; 方运霆; 李志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2005-07-20

30 离子交换树脂袋法研究森林土壤硝态氮及其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 方运霆; 莫江明; *; 周国逸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生态环境 2005-08-20

31 南亚热带森林两种优势树种幼苗的元素含量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响应 李德军; 莫江明; 彭少麟; 方运霆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鼎湖;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鼎湖 【期刊】生态学报 2005-09-25

32 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薛璟花; 莫江明; 李炯; 王晖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期刊】生态环境 2005-10-20

33 氮沉降下鼎湖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及与土壤动物的关系 徐国良; 莫江明; 周国逸; 薛花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鼎湖 【期刊】生态环境 2005-12-20

34 酸沉降对森林植物影响过程和机理 刘可慧; 彭少麟; 莫江明; 黄忠良; 方运霆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广州;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广州 【期刊】生态环境 2005-12-20

35 氮沉降对三种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徐国良; 莫江明; 周国逸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动物学研究 2005-12-22

36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方运霆; 莫江明; 周国逸; 张德强; 薛璟花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广西植物 2005-11-20

37 关于木材能源使用的一些新认识 方运霆; 莫江明; 肖金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江西南昌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3-08-30

38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和分配特征 方运霆; 莫江明; Sandra Brown; 周国逸; 张倩媚; 李德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Winrock International;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1621N; Kent St; Suite1200; Arlington; VA22209 【期刊】生态学报 2004-01-25

39 鼎湖山马尾松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莫江明; 彭少麟; Sandra Brown; 孔国辉; 方运霆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肇庆鼎湖山树木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Winrock International; 1621 N; Kent St; Suite 1200; Arlington; VA 22209 【期刊】生态学报 2004-02-25

40 模拟氮沉降对三种南亚热带树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李德军; 莫江明*; 方运霆; 蔡锡安; 薛璟花; 徐国良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肇庆鼎湖山树木园; 广东肇庆鼎湖山树木园 【期刊】生态学报 2004-05-25

41 鼎湖山主要森林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对N沉降的响应 莫江明; 薛璟花; 方运霆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鼎湖; 广东肇庆鼎湖 【期刊】生态学报 2004-07-25

42 森林土壤氮素转换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 方运霆; 莫江明; Per Gundersen; 周国逸; 李德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Forest&Landscape Denmark;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Hoersholm Kongevej11; DK-2970 【期刊】生态学报 2004-07-25

43 氮沉降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 薛璟花; 莫江明; 李炯; 方运霆; 李德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肇庆鼎湖山树木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肇庆鼎湖山树木园 【期刊】生态学报 2004-08-25

44 土壤动物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 徐国良; 莫江明; Brown Sandra; 李德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Winrock International;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鼎湖; 1621 N; KentSt; Suite 1200; Arlington; VA22209 【期刊】生态学报 2004-10-25

45 木本植物对高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响应 李德军; 莫江明; 方运霆; 江远清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广州 【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4-10-30

46 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及其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 方运霆; 莫江明; 周国逸; Per Gundersen; 李德军; 江远清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Forest & Land scape Denmark Hoersholm Kongevej11; DK-297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生态学报 2004-11-25

47 鼎湖山马尾松林植物养分积累动态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莫江明; 彭少麟; Sandra BROWN; 方运霆; 孔国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Winrock International; 1621 N; Kent St; Suite 1200; Arlington; VA 2220 9;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2004-11-20

48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状况研究 李德军; 莫江明; 方运霆; 薛璟花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树园;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树园; 中科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广西植物 2004-11-20

49 模拟氮沉降对苗圃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徐国良; 莫江明; 周国逸; 薛璟花; 李德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广东肇庆 【期刊】生态环境 2004-12-30

50 鼎湖山马尾松群落能量分配及其生产的动态 方运霆; 莫江明; 李德军; 曹裕松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肇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广东广州 【期刊】广西植物 2005-01-20

51 鼎湖山退化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比较 莫江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期刊】广西植物 2005-03-20

52 鼎湖山森林土壤渗透水酸度和无机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早期响应 方运霆; 莫江明; 江远清; 李德军; PER Gundersen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Forest & Landscape Denmark Hoersholm Kongevej1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东肇庆 【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04-30

53 人为干扰对鼎湖山马尾松林土壤细根和有机质的影响(英文) 莫江明; Sandra Brown; 彭少麟; 孔国辉; 方运霆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Winrock International 1621N; KentSt; Suite1200; Arlington; VA22209;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肇庆鼎湖; 广东肇庆鼎湖 【期刊】生态学报 2005-03-25

54 鼎湖山苗圃和主要森林土壤CO_2排放和CH_4吸收对模拟N沉降的短期响应 莫江明; 方运霆; 徐国良; 李德军; 薛璟花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期刊】生态学报 2005-04-25

55 鼎湖山人为干扰下马尾松林水文生态功能 莫江明; 方运霆; 孔国辉; 孟泽; 冯肇年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省肇庆市林业局 广东 肇庆 【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06-30

56 人为干扰对鼎湖山马尾松林种群动态的影响 孔国辉; 莫江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 【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09-30

57 林下层植物在退化马尾松林恢复初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莫江明; SandraBrown; 彭少麟; 孔国辉; 张德强; 张佑昌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WinrockInternational;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东肇庆鼎湖; 1621N; KentSt; Suite1200; Ar-lington; VA22209; 广东肇庆鼎湖 【期刊】生态学报 2002-09-25

58 变化的世界中的生态学——第8届国际生态学大会简介 彭少麟; 周国逸; 任海; 莫江明; 尹光彩; 张林艳; 杨柳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期刊】生态学报 2002-09-25

59 林业活动在吸收大气CO_2与减缓全球变暖中的作用 方运霆; 肖金香; 莫江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江西南昌; 广东肇庆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2-12-30

60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分配格局研究 莫江明; 张德强; 黄忠良; 余清发; 孔国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09-30

61 鼎湖山马尾松林凋落物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研究 莫江明; 孔国辉; Sandra BROWN; 方运霆; 张佑昌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Winrock International;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2001-11-20

62 鼎湖山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配和贮量的研究 方运霆; 莫江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鼎湖; 广东肇庆鼎湖 【期刊】广西植物 2002-08-10

63 鼎湖山马尾松林降水再分配对养分动态影响 莫江明; 方运霆; 张德强; 孔国辉; 冯肇年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省肇庆市林业局 广东肇庆鼎湖; 广东肇庆鼎湖; 广东肇庆 【期刊】广西植物 2002-12-10

64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氮素的积累和循环 莫江明; 丁明懋; 张祝平; 蚁伟民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树木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1994-05-15

65 离子交换树脂袋法测定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效氮的初步研究 郁梦德; 莫江明; 孔国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期刊】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5-12-30

66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分解及其营养动态研究 莫江明; 布朗; 孔国辉; 兰娜玛丽尼; 张佑昌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树木园; 美国伊莉诺大学林学系;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 【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1996-11-20

67 落物和林下层收割对鼎湖山马尾松林土壤有效氮动态的影响 莫江明; 孔国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期刊】生态学报 1997-01-30

68 鼎湖山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研究 莫江明; 郁梦德; 孔国辉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期刊】植物生态学报 1997-07-20

69 对马尾松林分改造的树种选择 黄忠良; 莫江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树木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鼎湖山树木园 【期刊】广东林业科技 1987-12-27

荣誉奖励:

1. 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 2006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开创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研究先河——记氮沉降问题研究专家莫江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莫江明研究员长期从事生态系统管理、恢复生态学、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及其机理等研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莫江明研究员于2002年10月始在广东鼎湖山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氮沉降研究”样地,研究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及其机理,开创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研究的先河。该样地同时也是国际上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最早开展该方面研究的长期试验样地之一。

 

发现氮沉降增加可能驱使成熟林土壤有机碳积累

 

莫江明研究员带领的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管理创新研究组对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氮沉降的研究发现,氮沉降增加抑制成熟林土壤CO2的排放。该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Global Change Biology(2008, 14: 403-412)上,与之前他们在植物学领域另一权威杂志Plant and Soil(2006, 282: 135-151)上发表的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的研究结果一致,即氮沉降减缓凋落物的分解。这些发现意味着氮沉降增加可以驱使成熟林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从而也部分解释了华南植物园周国逸研究员等在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2006, 314: 1417)上报道的成熟林土壤能够积累有机碳的机理。此外,由于氮沉降全球化已成为现实,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难预见未来氮沉降将更加严重,因此这些发现还意味着在氮沉降背景下成熟林土壤在减缓大气CO2浓度增加过程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氮沉降可能威胁 “富氮”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

 

莫江明研究员等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的最新研究发现:大气氮沉降通过诱导土壤酸化效应,引起“富氮”(N-rich)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显著减少。

 

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大气氮沉降将降低“氮限制”(N-limited)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而对“富氮”生态系统的影响则甚微。以上观点主要来源于“竞争排斥机制”(Competitive exclusion mechanism)理论以及在温带和北方地区(通常为“氮限制”的生态系统)开展的相关研究。该理论认为,在“氮限制”的生态系统中,氮的增加更有利于喜氮植物种类的生长,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从而排斥其它物种,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而在“富氮”的生态系统中,因植物长期适应“富氮”状态,氮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大。

 

莫江明研究员的研究首次报道了氮沉降对“富氮”森林的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表明了氮沉降可能威胁“富氮”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该成果已发表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权威杂志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0, 16, 2688–2700)。

 

氮沉降影响两类森林植物多样性

 

在发现氮沉降可能降低热带亚热带地区“富氮”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现象的基础上,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组鲁显楷博士等在莫江明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在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年多野外试验观察和分析比较,发现再造林(reforested forests)植物多样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格局因土地利用历史不同而异。该研究在揭示了热带亚热带区域氮沉降与土地利用历史变化对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

 

该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历史变化是决定森林植物多样性对氮沉降响应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于评估当前人类活动和大气氮沉降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环境科学著名刊物《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1,159 (10): 2228-2235)。

 

发现磷增加可缓解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甲烷汇功能的削弱作用

 

在证实了“氮沉降削弱森林土壤甲烷汇功能”的基础上,发现磷增加可缓解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甲烷吸收的负面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氮磷交互作用对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土壤甲烷的影响,同时也表明了氮沉降对温室气体如甲烷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通过森林经营(施肥)措施调节的。在当前全球氮沉降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这些发现对于探讨温室气体调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地学研究领域主流期刊Biogeosciences(2011.8:2805-2813)上。

 

在成熟林持续积累有机碳的机理研究中又获得新进展

 

发现磷的增加显著改变了成熟林(氮饱和林)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并提高了土壤CO2的排放,但对林龄较轻的“氮限制”林的影响不显著。

 

热带亚热带森林由于土壤高度风化,被认为是受磷限制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引起的高氮沉降会加速这一地区的磷限制。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磷的可利用性在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组成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氮沉降可能通过降低土壤磷的可利用性,限制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分解。

 

这些发现对于探讨该成熟林土壤能够积累有机碳(Zhou, G.Y., et al., 2006, Science, 314: 1417)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土壤学研究领域著名刊物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12, 44:31-38)。

 

后记

 

在氮沉降日益增加并且全球化扩张的背景下,大气氮沉降已成为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诱发的生态和环境学问题已成为国际科学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莫江明研究团队目前所从事的研究正是顺应了国际科研前沿问题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了国内的发展需求,不仅对于评估和预测我国南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为该区域的森林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我国制定有关氮氧化物减排等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专家简介

 

莫江明,男,博士,1964年生,广东省肇庆人。现任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态系统管理基础创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担任国际著名刊物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8-2010)(2010年影响因子为6.346)和国际刊物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1-至今)的编委。

 

2002年以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包括Science、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Ecosystems、Plant and Soil、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等著名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06篇,其中SCI论文4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21篇)。目前已培养博士6位和硕士8位。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及国际合作基金等项目20多个。目前主持973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个。

 

文章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年07月16日

媒体报道二:


中科院研究员莫江明:氮沉降消灭植物种类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管理创新研究组莫江明研究员和鲁显楷博士在最新研究中发现:大气氮沉降会诱导土壤酸化,引起“富氮”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显著减少。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权威杂志《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上。

 

《北京科技报》:氮对于植物有多重要?

 

莫江明:通俗点说,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对植物茎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大气的氮沉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学界以往的研究中,将温带和北方地区称为“氮限制”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氮的沉降和消化是平衡的;而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土壤形成的时间比较久,已经含有充足的氮,所以生态系统不足以完全消化大气沉降的氮,被称为“富氮”生态系统,比如两广地区和海南岛的大多数区域。

 

《北京科技报》:氮沉降的增加对于“氮限制”和“富氮”生态系统的植物有何影响?

 

莫江明:过去的理论认为,在“氮限制”的生态系统中,氮的增加更有利于喜氮类植物的生长,这些植物吸收的氮越多,竞争力就越强,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从而排斥其他物种,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而在“富氮”的生态系统中,因植物长期适应“富氮”状态,氮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大。

 

而这些理论以往都是欧洲和美国的学者研究出来的,他们所研究的区域都是以温带地区为主,所以他们认为在“富氮”状态下,氮的增加对植物生长影响不大。但根据我们的研究,对于“富氮”生态系统来说,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北京科技报》:你们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莫江明:这个研究早在6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我们在广东肇庆的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选择了一块林区做试验,这块林区属于“富氮”的生态系统。在这块林区内,我们利用科技手段人为制造氮气,模拟大气中的氮沉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林区分成4块区域,人为制造的氮沉降浓度也分为由高到低4个等级。通过6年的观测,大家发现这4块区域中的植物生长呈梯形生长状态。在氮浓度最强的区域里,当初种植的一些植物幼苗都已死亡不见了,存活的植物种类也较为单一;而浓度较低的区域,幼苗生长非常缓慢,长势也不好,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在没有进行人为氮沉降的区域,幼苗生长得很正常,植物种类也最为丰富。

 

《北京科技报》: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性呢?

 

莫江明:我们在观测过程中发现,氮气沉降浓度较大的区域,土壤酸化现象非常严重。因为氮气的沉降会使土壤中的硝酸根增加,硝酸根其实是酸离子,积累多了就会诱发土壤酸化。氮气沉降得越多,土壤酸化越明显。而土壤酸化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这对于植物多样性是很大的威胁。

 

《北京科技报》:这项结论有什么意义?

 

莫江明: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国际上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氮沉降对森林植物多样性影响研究的空白,也提出了一个警示,就是在“富氮”的生态系统中,氮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很大。

 

清楚了这种机制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就可以寻找哪些区域是需要进行氮沉降控制的,从而保护植物多样性。因为人类对于地球的开发在很多方面影响着生态系统,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会增加氮在生态系统中的沉降。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未来生态系统的氮沉降会是一个上升的态势,我们要尽早找出一些正在受威胁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报》2010-04-26

媒体报道三: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莫江明研究员:二十八载山林情

 

从风华正茂到年近五旬,28年来,莫江明在鼎湖山这片山林里,倾尽全部心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更书写了一段为人称道的“山林情”。

 

几经周折,记者日前在鼎湖山见到了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管理基础创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被同行称为“好兵”的莫江明。

 

结缘鼎湖山

 

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因地球上同纬度的其他地方多为沙漠,这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科学家认为,这种“例外”固然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所致,但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的科学家和管理者半个多世纪的守护,同样居功至伟。莫江明就是一个典型的“守护者”。

 

他与这片山林之间并非“一见钟情”。

 

28年前,莫江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鼎湖山。到保护区的第一天,他见到一位戴着草帽的“老农”向山上走去。一打听,原来是之前分配到这里的“老大学生”去做野外观测。

 

“这就是科学家?”莫江明心里凉了半截。“这种工作哪有轰轰烈烈的味道?”他怕的不是艰苦。对于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来说,无边的寂寞才更难以忍受。

 

莫江明动了调动的念头,甚至还写了请调报告。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对这里的工作有了更深了解,对什么是科学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后,他陷入了沉思。

 

最终,对事业的追求战胜了第一感受。莫江明最终决定留下来。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推荐下,莫江明到美国深造。3年学成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

 

观测出的成果

 

在鼎湖山庆云寺背后的密林深处,《中国科学报》记者随莫江明的学生、同时也是其团队主要成员的小鲁一起,感受了一次他们的例行观测任务。

 

小鲁指着林地上一个个用支架支撑起来的精致纱兜介绍说,这些“网兜”用来装树上掉下来的枝叶等废弃物,定期搜集后用作科学分析之用。

 

同时,记者在林地中看到一些用水泥敷成的水槽,林中地上每隔一段还插有塑性管,管的另一端连着装水的罐子。

 

“这些设备用来观测森林中的水流量。”小鲁告诉记者,对森林生长过程的观测,方方面面的数据都不可或缺。而且天天都要观测,不管刮风打闪,还是雨雪冰雹,都必须坚持。

 

经过比较分析,他们发现,广州每公顷土地氮沉降70公斤,而鼎湖山每公顷土地氮沉降35公斤。

 

“这说明氮沉降与人类活动的多少息息相关。”莫江明介绍。

 

莫江明团队还发现,大气氮沉降通过诱导土壤酸化效应,引起“富氮”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显著减少。

 

此项研究的报道系国际首次。其结果不仅填补了国际上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氮沉降对森林植物多样性影响研究的空白,同时表明了氮沉降可能威胁“富氮”森林的植物多样性。

 

相关成果对于评估全球碳氮循环、温室气体排放和生物多样性等全球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肯定。

 

在科研中发现了与人类生存有关的规律,小鲁等团队成员体会到,看似平凡的科研工作其实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现在越干越充实了。即使碰到一些困难,但在团队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也都能克服。”对自己整天围着深山老林“打转转”,小鲁乐在其中。

 

一生倾情

 

采访期间,在保护区的环山公路上不时有游客经过。小鲁告诉记者,这里风景很好,许多游人都慕名而来。等到每年的重阳节等节日,游客更是数以万计。

 

作为宗教名山和旅游胜地,鼎湖山旅游兴旺固然是好事,但却不可避免地会与自然保护和科研工作产生矛盾。这对莫江明提出了考验。

 

作为自然保护区负责人之一,莫江明与其他同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争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他们一起主持建立了由鼎湖山区八家单位组成的防火指挥部,并引进了森林派出所等机构。经过努力,保护区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与地方村镇之间的关系也顺畅了许多。

 

“当然,偶尔也会有困惑。”莫江明说,扎根于野外工作站,有艰苦、也有追求;有欣慰、也有困惑。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整天忙在实验室、图书馆、野外,没太多时间去争取项目,也“经常会担心研究经费难以为继”。

 

不过,“为了守护好这片山林,多苦的日子都过来了,这些困难也难不倒我们”。在莫江明心里,他已经认定了鼎湖山。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2-03-20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