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郭庆祥,男,1950年生,甘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acrocyclic Chemistry》编委、亚洲-大洋洲环糊精科学学会副会长(2003-2005)、IUPAC东亚地区绿色化学网络中方联系人、亚洲—大洋洲绿色与可持续化学学会(AON - GSC)筹备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兼化学系主任(2000-2004)、可再生洁净能源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
1981年12月于兰州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1986年11月--1989年12月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
1990年1月回兰州大学工作,任副教授。
1994年3月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
1995年6月晋升教授。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有机化学和绿色化学研究
科研成果:
在化学中的分子识别、超分子结构化学、生物质的结构化学和绿色有机合成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同时也在交叉学科绿色化学和生物质能源方面开展研究。
1 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 朱锡锋; 郭庆祥; 刘虎; 江鸿; 袁小平; 芮蕾; 郑冀鲁; 陆强; 郭涛; 刘承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5-11-01
2 自热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 朱锡锋; 郭庆祥; 刘虎; 江鸿; 朱满洲; 许毓; 芮蕾; 郑冀鲁; 陆强; 郭涛; 刘承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5-01-01
3 波斯特海生活素 赵以学; 权力敏; 李萍; 郭庆祥; 赵鹏程; 赵建业 青岛四联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2005-04-14
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化学键活性关系的理论研究 郭庆祥; 傅尧; 刘磊; 宋柯盛; 封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07-01
5 DNA光解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郭庆祥; 宋钦华; 黑晓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1-01
发明专利:
1 4-[4-(1-乙氧基酰基-1-甲基乙基苯)]-4-氧代丁酸的制备方法 孟祥明; 郭庆祥; 朱满洲; 吴其华; 蔡继元; 周祯国; 洪华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5-10-12
2 高沸点溶剂分离生物油的方法 邓理; 傅尧; 郭庆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10-15
3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质生物质裂解油的方法 熊万明; 邓理; 傅尧; 郭庆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12-17
4 5-羟甲基糠醛的制备方法 邓晋;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2-18
5 有机阴阳离子对的制备方法及进行金属催化偶联反应的方法 杨楚汀;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7-08
6 一种利用原位还原反应和酯化反应改质生物油的方法 熊万明; 唐喆; 傅尧; 张颖; 芮蕾; 郭庆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9-30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 郭庆祥 俞书勤 张先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
发表论文:
1 亚铜催化的碳杂偶联反应机理 于海珠; 傅尧; 白小宇; 郭庆祥 化学进展 2010-04-24
2 无痕施陶丁格连接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方葛敏; 王晨; 石景; 郭庆祥 化学学报 2009-10-28
3 木质素二聚体模型物裂解历程的理论研究 王华静; 赵岩; 王晨; 傅尧; 郭庆祥 化学学报 2009-05-14
4 生物质裂解油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 熊万明; 傅尧; 陆强; 郭庆祥 科学通报 2009-08-15
5 利用微藻制取生物燃料的研究进展 唐喆; 芮蕾; 张颖; 郭庆祥 现代化工 2009-07-20
6 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酯化改质生物油的研究 熊万明; 傅尧; 来大明; 郭庆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09-10
7 非预混燃烧模型模拟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器中富氢气体的制备(英文) 周密; 闫立峰; 郭庆祥; 朱清时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6-04-27
8 Pd催化的需氧氧化反应的新进展 王嘉瑞; 邓维; 王晔峰;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6-04-30
9 以玉米秆为原料的生物质热解油的特性分析 朱满洲; 朱锡锋; 郭庆祥; 朱清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6-04-30
10 环糊精衍生物与钴/镍卟啉衍生物组成的超分子体系的电子转移反应研究(英文) 文国涛; 朱满洲; 胡惠媛; 孟祥明; 王卓; 郭庆祥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6-08-27
11 哑铃型富勒烯化合物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英文) 胡惠媛; 朱满洲; 张志平; 文国涛; 傅尧; 郭庆祥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6-10-27
12 识别过渡金属离子的1,8-萘二甲酰亚胺多胺衍生物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英文) 文国涛; 朱满洲; 王卓; 孟祥明; 胡惠媛; 郭庆祥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6-12-27
13 C=N双键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 陶传洲; 张威;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7-01-30
14 Fe和Co催化的碳-碳偶联反应的最新进展 王晨;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7-06-15
15 尿素及硫脲与羰基化合物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郑文锐;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物理化学学报 2007-07-15
16 经过极性反转的亲核有机催化 于海珠;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7-05-15
17 精确计算化学键解离能的ONIOM-G3B3方法及其在抗氧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李敏杰; 傅尧; 王华静; 李玉琪; 刘磊; 郭庆祥 化学学报 2007-07-14
18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液体燃料 陆强; 朱锡锋; 李全新; 郭庆祥; 朱清时 化学进展 2007-08-24
19 碳氟键均裂解离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王华静;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化学学报 2007-09-28
20 基于肽的不对称催化剂 刘爱香;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7-10-15
21 液质联用检测人体血浆中的阿奇霉素 胡万群; 许毓; 刘飞; 芮蕾; 郭庆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7-11-10
22 蛋白质的化学全合成 李娟; 郑基深; 沈非; 方葛敏; 郭庆祥; 刘磊 化学进展 2007-12-24
2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左炔诺孕酮 刘飞; 许毓; 胡万群; 郭庆祥 分析测试学报 2007-09-25
24 光敏开关及其在化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孟祥明; 陈孝云; 傅尧; 郭庆祥 化学进展 2008-12-24
25 环境污染物中碳氯键离解能的理论研究 王华静; 傅尧; 王晨; 郭庆祥 化学学报 2008-02-14
26 烃类化合物碳氢键解离焓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郑文锐; 傅尧; 王华静;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8-03-15
27 生物质洁净能源研究中的流化床动力学模型 周密; 阎立峰; 郭庆祥; 朱清时 化学物理学报 2003-10-27
28 色氨酸及其肽对cis-syn型1,3-二甲基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光敏化裂解作用 晏利琴; 宋钦华; 黑晓明; 郭庆祥; 俞书勤 化学学报 2003-09-20
29 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的电子诱导裂解机理及动力学 晏利琴; 宋钦华; 黑晓明; 王文锋; 郭庆祥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3-08-20
30 色氨酸及其肽对cis-syn型1,3-二甲基尿嘧啶二聚体的光敏化裂解作用 黑晓明; 宋钦华; 李劲; 郭庆祥 自然科学进展 2003-09-25
31 1,2-二芳基乙烯分子无损读取研究 文国涛; 丁晓媛; 刘磊; 郭庆祥 化学进展 2005-09-24
32 5-乙酰(苯甲酰)基-4-芳基-3,4-二氢嘧啶-2(1H)-酮的质谱裂解规律(英文) 李前荣; 沙里海; 丁毅; 尹浩; 郭庆祥 化学物理学报 2005-08-27
33 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联用方法 魏凯; 刘磊; 李晓松; 郭庆祥 化学物理学报 2005-10-27
34 5-乙氧羰基-4-取代-6-甲基-3,4-二氢嘧啶-2(1H)-酮的电子轰击飞行时间质谱表征(英文) 沙里海; 李前荣; 尹浩; 郭庆祥; 薛松 化学物理学报 2005-10-27
35 吩噻嗪衍生物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激发态的特性(英文) 刘涛; 袁燕秋; 魏用刚; 郭庆祥 化学物理学报 2005-10-27
36 烯丙位化学键均裂离解能及其取代基效应 王毅敏; 周畅;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5-11-25
37 Ni催化的碳(sp~2)-碳和碳(sp~2)-杂交叉偶联反应 李哲;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5-12-25
38 生物油雾化燃烧特性试验 朱锡锋; 郭涛; 陆强; 郭庆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5-12-30
39 单-6-氧(对硝基苯甲酰基)-β-环糊精与萘衍生物包合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王永辉; 朱满洲; 叶建平; 郭庆祥 化学物理学报 2004-02-27
40 铜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的新进展 邓维;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4-02-25
41 一种新的生物质气发电装置——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尹艳红; 朱威; 夏长荣; 孟广耀; 郭庆祥 可再生能源 2004-06-15
42 含缩醛正离子类脂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英文) 吴其华; 朱满洲; 郭庆祥 化学物理学报 2004-08-27
43 各种金属参与的水相Barbier-Type反应 谭翔晖; 赵晖; 侯永泉;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4-09-25
44 钌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进展 李蕊琼; 傅尧;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4-09-25
45 1,3-二甲基胸腺嘧啶光[2+2]环加成反应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研究 黑晓明; 宋钦华; 汤文建; 王红波; 郭庆祥; 俞书勤 自然科学进展 2004-08-25
46 聚磷酸铵基新型固体电解质及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陈西林; 夏长荣; 郭庆祥 化工学报 2004-12-30
47 铅、汞、镉离子的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 孟祥明; 刘磊; 郭庆祥 化学进展 2005-01-24
48 生物质定向气化制合成气—气化热力学模型与模拟 周密; 阎立峰; 王益群; 郭庆祥; 朱清时 化学物理学报 2005-02-27
49 Sonogashira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 王晔峰; 邓维; 刘磊;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5-01-25
50 辅酶NAD(P)H模型还原碳-碳双键化合物反应机理研究 王宏义; 刘有成; 郭庆祥 兰州大学学报 1999-09-22
51 DNA光复活作用机理研究中的模型化合物 晏利琴; 宋钦华; 郭庆祥 有机化学 2002-12-25
52 NAD(P)H模型引发的还原环化2,2-双取代1,2-二氢茚的合成 王宏义; 刘有成; 郭庆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0-01-15
53 APM3 Molecular Orbital Study on the Conformational Equilibrium of Cyclohexane upon α-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ation 黄欣; 刘磊; 李晓松; 郭庆祥; 刘有成 化学物理学报 2000-10-27
54 蛋白质变性中的熵-焓互补现象 刘磊; 杨超; 郭庆祥 科学通报 2000-05-15
55 DNA光复活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宋钦华; 郭庆祥 化学进展 2001-11-24
56 DNA光解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黑晓明; 宋钦华; 郭庆祥 生命科学研究 2001-12-30
57 苯乙烯吡啶类化合物合成的新方法 汪志勇; 张祖德; 李前荣; 郭庆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02-15
58 乙烯、苯与Li~+、Na~+、K~+形成的阳离子-π复合物结构的理论研究(英文) 张科春; 刘磊; 程宇辉; 郭庆祥 化学物理学报 2002-04-27
59 9─芴基丙二腈及有关化合物的~1HNNR谱和~(13)CNMR谱全归属研究 朱晓睛; 杨立; 郭庆祥; 吴隆民; 刘有成 波谱学杂志 1996-06-30
60 2,2,6,6-四甲基哌啶氧铵盐与吩噻嗪类化合物单电子转移反应动力学——Marcus理论的应用 吴隆民; 郭霞; 王隽; 郭庆祥; 刘中立; 刘有成 中国科学(B辑) 1998-12-15
61 Pd催化的有机胺的空气氧化反应 王嘉瑞; 张蓓蓓; 刘磊; 郭庆祥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 2006-07-01
62 N,N-二甲基氨基酸-钯络合物催化的Heck反应 崔歆; 李哲; 刘磊; 郭庆祥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 2006-07-01
63 新型Zn(Ⅱ)荧光化学传感器 孟祥明; 王懋祥; 朱满洲; 刘磊; 郭庆祥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 2006-07-01
64 LC-MS/MS定量分析血浆中消旋卡多曲代谢物 许毓; 黄金昌; 刘飞; 郭庆祥 2006年世界华人质谱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质谱学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6-07-01
65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分析人血浆中曲克芦丁 许毓; 刘飞; 黄金昌; 郭庆祥 2006年世界华人质谱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质谱学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6-07-01
66 四取代咪唑的质谱表征与裂解分析 许毓; 刘艳芝; 郭庆祥 2006年世界华人质谱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质谱学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6-07-01
67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分析人血浆中盐酸利托君 许毓; 刘爱香; 刘飞; 郭庆祥 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四届全国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 2007-11-01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 1995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2. 2005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
3. 2007年安徽省优秀论文奖。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