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基础科学 » 生态学 »

包维楷——植物生态学专家包维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7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包维楷——植物生态学专家包维楷——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信息:

 

包维楷,男,汉族,1968年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学位委员会的委员,中国科学院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站长,四川师范大学生态旅游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9年毕业于西南林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2年7月起一直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所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1994年12月晋升助理研究员。

 

1999年8月晋升副研究员。

 

1999年毕业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2002年6月晋升创新基地研究员。

 

2002-2004年任中科院茂县山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常务副站长。

 

2005年3月起任站长至今。

 

2005年4月-2006年4月曾在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in Sain John从事过高访研究。

 

学术兼职:

 

1、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

 

2、四川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兼植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

3、四川省“希望之光”项目专家组成员。

 

培养研究生情况:

 

先后培养(或联合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33名。目前在学硕、博士研究生12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从事青藏高原东部及长江上游山地的植被结构与功能、生态恢复、植物多样性及特色植物资源保育与持续利用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或主研国家基础规划发展项目,国家攻关项目,中科院重点课题,国际合作项目等15项;目前在研项目5项。

 

科研成果:

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特色农业开发与生态聚落建设示范 陈庆恒; 向双; 丁建林; 乔永康; 马玉庆; 冶莲萍; 包维楷; 张咏梅; 潘开文; 王进闯; 曾洪程; 胡科; 吴彦; 周瑾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茂县科学技术局 2004-11-01

2 青藏高原典型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与退化环境恢复途径研究 张镱锂; 包维楷; 周成虎; 摆万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5-01-01

3 岷江上游大沟小流域生态恢复重建 刘照光; 包维楷; 余海清; 乔永康; 潘开文; 吴宁; 胡科; 何永华; 陈庆恒; 吴彦; 周瑾; 曹亚玲; 陈建中; 张咏梅; 吴福寿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1-06-26

4 岷江上游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与示范 吴宁; 刘庆; 包维楷; 潘开文; 李荣伟; 王士革; 罗鹏; 陈国阶; 陈庆恒; 陈劲松; 林波; 庞学勇; 曹亚玲; 谢洪; 张咏梅; 何海; 吴彦; 石福孙; 向双; 丁建林; 尹华军; 乔永康; 魏太昌; 何今; 王进闯; 孙鹏; 王乐辉; 陈秀明; 何永华; 樊宏; 涂建军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6-05-18

5 九寨-黄龙核心景区水资源及生态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应用研究报告 葛文彬; 李前银; 骆耀南; 刘俊贤; 吴宁; 范崇荣; 何政伟; 包维楷; 刘民生; 王志兵; 黄国民; 范晓; 胥良; 王军; 魏良帅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007-02-02

6 人类活动对九寨-黄龙核心景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水资源生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吴宁; 包维楷; 李跃清; 王成璋; 王跃招; 罗鹏; 朱万泽; 于苏俊; 王金锡; 张勇; 庞学勇; 高信芬; 覃容芳; 田宏; 彭玉兰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西南交通大学; 九寨沟管理局; 黄龙管理局 2007-01-16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及合作论文论文170多篇,参编专著5部。

 

出版专著:

 

1、《恢复生态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问题分析 张镱锂; 郑度; 包维楷; 谢高地; 摆万奇; 李双成; 沈振西 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 2001-09-13

2 山地退化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恢复与重建研究 包维楷; 陈庆恒; 刘照光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1994-09-15

3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气候特征及成因 庞学勇; 包维楷;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12-15

4 岷江干旱河谷豆科植物多样性及其空间格局 李芳兰; 包维楷; 朱林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2010-01-15

5 苔藓植物监测机动车尾气中元素排放量研究——以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原始林景点为例 饶瑶; 包维楷; 闫晓丽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02-25

6 九寨沟林下28种乡土观赏植物种子基本特征 苏维维; 包维楷; 周志琼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01-15

7 低强度林窗式疏伐对云杉人工纯林地表微气候和土壤养分的短期影响 王成; 庞学勇;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03-15

8 岷江上游辐射松生长过程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朱鹏; 包维楷; 胡庭兴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2010-04-15

9 42份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吴晓丽;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08-28

10 青藏高原东部原始云杉林及其系列采伐迹地3个林地藓类种群结构与生物量的差异性评估(英文) 包维楷; 雷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9-02-25

11 岷江上游辽东栎与川榛在模拟降雨过程中蒸散特征研究 常志勇; 包维楷; 何其华; 杨以翠; 李芳兰 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9-02-15

12 川西北森林皆伐迹地和四川嵩草草甸土壤及其草本群落的比较研究 周卫生; 吴宁; 包维楷; 干友民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 2009-01-10

13 岷江干旱河谷黄蔷薇和川滇蔷薇更新能力及其限制因素 周志琼; 包维楷; 吴福忠;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2009-04-15

14 大渡河上游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与原始林下地表苔藓层片结构与物种组成 包维楷; 雷波; 庞学勇; 闫晓丽; 贾渝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9-03-15

15 岷江干旱河谷5种乡土植物的出苗、存活和生长 李芳兰; 包维楷; 庞学勇; 冷俐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9-05-15

16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庞学勇; 包维楷;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06-25

17 养护管理措施对地震后退化草坪恢复的影响 闫晓丽; 周志琼;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9-06-20

18 环境胁迫对岷江干旱河谷豆科灌木幼苗根系生长及其结瘤的影响 李芳兰; 朱林海;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大学 2009-08-15

19 旅游干扰对九寨沟原始森林岷江冷杉树干附生苔藓植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英文) 闫晓丽; 包维楷; 朱珠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2009-08-25

20 白刺花幼苗对不同强度干旱胁迫的形态与生理响应 李芳兰; 包维楷;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9-10-15

21 旱生灌木岷谷木蓝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征 曾璠; 冷俐; 包维楷; 周志琼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12-15

22 岷江干旱河谷典型地段整地造林效果评估 朱林海; 包维楷; 何丙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林学系 2009-12-25

23 九寨沟和黄龙自然保护区原始林与次生林土壤物理性质比较 庞学勇; 包维楷; 江元明; 王成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12-25

24 蔷薇种子的休眠及解除方法 周志琼;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2009-11-15

25 岷江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种子库及其自然更新潜力评估 李彦娇; 包维楷; 吴福忠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01-23

26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白刺花叶片生态解剖特征研究 李芳兰; 包维楷; 刘俊华;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01-30

27 大渡河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需水研究 王晶; 包维楷; 庞学勇; 范建容; 杨阿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006-03-30

28 辽东栎萌生个体的地上生物量及其构件分配与生长参数的关系 孟令彬; 包维楷; 张咏梅; 庞学勇; 孙凡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 重庆北碚; 四川成都 2006-03-30

29 旅游活动对九寨沟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 王晶; 包维楷; 何丙辉; 刘艳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四川重庆; 四川成都 2006-03-18

30 成都市外来物种及其管理策略 周卫生; 吴宁; 包维楷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6-06-30

31 旅游干扰对九寨沟冷杉林下植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朱珠; 包维楷; 庞学勇; 闫晓丽; 李玉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07-30

32 萌蘖调控对辽东栎留存萌生株生长与结实的影响 孟令彬; 包维楷; 庞学勇; 孙凡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大学 2006-10-30

33 冷杉天然林下地表主要苔藓斑块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刘俊华; 包维楷 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滨州 2006-11-30

34 岷江上游油松与华山松人工混交林对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 常志勇; 包维楷; 何丙辉; 杨以翠; 何其华 西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重庆北碚;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重庆北碚 2006-12-28

35 陆生高等植物碳含量及其特点 郑帷婕; 包维楷; 辜彬; 何晓; 冷俐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7-03-30

36 萌蘖调控对辽东栎再萌生能力的影响 孟令彬; 包维楷; 庞学勇; 孙凡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大学重庆;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大学 成都 2007-02-25

37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油松人工幼林生物量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李武斌; 包维楷; 何丙辉; 吴文妍; 李芳兰 西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重庆北碚;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重庆北碚 2007-03-30

38 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针叶林和采伐迹地中藓类生长速率及其影响因子 王乾; 吴宁; 罗鹏; 易绍良; 包维楷; 石福孙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7-05-30

39 中国高等植物干质量热值特点 何晓; 包维楷; 辜彬; 郑帷婕; 冷俐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7-05-18

40 岷江干旱河谷多苞蔷薇生长与繁殖特征 周志琼; 包维楷; 吴福忠; 庞学勇; 何晓;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07-15

4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矮探春叶片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李芳兰; 包维楷;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7-07-15

42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四川黄栌(Cotinus szechuanensis)叶片的生态解剖 李芳兰; 包维楷;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7-08-25

43 岷江上游华山松人工林层次结构特征研究 吴文妍; 何丙辉; 李武斌; 包维楷; 李芳兰; 庞学勇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7-08-15

44 避灾露营对城市公共绿地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 庞学勇; 丁建林; 吴福忠; 王红梅; 吴宁;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12-15

45 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白刺花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反应 王红梅; 包维楷; 李芳兰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12-25

46 皆伐对青藏高原东部银露梅种群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杨琰瑛; 包维楷; 王业春; 李芳兰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02-25

47 高海拔区云杉林皆伐迹地早期自然恢复进程中苔藓组成与发育程度评估 闫晓丽;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8-03-15

48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4种水深梯度下芦苇分株地上生物量的分配与生长(英文) 彭玉兰; 涂卫国; 包维楷; 高信芬; 吴宁; 罗鹏; 肖维阳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四川九寨沟 2008-04-25

49 岷江干旱河谷黄蔷薇(Rosa hugonis)生长与繁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 周志琼; 包维楷; 吴福忠; 何晓;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04-15

50 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策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8-07-15

51 高海拔幼林地表苔藓组成与结构——皆伐与造林实践的影响评估 闫晓丽;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8-07-31

52 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灾后生态退化及其基本特点 包维楷; 庞学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8-08-25

53 外源施N对干旱河谷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幼苗生长,生物量及C、N、P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吴福忠; 包维楷;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8-08-15

54 汶川大地震灾后生态环境破坏与受损状况初步评估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8-08-23

55 种子贮藏物质变化及其贮藏生理 徐亮; 包维楷; 何永华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3-10-30

56 大渡河上游地区景观格局与动态 摆万奇; 张镱锂;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北京 2003-02-15

57 不同温度下四川马尔康岷江柏种子的发芽特征 徐亮; 包维楷; 庞学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2005-04-28

58 苔藓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测定方法——以暖地大叶藓为例 包维楷; 冷俐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5-04-28

59 青藏高原东部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小气候及植被演替 庞学勇; 包维楷; 张咏梅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5-06-30

60 九寨沟林下地表径流及其与地表和土壤状况的关系 王晶; 包维楷; 丁德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北碚; 重庆北碚 2005-06-28

61 岷江柏各地理居群生长状况及气候因子分析 庞学勇;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5-08-20

62 温度对四川小金县岷江柏种子发芽的影响 徐亮; 包维楷; 庞学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 2005-08-20

63 相同环境下3种藓类植物光合色素含量的比较 包维楷; 冷俐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5-08-20

64 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林改造对枯落物水文作用的影响 庞学勇; 包维楷; 张咏梅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5-08-28

65 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李芳兰;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2005-12-30

66 青藏高原东部原始林下地表主要苔藓斑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刘俊华; 包维楷; 李芳兰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四川成都 2005-10-20

67 六种人工针叶幼林下地表苔藓植物生物量与碳贮量 包维楷; 雷波; 冷俐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5-10-18

68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四川黄栌叶片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李芳兰; 包维楷; 刘俊华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11-30

69 岷江柏林下土壤养分特征及种群间差异分析 庞学勇;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5-10-28

70 土壤有机质及其研究方法综述 张勇; 庞学勇; 包维楷; 尤琛; 汤浩茹; 胡庭兴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10-30

71 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林改造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庞学勇; 包维楷; 张咏梅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5-10-30

72 基于植被演替的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大渡河上游的森林采伐、更新和退化 阎建忠; 张镱锂; 摆万奇; 刘燕华; 包维楷; 刘林山; 郑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39;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5-11-20

73 生物体内有机氯农药的研究进展 徐亮; 刘月雪;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 成都; 四川 成都 2003-10-30

74 干旱半干旱区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何其华; 何永华;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3-04-28

75 岷江上游典型油松人工幼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包维楷; 乔永康; 陈庆恒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3-12-28

76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褐土不同亚类剖面及养分特征 王春明; 包维楷; 陈建中; 孙辉; 谢嘉穗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3-06-28

77 小气候自记图图像数据采集的数字化处理方法 王乾; 王开运; 包维楷; 杨万勤; 张远彬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恢复生态学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恢复生态学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恢复生态学开放实验室 成都 2003-10-28

78 滇西北德钦县高山、亚高山草甸的人为干扰状况及其后果 包维楷;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 成都; 四川 成都 2003-05-05

79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地有机物和养分库的退化与调控 庞学勇; 刘世全; 刘庆; 林波; 吴彦; 何海;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四川雅安; 重庆师范学院 2004-02-29

80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典型阳坡海拔梯度上土壤水分动态 何其华; 何永华;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4-02-28

81 海南重楼(Paris dunniana Lévl.)种群的生存状况 包维楷; 王丽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4-02-20

82 青藏高原东部针叶林下8种藓类植物的持水和保水能力比较研究 包维楷; 王春明; 吴宁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4-03-15

83 森林植被对降水的截留效应研究 鲍文; 何丙辉; 包维楷; 丁德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成都; 重庆北碚 2004-03-30

84 外来物种水葫芦的生态环境效应 吴虹玥; 包维楷; 王安; 操卫平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成都;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4-04-30

85 森林植被对降水水化学的影响 鲍文; 包维楷; 丁德蓉; 何丙辉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北碚;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重庆北碚 2004-03-30

86 天保、退耕工程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张咏梅; 包维楷; 庞学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4-06-30

87 模拟酸雨对土壤磷元素淋失的影响 雷波; 王定勇;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四川成都 2004-06-20

88 四种藓类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观察 李高阳; 王丽; 包维楷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4-06-25

89 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分配与拦截效应 鲍文; 包维楷; 何丙辉; 丁德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北碚; 重庆北碚 2004-08-28

90 岷江上游油松人工林对降水的截留分配效应 鲍文; 包维楷; 何丙辉; 丁德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 2004-09-30

91 不同坡向人工油松幼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层片的物种多样性与结构特征 雷波; 包维楷; 贾渝; 刘俊华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4-07-25

92 川西地区岷江柏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袁志忠; 包维楷; 何丙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成都;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重庆; 四川成都 2004-08-25

93 岷江柏4个地理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比较分析 袁志忠; 包维楷; 何丙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重庆; 四川成都 2004-08-20

94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苔藓植物中化学元素 吴虹玥; 包维楷; 王安; 陈建中; 雷波; 裴健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4-10-20

95 6种人工针叶幼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层片的物种多样性与结构特征 雷波; 包维楷; 贾渝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成都 2004-09-20

96 外来种入侵对乡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 吴虹玥; 包维楷; 王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四川 成都 2004-02-29

97 岷江上游中山区次生灌丛与人工油松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鲍文;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四川成都 2004-10-30

98 岷江上游23年生油松纯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效应 鲍文; 包维楷; 何丙辉; 丁德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北碚; 四川 成都 2004-10-28

99 岷江柏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地理空间差异 庞学勇; 包维楷; 张咏梅; 冷俐; 袁志忠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4-10-28

100 废水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可行性研究 吴虹玥; 王安; 操卫平; 包维楷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4-06-25

101 岷江上游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特征 鲍文; 包维楷; 丁德蓉; 何丙辉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4-10-30

102 4个岷江柏种群的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及其地理空间差异 徐亮; 包维楷; 何永华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2004-12-28

103 苔藓植物的化学元素含量及其特点 吴虹玥; 包维楷; 王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成都;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2005-01-30

104 青藏高原东部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土壤环境变化 庞学勇; 包维楷; 张咏梅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5-02-28

105 岷江上游油松造林密度对油松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孙书存; 高贤明; 包维楷; 王中磊 南京大学生物系;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 2005-02-28

106 大渡河上游生计方式的时空格局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阎建忠; 张镱锂; 摆万奇; 朱会义; 包维楷; 刘燕华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 0 0 1 0 1 2005-03-30

107 不同温度下四川金川县岷江柏种子的发芽特征 徐亮; 包维楷; 庞学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 2005-04-30

108 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包维楷; 陈庆恒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9-04-11

109 果粮间作模式优化调控研究Ⅳ:系统养分管理及其优化对策探讨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9-08-11

110 粉尘、SO_2和NO_x等的复合污染胁迫下马尾松林的退化特征研究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9-11-20

111 青藏高原东部采伐迹地早期人工重建序列梯度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包维楷; 张镱锂; 王乾; 摆万奇; 郑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成都 2002-05-20

112 大渡河上游林区森林资源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 包维楷; 张镱锂; 王乾; 摆万奇; 郑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2-04-28

113 生态旅游:古老的实践,新兴的研究领域 包维楷; 印开蒲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2-02-28

114 四川瓦屋山原生和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包维楷; 刘照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重点实验室 成都 2002-04-28

115 若尔盖西部草甸的基本类型、特点及近几十年来的变化 王乾; 包维楷; 晏兆莉; KUMPULA Timo; COLPAERT Alfred; MANDERSCHEID Angela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芬兰奥鲁大学地理系; 芬兰奥鲁大学地理系 成都 2002-04-28

116 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问题的探讨 包维楷; 陈庆恒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9-02-28

117 长期复合污染胁迫下杉木林分结构变化研究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9-02-25

118 几种果粮间作人工植物群落生物生产力的动态变化及其优化调控 包维楷; 陈庆恒; 刘照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9-04-28

119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包维楷; 刘照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9-06-28

120 果农间作模式优化调控研究 Ⅲ.玉米间作栽培试验 包维楷; 刘照光; 钱能斌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9-06-18

12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环境优化调控技术研究 包维楷; 陈庆恒; 陈克明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9-10-18

122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农业建设浅析 包维楷; 陈建中; 乔永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1999-05-15

123 退化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组成在人为干扰梯度上的响应 包维楷; 陈庆恒; 刘照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0-08-23

124 中亚热带原生和次生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比较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袁亚夫; 汪泽卫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2000-11-23

125 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次生林自然恢复15年来群落乔木层的动态变化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省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2000-11-20

126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 包维楷; 王春明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0-02-28

127 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及其治理方略 刘照光; 包维楷; 吴宁; 刘庆; 潘开文; 陈庆恒; 印开蒲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0-12-30

128 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种群自然恢复15年来的变化 包维楷; 刘照光; 刘朝禄; 袁亚夫; 刘仁东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省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2001-01-25

129 川西山地生态旅游开发及其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鄢和琳; 包维楷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1-11-15

130 滇西北白马雪山西坡长苞冷杉林群落特征的研究 刘庆; 吴彦; 何海; 吴宁;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重庆师范学院生物系 2001-09-30

131 澜沧江上游德钦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 包维楷; 吴宁; 和绍春; 阿追; 革玛江初; 杨沛芳; 忠永次里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德钦县畜牧局 2001-06-28

132 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维楷; 刘照光; 刘庆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1-02-28

133 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观点 刘照光;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2001-12-28

134 瓦屋山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窗形成特征 包维楷; 刘照光; 袁亚夫; 刘仁东; 刘朝禄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省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2001-08-18

135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的核心——关键种群的作用 刘庆; 乔永康; 吴宁; 潘开文; 包维楷; 王跃招; 曾宗永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2002-06-30

136 燃料油植物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石培礼;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4-10-20

137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 包维楷; 陈庆恒; 刘照光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1995-08-30

138 岷江上游茂县半干旱河谷灌丛优势种间关系的研究 刘庆; 包维楷; 乔永康; 钱能斌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6-03-30

139 湖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特征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1997-11-28

140 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包维楷; 陈庆恒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8-11-20

141 中国的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包维楷; 陈庆恒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8-10-20

142 煤烟型复合污染对柑桔危害的诊断研究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8-03-20

143 煤烟型复合污染物相互作用与转移过程及其特点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1998-09-20

144 坡地清带造林技术评价研究 包维楷; 乔永康; 钱能斌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1998-05-15

145 果粮间作模式生态系统能量输入输出特征研究——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试区为例 包维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1998-08-15

146 藏东原生云杉林下以及砍伐迹地的林间苔藓群落结构与生物量(英文) 包维楷; 雷波; 吴宁; 庞学勇 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5-10-01

147 青藏高原东部森林退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英文) 庞学勇; 包维楷 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5-10-01

148 岷江上游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试验示范研究 刘庆; 尹华军; 吴宁; 包维楷; 潘开文; 陈庆恒 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 2007-09-01

149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木—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幼苗生长土壤生化特征对外源施N的响应 吴福忠; 包维楷; 吴宁 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12-01

150 粉尘和SO_2等的复合污染对柑桔的危害研究 包维楷; 朱忠保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室; 中南林学院生态教研室 成都 1997-02-20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200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2、2003年中科院成都分院十佳青年称号。

 

3、2003年入选中组部、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