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金亚秋——遥感信息专家金亚秋——复旦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2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金亚秋——遥感信息专家金亚秋——复旦大学教授 

专家信息:

金亚秋,男,1947年9月生,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波散射和遥感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职于美国AER研究公司、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香港城市大学、日本东北大学。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0年北京大学毕业。   

1978年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公派出国研究生。

1982、1983、1985年2月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EECS)科学硕士(MS)、电气工程师(EE)、博士(Ph.D)学位。

社会兼职:

1.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2001CB309400)“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应用”首席科学家。

4.IEEE GRSS北京支会创始主席(1998 -2003)。

5.中国电子学会微波遥感与无线电遥感、中国计算物理学会计算电磁三个专业委员会创始主席。

6.国家教育部电子科学与技术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1-2010)。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本科课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与遥感中的电磁波传播。

研究生课程:高等电磁场理论,空间微波遥感。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复杂自然环境中电磁波散射辐射传输与传播、空间遥感与对地监测信息理论与技术、复杂系统中计算电磁学等。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973项目(2001-2006)。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3.军事预研项目。

4.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项目。

5.风云毫米波遥感反演研究。

科研成果:

1.发展了遥感信息基本理论:全极化散射与SAR成像、非均匀自然介质矢量辐射传输、目标与环境复合散射建模,及其多类地表的多类卫星的数据验证;

2.初步建立了第一个陆地水文数据同化系统(微波遥感与陆地水文四维数据同化);

3.通过多课题工作形成两类遥感应用平台,服务于微波大气三水反演与中国气象卫星数据算法,SAR-INSAR多类应用技术;

4.发展了多源信息融合理论方法与环境中多目标跟踪系统(融合模型与多目标识别跟踪应用)。

发明专利:

1 电大复杂体目标与粗糙面背景复合电磁散射数值仿真方法 金亚秋; 徐丰 复旦大学 2008-07-09

2 单次飞行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反演地面数字高程的方法 金亚秋; 罗霖 复旦大学 2003-05-07

3 基于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地表分类方法 金亚秋; 徐丰 复旦大学 2006-04-12

4 利用星载SAR多时相图像识别地表变化的方法 金亚秋 复旦大学 2006-04-19

5 星载微波和红外遥感融合对城区地物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金亚秋; 曹广真 复旦大学 2006-04-19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电磁散射信息与定量遥感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

随机粗糙面与目标复合散射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 2008年

发表论文:

1 二维密集导体目标散射的数值模式匹配法 叶红霞;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10-04-15

2 雷达探测仪对月球次表层结构的探测模拟方法 法文哲; 金亚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04- 15

3 二维随机介质中柱面波传播及其局域性的随机泛函分析 丁锐; 金亚秋; 小仓久直 物理学报 2010-06-15

4 风驱海面低空目标电磁散射的共形匹配层Monte Carlo法有限元数值仿真 刘鹏; 干江涛; 金亚秋 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 2003-11-08

5 多通道微波辐射计遥感探测月壤特征参数 金亚秋; 颜锋华; 梁子长 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 2003-11-08

6 随机粗糙面上目标散射差值计算的快速互耦迭代方法 金亚秋; 叶红霞 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 2006-02- 27

7 密集残差点InSAR相干图像的二种路径积分解缠算法 魏志强; 金亚秋 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 2007-10-01

8 电磁散射与空间微波遥感理论研究进展 金亚秋 2007 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 2007-10-01

9 SSM/I通道上的VRT模型和星载微波遥感数据验证参数反演的新算法 金亚秋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7-10-01

10 城市遥感信息提取的多源数据融合理论及应用 曹广真; 金亚秋 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 2005-08-01

11 多源星载遥感数据融合技术及其在海岸带环境监测与信息评估中的应用 韩震; 金亚秋 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 2005-08-01

12 空间微波遥感信息技术的研究进展 金亚秋 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 2005-08-01

13 月球表面辐射亮度温度模拟与月壤厚度反演 法文哲; 金亚秋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 2005-10-01

14 月球表面的微波主被动遥感的建模模拟与反演 金亚秋; 法文哲; 徐丰 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 2006-12- 01

15 光学观测与被动微波遥感对月壤中~3He含量的定量估算 法文哲; 金亚秋 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 2006-12-01

16 城区高分辨率SAR图像的信息获取与重建 徐丰; 金亚秋 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 2006-12-01

17 机载极化SAR数据对于苫小牧森林生物量的研究 王海鹏; 大内和夫; 金亚秋 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 2006-12-01

18 基于随机几何模型的PiSAR图像中的道路提取 彭静; 金亚秋 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 2006-12-01

19 一种基于最短分割路径的相位解缠算法 魏志强; 金亚秋 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 2006-12-01

20 多轨道飞行全极化SAR图像对目标的立体重构 戴尔燕; 金亚秋 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 2006-12-01

21 P波段Faraday旋转效应分析及其消除方法 戚任远; 金亚秋 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 2006-12-01

22 目标与粗糙面复合散射的解析-数值混合算法 叶红霞; 金亚秋 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 2006-12-01

23 三维目标与随机粗糙面复合电磁散射模拟的FDTD方法 匡磊; 金亚秋 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 2006-12-01

24 随机粗糙面上体目标对脉冲波散射响应的时域有限差分谱方法(SFDTD)计算 匡磊; 金亚秋 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 2007-10-01

25 三维目标与粗糙面复合模型散射的解析-数值混合算法 叶红霞; 金亚秋 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 2007-10-01

26 三维粗糙海面电磁散射的区域分解法及IRBC的FFT加速 刘鹏; 金亚秋 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 2008-07-01

27 双站SAR图像的极化分析 徐丰; 金亚秋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9-01-15

28 密集残差点区域的解缠算法 魏志强; 金亚秋 遥感学报 2009-01-15

29 UHV/VHF波段SAR对次地表层土壤湿度探测与反演(英文) 戚任远; 金亚秋 遥感学报 2009-01-15

30 强杂波下含旋转部件的目标成像及微多普勒提取 罗迎 ; 张群; 封同安; 金亚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9-02-15

31 ALOS SAR图像2EM-MRF方法自动检测2008年 5月中国汶川地震区域三类地表变化 金亚秋; 王大芳 自然科学进展 2009-04-15

32 基于不规则三角网格剖分的非均匀起伏月球表面SAR成像模拟 法文哲; 徐丰; 金亚秋 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 2009-02-15

33 全极化SAR数据反演桥面高度 王海鹏; 徐丰; 金亚秋 遥感学报 2009-05- 15

34 跨界面目标电磁散射Sommerfeld积分的双重广义函数束拟合离散复镜像方法 叶红霞; 金亚秋 物理学报 2009-07-15

35 “嫦娥”1号对月球表面微波辐射观测分析及其月壤厚度反演 法文哲; 金亚秋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0-01-15

36 AMSR-E数据散射与极化指数检测2008年1月中国南方冰雪灾害 金亚秋; 陈昊; 谷松岩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9-12-15

37 多尺度自适应恒虚警率(CFAR)自动检测与重构多方位SAR图像中不同尺度目标物 戴尔燕; 金亚秋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9-12-15

38 一层随机分布的异向材料小椭球粒子的极化散射特征 叶红霞; 金亚秋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6-01-30

39 月球表面多通道辐射亮度温度的模拟与月壤厚度的反演 法文哲; 金亚秋 自然科学进展 2006-01-30

40 目标散射的去取向理论和应用(一)去取向理论 徐丰;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6-02-28

41 随机粗糙面上介质目标差场散射的快速计算方法 叶红霞; 金亚秋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2006-04-20

42 神舟三号CMODIS数据获取长江口悬浮泥沙含量的时空分布 韩震; 金亚秋; 恽才兴 遥感学报 2006-05-30

43 尺度分布的Getis统计对遥感图像特征参量空间自相关性的研究 颜锋华; 金亚秋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6-02-28

44 随机粗糙面上目标散射差值计算的快速互耦迭代方法 叶红霞; 金亚秋 电子学报 2006-06-30

45 用于Landsat ETM+和ERS-2SAR图像融合对城区地物特征分类的BP- ANN/GA混合算法 曹广真; 金亚秋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6-07-30

46 非常密集随机分布球粒子相关散射的数值模拟 杨青; 金亚秋 计算物理 2006-07-25

47 基于脉冲波Mueller矩阵解的系统响应函数对植被层地表面多参数的反演 徐丰; 金亚秋 自然科学进展 2006-06-30

48 目标散射的去取向理论和应用(二)地表分类应用 徐丰;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6-04-30

49 光学观测与微波辐射模拟对月壤厚度的反演 法文哲;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6-06-30

50 借鉴MIT本科生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 金亚秋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08-30

51 ERS-2 SAR和Landsat ETM+数据融合提取崇明东滩典型地物信息与分类 韩震; 金亚秋 海洋环境科学 2006-09-10

52 快速多极子方法中角谱积分分析(英文) 叶红霞; 金亚秋 计算物理 2006-09-25

53 我国海岸带及其近海资源环境监测的遥感技术应用 韩震; 金亚秋; 恽才兴 遥感信息 2006-10-30

54 基于映射投影(MPA)的复杂地面场景极化SAR成像模拟 徐丰; 金亚秋 自然科学进展 2006-11-30

55 强背景杂波下的地面运动目标干涉式三维成像 张群; 金亚秋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7-01-30

56 三层月壤模型的多通道微波辐射模拟与月壤厚度的反演 法文哲; 金亚秋 空间科学学报 2007-01-30

57 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的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应用 金亚秋 地球科学进展 2007-02-10

58 具随机粗糙界面非均匀月壤层全极化脉冲回波探测的模拟 金亚秋; 徐丰; 法文哲 自然科学进展 2007-02-28

59 月球表面微波主被动遥感的建模模拟与反演 金亚秋; 法文哲; 徐丰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7-04-15

60 一种最短分割路径的相位解缠算法 魏志强; 金亚秋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7-04-15

61 粗糙面上2D目标散射的KA-CG方法 叶红霞; 金亚秋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7-04-15

62 城区高分辨率SAR图像的信息获取与重建 徐丰; 金亚秋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7-04-15

63 基于水平集方法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及城区道路提取 曹广真; 金亚秋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7-06-15

64 星载全极化SAR观测P波段Faraday 旋转效应分析与消除 戚任远; 金亚秋 自然科学进展 2007-07-15

65 三维随机粗糙面与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FDTD方法 匡磊; 金亚秋 计算物理 2007-09-25

66 多视SAR图像交叉谱虚部反演海浪信息 王海鹏; 金亚秋; 大内和夫; 原利允 遥感信息 2007-10-15

67 基于纹理特征的拉普拉斯金字塔形微波遥感图像融合 曹广真; 侯鹏; 金亚秋; 毛显强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7-10-15

68 Gauss 比较函数与复杂遥感图像中线状目标的无偏自动检测 彭静; 金亚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7-12- 15

69 相向飞行全极化SAR图像对建筑物的立体重构 戴尔燕; 金亚秋 遥感学报 2007-11-15

70 多方位高分辨率SAR的三维目标自动重建(一) 目标像的检测 徐丰;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7-12-15

71 三维随机粗糙面上导体目标散射的解析-数值混合算法 叶红霞; 金亚秋 物理学报 2008-02-15

72 条带式双站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 徐丰; 金亚秋 微波学报 2008-12- 15

73 三维介质粗糙面上导体目标散射的解析-数值混合算法 叶红霞;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8-12-15

74 复杂自然场景双站SAR成像模拟 徐丰;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8-12-15

75 基于蚁群算法的InSAR相位解缠算法 魏志强; 金亚秋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8-03-15

76 月球表面月壤中~3He含量分布的定量估算 法文哲; 金亚秋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02-15

77 火星探测的微波遥感技术 金亚秋; 法文哲; 徐丰 空间科学学报 2008-05-15

78 多方位高分辨率SAR的三维目标自动重建(二)多方位重建 徐丰;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8-02-15

79 一种改进的子视图交叉相关法检测海面小型移动船舶 王海鹏; 金亚秋; 大内和夫 遥感信息 2008-06-15

80 Pi- SAR极化数据与K分布指数估算森林生物量与实验验证 王海鹏; 金亚秋; 大内和夫; 渡边学; 岛田政信 遥感学报 2008-05-15

81 计算粗糙海面与大型舰船复合散射的双向解析射线追踪法 徐丰; 金亚秋 自然科学进展 2008-07-15

82 基于改进证据理论的多时相微波遥感图像融合及在城区地表变化检测中的应用 曹广真; 侯鹏; 金亚秋 ; 毛显强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8-08-15

83 一层随机非球形粒子高阶散射矢量辐射传输迭代解的参数求逆 梁子长; 金亚秋 计算物理 2003-05-25

84 非均匀散射层矢量辐射传输(VRT)方程高阶散射解的迭代法 梁子长; 金亚秋 物理学报 2003-02-12

85 非均匀随机散射介质层的多次散射和热辐射的分层迭代解 梁子长; 金亚秋 物理学报 2003-06-12

86 SAR图像中极化散射指数和信息熵及其地表识别应用 金亚秋; 陈扉 自然科学进展 2003-02-25

87 微波辐射计对月面特征参数的遥感理论模拟 金亚秋; 颜锋华; 梁子长 电波科学学报 2003-10-25

88 星载微波SSM/I多时相辐射观测的特征指数监测与评估2003年7月中国淮河流域汛情 颜锋华; 金亚秋 地球物理学报 2005-07-17

89 星载红外与微波多源遥感数据提取长江口淤泥质潮滩水边线信息 韩震; 金亚秋 自然科学进展 2005-08- 25

90 SAR图像中运动目标重聚焦改进的最小熵方法 陈轶; 金亚秋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3-02- 15

91 随机粗糙海面的多路径海杂波频谱数值模拟 李彦佐; 金亚秋 微波学报 2005-08- 15

92 粗糙面上混杂非球形粒子层全极化散射数值模拟 徐丰; 金亚秋 微波学报 2005-12- 15

93 极化脉冲回波Mueller矩阵解数值模拟非均匀分层植被与其中随机目标的散射 金亚秋; 陈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30

94 用多阶Mueller矩阵解对非均匀地表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湿度的迭代反演 梁子长; 金亚秋 遥感学报 2004-06-10

95 大范围粗糙海面上舰船与低空目标电磁散射的区域分解计算 刘鹏 ; 金亚秋 自然科学进展 2004-02-25

96 动态起伏海面上低飞目标电磁散射Doppler频谱的有限元-区域分解法数值模拟 刘鹏; 金亚秋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2004-06-20

97 预警雷达信号模拟的研究 叶红霞; 汪文秉; 金亚秋 现代雷达 2004-06-30

98 关于中国研究型大学在“中国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中地位的一些观点 金亚秋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06-25

99 用合成孔径雷达(SAR)单次飞行全极化图像数据进行地面数字高程(DEM)反演 金亚秋; 罗霖 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 2004-06-20

100 低掠角入射粗糙面上低空目标双站散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刘鹏; 金亚秋 中国科学E辑: 工程科学 材料科学 2004-07-20

101 矩形介质天线的时域分析 叶红霞; 汪文秉; 金亚秋 微波学报 2004-04-30

102 三维非均匀散射层与其中异常目标的辐射传输 金亚秋; 梁子长 电波科学学报 2004-08-25

103 星载微波辐射遥感的极化指数距平统计与土壤湿度分布 颜锋华;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4-08-25

104 海面上方运动目标和人造箔条云干扰的多普勒频移仿真 丁晓松;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4-08-25

105 极化散射与SAR遥感信息获取 金亚秋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5-03-30

106 地海环境中目标监测的微波遥感信息技术 金亚秋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5-03-30

107 轴对称有耗介质电磁问题的时域有限元方法 陈晓光; 金亚秋; 聂在平 地球物理学报 1999-03-17

108 星载微波ERS-1和多通道SSM/I观测海洋的相关性和随机粗糙面复合模型的数值模拟 金亚秋; 张南雄; 黄润恒; 王毅 地球物理学报 1999-07-17

109 X波段散射计辐射计组合系统对树木背景中目标的观测研究 金亚秋; 姚传亮; 张南雄; 陈晓光; 郑福海 遥感学报 1999-06-30

110 星载微波遥感对中国1998年洪涝的观测统计研究 陈轶; 郑福海; 张南雄;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1999-09-30

111 散射辐射组合系统对造波水面的观测研究 金亚秋; 姚传亮; 张南雄; 陈晓光; 郑福海 电波科学学报 1999-12-30

112 随机非球形粒子全极化散射的时间相关Mueller矩阵解 常梅; 金亚秋 物理学报 2002-01-12

113 双网格前后向迭代与谱积分法计算分形粗糙面的双站散射与透射 李中新; 金亚秋 物理学报 2002-07-12

114 一层非球形粒子散射的标量辐射传输迭代解的求逆 梁子长; 金亚秋 物理学报 2002-10-12

115 合成孔径雷达多视图像中4个Stokes参数的统计特性 金亚秋; 张南雄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2-11-15

116 低掠角入射动态分形粗糙海面与船目标的双站散射数值模拟 李中新; 金亚秋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2-12-15

117 二维电大尺寸导体群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陈晓光; 金亚秋 应用科学学报 1999-06-30

118 多介质体散射的共轭梯度解法 陈东; 金亚秋 计算物理 2000-03-20

119 用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反演浅海水下地形的一种方法 张巍 ; 金亚秋 ; 沈一帆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11-13

120 单轴手征填充圆柱波导的传输特性研究 王刚; 金亚秋; 程大军 微波学报 2000-03-30

121 军事科技中的微波遥感信息技术 金亚秋 微波学报 2000-12-30

122 陆地表面粗糙度和土壤湿度多维参数同时反演的遗传算法 王悦泉; 金亚秋 遥感学报 2000-06-30

123 从数据到信息——地球环境遥感中的电磁散射与辐射传输 金亚秋 自然科学进展 2000-12-25

124 运动目标回波与地表杂波的多普勒频移的仿真 王世庆;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0-12-30

125 新型X波段散射计辐射计组合系统 姚传亮; 金亚秋; 赵银龙; 方振和; 张南雄; 章俊 电子科学学刊 2000-02-15

126 三维电磁波体积分方程的快速多极子算法 陈晓光; 金亚秋 电子科学学刊 2000-12-15

127 雷达卫星SAR与防卫气象卫星SSM/I对渤海海冰的观测研究 金亚秋; 陈轶; 张巍; 张南雄; 黄润恒; 吴奎桥 地球物理学报 2001-03-17

128 分形粗糙面双站散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李中新; 金亚秋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1-02-20

129 分形粗糙面双站散射的快速前后向迭代法数值模拟 李中新; 金亚秋 物理学报 2001-05-12

130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情形锯齿振荡的数值分析 王世庆; 金亚秋 物理学报 2001-09-12

131 非均匀植被地表全极化散射的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的模拟 张巍; 金亚秋 遥感学报 2001-04-10

132 SAR图像船行尾迹检测的Radon变换和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 王世庆; 金亚秋 遥感学报 2001-08-10

133 海面杂波与目标雷达回波的的数值模拟 李中新; 金亚秋; 陈东 自然科学进展 2001-09-25

134 非均匀植被地表散射的Monte Carlo数值模拟与实验观测 陈轶;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1-03-30

135 数值模拟低掠角入射海面与船目标的双站散射 李中新;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2001-06-30

136 结合谱积分加速法的前后向迭代法数值计算分形粗糙介质面的双站散射和透射 金亚秋; 李中新 电子学报 2002-11- 25

137 一层随机小椭球手征粒子Stokes矢量的极化散射与传输 常梅; 金亚秋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2-06-20

138 用极化脉冲镜向回波反演非均匀植被下地表面的粗糙度与湿度 金亚秋; 陈扉; 常梅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2-12-20

139 锯齿振荡的湍流模型数值模拟 王世庆; 金亚秋 计算物理 2002-05-20

140 下视雷达对海杂波中船目标监测的散射回波数值模拟 金亚秋; 李中新 科学通报 2002-08-30

141 具有泡沫白帽的粗糙海面的后向散射 金亚秋; 黄兴忠; 殷杰羿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07-13

142 泡沫覆盖的随机粗糙海面的双站散射和热辐射 黄兴忠; 金亚秋; 殷杰羿 地球物理学报 1995-03-17

143 对称分层体非均匀衰减系数的矩阵反演法 金亚秋; 刘长龙; 徐立功 科学通报 1995-08-23

144 Ku波段散射计近场海浪标定探测的多参量自动采集与处理系统 王成发; 殷杰羿; 卓敏 ; 刘锦高; 郑正奇; 姚萌; 黄兴忠; 金亚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12-30

145 非球形微粒复合体各向异性的介电特性和渗流转变 金亚秋; 黄兴忠 科学通报 1996-10-23

146 微波兰被动遥感相关特性的数值模拟和实验对比 金亚秋; 黄兴忠 环境遥感 1996-03-30

147 利用主被动遥感数据估算土壤湿度和粗糙度的新方法 黄兴忠;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1996-03-30

148 任意取向非球形群聚粒子极化散射及其数值模拟 黄兴忠;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1996-09-30

149 螺旋-圆锥喇叭天线的理论分析 王刚; 刘刚;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1996-12-30

150 星载SSM/I通道上的辐射传输理论和遥感数据分析 金亚秋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997-12-15

151 群聚球形粒子极化散射的T矩阵数值模拟 黄兴忠; 金亚秋 计算物理 1997-01-20

152 星载微波遥感地表特征参数反演的算法研究 金亚秋 计算物理 1997-09-20

15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植被生物量参数 金亚秋; 刘长龙 遥感学报 1997-06-30

154 加强定量遥感几个方面的综合研究 金亚秋 遥感信息 1997-03-30

155 各向异性密集非球形微粒复合体的有效介电特性和渗流转变 金亚秋; 李刚; 黄兴忠 应用科学学报 1997-06-30

156 极光全天空图象处理和分析系统的软件开发 田玮; 杨惠根; 金亚秋; 刘瑞源 电子科学学刊 1997-02-15

157 随机分布的多个非球形群聚散射体的极化散射及其数值模拟 黄兴忠; 金亚秋 电子科学学刊 1997-06-15

158 星载微波SSM/I对南中国海海面遥感的辐射特征及其风场反演 金亚秋 地球物理学报 1998-02-15

159 矢量波函数求解单轴手征圆柱的电磁散射响应 程大军; 王刚; 金亚秋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998-04- 15

160 星载SSM/Ⅰ微波遥感渤海海冰的辐射特征分析 金亚秋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8-05-13

161 中国 1996 年 7 月南方暴雨水灾星载微波 SSM/I 遥感数据分析 金亚秋 水科学进展 1998-03-10

162 星载微波SSM/Ⅰ遥感在中国东北华北农田的辐射特征分析 金亚秋 遥感学报 1998-03-30

163 星载微波ERS-1和多通道SSM/I观测冰雪的相关性和多层随机介质的数值模拟 金亚秋 ; 张南雄 电波科学学报 1998-06-30

164 用角相关函数识别随机粗糙面上散射目标的有限元解法 金亚秋; 李刚 电波科学学报 1998-09-30

165 螺旋-圆柱波导系统特征值的研究 王刚; 刘刚; 金亚秋 电子科学学刊 1998-04-15

166 星载微波SSM/I对中国西北沙漠地区遥感数据的辐射特征分析 金亚秋 遥感学报 1997-08-15

167 多成分密集随机散射粒子多层随机介质的辐射传输 金亚秋 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1992-12-26

168 随机粗糙表面上相关点的散射 金亚秋 光学学报 1989-05-31

169 随机粗糙面上后向散射的增强 金亚秋 物理学报 1989-10-28

170 随机介质中的矢量辐射传输理论 曾亮; 金亚秋 物理学进展 1990-04-02

171 对“生物组织超声散射的一种改进模式”的质疑 金亚秋 声学学报 1990-08-29

172 多频段微波辐射计对土壤湿度的遥感和理论计算 金亚秋; 张俊荣; 赵仁宇 环境遥感 1990-10-01

173 强起伏连续随机介质的辐射传输理论 金亚秋 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1990-05-31

174 非均匀散射介质的二维矢量辐射传输方程 金亚秋 科学通报 1990-07-15

175 遥感理论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 金亚秋 环境遥感 1991-12- 31

176 一层空间非均匀的随机介质的二维热辐射传输 金亚秋 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1991-10-28

177 冰雪散射和热辐射的定量研究 金亚秋; 韦剑; 肖平 电子科学学刊 1992-10-27

178 密集散射粒子的辐射传输和冰雪遥感的数值特征 金亚秋; 闵昊 计算物理 1992-12-31

179 一层非均匀随机取向非球形粒子的全极化散射 金亚秋; 曾亮 电子学报 1992-09-27

180 海冰微波辐射的数值模式和遥感实验测量 金亚秋; 张俊荣; 赵仁宇 环境遥感 1992-04-01

181 多频段微波辐射计对农作物热辐射的遥感和分层随机介质辐射传输的数值模拟 金亚秋; 张俊荣; 赵仁宇 环境遥感 1992-07-01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1996年和1992年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1992年获光华科技基金奖一等奖。

4.1998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5.1999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6.1997年获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7.1994年国家人事部批准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8.获上海市劳模、首届宝刚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

9.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前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中青年人才基金”首批(1993年全国十人)获得者。

10.获复旦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第二届复旦大学校长奖、上海市优秀教学奖。

11.获第三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与首届上海市十大高校精英提名奖获得者。

12.获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等十多项科技奖励。

媒体报道:


微波、多源,发展多学科交叉的“大遥感科学”

——访遥感信息专家金亚秋教授

十月二十四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实施绕月探测工程,对于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月球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仓库。月球上的氦-3是一种新型核聚变燃料,存量够人类用上近万年。

氦的无放射性同位素氦3(3He)被认为是一种可供人类长期使用、清洁、安全的可控核聚变燃料,它在月球表面的总量比地球上高。我国科学界的一项最新研究,定量地给出了月球表面3He的分布和总量。研究报告发表在ICARUS的论文作为“自然—地球科学”的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予以报导。

复旦大学金亚秋教授及其同事模拟了整个月球表面太阳风通量的分布,这是月壤中3He的主要来源。他们结合了月壤成熟度和月壤中钛铁矿含量的分布,提出估算月球表面月壤厚度分布的一个遥感模型,使定量估算月球表面3He总量的唯一不确定因素得到解决。结合阿波罗着陆点月壤样品的实际测量值,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月球表面月海,即月球表面广阔的平原地区所蕴含的3He含量最高,这是因为月海地区的月壤中钛铁矿含量很高,并估算出月球表面3He总量约为65万吨,远高于原先估计地球上3He的总量20吨。

作为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和应用”项目首席科学家,金亚秋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空间遥感及对地观测相关领域基础研究,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进步,为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微波、多源

空间遥感与对地监测当今的前沿特点是“微波”加“多源”(可见光、红外、微波、多通道、多极化、多系列、多用途、主动与被动等,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

记者:我们看到这次“嫦娥一号”身上携带的微波探测仪是世界上首次在探月卫星上装载微波遥感装置,此次任务对我国现有的遥感测控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我们当前的空间遥感技术处于怎样的发展机遇期呢?

金亚秋:二十世纪后半叶,人类认识自身地球环境的最重要的高科技进展就是空间卫星遥感。人类曾用了数百年的时间进行地理探险与地形测绘,而现代卫星遥感每天可发回全球大气、海洋与陆地环境的各类海量般的数据与图像。从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空间遥感已从单一的科学实验发展到多源、多通道、多极化、多系列、多用途、主动(雷达)与被动(辐射计)遥感的综合应用技术,为人类认知和地球科学新发展展现了广阔的新天地。

在我国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中,空间遥感与对地观测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对我国自然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利用、自然灾害监测、空间科学-天地一体化、国防新技术等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中国持续发展、和平崛起的重要的科学技术保障。

随着风云气象卫星FY-3,4、海洋卫星HY-2,3、环境卫星SAR、探月等工程的开展,今天中国空间微波遥感的发展已开始全面启动,已到了从光学向微波转折的关键期。今后的5~20年将凸现微波遥感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凸现中国与国际在该领域对话的能力。

空间遥感与对地监测当今的前沿特点是“微波”加“多源”,即可见光、红外、微波、多通道、多极化、多系列、多用途、主动与被动等,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

微波/多源遥感的成功取决于“定量的物理基础与实施应用能力”。根据微波多源遥感的国内外发展方向,以我们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解决微波多源遥感发展中散射辐射传输定量信息的科学问题,提高我国微波多源遥感发展中的实施与应用能力。在深一层次上,通过电磁、大气、水文、地表、计算机等综合交叉学科组合的基础科学研究,在大气与地表微波多源遥感上取得集总的实效,为中国空间微波遥感实施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服务。

关键词:大遥感科学

从电磁波谱的光、红外到微波,在多学科交叉上,集物理基础、平台与有效载荷、数据存储分发、信息获取处理、星地观测一体化、各领域应用,形成新兴的“大遥感科学”,是二十一世纪地球系统科学和空间环境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记者:您提到,空间遥感与对地观测领域当今发展方向的前沿特点表现在“微波”与“多源”,其对地观测的具体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金亚秋:由于微波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特点,能穿过云雨、植被,甚至浅层地表,使以往受昼夜云雾影响的可见光与红外遥感获取全球环境1/3的信息增加到全天候地获取全球环境90%以上的信息。微波遥感对目标的物理几何构造敏感,能实现多通道、多极化与极化合成,能实现多种物理特征的定量化。空间微波遥感对全球物理水文数据产品的初步的业务性发布,为气象数值预报、灾情监测与预报、全球和区域性环境评估与监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学视野。同时,微波遥感也在国家安全、军事环境监测、背景中目标识别、制导预警、电子对抗等国防科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分辨率极化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多项微波遥感计划的实施,凸现了以微波遥感为主的发展态势,微波遥感已成为当今空间遥感与对地观测技术的前沿。

多源遥感在不同卫星、不同传感器以不同的方式观测同一地球环境的不同的物理量而能融合获取互补的、更为全面的地球环境与目标信息;

多通道遥感用不同的频点和不同的极化、多极化遥感用多种极化和极化合成对同一环境表现不同的散射与辐射特征而能提供可综合比较、可复合一致的信息;

多时相遥感用不同时间段的遥感数据图像能提取与识别该时间段里地球环境和目标的变化。

因此,从电磁波谱的光、红外到微波(包括VHF、UHF、毫米波、太赫兹),在多尺度(区域性、全球性)、多极化、多通道、多时相、多类别、对地球圈(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多学科(地球、信息、航天、电子、电波、计算、智能处理)交叉上,集物理基础、平台与有效载荷、数据存储分发、信息获取处理、星地观测一体化、各领域应用,形成新兴的“大遥感科学”,是二十一世纪地球系统科学和空间环境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以自然环境中电磁散射辐射传输为科学基础,获取多维定量的科学信息,探求全球和区域性的地球系统科学规律性的认识,形成新的信息、地球、空间科学知识,实现为相关领域服务的新应用手段与技术集成,是当今空间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本质性任务。

关键词:阶段式发展,与国际对话

我国空间对地微波遥感计划正处在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今后的5-20年将凸现微波遥感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凸现中国与国际在该领域对话的能力。

记者:我们看到您早在2001年就启动“973”“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和应用”项目研究,开展空间电磁波遥感与对地监测信息技术研究,请您谈谈该研究的意义及成果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金亚秋:在上一个五年中,我们的“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应用(2001CB309400)”项目取得了四方面的研究成果:

(1)发展了遥感信息基本理论:全极化散射与SAR成像、非均匀自然介质矢量辐射传输、目标与环境复合散射建模,及其多类地表的多类卫星的数据验证;

(2)初步建立了第一个陆地水文数据同化系统(微波遥感与陆地水文四维数据同化);

(3)通过多课题工作形成两类遥感应用平台,服务于微波大气三水反演与中国气象卫星数据算法,SAR-INSAR多类应用技术;

(4)发展了多源信息融合理论方法与环境中多目标跟踪系统(融合模型与多目标识别跟踪应用)。

无论是从基础研究重要性的角度,还是几十年来空间遥感发展的实践证明,当今与未来微波/多源遥感的成功取决于“定量的物理基础与实施应用能力”。

根据国内外星载微波多源遥感与空对地监测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根据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地球资源、空间科学-天地一体化、国防与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根据我们多年来在空间遥感信息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基础研究成果,在空间微波多源遥感发展的背景中解决散射辐射传输定量信息的科学问题,提高我国微波多源遥感发展中的定标验证实施与应用能力。在深一层次上,作综合交叉学科组合的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集总的实效,为中国空间微波遥感实施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服务。

记者:微波、多源遥感研究作为新一轮的综合交叉学科的基础科学研究,主要应对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金亚秋:今天与五年前大不相同了。我国空间对地微波遥感计划正处在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今后的5-20年将凸现微波遥感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凸现中国与国际在该领域对话的能力。从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国内外发展的展望,可以证明:空间遥感定量信息全面深入的基础研究作为一项战略需求,比以往更显得重要和迫切。作为新一轮的综合交叉学科的基础科学研究,我们把工作归纳为解决四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

(1)空间微波-多源遥感信息理论发展的前沿理论;

(2)中国的星载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3)集成性的陆面水文环境四维数据同化与区域气候环境系统研究;

(4)环境中目标监测信息获取的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

我们提出:“地球表层科学的遥感信息与知识实现(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utilization for multi-geospheres sciences)”。力图在当今空间遥感与对地监测信息技术前沿上及时地开展新方向研究、在遥感定量信息物理基础上做出新的自主创新成果,在我国微波多源遥感信息的实施与应用上取得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背景、科学、能力、综合交叉

微波多源(背景)、散射辐射传输(科学)、定量信息实施(能力)、电磁、大气、陆地、水文、计算机(综合交叉)

记者:关于您提出的微波、多源遥感新观点,需要通过电磁、大气、水文、地表、计算机等学科进行综合交叉基础研究,这样一个跨学科的交叉研究项目,具体分为哪几个步骤?

金亚秋:我们提出“全天候多源遥感看中国:地球表层科学空间遥感信息与知识实现”的目标。分七个课题:

前沿理论:课题(1)空间微波遥感信息理论的发展前沿

实施基础:课题(2)新一代气象卫星发展中微波与毫米波大气遥感

实施基础:课题(3)大气地表海洋相互作用微波遥感及其反演理论方法与应用

实施基础:课题(4)星载微波遥感定标与在轨验证的应用基础

应用基础:课题(5)陆面过程四维数据同化与区域气候环境集成系统研究

应用基础:课题(6)国土资源的SAR观测信息与应用

应用基础:课题(7)对地目标监测信息获取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

记者:关于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金亚秋:项目研究内容包括四方面:

1.遥感信息理论与技术发展前沿。研究高分辨率与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电磁散射传输定量信息自动获取与特征重构的理论与方法,发展双站SAR理论建模与信息提取,研究植被底层与次地表层的微波遥感,发展复杂自然介质的矢量辐射传输(VRT)理论及其在遥感与对地观测中的应用,也发展月球等微波遥感信息理论与技术应用方法等。

2.中国的微波遥感技术应用基础。开展中国主被动微波遥感器综合定标、在轨定标与验证的基础问题研究。组合国外在轨卫星与中国风云FY、海洋HY为代表的微波辐射遥感进行大气、海洋、陆地相互作用的特征事件数据验证、反演算法与应用研究。

开展静止轨道毫米波亚毫米波大气遥感对地球大气区域性降水与自然灾害等事件高频次与动态观测的关键问题、数据处理与信息获取理论与方法研究。

发展城市区域的四维(立体与时间维)与四类分辩率(空间、时间、谱、极化)信息研究。开展国土资源的SAR观测技术与应用。

3.集成中国陆地数据同化系统(CLDAS)。同化多源遥感资料,提高我们CLDAS同化系统效率和分辨率,集成同化系统和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完整的陆地水文信息处理和同化系统。

4.环境中三维目标监测与恒虚警率。研究微波空对地监测环境中目标电磁散射信息模拟正问题与识别反演重构逆问题的研究。开展遥感信息处理中计算科学与智能自动化技术。

专家档案

金亚秋 1946年9月生于上海市,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大气物理学系、1978年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公派出国研究生、分别于1982、1983、1985年2月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EECS)科学硕士(MS)、电气工程师(EE)、博士(Ph.D.)学位。现任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他是中国在遥感(GRSS)领域第一个IEEE会士(IEEE Fellow),是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首次十位CNSF优秀人才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前身)获得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2001CB309400)“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应用”首席科学家、IEEE GRSS北京支会创始主席(1998 -2003),中国电子学会微波遥感与无线电遥感、中国计算物理学会计算电磁三个专业委员会创始主席、国家教育部电子科学与技术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1-2010)。

金亚秋教授研究领域为空间微波遥感与对地监测信息理论与技术、复杂自然环境中电磁波散射辐射传输与传播、复杂系统中计算电磁学等。他在国内外已发表530篇学术论文、10本中英文专著与文集、中美发明专利5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二次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光华科技奖一等奖、国家图书奖、全国科技图书奖一等奖、首届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等十多项科技奖励,是复旦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第二届复旦大学校长奖、上海市优秀教学奖,第三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与首届上海市十大高校精英提名奖获得者。他主持承担国家与部市委三十多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五项CNSF项目连续评为特优。

(出处:《科学中国人》2007年第十一期)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