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赵建昌,男,1962年1月生,现任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3年(本科)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
1986年(硕士)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桥梁隧道及结构工程专业。
1986年—至今在兰州交通大学任教。
2007年(博士)毕业于上海大学结构工程专业。
学术兼职:
1、甘肃省政府特聘科技首席专家。
2、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
3、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专家。
4、甘肃省施工图审图专家。
5、2004、2005年度甘肃省正高工评审委员会委员。
6、2008年被甘肃省政府特聘为甘肃省建筑物耐久性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建筑物耐久性诊断及加固技术研究;
2、特种结构工程设计方法研究;
3、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应用及理论研究;
4、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理论及抗震设计研究。
承担的科研情况:
主持完成了甘肃省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科技攻关课题4项,铁道部科技计划项目2项,校企合作项目20余项。
1、“高烈度区筒中筒结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甘肃省基金课题)。
2、“8度抗震区异形柱框架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甘肃省攻关课题)。
3、“波纹拱形屋面结构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甘肃省攻关课题)。
4、“高层建筑超级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甘肃省基金课题)。
5、“富硅矿物超细粉末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铁道部科技计划课题)。
科研成果:
获甘肃省建设厅科技进步奖8次,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5次。
1 金属拱形波纹屋盖结构设计软件 赵建昌;程耀东;徐军;张建东;洪伟忠;周乙敏;邹立华;李志渊;张元海 兰州交通大学 2004
2 八度地震设防区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研究 赵建昌;陈志;李军旗 兰州交通大学 2003
3 缓凝材料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应用 王起才;赵建昌;杨子江;张建辉;王东民 兰州交通大学 1999
4 高烈度区高层筒中筒结构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 赵建昌;邹立华;李伟;莫庸;黄锐;金建民;张建东;陈全红;乌兰;黄昆 兰州交通大学 2005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4部。
出版专著:
1、《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2、《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3、《高层建筑结构超级元法》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4、《钢结构设计原理》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发表论文:
1 新旧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影响下的内力计算的组合梁单元法 杨维国; 许红叶; 赵建昌 结构工程师 2009-12-28
2 城市污水环境下混凝土构筑物特殊防护后耐久性分析预测 刘廷滨; 赵建昌 混凝土 2010-05-27
3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张拉摩阻试验研究 赵建昌 水力发电学报 2009-02-25
4 恒载对大挠度梁变形影响的研究 张家玮; 赵建昌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9-02-15
5 隔震加固多层建筑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令赟刚; 赵建昌; 鞠学廷; 张芝华; 李娟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9-09-15
6 基于钢柱、底板、基础相互作用的钢柱脚底板的简化设计 赵建昌; 陈全红 特种结构 2009-06-15
7 轴压下砌体结构加固后加材料强度利用系数的探讨 鞠学廷; 赵建昌; 令赟刚; 刘一钢; 张芝华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9-08-15
8 中、小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李娟; 赵建昌; 令赟刚; 鞠学廷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9-12-15
9 罕遇地震下半圆形大底盘双塔楼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李伟; 赵建昌 科技信息 2009-10-25
10 某电除尘器侧墙板合理形式研究 刘林林; 赵建昌; 刘一钢 山西建筑 2010-02-20
11 罕遇地震下半圆形大底盘双塔楼静力弹塑性分析 李伟; 赵建昌 科技信息 2009-11-25
12 袋式除尘器减震性能的研究 张芝华; 赵建昌; 令赟刚; 鞠学廷; 刘一钢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0-01-20
13 图形数据库应用技术研究 程耀东; 赵建昌; 徐军 工程图学学报 2006-02-28
14 氯离子诱发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锈蚀开始时间的预测方法探析 柴桂红; 宁贵霞; 赵建昌 交通标准化 2006-03-30
15 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界面滑移及变形 张彩霞; 赵建昌 基建优化 2006-02-28
16 梁端锚固情况对锈蚀梁协同工作系数影响研究 徐宁; 赵建昌; 董磊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6-12-30
17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游泳馆镀铝锌压型金属板+钢管桁架结构屋面施工 陈全红; 王进洲; 丁肖华; 赵建昌 甘肃科技 2007-03-15
18 考虑粘结滑移的锈蚀梁非线性解析解及其应用 赵建昌; 徐宁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7-06-15
19 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协同工作系数研究 赵建昌; 徐宁 水利学报 2007-09-15
20 考虑界面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新解法 刘云平; 赵建昌; 包华 结构工程师 2007-10-15
21 部分共同作用组合梁单元刚度矩阵改进 赵建昌 力学与实践 2007-10-15
22 钢柱、柱脚底板、混凝土基础三者相互作用研究 陈全红; 赵建昌 钢结构 2007-10-22
23 某风力机三角形塔架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 刘北雁; 赵建昌 河南建材 2007-12-20
24 考虑粘结滑移的锈蚀钢筋混凝土梁非线性实用分析方法 赵建昌; 徐宁; 杨维国 水力发电学报 2007-12-25
25 梁端弯矩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协同工作系数影响研究 张家玮; 赵建昌; 周继超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8-12-15
26 裙房偏置超限筒中筒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李伟; 赵建昌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2-05
27 某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降温法的有限元分析 刘轲; 赵建昌 山西建筑 2008-02-10
28 梁端弯矩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协同工作系数影响研究 周继超; 赵建昌 河南建材 2008-04-20
29 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混凝土锈胀开裂时间 杨维国; 赵建昌; 许红叶 四川建筑 2008-04-28
30 基于小波重构的脉动风合成及特性研究 赵建昌; 刘爱平; 尚歆; 邹立华 振动与冲击 2008-06-25
31 纵向非均匀锈蚀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徐宁; 陈全红; 赵建昌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8-06-15
32 5·12汶川大地震两当县建筑震害特点及分析 王强; 赵建昌; 边华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8-08-28
33 某重力除尘器灰斗在温度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张婵婵; 赵建昌; 马凯 四川建筑 2008-06-28
34 基础隔震结构考虑摆动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边华伟; 赵建昌; 王强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10-15
35 超效缓凝砂浆与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试验研究 赵建昌; 王起才; 李永和 土木工程学报 2003-08-30
36 多单体组合结构混合振动控制研究 邹立华; 赵人达; 赵建昌 铁道学报 2005-06-10
37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李伟; 李浩; 赵建昌 安徽建筑 2005-06-28
38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在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李伟; 李浩; 赵建昌 甘肃科技 2005-05-30
39 高烈度区空间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乌兰; 赵建昌; 莫庸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5-07-30
40 湿陷性黄土强夯加固振动试验研究 邹立华; 赵建昌; 陈全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09-30
41 双单体组合隔震结构振动随机最优控制 邹立华; 赵建昌; 虞庐松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5-12-25
42 缓倾角红层路堑高边坡应力状态与防护研究 赵建昌; 李永和; 吉随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12-30
43 金属波纹拱壳屋盖板厚取值研究 靳文强; 徐军; 赵建昌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4-01-30
44 桩–土–隔震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响应分析 邹立华; 赵人达; 赵建昌 岩土工程学报 2004-12-20
45 金属拱形屋盖结构设计软件界面的开发和研究 徐军; 程耀东; 赵建昌 甘肃科技 2005-01-30
46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的合理布筋形式分析 李伟; 赵建昌 甘肃科技 2005-01-30
47 金属拱形波纹屋盖CAD软件的开发和研究 徐军; 程耀东; 赵建昌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05-03-30
48 新型缓粘结预应力体系试验研究 赵建昌; 李永和; 王起才 建筑结构学报 2005-04-10
49 变刚度筒中筒结构分析的超元方法 刘云平; 赵建昌; 李永和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5-03-30
荣誉奖励:
2次获甘肃省优秀设计奖。
1、获得1998-1999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3等奖。
2、获得2001-2002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3等奖。
3、获得2002-2003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3等奖。
4、2005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5、2006年甘肃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6、获得2006-2007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2等奖。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