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基础科学 » 生态学 »

于贵瑞——生态学家于贵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7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于贵瑞——生态学家于贵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信息:

于贵瑞,男,1959年生,辽宁省大连市新金县人。农学博士和环境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

学习及工作经历:

1.1981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

2.1984年获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硕士学位;

3.1993年获沈阳农业大学农学(土壤物理与改良学)博士学位;

4.1997年获日本千叶大学学术(环境计划学)博士学位;

5.1984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助教;

6.1987年晋升为讲师;

7.1990年提升为副教授;

8.1991年至1993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做访问学者,博士研究生;

9.1994年任千叶大学研究生院助教;

10.1996年任千叶大学园艺学部副教授;

11.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引进国外杰出人材”计划回国任CERN综合研究中心生态系统管理学研究员。

社会兼职: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研究部主任;

2.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

3.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4.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5.CERN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6.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7.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8.日本生态学会和农业气象学会会员;

9.AsiaFLUX指导委员会委员;

10.担任《应用生态学报》副主编;

11.《资源科学》编委。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理论和方法、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及其管理、植物生理生态、SPAC系统水分运动等领域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中科院重大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等10余项科研项目。

1.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引进国外杰出人材”项目“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生态学过程研究”, 主持人, 2000年01月-2002年06月;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陆地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的生理生态机制及其模型研究”, 主持人, 2003年1月-2006 年12月;

3.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骨干科学计划,“陆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研究”项目负责人,2001年7月-2004年7月;

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工程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首席科学家之一, 第一课题“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观测研究”负责人, 2001年08月-2005年12月;

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第一课题“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储量的对比研究”负责人, 2002年12月-2007年12月;

6.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二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负责人, 2002年12月-2006年12月;

7.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建设”项目负责人之一,2005年11月-2008年12月;

8.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 项目负责人,第一课题“生态系统变化的过程机理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负责人, 2005年9月-2008年8月;

9.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我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性样带研究”, 项目负责人,第一课题“生态系统水碳氮循环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负责人, 2006年1月-2010年12月;

1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氮通量特征及其环境控制作用研究”,主持人, 2007年1月-2009 年12月;

11.国家基金委中日韩三国国际合作重大基金项目(A3),CarboEastAsia:基于通量观测网络的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模型综合研究,主持人,2007年9月—2010年9月。

研究成果:

多年来,在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管理、生态系统的水循环与水管理、生态信息科学与数据资源管理的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学术贡献,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框架及其基本原理;

创新性的开发了基于气孔行为的蒸腾-光合作用统和模型和水分利用效率模型,为开展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形成的生理化学机制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领域,率先组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对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和环境控制机制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耕作制度原理与优化设计方法 辽宁科技出版社 1990   

2.种植业系统分析与优化控制方法 农业出版社 1991   

3.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 气象出版社 2003   

4.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化信息研究图集—气候要素分卷 气象出版社 2004

5.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的原理与方法 作者:于贵瑞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6.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及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者:于贵瑞 孙晓敏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008

7.把握地球生命脉搏的梦想与实践 作者:于贵瑞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009

8.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的前沿科学问题 作者:于贵瑞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9.植物光合、蒸腾与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态学 作者:于贵瑞 王秋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2010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二氧化碳储存通量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张弥; 温学发; 于贵瑞; 张雷明; 伏玉玲; 孙晓敏; 韩士杰;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5-15

2 近50年中国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 朱旭东; 何洪林; 刘敏; 于贵瑞; 孙晓敏; 高彦华; 地理学报 2010-03-15

3 森林生态系统气体调节服务季节动态(英文) 李士美; 谢高地; 于贵瑞; 张彩霞; 盖力强;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0-03-15

4 长白山温带混交林林冠下层CO_2通量对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贡献 郑泽梅; 张弥; 温学发; 孙晓敏; 于贵瑞; 张雷明; 韩士杰; 吴家兵; 生态学报 2009-01-15

5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胡中民; 于贵瑞; 王秋凤; 赵风华; 生态学报 2009-03-15

6 蒙古高原中部草地土壤冻融过程及土壤含水量分布 刘帅; 于贵瑞; 浅沼顺; 杉田伦明; 张雷明; 赵风华; 胡中民; 李胜功; 土壤学报 2009-01-15

7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叶片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 任书杰; 于贵瑞; 陶波; 官丽莉; 方华军; 姜春明; 生态学报 2009-04-15

8 太阳辐射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张弥; 于贵瑞; 张雷明; 孙晓敏; 温学发; 韩士杰; 植物生态学报 2009-03-31

9 温度和生物因子对农田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生态系统为例(英文) 郑泽梅; 于贵瑞; 温学发; 张雷明; 孙晓敏; 资源科学 2009-04-15

10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湍流谱特征 张明达; 张一平; 孙晓敏; 宋清海; 杨振; 高举明; 谭正洪; 赵双菊; 于贵瑞 ; 生态学杂志 2009-09-15

11 基于模型数据融合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循环模拟 张黎; 于贵瑞; 何洪林; 张雷明; 植物生态学报 2009-11-30

12 陆生植物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适应 姜春明; 于贵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01-15

13 不同降水梯度下草地生态系统地表能量交换 刘帅; 李胜功; 于贵瑞; 孙晓敏; 张雷明; 杉田伦明; 李英年; 张宪洲; 王艳芬; 生态学报 2010-02-08

14 水分胁迫对灌浆期燕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白向历; 齐华; 何萍; 于贵瑞; 张耀兰; 李春; 金路路; 任志萍; 杂粮作物 2006-02-25

15 中国地表净辐射推算方法的研究 刘新安; 于贵瑞; 何洪林; 蔡福; 祝青林; 自然资源学报 2006-01-30

16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CO_2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赵亮; 徐世晓; 李英年; 唐艳鸿; 赵新全; 古松; 杜明远; 于贵瑞; 西北植物学报 2006-01-30

17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能量平衡闭合研究——以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为例 刘允芬; 于贵瑞; 李菊; 宋霞; 陈永瑞; 林业科学 2006-02-28

18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风时空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张一平; 宋清海; 于贵瑞; 孙晓敏; 窦军霞; 应用生态学报 2006-01-30

19 长白山各植被带主要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模型模拟的试验研究 郭忠玲; 郑金萍; 马元丹; 李庆康; 于贵瑞; 韩士杰; 范春楠; 刘万德; 生态学报 2006-04-30

20 中国东部地区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析 张城; 王绍强; 于贵瑞; 何洪林; 张文娟; 王伯伦; 陈庆美; 吴志峰; 资源科学 2006-03-30

21 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补给、分解及大气CO_2通量交换 李英年; 王勤学; 杜明远; 赵亮; 徐世晓; 唐艳鸿; 于贵瑞; 赵新全; 古松; 草地学报 2006-03-30

22 景观植被生态系统水平衡模拟与分析 张娜; 于贵瑞;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05-30

23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C贮量及其分配格局 吕晓涛; 唐建维; 于贵瑞; 张一平; 山地学报 2006-05- 30

24 热带季节雨林冠层树种绒毛番龙眼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宋清海; 张一平; 郑征; 于贵瑞 ; 孙晓敏; 应用生态学报 2006-06-30

25 青藏高原两种草甸地表通量季节变化特征 赵亮; 徐世晓; 李英年; 赵新全; 于贵瑞; 古松; 杜明远; 草地学报 2006-05-30

26 非生长季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CO_2通量特征 吴家兵; 关德新; 施婷婷; 韩士杰; 于贵瑞; 孙晓敏; 林业科学 2006-09- 30

27 长白山几种主要森林群落木本植物细根生物量及其动态 郭忠玲; 郑金萍; 马元丹; 韩士杰; 李庆康; 于贵瑞; 范春楠; 刘万德; 邵殿坤; 生态学报 2006-09-30

28 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联网观测研究进展 牛栋; 李正泉; 于贵瑞; 地球科学进展 2006-11-10

29 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水碳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胡中民; 于贵瑞; 樊江文; 温学发; 地理科学进展 2006-11-30

30 基于空间化技术对中国近50年平均气温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 蔡福; 张淑杰; 于贵瑞 ; 祝青林; 刘新安; 高原气象 2006-12-30

31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建设和发展 于贵瑞;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6-12-30

32 中国温带草地地上生产力沿降水梯度的时空变异性 胡中民; 樊江文; 钟华平; 于贵瑞;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 30

33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思路 于贵瑞 ; 伏玉玲; 孙晓敏; 温学发; 张雷明;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34 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通量观测空间代表性初步研究 米娜; 于贵瑞; 温学发; 孙晓敏;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35 中国东部森林样带典型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季节变化 张雷明; 于贵瑞; 孙晓敏; 温学发; 任传友; 宋霞; 刘允芬; 关德新; 闫俊华; 张一平;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36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_2通量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控制机制 张军辉; 于贵瑞; 韩士杰; 关德新; 孙晓敏;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37 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季节变异特征 刘允芬; 于贵瑞; 温学发; 王迎红; 宋霞; 李菊; 孙晓敏; 杨风亭; 陈永瑞; 刘琪璟;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38 中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对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的影响 孙晓敏; 温学发; 于贵瑞 ; 刘允芬; 刘琪璟;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39 亚热带人工林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 宋霞; 于贵瑞; 刘允芬; 孙晓敏; 林耀明; 温学发;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40 鼎湖山常绿针阔叶混交林CO_2通量估算 王春林; 于贵瑞; 周国逸; 闫俊华; 张雷明; 王旭; 孙晓敏;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41 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初探 张一平; 沙丽清; 于贵瑞; 宋清海; 唐建维; 杨效东; 王跃思; 郑征; 赵双菊; 杨振; 孙晓敏;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42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热储量初步研究 窦军霞; 张一平; 于贵瑞; 赵双菊; 王馨; 宋清海;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43 青藏高原金露梅灌丛草甸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的季节变异及其环境控制机制 李英年; 孙晓敏; 赵新全; 赵亮; 徐世晓; 古松; 张法伟; 于贵瑞;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44 内蒙古羊草草原碳交换季节变异及其生态学解析 郝彦宾; 王艳芬; 孙晓敏; 黄祥忠; 崔骁勇; 牛海山; 张亚红; 于贵瑞;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6-12-30

45 水分胁迫对内蒙古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伏玉玲; 于贵瑞 ; 王艳芬; 李正泉; 郝彦宾;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46 西藏高原草原化嵩草草甸生态系统CO_2净交换及其影响因子 石培礼; 孙晓敏; 徐玲玲; 张宪洲; 何永涛; 张东秋; 于贵瑞;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47 青藏高原低气压条件下高寒草甸群落光量子效率对温度的响应 徐玲玲; 张宪洲; 石培礼; 于贵瑞;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48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李俊; 于强; 孙晓敏; 同小娟; 任传友; 王靖; 刘恩民; 朱治林; 于贵瑞;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49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ChinaFLUX观测站CO_2模拟研究通量 何洪林; 于贵瑞; 张雷明; 孙晓敏; 苏文;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2-30

5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收支特征 吴家兵; 关德新; 张弥; 韩士杰; 于贵瑞; 孙晓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01-30

51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作用 傅伯杰; 牛栋; 于贵瑞; 地理科学进展 2007-01-30

52 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的生态系统方法:概念、原则与应用 周杨明; 于秀波; 于贵瑞; 地球科学进展 2007-02-10

53 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的机理模拟及其与观测的比较研究 顾峰雪; 曹明奎; 于贵瑞; 陶波; 温学发; 刘允芬; 张雷明; 地球科学进展 2007-03-10

54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建设和发展 于贵瑞;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7-01-30

55 赣中亚热带森林植被碳储量 李海涛; 王姗娜; 高鲁鹏; 于贵瑞 ; 生态学报 2007-02-28

56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冠层下方CO_2通量及其环境响应 王春林; 周国逸; 王旭; 唐旭利; 周传艳; 于贵瑞; 生态学报 2007-03-30

57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四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李海涛; 于贵瑞; 李家永; 陈永瑞; 梁涛; 生态学报 2007-03-30

58 井冈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磷、钾释放速率 李海涛; 于贵瑞; 李家永; 梁涛; 陈永瑞; 应用生态学报 2007-02-28

59 水稻、大豆、玉米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光强响应的滞后效应 王建林; 齐华; 房全孝; 于贵瑞; 华北农学报 2007-04-28

60 森林土壤碳、氮淋失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方华军; 程淑兰; 于贵瑞; 地理科学进展 2007-05-15

61 基于GIS的华北-辽南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侯西勇; 岳燕珍; 于贵瑞; 何洪林; 资源科学 2007-07-15

62 复杂地形条件下涡度相关法通量测定修正方法分析 王春林; 周国逸; 王旭; 周传燕; 于贵瑞 ; 中国农业气象 2007-08-15

63 东北地区大豆鼓粒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王建林; 于贵瑞; 齐华; 中国农业气象 2007-08-15

64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王春林; 周国逸; 唐旭利; 王旭; 周传艳; 于贵瑞; 唐力生; 孟泽; 生态学报 2007-07- 15

65 应用卫星与气象数据及其关系研究黄河流域的荒漠化现状(英文) 王秀峰; 松冈延浩; 于贵瑞 ; 何洪林; 谷宏; 松村伸二; 遥感学报 2007-09-15

66 通量贡献区叶面积指数空间分布的测定 李正泉; 于贵瑞; 赵风华; 伏玉玲; 李英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11-15

67 基于EALCO模型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CO_2通量季节变异的模拟 米娜; 于贵瑞; 王盘兴; 温学发; 孙晓敏; 张雷明; 宋霞; 王树森; 植物生态学报 2007-11-30

68 华北平原冬小麦冠层导度的环境响应及模拟 黄辉; 于贵瑞; 孙晓敏; 王秋凤; 赵风华; 李俊; 欧阳竹; 生态学报 2007-12-15

69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分析 王春林; 周国逸; 王旭; 周传艳; 于贵瑞; 热带气象学报 2007-12- 15

70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654种植物叶片氮和磷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任书杰; 于贵瑞 ; 陶波; 王绍强; 环境科学 2007-12-15

71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大气稳定度特征 杨振; 张一平; 于贵瑞; 宋清海; 高举明; 孙晓敏; 窦军霞; 赵双菊; 谭正洪; 生态学杂志 2008-01-15

72 涡度相关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生态系统呼吸观测中的比较 郑泽梅; 于贵瑞; 孙晓敏; 曹广民; 王跃思; 杜明远; 李俊; 李英年;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2-15

73 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耦合机制初探 赵风华; 于贵瑞; 地理科学进展 2008-01-15

74 不同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对光和CO_2的响应与模拟 王建林; 于贵瑞; 房全孝; 姜德锋; 齐华; 王秋凤; 生态学报 2008-02-15

75 光和 CO_2作用下C_3和C_4作物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耦合关系的差异 王建林; 林荣芳; 于贵瑞; 房全孝; 姜德锋; 齐华; 王秋凤; 李举华; 刘兆丽; 华北农学报 2008-02-28

76 热带季节雨林优势树种叶片和冠层尺度二氧化碳交换特征 宋清海; 张一平; 于贵瑞; 杨振; 赵双菊; 高举明; 孙晓敏;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4-15

77 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方和林内近地层CO_2浓度的时空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谭正洪; 张一平; 于贵瑞 ; 宋清海; 高举明; 杨振; 孙晓敏; 赵双菊; 植物生态学报 2008-05-30

78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地温特征 高举明; 张一平; 于贵瑞; 宋清海; 杨振; 孙晓敏; 赵双菊; 生态学杂志 2008-06- 15

79 NEE观测误差分布类型对陆地生态系统机理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以长白山温带阔叶红松林为例 张黎; 于贵瑞; 顾峰雪; 张雷明; 生态学报 2008-07-15

80 叶片水H_2~(18)O富集的研究进展 温学发; 张世春; 孙晓敏; 于贵瑞; 植物生态学报 2008-07-31

81 温带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潜热通量模拟——气孔导度组合模型在Shuttleworth-Wallace双源模型中的应用(英文) 黄辉; 于贵瑞 ; 伏玉玲; 张雷明; 任传友; 韩士杰; 生态学报 2008-07-15

82 基于全球涡度相关的森林碳交换的时空格局 王兴昌; 王传宽; 于贵瑞;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9-15

83 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王绍强; 于贵瑞; 生态学报 2008-08-15

84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米娜; 于贵瑞; 温学发; 孙晓敏; 王树森;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9-15

85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CO_2通量组分统计不确定性分析 刘敏; 何洪林; 于贵瑞; 骆亦其; 孙晓敏; 王辉民;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8-15

86 利用MODIS影像和气候数据模拟中国内蒙古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 伍卫星; 王绍强; 肖向明; 于贵瑞; 伏玉玲; 郝彦宾;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8-08-15

87 干旱对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碳交换的影响 顾峰雪; 于贵瑞; 温学发; 陶波; 李克让; 刘允芬; 植物生态学报 2008-09-15

88 ChinaFLUX CO_2通量数据处理系统与应用 李春; 何洪林; 刘敏; 苏文; 伏玉玲; 张雷明; 温学发; 于贵瑞; 地球信息科学 2008-10-15

89 生态系统评估的国际案例及其经验 周杨明; 于秀波; 于贵瑞; 地球科学进展 2008-11- 10

90 我国水循环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进展 于贵瑞; 王秋凤 地理科学进展 2003-04-10

91 社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进展 贾绍凤; 王国; 夏军; 于贵瑞; 张士锋; 王金霞 地理学报 2003-03-23

92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 刘纪远; 于贵瑞 ; 王绍强; 岳天祥; 高志强 地理研究 2003-08-25

93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忠学; 于贵瑞 灌溉排水学报 2003-04-30

94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张娜; 于贵瑞; 赵士洞; 于振良 环境科学 2003-01-30

95 生态系统管理、生态信息科学与数据资源管理 于贵瑞; 牛栋; 何洪林 资源科学 2003-01-20

96 生态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信息化管理研究 郭学兵; 苏文; 于贵瑞 资源科学 2003-01-20

97 东北地区辐射资源栅格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范辽生; 刘新安; 于贵瑞; 岳燕珍; 李正泉; 任传友 资源科学 2003-01-20

98 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栅格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任传友; 于贵瑞; 刘新安; 牛栋; 李正泉; 范辽生 资源科学 2003-01-20

99 东北地区降水与湿度气候资料的栅格化技术 李正泉; 于贵瑞; 刘新安; 范辽生; 王秋凤; 任传友 资源科学 2003-01-20

100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太阳资源辐射计算方法研究 何洪林; 于贵瑞; 牛栋 资源科学 2003-01-20

101 氮素胁迫下的冬小麦高光谱特征提取与分析 程一松; 胡春胜; 郝二波; 于贵瑞 资源科学 2003-01- 20

102 拉萨河下游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格局 石培礼; 于贵瑞 资源科学 2003-09-20

103 基于3S的自然植被光能利用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的模拟 张娜; 于贵瑞 ; 于振良; 赵士洞 植物生态学报 2003-05-20

104 遥感在土壤碳储量估算中的应用 张文娟; 王绍强; 常华; 于贵瑞 地理科学进展 2005-05-30

105 青藏高原3种植被类型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的比较 赵亮; 李英年; 赵新全; 徐世晓; 唐艳鸿; 于贵瑞; 古松; 杜明远; 王勤学 科学通报 2005-05-15

106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净二氧化碳交换量特征 徐玲玲; 张宪洲; 石培礼; 于贵瑞; 孙晓敏 生态学报 2005-08-25

107 近30年黄河流域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祝青林; 张留柱; 于贵瑞; 戴东; 蔡福; 刘新安 自然资源学报 2005-07-15

108 气象要素空间化方法精度的比较研究——以平均气温为例 蔡福; 于贵瑞; 祝青林; 何洪林; 刘新安; 李正泉; 郭学兵 资源科学 2005-09-20

109 东北阔叶红松林能量平衡特征 吴家兵; 关德新; 赵晓松; 韩士杰; 金昌杰; 于贵瑞 生态学报 2005-10-25

110 热带季节雨林林冠碳通量不同校正方法的比较分析 张一平; 窦军霞; 孙晓敏; 赵双菊; 宋清海; 于贵瑞; 应用生态学报 2005-12-18

111 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进展 李海涛; 沈文清; 刘琪璟; 于贵瑞 江西科学 2003-09-30

112 MTCLIM模型系列研究报告(4):辐射估算方法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地的改进 李海涛; 夏军; 沈文清; 刘琪憬; 于贵瑞 山地学报 2003-10-28

113 西北地区水资源安全的生态系统途径 闵庆文; 于贵瑞 ; 余卫东 水土保持研究 2003-12-30

114 基于遥感和地面数据的景观尺度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模拟 张娜; 于贵瑞; 赵士洞; 于振良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5-30

115 基于景观尺度过程模型的长白山地表径流量时空变化特征的模拟 张娜; 于贵瑞; 于振良; 赵士洞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5- 30

116 基于景观尺度过程模型的长白山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张娜; 于贵瑞; 于振良; 赵士洞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5-30

117 钾肥对灌浆期冬小麦群体内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齐华; 于贵瑞; 程一松; 王建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5-30

118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有机碳、氮蓄积量的空间特征 陈庆美; 王绍强; 于贵瑞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5-30

119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蓄积量估算误差分析 王绍强; 刘纪远; 于贵瑞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5- 30

120 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方法初探 鲁春霞; 谢高地; 成升魁; 于贵瑞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5-30

121 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樊江文; 钟华平; 梁飚; 石培礼; 于贵瑞 中国草地 2004-01-05

122 海北高寒草甸地区能量平衡特征 李英年; 赵亮; 古松; 杜明远; 于贵瑞; 唐艳鸿; 加藤知道; 王勤学; 赵新全 草地学报 2003-12-30

123 高寒植被类型及其植物生产力的监测 李英年; 王勤学; 古松; 伏玉玲; 杜明远; 赵亮; 赵新全; 于贵瑞 地理学报 2004-01-23

124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冬春时段碳、水、热通量的观测与分析 宋霞; 刘允芬; 徐小锋; 于贵瑞; 温学发 资源科学 2004-05-20

125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估算植被/大气间净CO_2交换量中的不确定性 温学发; 于贵瑞; 孙晓敏 地球科学进展 2004-08-01

126 陆地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循环与过程管理研究 于贵瑞; 王秋凤; 于振良 地球科学进展 2004-10- 01

127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Ⅰ)——气象/气候信息的空间化技术途径 于贵瑞 ; 何洪林; 刘新安; 牛栋 自然资源学报 2004-07-15

128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 Ⅱ)——太阳辐射要素 何洪林; 于贵瑞; 刘新安; 苏文; 牛栋; 岳燕珍 自然资源学报 2004-09-15

129 异质景观年平均蒸发量空间格局模拟 张娜; 于贵瑞; 于振良 生态学报 2004-11-25

130 柑橘叶片气孔导度的环境响应模型研究 齐华; 于贵瑞; 刘允芬; 王建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10-01

131 红壤丘陵区双季稻表观光合量子效率的研究 刘允芬; 于贵瑞; 王利军; 李家永; 宋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10-01

132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Ⅲ)——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 刘新安; 于贵瑞; 范辽生; 李正泉; 何洪林; 郭学兵; 任传友 自然资源学报 2004-11-15

133 亚洲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研究进展 于贵瑞 ; 张雷明; 孙晓敏; 李正泉; 伏玉玲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2-30

134 中国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能量平衡闭合状况的评价 李正泉; 于贵瑞; 温学发; 张雷明; 任传友; 伏玉玲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2-30

135 复杂地形条件下森林植被湍流通量测定分析 温学发; 于贵瑞; 孙晓敏; 刘允芬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2-30

136 开路与闭路涡度相关系统通量观测比较研究 宋霞; 于贵瑞; 刘允芬; 任传友; 温学发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2-30

137 中国亚热带和温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呼吸的季节模式及环境响应特征 于贵瑞 ; 温学发; 李庆康; 张雷明; 任传友; 刘允芬; 关德新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2-30

138 气象条件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_2通量的影响 关德新; 吴家兵; 于贵瑞; 赵晓松; 韩士杰; 金昌杰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2-30

139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表观量子产额和表观最大光合速率的确定 徐玲玲; 张宪洲; 石培礼; 于贵瑞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2-30

140 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CO_2和水热通量的模拟研究 王秋凤; 牛栋; 于贵瑞; 任传友; 温学发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4-12-30

141 冠层尺度的生态系统光合-蒸腾耦合模型研究 任传友; 于贵瑞 ; 王秋凤; 关德新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2-30

142 华北平原农田水热通量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与模拟 秦钟; 于强; 许守华; 胡秉民; 孙晓敏; 刘恩民; 王吉顺; 于贵瑞; 朱治林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2-30

143 中国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 祝青林; 于贵瑞 ; 蔡福; 刘新安; 李正泉; 苏文; 胡磊 资源科学 2005-01-20

144 中国月平均地表反照率的估算及其时空分布 蔡福; 祝青林; 何洪林; 刘新安; 于贵瑞 资源科学 2005-01-20

145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钟华平; 樊江文; 于贵瑞; 韩彬; 胡中民; 岳燕珍; 梁飚 草地学报 2005-12-30

146 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的研究进展 钟华平; 樊江文; 于贵瑞; 韩彬 草业科学 2005-01-15

147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二氧化碳浓度特征 吴家兵; 关德新; 赵晓松; 韩士杰; 于贵瑞; 孙晓敏 应用生态学报 2005-01-18

148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CO_2通量日和月变化特征 徐世晓; 赵新全; 李英年; 赵亮; 于贵瑞; 孙晓敏; 曹广民 科学通报 2005-03-15

149 北方粳稻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响应 王建林; 于贵瑞; 王伯伦; 齐华; 徐正进 植物生态学报 2005-01-20

150 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于贵瑞; 王绍强; 陈泮勤; 李庆康 地球科学进展 2005-05- 30

151 中国自然资源消耗与国家资源安全变化趋势 谢高地; 成升魁; 于贵瑞; 高旺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06-15

152 西部地区植被恢复重建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于贵瑞 ; 谢高地; 王秋凤; 牛栋 自然资源学报 2002-04-15

153 生态信息科学的理论框架初探 周才平; 何洪林; 于贵瑞 资源科学 2002-01-20

154 中国西部植被恢复重建空间格局分析 谢高地; 于贵瑞; 冷允法; 于振良 山地学报 2002-12-28

155 我国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几个重要生态学命题 于贵瑞; 谢高地; 于振良; 王秋凤 应用生态学报 2002-07-30

156 略论生态系统管理的科学问题与发展方向 于贵瑞 资源科学 2001-11-20

157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中的焦点问题 于贵瑞; 牛栋; 王秋凤 资源科学 2001-11-20

158 农田生态系统田间结构的优化配置——以辽河平原中部地区米麦间套作为例 齐华; 肖祖荫; 于贵瑞; 王香河 资源科学 2001-11-20

159 华北平原施氮对农田土壤溶液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胡春胜; 程一松; 于贵瑞 资源科学 2001-11-20

160 红壤丘陵地区双季稻光合特性初步研究 刘允芬; 于贵瑞; 李家永; 宋霞 资源科学 2001-11-20

161 养分胁迫下的夏玉米生理反应与光谱特征 程一松; 胡春胜; 王成; 于贵瑞 资源科学 2001-11-20

16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动态及经营管理模型研究 于振良; 于贵瑞; 赵士洞; Steve Garman 资源科学 2001-11-20

163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特征及对树种更新的影响 于振良; 于贵瑞; 王秋凤; 赵士洞; 延晓冬 资源科学 2001-11- 20

164 长白山暗针叶林林冠空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于振良; 于贵瑞; 牛栋; 赵士洞; 延晓冬; 郭忠玲 资源科学 2001-11-20

165 不同冠层类型的陆地植被蒸发散模型研究进展 于贵瑞 资源科学 2001-11-20

166 几种实际蒸散计算方法在土壤水分模拟中的应用 吕厚荃; 于贵瑞 资源科学 2001-11-20

167 生态系统管理学的概念框架及其生态学基础 于贵瑞 应用生态学报 2001-10-18

168 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生理特征Ⅰ通量的时间变化和环境响应 谭正洪; 张一平; 于贵瑞; 宋清海; 杨振; 高举明; 张明达; 梁乃申;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 2009-10-14

169 蒙古高原中部草地土壤冻融过程及土壤含水量分布 刘帅; 于贵瑞; 浅沼顺; 杉田伦明; 张雷明; 赵风华; 胡中民; 李胜功; 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 2009-10-14

170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 刘纪远; 于贵瑞; 王绍强; 岳天祥; 高志强; 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2-06- 30

171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钟华平; 樊江文; 于贵瑞; 韩彬; 胡中民; 岳燕珍; 梁飚; 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管理第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3-08-01

172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 CO_2通量估算 王春林; 周国逸; 于贵瑞; 张雷明; 王旭; 孟泽;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 2004-06-30

173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风时空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宋清海; 张一平; 于贵瑞; 孙晓敏; 窦军霞;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 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 2004-06-30

174 西双版纳5种木本植物对短期CO_2浓度倍增的响应 宋清海; 张一平; 于贵瑞; 孙晓敏; 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 2005-10-01

175 南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CO_2通量估算 王春林; 闫俊华; 周国逸; 于贵瑞; 张雷明; 王旭; 孟泽; 中国气象学会 2005年年会论文集 2005-10-01

176 西藏高原草原化嵩草草甸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及其影响因子 石培礼; 于贵瑞; 徐玲玲; 张宪洲; 何永涛; 张东秋; 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5-10- 01

177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CO_2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赵亮; 徐世晓; 李英年; 唐艳鸿; 赵新全; 古松; 杜明远; 于贵瑞;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5-08- 01

178 青藏高原2种草甸类型地表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赵亮; 徐世晓; 李英年; 赵新全; 于贵瑞 ; 古松; 杜明远;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5-08-01

179 ChinaFLUX通量观测实时信息系统在CO_2通量观测研究中的服务与应用 李春; 李俊杰; 何洪林; 于贵瑞; 伏玉玲; 苏文;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 2006-10-01

180 ChinaFLUX通量观测实时信息系统在CO_2通量观测研究中的服务与应用 李俊杰; 李春; 何洪林; 于贵瑞; 伏玉玲; 苏文;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 2006-10-01

181 干旱条件下WGEN天气发生器降水模拟的修订和验证 李春; 何洪林; 李俊杰; 于贵瑞; 齐华;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 2006-10-01

182 热带季节雨林叶片和冠层尺度CO_2交换特征值比较研究 宋清海; 张一平; 于贵瑞; 杨振; 赵双菊; 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 2006-08-01

183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CO_2交换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李俊; 于强; 同小娟; 秦钟; 孙晓敏; 于贵瑞; 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 2006-08-01

184 基于EALCO模型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CO_2通量季节变异的模拟 米娜; 于贵瑞; 王盘兴; 温学发; 孙晓敏; 张雷明; 宋霞; 王树森; 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 2007-11-01

185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地温时空特征分析 高举明; 张一平; 于贵瑞; 宋清海; 杨振; 孙晓敏; 赵双菊; 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 2007-11-01

186 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环境控制机制 宋清海; 张一平; 于贵瑞; 张雷明; 杨振; 赵双菊; 高举明; 孙晓敏; 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 2007-11-01

187 近30年黄河流域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祝青林; 张留柱; 于贵瑞; 戴东; 蔡福; 刘新安;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 2008-11-01

荣誉奖励:

1.1999年入选“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资助者;

2.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3.200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4.2007年荣获中国侨联科技创新人才奖;

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