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张树永,男,1965年9月出生,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6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化学系后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8年任山东大学化学学院讲师。
2000年任山东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
2003年任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
2004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IUC)做访问学者。
2007年起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
社会任职:
1.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 大学化学编委会委员。
3. 山东化学化工学会理事。
4. 济南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本科生:《物理化学》。
硕士生:《电极过程动力学》。
博士生:《电化学进展》。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研究生13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 电化学合成与电化学制备:超硬材料的常温常压电化学合成;电化学固氮;金属基纳米阵列材料。
2. 金属腐蚀及其防护研究:钢铁、铝及铝合金、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聚合物涂层表征;新型金属表面转化膜。
3. 化学电源新材料新技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BM012):“电化学沉积纳米多孔锡合金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010.1-2012.12,主持。
2. 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电解压舱水对环氧涂层腐蚀防护性能的影响”,2009.10-2011.09,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673068):“金刚石和类金刚石的常温常压电化学还原合成研究”,2007.1-2009.12,主持。
4. 教育部教指委课题:“中外高等学校化学专业评估的比较研究”,2006.10-2010.10,主持。
5. 山东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化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创新与实践”,2005.10-2007.10,主持。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375023):“以水分子为探针电化学研究聚合物/金属界面性能和损坏动力学”,2004.1-2004.12,主持。
7. 中国船舶重工业公司七二五研究所项目:“腐蚀性微生物新陈代谢特征和生命曲线的测量”,2003.03-2004.03,主持。
8. 山东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建设”,2003.1-2004.12,主持。
9.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新型清洗工艺对半导体表面态的影响”,2000.1-2002.12,参加。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3007):“电化学法研究常温常压合成氨的动力学和机理”,2000.1-2003.12,主持。
11. 国家重点攻关课题(97-778-01-01):“新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清洗技术”,1997.1-2000.12,参加。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573100):“电化学阻抗法研究覆盖在铝上环氧膜的吸水与防护性”,,1995.1-1998.12,主要完成人。
科研成果:
1.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2008年获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 基于一级学科的新型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建设,2008年获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发明专利:
1. 瓶装捆扎器或筒装捆扎器 张树永; 张睿哲; 徐春霞 【中国专利】山东大学 2005-05-04
2. 一种无铬达克罗涂料 张树永; 康彪; 张桃; 胡冰; 耿倩 【中国专利】山东大学 2008-09-10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2部。
出版专著:
1《综合化学实验》张树永 贝逸翎 王洪鉴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8
2《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 奚正楷 张树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
发表英文论文:
1. Gao Y.-Y. Zhang S.-Y., "Template-guided Etching for preparation of nanostrucutres", scitopcis,
2. Ang WEI, Q.-J. WANG, X.-H- ZHAO, S.-Y. ZHANG, "Electronic effect of carbon support on Pt catalyst supported on 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 Chem. Res. Chin. Univs., 2010, 26(3): 465-471.
3. Y.-Y. GAO, A.-J. HAN, F. MIAO, G.-L. LI, H. LI, Z.-S. ZHANG, S.-Y. ZHANG, "Preparation of Metallic Nanopore Arrays using Template-guided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 Materials Letters, 2010, 64:1028-1030A.
4. Wang Q.-J., Wei Ang, Zhao X.-H, Zhang S.-Y., "Novel Metal Oxide Support with Water Activation Ability for Use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Chin. J. Chem., 2009, 27(9):1649-1656.
5. X.-F. Lu, H.-J. Wang, S.-Y. ZHANG, D-L. Cui, Q.-L. Wang,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carbon nitride nanotube for methanol electrooxidation " , Solid State Sci., 2009,11(2):428-432
6. Liang Li, Shu-Yong Zhang, Yuehui Chen, et al., "Water trasportation in epoxy resin", Chem. Mater., 2005, 17:839-845.
7. Shu-Yong Zhang*, Yan Kong, Xiu-Yun Zhang, Zuo-Shan Zhang, "hydrophobic interfacing layers for improvement of corrosion protection by plymeric coatings", J. Appl. Electrochem., 2003, 33(11): 1063-1068.
8. Shu-Yong Zhang*, Xiu-Yun Zhang, Zuo-Shan Zhang, Yan Kong, Shou-Nan Hua, "Electroreduction hehaviour of dinitrogen over ruthenium cathodic catalyst", Chem. Lett., 2003, 32(5): 440-441.
9. Shu-Yong Zhang*, Yan Kong, Hong-Juan Li, Xiu-Yun Zhang, Zuo-Shan Zhang,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adhesion formation mechanism at an epoxy-aluminum interface", J. Adh. Sci. Tech., 2003, 17(5):677-685.
10. Shu-Yong Zhang, Yi-Fu Ding, Shan-Jun Li, Xiao-Wen Luo and Wei-Fang Zhou, "Effect of polymeric structure on the corrosion protection of epoxy coatings", Corro. Sci., 2002, 44: 861-869
发表中文论文:
1 溶剂热电化学还原氯仿制备类金刚石碳膜的研究 路丹花; 杜颖颖; 赵晓慧; 张娟; 张树永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胶体与界面化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学报 2010-11-28
2 全方位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张树永; 王仁卿; 樊丽明; 方宏建; 罗超 山东大学教务处; 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教学 2010-10-15
3 培养学生创新、综合思维能力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的中心任务 崔学桂; 张树永; 李建平; 王乃兴; 高峰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山东大学资产处实验室管理科;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济南 【期刊】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04-30
4 综合化学实验充满生机和活力 崔学桂; 张树永; 贝逸翎; 丁元菊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济南 【期刊】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01-20
5 CHCl_3-TBAB-有机溶剂体系电化学沉积金刚石的研究 杜颖颖; 赵晓慧; 路丹花; 张博; 张娟; 张树永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期刊】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0-15
6 新型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Ⅰ.LiNiO_2的中温合成 张树永; 杜强; 冷连; 周爱秋; 华寿南 山东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会议】第二十四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0-08-11
7 新型二次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Ⅱ.中温合成LiNiO_2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张树永; 杜强; 冷连; 周爱秋; 华寿南 山东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会议】第二十四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0-08-11
8 二次锌电极的添加剂研究(摘要) 华寿南; 张树永; 衣守忠 山东大学化学系;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第二十五届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2-11-01
9 常温常压电化学合成金刚石结构B_2O 张博; 邱日; 张树永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会议】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 2005-11-01
10 一种新型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载体的研究 张昀; 魏丽; 林森; 吕英杰; 王清静; 魏昂; 张树永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会议】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 2005-11-01
11 金刚石和类金刚石的常温常压电化学还原合成 张娟; 赵晓慧; 邱日; 张博; 张树永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会议】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 2005-11-01
12 石墨型C_3N_4的固态合成及嵌锂性能研究 杨晓晖; 王红军; 陆希峰; 崔得良; 张树永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胶体与界面化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化学学报 2009-06-14
13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措施初探 张树永; 张剑荣; 陈六平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期刊】大学化学 2009-08-28
14 金刚石和类金刚石的常温常压电化学合成 张博; 邱日; 张娟; 赵晓慧; 张树永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济南 【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02-10
15 催化剂活性测定实验的改进 杨修洁; 陈建强; 任丰丰; 黄士堂; 高婷婷; 周爱秋; 张树永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期刊】大学化学 2008-10-28
16 新型超硬材料富硼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赵晓慧; 张博; 张树永 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期刊】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8-09-25
17 中美大学化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 张树永; 万坚; 李立平 山东大学教务处;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期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8-09-15
18 二次锌电极循环容量的研究 华寿南; 张树永; 阎新华; 刘玉刚; 衣守忠 山东大学化学系; 山东大学化学系; 圣阳电源有限公司;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山东济南; 山东曲阜; 广东深圳 【期刊】电池 2003-04-30
19 模板及其在纳米材料合成领域的应用 张作山; 张树永; 李文荣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济南 【期刊】化学进展 2004-01-24
20 自由体积与亲水性对环氧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 张树永; 孔燕; 丁遗福; 李善君; 周伟舫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复旦大学化学系 济南 【期刊】物理化学学报 2004-04-15
21 铜表面电化学制备黑陶质感转化膜的研究 孙增铭; 孔燕; 李坦; 张树永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济南; 山东济南 【期刊】材料保护 2004-09-30
22 正十二硫醇自组装单层膜改善环氧涂层腐蚀防护性能的研究 孔燕; 张树永; 李红娟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济南 【期刊】化学学报 2004-09-15
23 可逆电极分类刍议 张树永; 牛林; 努丽燕娜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复旦大学化学系 济南 【期刊】大学化学 2003-06-30
24 有关大学生创新教育环境建设的几点意见 张树永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济南 【期刊】大学化学 2003-08-30
25 兴趣培养是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教育的前提 张树永; 宋其圣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济南 【期刊】大学化学 2005-08-30
26 中美大学化学教育评估的比较 张树永; Paul Kelter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伊利诺伊大学Urbana-Champaign分校化学系 济南; Urbana; IL 61801 【期刊】大学化学 2005-10-30
27 锂钛复合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杨晓燕; 华寿南; 张树永 山东大学化学系; 山东大学化学系 【期刊】电化学 2000-09-25
28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硅片溶液清洗技术的进展 张树永; 郭永榔; 曹宝成; 于新好 山东大学化学学院; 山东大学化学学院; 山东大学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及国家电子清洗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期刊】化学进展 2000-02-24
荣誉奖励:
1. 2003年获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称号。
2. 2007年获山东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3. 2007年获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
媒体报道:
山大开选“超级本科生”进泰山学堂可8年“本博贯通”
在新生家长会现场,家长很关心“泰山学堂”的选拔问题
舜网讯 “泰山学堂”怎么进?
五类新生可报名参选,不适应者可自由退出
学生需要通过怎样的程序才能进入“泰山学堂”?在山大各学院昨日组织的新生家长会上,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此了。记者就此采访了山东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树永。
五类新生可报名参选
张树永告诉记者,今年有五类新生可以报名参加遴选:通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科技创新等学科竞赛获得保送资格的新生;参加山东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笔试或面试成绩前30名者;参加2010年高考,原始成绩列考生所在省份理科前600名(省份生源数量40万人以上),或者理科前300名者(省份生源数量20-40万人),考生人数20万名以下的省份列理科前千分之一者;参加2010年高考,原始成绩列所在省份前两名或单科成绩特别优秀者;其他经过个人自荐、中学或专家推荐,确有学科培养潜质者。
新生报名结束后,将进入选拔程序。张树永告诉记者,学校组成了山东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选拔专家组,具体负责学生的资格审核和遴选工作。
学生与老师同住
泰山学堂实行“住宿学院制”,主要承担拔尖学生前两年的培养教育、管理任务,两年以后学生实行双学籍管理,以学生所在专业学院为主、泰山学堂为辅。张树永说,“住宿学院制”指的是进入泰山学堂的学生将与专业老师同住。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与老师交流。
张树永说,泰山学堂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院编制。在大一、大二期间,无论选择哪个取向的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这些课都必须学习。到了大三、大四,泰山学堂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课。
学生不感兴趣可退出
与传统的班级管理不同,进入泰山学堂的学生将实行动态管理。
张树永说,动态管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泰山学堂实行学分制管理方式,学生没有固定班级。第二层意思是,如果学生学了一两个学期,发现自己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感兴趣,或者在年终考评中被发现潜力不足,可以申请退出。
此外,张树永告诉记者,进入泰山学堂的学生,如果中途不被淘汰,学校将按照8年“本博贯通”模式对他们进行长周期培养和精英教育。
这两天山东大学报到的理工类新生每人都领到了一张关于山大泰山学堂2010级学生选拔的通知。据悉,这是山东大学实施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一步。据悉,泰山学堂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计划各招15人左右,共计75人左右。记者了解到,山大2010届理工类新生共计5151人,预计泰山学堂的录取比例为69:1。
山东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树永告诉记者,教育部2009年启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目的是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使之成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作为入选该计划的17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山东大学决定成立“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全面负责该计划的实施。
据悉,对于进入泰山学堂的学生,山大将按照8年“本博贯通”模式对学生进行长周期培养和精英教育。采用“通专结合、文理交融,学研并重、强化创新、多种经历、三个相跨”的培养模式,为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化管理,实施住宿学院制、游学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学习和管理模式,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实行小班授课,加强研究性和研讨式教学,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选用国际一流教材,使计划学生在本科期间人人拥有在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经历。
文章来源:《山东商报》2010-9-9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