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基础科学 » 物理学 »

熊胜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2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熊胜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信息:

熊胜明,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3月生,四川省巴中市人。现为863计划某专题专家组成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光学学会薄膜光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美国光学学会OSA、国际光学工程师协会SPIE会员;《光电工程》编委,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获理学学士;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200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光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研究员。

教学情况:

作为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先后指导硕士生研究生10名,博士生2名。

 

科学研究:

1986—1989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从事“七五”攻关项目“可擦磁盘光学读写头研究”;主要进行光学系统噪音特性,零级四分之一波片研制,系统偏振特性研究。1990年开始从事“中红外波段激光系统的耐强激光膜系研究”;国家高技术项目“耐强激光膜系及共孔径元件研究”;冷光学系统长波红外反射膜研究”;“大型轻质反射镜反射膜的研究F”;LF#11激光器升级倍频所用各类光学元件不同波长的强激光反射膜、分光膜研制;HF频激光高反射、高阈值反射膜的研究。

作为项目主持人和项目主要参加者,有七项成果通过中国科学院主持的鉴定。

作为项目主持人,主持的“863”计划“耐激光膜系及共孔径技术研究”课题,在国内第一个解决了COLL激光腔镜硬质介质膜双波段高反射膜设计与制备工艺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COLL 激光系统非冷却共孔径分光镜,突破强激光极高反射、可见光波段高透射分光膜设计和低吸收损耗强光膜制备工艺技术、性能检测技术;突破强激光系统光束控制中的多波段反射膜设计制备;课题成果于1999年通过科学院主持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多项技术指标达到九十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作为高技术计划“耐激光膜系研制”课题负责人,从2001年开始着重低损耗激光膜技术平台建立和激光膜制备技术、性能评价技术研究,首先在国内实现离子束辅助镀膜技术,完成COLL激光系统多波段反射膜、共孔径分光膜制备,使主激光波段反射膜吸收损耗降低到10ppm,反射率达99.992%以上,极大地减速小了激光系统光学镜热变形,改善光束质量和传输效率。在2001年利用离子束溅射镀膜技术,第一次使COLL激光腔镜反射率达到99.98%以上,接近高技术计划下达的十五技术指标。利用自行建造的最大箱式镀膜机成功地完成离子束辅助镀膜技术,在国内第一个解决了F600以上大型激光反射镜多波段反射膜的牢固度和环境稳定性。

同样做为项目负责人,在中红外波段激光系统技术中,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展中红外波段激光反射膜研究,在国际上第一个实现无放射性全介质中红外波段激光反射膜;利用ZnS/YbF3组合,采用电子束蒸发和电阻蒸发技术,解决了多层膜镀制中的应力过大、膜层牢固和性能稳定的工艺技术;利用计算机优化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宽分离中红外波段高反射可见光波段高透射膜系设计及制备技术;采用特殊工艺技术控制膜层应力,有效地解决中红外激光技术中光束控制的多波段反射膜牢固性和耐强激光性问题。基于激光膜的问题解决,使我国中红外波段激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项目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组织建立了国内第一套实用的光腔衰荡光谱高反射测试技术,反射率测试精度优于10ppm;建立了实用化的光学薄膜弱吸收测试的激光量热计,测试灵敏度小于1ppm。

 

论文专著:

在国内重要核心期刊外发有论著5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21篇。

1. 高能激光光学系统偏振分析 熊胜明 张云洞 光电工程 1992年 第01期

2. 中红外DF激光系统宽光谱反射膜的设计与实验测量 熊胜明 张云洞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3年 第02期

3. 中红外薄膜的离子辅助淀积 熊胜明 张云洞 激光与红外 1993年 第06期

4. 椭球反射镜膜厚均匀性 熊胜明 张云洞 郭永洪 光电工程 1993年 第04期

5. 激光倍频三波长减反射膜 熊胜明 张云洞 尚佳江 杨宏 郭永洪 郝德忠 ... 光电工程 1993年 第06期

6. 寿命长输出特性好的连续CO_2调频激光器 蔡邦维 卢玉村 熊胜明 激光技术 1987年 第05期

7. 磁光盘信噪比的改善 熊胜明 应绍东 光电工程 1988年 第02期

8. 高精度1/4波片的设计 熊胜明 林大键 光学技术 1989年 第06期

9. 一种新型磁光盘驱动器光学头光学系统 熊胜明 林大键 光学学报 1990年 第06期

10. 强激光主镜膜厚不均匀性对偏振和光学图像的影响 熊胜明 张云洞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2年 第01期

11. 大光斑连续波DF激光对反射镜的损伤 熊胜明 张云洞 量子电子学报 1994年 第02期

12. 高性能DF化学激光三色分束器 熊胜明 张云洞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4年 第01期

13. 提高强激光反射镜镀膜损伤阈值的激光后处理技术及机理探讨 王永忠 张云洞 熊胜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4年 第02 期

14. 强激光共孔径元件色散补偿研究 熊胜明 张云洞 郝德忠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5年 第01期

15. LF-11~#激光器升级倍频系统多层膜A:减反射膜 熊胜明 张云洞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5年 第02期

16. 光束定向器中膜厚不均匀性对远场性能的影响 熊胜明 张云洞 王永忠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5年 第04期

17. 连续波DF高功率激光引起的光学元件热畸变和损伤 熊胜明 张云洞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6年 第03期

18. 环状连续强激光下光学薄膜的瞬温和热畸变 黄伟 张云洞 熊胜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6年 第04期

19. 微型薄膜偏振器的理论分析 胡明峰 张云洞 熊胜明 光电工程 1997年 第04期

20. 短波长化学激光系统反射镜研制 熊胜明 张云洞 强激光与粒子束 1997年 第03期

21. 轻型反射镜研究与发展 齐亚范 方敬忠 杨力 吴时彬 熊胜明 张云洞 ... 光学技术 1998年 第03期

22. COIL用高反膜总积分散射的测量方案探讨 潘栋梁 熊胜明 张云洞 光电工程 1999年 第06期

23. 2~4μm可调谐OPO参量允差的数值分析 彭玲 任钢 黄伟 熊胜明 蔡邦维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2年 第06期

24. 椭球反射镜膜厚均匀性与工艺技术的探讨 高丽峰 熊胜明 张云洞 黄伟 叶红伟 光电工程 2000年 第05期

25. COIL用变形反射镜介质反射膜 熊胜明 张云洞 唐晋发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年 第01期

26. 行星夹具膜厚均匀性计算 潘栋梁 熊胜明 张云洞 王任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年 第03期

27. DF化学激光窗口低损耗增透膜 熊胜明 张云洞 唐晋发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0年 第04期

28. 电子束反应蒸发氧化物薄膜的应力特性 熊胜明 张云洞 唐晋发 光电工程 2001年 第01期

29. 大口径镀膜机膜厚均匀性分析 潘栋梁 熊胜明 张云洞 王任华 应用光学 2001年 第01期

30. 宽束离子源的均匀性分析 刘洪祥 张云洞 李凌辉 熊胜明 光电工程 2002年 第05期

31. 大型天文望远镜反射涂层的特性 王晋峰 王长军 熊胜明 张云洞 光电工程 2003年 第01期

32. 氧化物激光薄膜的离子束溅射制备技术 申林 熊胜明 刘洪祥 李凌辉 张云洞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年 第12期

33. 用光腔衰荡法测量高反射率的重复性测试 高丽峰 熊胜明 李斌成 张云洞 光学仪器 2005年 第03期

34. 自动控制离子束溅射沉积光学薄膜系统设计 刘洪祥 李凌辉 申林 熊胜明 张云洞 光学仪器 2004年 第02期

35. 双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带通滤光片 申林 熊胜明 刘洪祥 李凌辉 张云洞 光学仪器 2004年 第02期

36. 时间监控离子束溅射沉积光学薄膜的厚度修正 刘洪祥 李凌辉 申林 熊胜明 张云洞 光学仪器 2004年 第02期

37. 基于光腔衰荡的反射率测量技术的研究 孙宏波 熊胜明 高丽峰 光学仪器 2004年 第02期

38. 激光量热法测量红外光学薄膜吸收 刘志国 熊胜明 张云洞 光学仪器 2004年 第02期

39. 离子束溅射沉积Ta_2O_5光学薄膜的实验研究 刘洪祥 熊胜明 李凌辉 张云洞 光电工程 2004年 第03期

40. 车削铝镜红外高反射膜镀制 朱瑾 张云洞 熊胜明 尚佳江 光电工程 2004年 第05期

41. 红外连续激光反射镜热畸变的有限元分析 齐文宗 黄伟 张彬 蔡邦维 熊胜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年 第08期

42. COIL腔镜高反射率精密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任钢 蔡邦维 熊胜明 黄伟 张彬 高丽峰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年 第11期

43. 离子束溅射淀积光学薄膜的膜厚均匀性实验 李凌辉 熊胜明 申林 刘洪祥 张云洞 光电工程 2004年 第S1期

44. 用光腔衰荡法测量高反射率的实验研究 高丽峰 熊胜明 李斌成 光学仪器 2005年 第01期

45. 用光腔衰荡技术测量镜片的反射率 高丽峰 熊胜明 李斌成 张云洞 蔡邦维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年 第03期

46. 激光量热法测量光学薄膜微弱吸收 李斌成 熊胜明 Holger Blaschke Detlev Ristau ... 中国激光 2006年 第06期

47. 碳酸二苯酯的合成工艺新进展 尹振晏 李艳云 熊胜明 化工中间体 2006年 第12期

48. 1.444μm Nd:YAG激光器的实验研究 田文 任钢 黄伟 熊胜明 张彬 蔡邦维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年 第04期

49. 全介质三波长消偏振平板型分光膜的设计 王文梁 熊胜明 张云洞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年 第04期

50. 重复率脉冲激光作用下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研究 代福 熊胜明 张云洞 光电子技术 2007年 第02期

51. 大口径光学元件薄膜厚度均匀性修正 王长军 熊胜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年 第07期

52. 重复频率脉冲激光作用下膜内包裹物对损伤阈值的影响 代福 熊胜明 王文梁 张云洞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年 第07 期

53. 光学薄膜消偏振技术及进展 王文梁 熊胜明 张云洞 光学仪器 2007年 第05期

54. 光斑尺寸对光学薄膜元件温升的影响 代福 熊胜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年 第12期

55. 高重复频率脉冲激光辐照光学薄膜的温升实验 代福 熊胜明 高卫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8年 第03期

56. 三波长宽角度消偏振平板分光膜的设计 王文梁 熊胜明 张云洞 应用光学 2008年 第04期

57. 激光辐照下光学薄膜元件温升的有限元分析 代福 熊胜明 张云洞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8年 第04期

58. 光学薄膜自动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王文梁 熊胜明 光学学报 2008年 第10期

59. 离子束辅助工艺中APS源偏转电压对HfO_2薄膜性能的影响 申林 田俊林 刘志国 熊胜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9年 第 01期

 

荣誉奖励:

其中光束定向器获得1997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8年度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

研制的激光上行传输和61单元自适应光学综合实验装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冷光学系统获得1999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峰窝夹芯结构熔石英轻型反射镜技术获2001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COLL激光高反射膜、共孔径分光膜获2003年度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硕士论文“中红外高能激光薄膜研究”获1992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博士学位期间获浙江大学光华奖学金特等奖和成都有分院博士学位论文特等奖。

获中国发明专利两项和实用新型专利三项。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