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田凌,女,1963年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博士、副教授。
主讲课程:
1.网络化协同设计工具;
2.络化产品协同设计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协同设计中基于约束的冲突检测与协商技术。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协同设计理论与技术、网络化设计。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863计划 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多学科协同建模仿真方法及实现技术(2006AA04Z112) 清华大学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1 在城市环境下微型飞行器三维轨迹仿真方法 田凌; 温颖怡; 行开新 清华大学 2008- 02-06
2 一种基于产品结构树的仿真流程信息建模及维护方法 田凌; 温颖怡; 苏孝钐 清华大学 2008-04-30
3 一种面向中小企业的可视化文档管理系统的建立方法 田凌; 薛莲 清华大学 2008-06-11
4 一种仿真数据的可视化与协同共享方法 田凌; 温颖怡; 汪旭 清华大学 2008- 07-09
5 一种柔性翼微型飞行器的流固耦合数值仿真方法 田凌; 张晓琴; 薛莲 清华大学 2008- 08-06
6 基于三维VRML模型的虚拟装配方法 田凌; 王巧玉; 尤国平; 陈继忠; 童秉枢 清华大学 2005-01-12
7 网络化协同设计中模型同步浏览操作方法 田凌; 赵慧设; 王巧玉; 尤国平; 陈继忠; 吕振远; 童秉枢 清华大学 2005-01-26
8 通用型协同交流系统中模型批注与操作传输的方法 田凌; 吕振远 清华大学 2006-02-08
9 基于VRML模型的有约束协同装配工艺规划的仿真方法 田凌; 王巧玉 清华大学 2006-03-15
10 基于VRML模型的无约束协同装配工艺规划的仿真方法 田凌 ; 王巧玉 清华大学 2006-03-15
11 一种面向产品级仿真的零部件模型降阶方法 田凌 ; 薛莲; 范灿升 清华大学 2008-09-17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机械制图 作者:田凌 出版社:清华大学 2007
发表论文:
1 支持异地协同设计的异构CAD虚拟装配系统 行开新; 田凌;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8-11-12
2 支持异地协同设计的异构CAD虚拟装配系统 行开新; 田凌;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15
3 微型飞行器实时飞行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薛莲; 田凌; 张晓琴 ; 温颖怡; 系统仿真学报 2009-07-20
4 面向产品级仿真的零部件模型降阶方法 薛莲; 田凌; 范灿升 ; 郝文涛; 计算机仿真 2009-06-15
5 空间能力的测试及其对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影响 冯涓; 田凌 ; 工程图学学报 2009-12-15
6 MEMS CAD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郝文涛; 田凌 ; 童秉枢; 工程图学学报 2006-02-28
7 制图基础课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研究及实践 田凌; 童秉枢; 工程图学学报 2006-10-30
8 基于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协同设计实时性优化技术研究 王巧玉; 田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6-10-30
9 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CAD/CAM系统实现 高德东; 田凌; 郁鼎文; 郝文涛; 童秉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6-11-30
10 面向精密加工的仿真技术研究及应用 高德东; 田凌; 童秉枢; 工程图学学报 2006-12-30
11 面向中小企业及其联盟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温颖怡; 田凌; 郝文涛;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8-15
12 支持系统级仿真与优化的流场模型降阶技术 郝文涛; 田凌; 童秉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1-15
13 10年来我国工程图学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认识与成果 童秉枢; 田凌 ; 冯涓; 工程图学学报 2008-08-15
14 面向协同产品商务的敏捷设计支持系统的研究 童秉枢; 田凌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3-07-20
15 协同装配信息集成建模及装配顺序规划研究 董兴辉; 高陆; 徐晓慧; 田凌; 童秉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3-07-20
16 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田凌; 童秉枢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003- 12-25
17 对称铰链四杆近似直线机构综合方法研究 赵慧设; 田凌; 童秉枢; 韩建友; 董兴辉 机械设计 2003-05-27
18 协同浏览批注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吕振远; 田凌; 陈继忠; 童秉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5-07-20
19 面向协同设计的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系统 陈继忠; 田凌 ; 童秉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8-25
20 UML技术在零部件资源协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温跃杰; 田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09-01
21 协同设计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陈继忠; 田凌; 郝文涛; 童秉枢; 温跃杰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5-08-30
22 面向协同产品商务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研究 陈继忠; 田凌; 童秉枢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5-08-25
23 机类机械制图新课程体系的研究及实践 田凌; 童秉枢; 冯涓 工程图学学报 2005-10-28
24 网络化协同设计中基于XML的信息共享与集成技术 陈继忠; 田凌; 童秉枢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3-12-30
25 协同知识管理中利用共享本体建立产品状态模型 罗炜; 童秉枢; 田凌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4-02-20
26 面向协同装配设计的信息建模 董兴辉; 徐晓慧; 田凌 ; 童秉枢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30
27 网络化协同设计工具 田凌 ; 陈继忠; 赵慧设; 郝文涛; 童秉枢 中国机械工程 2004-10-15
28 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现代CAD技术”课程的改革 童秉枢; 田凌; 冯涓 工程图学学报 2004-12-30
29 对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孟明辰; 王玉坤; 田凌; 黄利平 教学研究 2005-05-20
30 小卫星装配建模与仿真的实现 徐晓慧; 田凌; 董兴辉 工程图学学报 2002-06-30
31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施中的信息建模 童秉枢; 田凌; 李建明 计算机应用 2000-12-30
32 面向企业集成的产品设计共享信息建模 田凌; 童秉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1-09-15
33 基于中性文件机制的异构PDM系统集成方法 田凌; 童秉枢 计算机应用 2001- 10-28
34 支持网络化敏捷设计的异步协同通信系统 梁楙; 田凌; 赵慧设; 童秉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01-01
35 网络化产品协同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田凌; 童秉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03-01
36 基于MSSQL SERVER的PDM系统在开放式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性研究 张建育; 田凌 ; 李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09-01
37 协同设计中基于约束的冲突检测与协商技术 赵慧设; 田凌; 童秉枢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002-11-25
38 基于Internet的三维模型协同浏览与批注系统 赵慧设; 田凌; 梁懋; 童秉枢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2-11-30
39 产品数据管理(PDM)与并行设计的支撑环境 李建明; 李和良; 田凌; 许隆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996- 08-15
40 成组技术原理及其在CAD中的应用 田凌; 童秉枢; 张林煊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1996-10-17
41 积木式二维零件图参数化工具系统 张林煊; 童秉枢; 田凌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1996-10-17
42 基于变型设计和成组技术的零件建模方法 田凌; 童秉枢 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7-05-30
43 PDM环境下基于GT的零件族管理系统 田凌; 李建明; 黄利平 制造技术与机床 1997-09-23
44 SIGRAPH-DESIGN 环境下的机构装配设计技术 田凌; 童秉枢; 刘雄 工程图学学报 1997-09-30
45 基于 STEP 标准的 CAD 与 CAPP 信息集成 孟祥生; 田凌; 童秉枢 工程图学学报 1997-09-30
46 试论微机 CAD 软件平台的技术发展 童秉枢; 田凌 工程图学学报 1997-09-30
47 并行工程中产品数据管理的实施 李和良; 李建明; 田凌; 黄利平; 许隆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998-04-09
48 基于智能 CAD 系统的产品建模方法 田凌; 童秉枢; 刘雄 机械科学与技术 1998-06-20
49 PDM技术在并行工程中的应用与实施 李建明; 田凌; 李和良; 黄利平; 许隆文 中国机械工程 1998- 01-28
50 支持信息共享的企业零件族管理模式研究 田凌; 李建明; 黄利平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10-10
51 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研究 田凌; 童秉枢 现代教育技术 1997-08-15
52 多功能人体温度检测系统 田凌; 丁天怀; 赵立人;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1990-12-27
53 基于GT和PDM的企业零件族管理模式研究 田凌; 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0-11-01
54 MEMS集成化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 尤国平; 田凌; 郝文涛;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 2005-08-01
荣誉奖励:
1.获2007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