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温达志,男,1966年生,江西永丰人。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博士生导师,环境生态学创新研究组首席研究员,“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9-1988.7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系林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8.9-1989.7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课程专业基础课学习。
1989.9-1991.7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森林生态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1.3-2004.7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植物学专业生理生态方向,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1.7-1994.7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从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生物生产力动态监测。
1994.8-1998.9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鼎湖山定位研究站生物要素监测与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生物养分循环。
1994.7-1995.5 瑞典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研究系暨短轮伐森林研究系访问学者,进修“陆地生态系统酸沉降研究理论与方法”和“最佳营养实验设计”。
1998.10-2004.7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从事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对环境胁迫(酸污染、林下光环境、干旱退化坡地)的响应、森林群落组织结构机制以及珠江三角洲典型污染元素历史重建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的研究。
2004.10-2005.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环境植物学研究院访问学者,进修“森林冠层光合作用模型模拟”和“同位素技术在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2004.08-至今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从事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对环境胁迫(酸污染、林下光环境、干旱退化坡地)的响应、森林群落组织结构机制以及珠江三角洲典型污染元素历史重建和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的研究。
教学情况:
培养学生情况:
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3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环境生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监测项目“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监测”,1992-, 负责生物要素的测定与监测。
2.国家科委基础性重大关键项目(PD-85-31)“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研究二级课题:南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生态学研究”,1994-1997,主要研究人员。
3.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基金课题“生长光强对亚热带木本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1994-1996,项目组成员。
4.地方委托项目“深圳南山火力发电厂燃煤烟气对荔枝林的影响”,1993-1996, 项目组成员。
5.地方委托项目“东莞虎门砖厂群燃煤烟气对大气环境和荔枝林的影响与评估”,1993-1996,项目组成员。
6.中国科学院开放台站基金项目《酸沉降对鹤山丘陵生态系统的影响》(1998-2000),课题负责人。
7.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项目“亚热带植物“光合作用控制”对生态环境变迁的适应“(1998-2000),主要研究人员。
8.中日美联合资助“Case-Study of High-Quality Cow-Feeding Grasses Cultivated on Degraded Slope Lands in South China”(1998-2000),主要研究人员。
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酸雨地区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分析与评(1998-2000),课题负责人。
10.广东省环保局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区域大气污染的毒害机理与环境修复途径”(2001-2003),课题负责人。
11.广东省环保局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华南酸雨地区Al的释放、转化与毒害机理》,(2001-2003),项目组成员。
1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2002-2005),批准号KSCX2-SW-120,第1专题“植物C贮存、迁移及其生物学过程研究”负责人。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我国热带南亚热带重要农林业土地类型N2O排放研究”(2002-2004),批准号30170191,项目组成员。
14.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植物光合色素变化的生理生态功能及其对环境变迁的响应”(2003-2005),项目组成员。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酸污染胁迫下植物耐受机理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格局优化”(2004-2006),批准号30370283,课题负责人。
1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交叉型方向项目“我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与反馈的样带研究”,项目组成员。
17.佛山市科技专项基金项目“重度酸污染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格局优化与示范研究”(2005-2006),批准号0102007A,课题负责人。
1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珠江三角洲酸污染地区重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格局优化研究(2005-2006),批准号04002306,课题负责人。
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珠江三角洲酸沉降地区污染指示元素的年代变化(2006-2008),批准号30570349, 课题负责人。
20.中国科学院CERN留学项目“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与物质循环”,瑞典,9个月,1994年
21.中国科学院高访项目“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英国,3个月,2002年
22.国家留学基金高访项目“陆地生态系统响应与环境胁迫”,澳大利亚,6个月,2004年
目前从事的研究课题包括:
1.陆地森林植物对环境变化尤其酸污染胁迫的响应及调节机制。
2.酸沉降地区污染指示元素的时空变化、重要污染历史事件的重建及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3.污染受损或自然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树种生理态学特征与恢复格局优化。
4.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影响下环境质量演变规律。
科研成果:
首次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短轮伐柞蚕林的冠层结构、最佳树型配置、载蚕强度、光合生产力以及营养循环效率,为提高柞蚕场生物生产力以及更有效地利用柞蚕林再生资源提出了合理的策略。近年来, 从传统的群落生物量生产力动态监测转向影响生产力形成与维持过程的机制分析,生态系统响应与环境胁迫(如森林演替中的光强变化、大气酸沉降、干旱退化坡地),试图对这些胁迫或极端生境下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正常反应和失控行为进行界定;为污染胁迫或退化生境下生态系统早期伤害或退化症状提出预测预报。比较研究了外来入侵杂草微甘菊与其伴生种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以及热带亚热带退化坡地C4禾本科牧草产量、光合生理和水分利用等,对外来杂草生长的进一步控制以及华南退化坡地C4禾草植物作为高生产力绿色饲料的前景作了科学论证。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1 贵州普定喀斯特森林3种优势树种叶片元素含量特征 旷远文; 温达志; 闫俊华; 刘世忠; 褚国伟; 周传艳; 王国勤; 张倩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04-25
2 南澳岛光裸地和次生林下6种乡土树幼苗生长与光合特征 刘志发; 申卫军; 温达志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3-18
3 南亚热带人工林16种木本植物重要叶特征参数的相互关系 张继光; 傅声雷; 温达志 ; 张玲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9-07-15
4 薇甘菊和飞机草抗氧化物和膜脂过氧化物对光照和土壤水分的响应 张玲玲 ; 孙芳芳; 温达志 植物生态学报 2009-09-30
5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王志云; 陆耀东 ; 温达志; 徐国良 中国城市林业 2009-10-28
6 鼎湖山异龄马尾松针叶长度序列元素分布 旷远文; 温达志 ; 周国逸; 张德强 植物生态学报 2006-01-30
7 珠江三角洲陶瓷工业污染区植被受害证据与启示(英文) 温达志 ; 旷远文; 刘世忠; 张德强; 陆耀东; 黎建力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6-03-30
8 模拟酸雨对柚木幼苗生长、光合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郑飞翔; 温达志; 旷远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6-03-30
9 五种亚热带树苗的生长与干物质分配格局对大气污染胁迫的响应 郑飞翔; 余春珠; 温达志; 旷远文; 刘菊秀; 褚国伟 生态环境 2006-05-18
10 珠江三角洲马尾松年轮重金属含量年代变化 旷远文; 周国逸; 温达志; 陈少薇; 李祥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09-15
11 广州城郊环境梯度下马尾松针叶元素质量分数变化特征 李祥光; 孙芳芳; 吴敏; 温达志; 旷远文 生态环境 2007- 11-18
12 珠江三角洲马尾松年轮中S的环境指示意义 旷远文; 周国逸; 温达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03-15
13 广东鹤山主要森林生态系统酸沉降影响现状研究 刘菊秀; 周国逸; 温达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08-25
14 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非甲烷低分子碳氢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旷远文; 温达志; 周国逸; 李志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10-25
15 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C贮量分布 唐旭利; 周国逸; 温达志; 张德强; 闫俊华 生态学报 2003-01-25
16 划分土壤类型的一种新方法——以功能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英文) 尹光彩; A S Kerzhentcef; V V Bugrovskiy; 周国逸; 温达志 生态学杂志 2003-08-11
17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锥栗-荷木-黄果厚壳桂群落发展趋势探讨 张咏梅; 周国逸 ; 温达志; 张德强; 张倩媚 植物生态学报 2003-03-20
18 30种园林植物对短期大气污染的生理生态反应 温达志; 孔国辉; 张德强; 彭长连; 张瑞凤; 黎旭 植物生态学报 2003-05-20
19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 唐旭利; 周国逸; 周霞; 温达志; 张倩媚; 尹光彩 植物生态学报 2003-07-20
20 根系分泌物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旷远文; 温达志; 钟传文; 周国逸 植物生态学报 2003-09-20
21 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演替系列地下部分碳平衡及累积速率 周国逸; 周存宇; LiuShuguang; 唐旭利; 欧阳学军; 张德强; 刘世忠; 刘菊秀; 闫俊华; 温达志; 徐国良; 周传艳; 罗艳; 官丽莉; 刘艳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06-20
22 鼎湖山酸沉降背景下主要森林类型水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刘菊秀; 张德强; 周国逸; 温达志; 张倩媚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8-30
23 广东园林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及污染物在叶片的积累 孔国辉; 陈宏通 ; 刘世忠; 张德强; 彭长连; 温达志; 胡羡聪; 薛克娜; 陆耀东; 吴芝扬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12-30
24 39种木本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生理生态反应与敏感性 温达志; 陆耀东; 旷远文; 胡羡聪; 张德强; 薛克娜; 孔国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12-30
25 城市林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陆耀东; 温达志; 陈宏通; 李松锋; 谭家得; 胡羡聪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12-30
26 大气污染对珠江三角洲村边林植被的影响 温达志; 旷远文; 刘世忠; 陆耀东; 黎建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12-30
27 模拟酸雨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彭彩霞; 彭长连; 林桂珠; 温达志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12-30
28 有机物及重金属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旷远文; 温达志; 周国逸 生态学杂志 2004- 02-11
29 树木年轮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温达志; 旷远文; 周国逸; 余春珠 广西科学 2004-05-15
30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各层次优势种热值研究 旷远文; 温达志; 周国逸; 刘世忠; 张德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03-30
31 大气污染胁迫下9种植物幼苗叶片热值、C/N和灰分含量比较 旷远文; 温达志; 周国逸; 张德强; 曹裕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04-30
32 三种木本植物对酸雨的敏感性和抗性 余春珠; 温达志; 彭长连 生态环境 2005-02-20
33 园林绿化植物的抗性及其对SO_2和Pb净化能力分析 张德强; 孔国辉; 温达志; 周国逸; 张瑞凤; 黎旭 广州环境科学 2003-03-30
34 光强对四种亚热带树苗生长特征影响的比较 温达志; 孔国辉; 林植芳; 叶万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9-06-30
35 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细根生产力与周转 温达志; 魏平; 孔国辉; 叶万辉 植物生态学报 1999-07-20
36 城市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响应 彭长连; 温达志; 孙梓健; 林桂珠; 林植芳; 孔国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2-12-30
37 地面氧化亚氮排放静态箱测定技术 李志安; 邹碧; 曹裕松; 刘剑; 温达志 土壤与环境 2002- 12-30
38 三种相思植物对短期大气污染的响应 温达志; 朱剑云; 曹洪麟; 张德强; 叶永昌; 刘颂颂; 李果惠 生态科学 2002-12-30
39 酸与酸肥混合处理对瑞典中部里兹堡松林地上部分的影响 温达志; Folke Andersson 生态科学 1999-03-30
40 宗教文化对鼎湖山森林资源保护的影响 魏平; 温达志 生物多样性 1999-08-21
41 通过树木年轮δ~(13)C重建大气 CO_2浓度的可靠性探讨 候爱敏; 彭少麟; 周国逸; 温达志 科学通报 2000- 07-15
42 外来入侵杂草薇甘菊及其伴生种基本光合特性的比较 温达志; 叶万辉; 冯惠玲; 蔡楚雄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06-30
43 曲江县的牧草生产与养牛业发展关系的研讨 刘伟聪; 陈业明; 丁明懋; 周国逸; 张德强; 温达志; 罗仲良; 李德明; 黄得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30
44 曲江县种草养牛的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条件初探 丁明懋; 周国逸; 张德强; 温达志; 罗仲良; 李德明; 黄得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30
45 不同基肥对退化坡地及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张德强; 周国逸; 温达志; 丁明懋; 罗仲良; 李德明; 黄得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30
46 割草对牧草分蘖萌发的影响 周国逸; 温达志; 张德强; 丁明懋; 刘菊秀; 黄得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30
47 收割次数对四种牧草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周国逸; 张德强; 温达志; 丁明懋; 刘菊秀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30
48 刈割时间和次数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德强; 周国逸; 温达志; 丁明懋; 罗仲良; 李德明; 黄得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30
49 刈割频率对两种牧草越冬的影响 黄得光; 张德强; 周国逸; 温达志; 丁明懋; 罗仲良; 李德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30
50 四种禾本科牧草植物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温达志; 张德强; 周国逸; 丁明懋; 黄得光; 罗仲良; 李德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30
51 四种禾本科牧草植物蒸腾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温达志; 周国逸; 张德强; 丁明懋; 黄得光; 罗仲良; 李德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30
52 禾本科牧草植物的结构、生长特性及其生理学基础 温达志; 周国逸; 张德强; 丁明懋; 刘菊秀; 罗仲良; 李德明; 黄得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30
53 曲江县发展养牛业的组织机构、政策和管理 罗仲良; 伍时强; 温达志; 段桂生; 杨桂芬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0-12-30
54 南亚热带酸雨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土壤与地表水现状的研究 温达志; 周国逸; 孔国辉; 郁梦德 生态学杂志 2000-10-11
55 广东鹤山酸雨地区针叶林与阔叶林降水化学特征 刘菊秀; 温达志; 周国逸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06-30
56 4种木本植物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和吸收光能分配特性对光强的适应 林植芳; 彭长连; 孙梓健; 林桂珠; 温达志 植物生理学报 2000-10-20
57 氯化钾交换-中和滴定法测定森林土壤交换性酸的研究 刘菊秀; 周国逸; 温达志 环境与开发 2000-12-25
58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层植物的生物量及其测定方法的探讨 张倩媚; 温达志; 叶万辉; 孔国辉 生态科学 2000-12-30
59 黄栀子栽培技术与利用 钟传文; 温达志 林业科技通讯 2001-02-28
60 酸沉降影响下广东陆地生态系统表层土壤特征 刘菊秀; 周国逸; 温达志; 褚国伟 农业环境保护 2001-08-30
61 全光和遮阴下两种亚热带木本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 温达志; 叶万辉; 林植芳; 孔国辉; 孙梓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09-30
62 树木年轮δ~(13)C含量幼龄效应的定量化探讨 侯爱敏; 彭少麟; 周国逸; 温达志 生态学报 2001-03-25
63 通过树木年轮δ~(13)C重建大气CO_2碳同位素比δa的可靠性探讨 侯爱敏; 彭少麟; 周国逸; 温达志 生态学杂志 2001-02-11
64 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两种相思植物光合速率和蒸腾效率的初步研究 朱剑云; 叶永昌; 刘颂颂 ; 李果惠; 曹洪麟; 温达志 广东林业科技 2001-09-28
65 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pH值动态变化 刘菊秀; 余清发 ; 褚国伟; 周国逸; 温达志 土壤与环境 2001-03-30
66 按单叶叶面积估测法评估蒿柳(Salix viminalis L.)第一生长季整株叶面积 温达志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6-12-30
67 受干扰的生态系统Ⅱ.柞蚕林N循环与调控 温达志; 杨思河; 李敦求; 姜波 应用生态学报 1996-11-15
68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综述) 温达志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7-09-30
69 鼎湖山锥栗+黄果厚壳桂+荷木群落生物量及其特征 温达志 ; 魏平; 孔国辉; 张倩媚; 黄忠良 生态学报 1997-09-30
70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死木生物量及其特征 魏平; 温达志 ; 黄忠良; 张倩媚; 孔国辉 生态学报 1997-09-30
71 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细根分解干物质损失和元素动态 温达志 ; 魏平; 张佑昌; 孔国辉 生态学杂志 1998-04-11
72 柞蚕林生物生产力和干物质转化研究 温达志; 杨思河; 姜波 生态学杂志 1993-03-02
73 去叶对尖柞生长效应初探 温达志; 杨思河; 尹忠馥; 姜波; 王昌杰; 黄刚 蚕业科学 1993-12-31
74 受干扰的生态系统Ⅰ.柞蚕林的养分循环 杨思河; 文诗韵; 李敦求; 温达志; 姜波; 王昌杰 应用生态学报 1993-12-31
75 模拟酸雨对柚木幼苗生长、光合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郑飞翔; 温达志; 旷远文 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 2006-08-01
76 珠江三角洲马尾松年轮中污染指示元素S的年代变化 旷远文; 温达志; 周国逸 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 2006-08-01
荣誉奖励:
1.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2.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3.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4.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5.2001年获第六届“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6.2002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7.2005年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媒体报道: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哪些因素导致了生态的恶化?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寻找“真凶”。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温达志带领课题组,经过3年的研究,确定了珠三角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酸沉降及重金属污染对森林群落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这一成果登载在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Environ Sci Pollut Res)上。
《北京科技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珠江三角洲的生态问题?
温达志:2000年,我开始从事生态系统酸沉降、酸雨、土壤酸化领域的研究。2006年中期,得到了国家的资助后,我们开始进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的有关研究。城市化的研究包括土地利用,环境质量等,我们的研究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展开。
其实,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70年中期就已经开始对西南地区(重庆)进行了大量的酸沉降研究。后来,相关研究逐渐延伸到了华南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
《北京科技报》:您的研究是怎么开展的?
温达志:我们以广州为中心,向东北和西南方向延伸展开调研;发现城市化、工业化高的大都市地区,污染都很严重,远郊污染相对较轻,但污染潜在风险及森林衰退已经由城区向远郊扩展。
我们对生长在珠三角污染区的马尾松的年轮进行了研究;因为当环境比较恶劣时,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会比较窄。结果发现,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这些马尾松的生长出现了严重的持续衰退。年轮中的重金属(Pb, Cu, Cr)浓度也自那时起上升最快。
这与改革开放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气沉降和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增加时期吻合。大气酸沉降及伴随的土壤酸化等成为生态环境衰退的重要因素。
《北京科技报》:这些衰退的生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到理想状态?
温达志:我们只能通过减排、减轻污染源、改善土壤地质来逐步恢复,但确切地说需要多长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北京科技报》:您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对人们进行城市工业化带来什么启示?
温达志:这次研究为我国酸污染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森林衰退的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证;而且为认识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质量演变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我们必须正视城市工业化中的生态问题,制定合理的方案去缓和二者之间的矛盾。
专家介绍:温达志,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环境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领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南植物园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态与环境定位研究站”站长,“中国科学院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北京科技报 2009年07月23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