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容林熙,男,1951年出生,桂平市麻垌镇人。现任广西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5年毕业于广西农业大学。
1977年12月进入玉林市农科所工作。
2004年破格晋升高级农艺师。
社会任职:
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水稻产业功能专家。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及科技项目实施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参加和主持承担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以及我市的科技项目15个。
1. 晚籼杂交水稻博Ⅱ优270的选育与应用。
2. 优质高产常规稻新品种玉丰占的选育与应用。
3. 早籼二系杂交水稻培杂279的选育与应用。
科研成果:
1. 早籼两系杂交水稻培杂266的选育与应用 容林熙; 刘盛武; 梁云; 梁心群; 王彩先; 党裔育; 易小林; 杨仕冠 【科技成果】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12-01
2. 早籼杂交水稻特优18的选育与应用 韦裕廉; 容林熙 【科技成果】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3-01-01
3. 晚籼杂交水稻博优212的选育与应用 容林熙; 郑恒受; 宋世权; 刘盛武; 梁云; 梁心群; 朱芳; 林洪妮 【科技成果】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4-01-01
4. 早籼杂交水稻特优216的选育与应用 容林熙; 宋世权; 郑恒受; 梁云; 刘盛武; 梁心群; 周国列; 林洪妮; 谢忠伟; 王彩先 【科技成果】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4-01-01
5. 玉175恢复系的选育及其配组应用 容林熙; 乐永安; 韦裕廉; 梁云; 刘盛武; 梁心群; 宋世权; 古彪; 周国列; 王彩先 【科技成果】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01-01
6. 早籼杂交水稻特优233的选育与应用 陈颖; 黄春东; 梁心群; 梁云; 刘盛武; 容林熙; 刘贵文; 王彩先; 党裔育; 易小林; 杨仕冠; 莫振茂; 乐永安; 韦裕廉; 周灵芝; 林林; 李业伟 【科技成果】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0-03-12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施N量与插植密度对特优233产量构成的影响 容林熙 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10-02-28
2 晚籼优质稻家福香1号的选育及栽培 黄樟华; 邓鹏; 林家福; 莫振茂; 容林熙; 莫永 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东南分院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10-08-30
3 晚籼优质稻玉晚占百亩连片生产示范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刘贵文; 黄樟华; 莫振茂; 容林熙; 邓鹏; 杨仕冠; 黄英兰 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东南分院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10-08-30
4 晚籼新品种玉丰占百亩连片中试示范与高产栽培技术 容林熙; 莫振茂; 陈学先; 黄春东; 刘贵文; 林家福; 黄春兴; 黄樟华 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09-04-30
5 施N量与插植密度对玉丰占产量的影响 容林熙; 莫振茂; 陈学先; 刘贵文; 黄樟华; 黄春东 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09-07-30
6 肥密对超级杂交稻特优233产量的影响 容林熙; 莫振茂; 黄春东; 黄春兴; 李孝琼; 李英; 张玲; 白德朗 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期刊】作物研究 2009-12-15
7 超级杂交稻特优233高产栽培技术 容林熙; 莫振茂; 黄春东; 黄春兴; 李孟辉; 白德朗 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期刊】作物研究 2009-12-15
8 杂交稻特优233“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百亩连片示范与“631”高产栽培技术 莫振茂; 容林熙; 黄樟华; 刘贵文; 莫振勇; 林家福; 黄春东 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09-11-30
9 杂交稻特优233百亩连片生产示范与超高产栽培技术 黄春东; 莫振茂; 容林熙; 林家福; 刘贵文; 何国常; 莫振勇; 梁心群; 李健; 蓝春新; 党裔育; 邓鹏 广西大学农学院; 玉林市农科所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08-05-30
10 博Ⅱ优270的选育及栽培 梁云; 容林熙; 刘盛武; 梁心群; 王彩先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广西玉林; 广西玉林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03-09-30
11 水稻三系优质不育系的选育及其配组初报 容林熙; 梁云; 梁心群; 刘盛武; 王彩光 广西玉林市农科所; 广西玉林市农科所; 广西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04-01-30
12 早籼常规稻泰玉14的选育与应用 陈颖; 林家福; 容林熙; 梁云; 刘盛武; 梁心群; 周国烈; 莫振勇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广西玉林; 广西玉林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04-01-30
13 特优18的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容林熙 玉林市农科所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1999-01-10
14 玉林农科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组合) 容林熙 玉林市农科所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1999-03-10
15 玉林市杂交水稻新组合扩种示范总结 容林熙; 彭承钦; 朱富庭; 宋世权; 黄理寿; 刘盛武; 王显勇; 梁云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种子公司; 玉林市农科所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1999-11-10
16 水稻三系不育系玉A的选育 容林熙; 梁云; 刘盛武; 梁心群; 朱芳; 林洪妮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02-01-30
17 两系杂交稻培杂266的选育与栽培 容林熙; 梁云; 刘盛武; 梁心群; 朱芳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02-03-30
18 晚籼新组合博优212的选育及栽培 梁心群; 容林熙; 刘盛武; 梁云; 朱芳; 林洪妮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02-05-30
19 早籼特优216的选育与应用 梁云; 容林熙; 刘盛武; 梁心群; 朱芳; 林洪妮; 覃群明; 古彪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市农科所 玉林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2001-09-30
20 早籼杂交稻特优18的选育与应用 容林熙 玉林市农科所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1998-01-10
21 晚籼杂交组合博优175的选育及应用 容林熙 玉林市农科所 【期刊】广西农业科学 1998-05-10
荣誉奖励:
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
1. 2011年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
2. 2009年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 2010年获广西科学技术三等奖。
4. 2003年获广西省玉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5. 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6. 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7. 获玉林市第四批专业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8. 获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媒体报道一:
一位领工资的“农民”———记玉林市农科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容林熙
在市农科所,有一群人被称为领工资的“农民”,他们就是该所的农技人员。这是因为他们经常和各种农作物打交道。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种”了一辈子水稻的“农民”,他就是该所的高级农艺师容林熙。
今年53的容林熙,1977年毕业于玉林农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玉林市农科所工作。容林熙从进入农科所那一天开始,便开始了水稻育种的研究工作,而且一干就是28年。
1996年,市农科所承担了广西科技厅下达的“1-1-2适合桂南稻作区生育期125天的中熟组合选育”科技项目。项目要求在“九五”期间选育比同熟期主栽组合增产10%,米质达到部颁标准2-1级,中抗稻瘟病,稻飞虱达到抗级或耐寒性突出,适合桂南稻作区生育期125天的杂交水稻早籼中熟组合一个。
为保证项目工作的完成,市农科所立即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项目研究小组,有着丰富经验的容林熙成了该项目的主持人。
根据广西早造高产杂交稻主栽组合生育期过长、米质较差的情况,研究小组决定以选育中熟、米质好的早籼高产杂交水稻为目标,进行攻关研究。
目标选定后,研究人员选用了龙特甫A为母本与自选的玉216恢复系为父本进行配组培育。在经过引进亲本→系统选育→测交筛选→组合试验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后,早籼杂交水稻特优216于1997年成功培育出来。
新培育出来的特优216经过试种后发现,该品种在玉林早造种植全生育期123-125天,晚造110—115天。该品种株叶好,叶片细而厚直,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力强,分蘖力中等。抗性较强,苗期耐寒,前期早生快发,后期青枝腊秆熟色好,适宜在桂南及气候相似的华南稻作区种植。同时,该品种丰产性能好、高产、稳产,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500公斤,最高亩产703.2公斤。2000年,该品种通过了广西区评审,2003年,该品种被评为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特优216的成功培育,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特优216主要分布在我区的玉林、贵港、梧州、钦州及广东、海南等地种植。特优216的应用,为我区及南方稻区提供了一个早籼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好的新组合,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同时,特优216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丰富了育种资源和栽培理论,对水稻育种和栽培工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由于水稻的研究工作必须进行种植试验,但我市的水稻种植每年只能种植两造,如果都在我市进行种植试验的话,就会拉长研究的时间,延缓研究的进程。为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市农科所在海南省三亚市建立了试验基地,而容林熙就像候鸟一样,每年冬天从玉林转移到温暖的海南岛,并经常穿梭于两地之间,他一年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从播种到收获,容林熙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助手们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地在田间度过。
近30年来,容林熙在水稻田“种”出了越来越高产的稻谷,并先后获得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同时,还发表了各种专业论文15篇。
2003年,容林熙担任了市农科所副所长,但他还继续坚持兼任水稻研究项目主持人。“我现在是做了一点工作,但我自己觉得还不算是什么成绩,作为一名农业研究人员,我有义务去研究更多、更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促进我市农业的发展,并通过提高粮食产量来最终实现广大农民兄弟的富裕。”结束采访时,容林熙满怀豪情对记者说。
文章来源:《玉林日报》作者:李岳青 2005-04-22
媒体报道二:
容林熙:历尽艰辛育良种
作为水稻育种科技工作者和一名共产党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具备了良好的精神境界,才能在事业上有更大的作为,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个人资料
容林熙,1951年出生,桂平市麻垌镇人,1975年毕业于玉林农校。1977年12月,进入玉林市农科所工作,近30年来一直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及科技项目实施工作。他先后参加和主持承担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以及我市的科技项目15个,选育出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玉83等19个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这些科研成果有6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1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他还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自治区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玉林市第四批专业拔尖人才和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殊荣,2004年破格晋升高级农艺师。
榜样事迹
科研成果丰硕 创造效益53亿元
容林熙从踏进市农科所的第一天起,就投入杂交水稻育种攻关,一干将近30年。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他深感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学得不够深,掌握得不够牢,没有什么业余爱好的容林熙便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自学了广西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的所有课程和其他大量的专业书刊,并在工作中虚心向老一辈科技人员学习请教,使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在工作中,容林熙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和科技攻关项目主持人的带头作用,白天带领助手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在农田作观察、记录和试验研究,晚上如遇到天气转冷或下雨,哪怕是半夜也要爬起来跑到试验田,保护秧田。每到播种时节和快到稻谷成熟季节,为了防止老鼠偷吃这来之不易的科研成果——谷种,容林熙与助手们不管白天多么劳累辛苦,晚上都要到试验田电老鼠,往往一干就是通宵达旦。参加工作以来,容林熙每年在田间劳作的时间都超过三分之一,先后参加和主持承担自治区科技厅杂交水稻育种重点攻关项目9个、地厅级科技项目6个,选育出了19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华南地区推广应用,累计推广种植面积9500多万亩,总增产稻谷38亿多公斤,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高达53亿元,极大地造福了数千万农民,确保了良种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水稻育种由一年两造增加到三造
为了加快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步伐,缩短育种年限,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市农科所近年在海南三亚建立了一个育种基地,容林熙与助手们每年冬春都要到三亚对水稻育种材料进行新的攻关研究。这样,他们把玉林的水稻育种由一年两造增加到三造,由此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作为科技攻关项目主持人的容林熙,为了搞好三亚育种基地建设,多年来就像一只候鸟,冬天就从玉林转移到温暖的海南三亚,全身心地扑在水稻育种事业上。
容林熙告诉记者,市农科所在博白、陆川、北流和海南三亚建立了四个制种基地,加盟水稻制种的农民有数千人,他们跟着科技人员学会了制种技术,由于种植稻种比种植常规稻的经济效益每亩高五六百元,他们较早就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博白县大坝镇一个名叫沈毅的农民,过去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他跟着科技人员学会了制种技术后,大胆承包市农科所在当地的制种基地,经过10多年的奋斗,由穷小子变成了富翁,家里建起了一栋造价上百万元的新楼房。“看到加盟水稻制种的数千农民兄弟一个个富起来了,我们心里经常会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容林熙坦然说道。
除了承担辛苦劳累的水稻育种工作以外,近年来,容林熙还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等地的一些乡镇,建立优质稻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6000多亩,推广新品种及水稻免耕抛秧、免耕马铃薯、蔬菜无公害生产等新技术,使加入试验示范基地的农民每亩实现增收200至300元。
文章来源:《玉林日报》2006年06月24日
媒体报道三:
记玉林市杂交水稻研究人——容林熙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一心为农的科研人的事迹。
茫茫田野,有他的足迹;寻常农家,有他的身影;丰收时节,有他的笑容。
他心系农田,组织实施水稻高产攻关项目,绘出百亩超级稻示范种植平均亩产757公斤的动人画面;他技献田野,足迹踏遍桂东南的稻田,将水稻高产技术传播给千家万户;他30年如一日进行杂交水稻育种攻关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为水稻科研穷毕生精力。
他就是2005-2007年广西创新计划组织实施先进个人,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容林熙。
泥腿子专家
2007年7月,广西农业厅组织水稻研究专家来到北流市民安镇才旺村,对玉林市农科所组织实施的高产早籼杂交水稻组合特优233百亩示范片进行现场产量验收。结果表明,特优233最高亩产达到824.12公斤,平均亩产达到757.48公斤,超过国家双季稻区超级稻品种亩产720公斤的标准。这是玉林市在超级稻研究上获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这样种禾施这么大的肥量,能够种得到吃的吗?”当初,农民看了推广种植超级稻的资料介绍时,曾提出这样的疑问。种植超级稻需要加大肥量,肥料使用过多禾苗长得过高,要是倒伏了不就一无所得,前功尽弃了吗?有人甚至不客气地说:亩产可以达到725公斤,这么高的产量别不是唬人的吧?
这时,容林熙来到了他们中间。作为项目研究主持人,他耐心地向农民介绍示范推广超级稻的普遍意义,说明超级稻优质、高产、抗性强等优良特性,解除了农民心头上的疑虑。为了增强农民种植超级稻的信心,农科所给示范种植户每亩补贴生产资金200多元。为了让农民掌握科技种田,容林熙和其他技术人员经常到村里,给农民发放技术资料上技术课,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施肥、使用农药。
从播种到成熟,容林熙到才旺村示范基地,头顶烈日,脚踏烂泥,低头弯腰,时而蹲下身子察看禾苗生长情况,时而向村民们讲解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时而动笔做好试验研究的观察记载。每次从田里上来,他都是满头汗水,浑身泥巴,农民朋友亲切称他为“泥腿子”专家。平时,他经常走进种植户家里,与农民推心置腹交朋友,交流水稻种植经验,教给农民栽培新技术,成为农民的贴心人。
当年,百亩超级稻茎秆粗壮,叶片厚直,穂大粒多,后期熟色好,无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示范种植空前成功。看着金灿灿堆满了屋子的谷子,村民苏国宏心里乐开了花,激动地紧握着容林熙的手说:“我活了50多岁,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产的禾啊!”
种子守护神
来到玉林市农科所,见到一边埋头看资料一边接电话的容林熙,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满脸沧桑写满朴实憨厚。从他那黑黝的脸庞和朴实的谈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平常的耕耘者,一个忠实的粮田守护神。为了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为了水稻科研事业,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和汗水。
播种防鼠,是很让人伤脑筋的事情。有一年开春播下种子后,老鼠闹得特别凶,第一夜就把种子啃去不少。容林熙和大家研究后,决定利用“电猫”进行灭鼠。春寒料峭之夜,出门前他胃病发作,饭吃得很少,但却不顾妻子的劝阻,服下止痛药就和同事来到实验田里,将“电猫”布置好连接好电源电鼠。为了防止人或家畜经过触电发生意外事故,容林熙他们在寒风中冷得直打哆嗦,但还一直守到天亮。这一夜收获不小,被“电猫”“抓”到的老鼠有160多只,最大的一只有1.6斤。播种和收获时节,他们为了确保育种材料的安全,昼夜守在田间地头灭鼠、驱赶麻雀那是经常的事情。
仲夏播下种子,也需要艰辛的呵护。容林熙说起这么一件事,那天白天还是风和日丽,傍晚却突然刮起大风,一场暴雨就要到来。当时所里的实验田刚播下1000多份种子材料,要是被雨水冲乱就麻烦了,不仅增加种子材料的选育难度,而且会使育种进度推迟两三年。容林熙叫上另一个同事穿起雨衣、雨靴,带上铁锹和手电筒赶到田里,迅速用原来准备好的竹片和塑料薄膜,将一垄垄的育种材料遮盖起来。狂风卷着暴雨骤然而至,雨水不停地打在身上,他们还是坚持把秧田完全盖好。天完全黑了,伸手不见五指,手电筒渗水亮不了,他们又冒着倾盆大雨摸黑挥动铁锹,直到开好排水沟才离开。他们高一脚低一脚往回走,雨水淋得全身湿透了,但回头看着完好无损的秧田,心里却感到非常欣慰。
为了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强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容林熙带领项目组日夜攻坚克难,走遍了桂东南大地的田野,广泛收集水稻优异种质资源材料,配组有性杂交创造新的选育材料;利用水稻籼粳品种杂交和品种间地理远缘杂交,选育配合力好、杂种优势强的恢复系;采用抽穗期移植盆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解决试验鉴定用种;在稻瘟病区进行种植试验,筛选抗病性强的育种材料。
妻子说他一年到头没几天在家的,他经常不是守在实验田就是呆在实验室,或是跑到农民的稻田里。视种子为生命,以田野为家,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农业科研事业上,这就是容林熙——一个普通“农科人”特殊情怀的真实写照。
逐日竞跑者
科研就意味着付出,特别是农业科研还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一个优良品种需要经过8-10代的培育才能定型。在桂东南一年两造水稻,只能培育两代。为了加快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步伐,缩短育种年限,尽快出成果并投入推广应用,容林熙他们每年进行水稻育种材料翻春加代,到海南种植第三造或在实验室培育又一代良种。
容林熙和同事们持着一种“夸父逐日”的执著,与时间赛跑,去追求那广阔田野上的泥土芬芳,追求那大地丰收的金色灿烂。
每年秋收是最繁忙的日子。有一年秋天,有两位高级农艺师因意外车祸住院了。容林熙只能与另一位科技人员,两人一起完成1800多份种子材料的选定。材料多,人员少,时间紧。白天到田间选种,风吹日晒,水壶的水喝干了,喉咙冒烟也得选下去;晚上在实验室脱粒筛选,工作到深更半夜,累得腰酸背痛,胃病时常发作,但也没有时间顾及。而一到冬天,容林熙又像候鸟一样“飞”往温暖的海南育种基地,忙碌第三造的种植试验。他经常穿梭在两地之间,有时遇上风暴“封海”,被困在海岛上的他担心的并不是往返行程,而是担心风暴是否会影响第三造的种植试验。
就这样,容林熙为了水稻科研工作风里来雨里去,默默耕耘,在桂东南大地田间地头留下了一串串踏实的脚印。他从1978年参加杂交水稻组合选育科研工作以来,先后参与、组织攻关的科研项目达18个,选育并通过审定的交水稻组合19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定2个、省级审定15个、市级审定2个,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区杂交水稻亲本提纯繁殖先进工作者、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玉林市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诸多荣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年已56岁的容林熙仍在桂东南广袤的土地上,追逐时日躬身前行,向着农业科研更高的目标迈进。
文章来源:《玉林日报》2008年02月27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