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傅永福,男,1964年生。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
1984年7月至1989年8月在福建省三明市教育学院任教。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1992年7月至2000年9月在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任教。
1998年7月获中国农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2000年10月至2001年10月在英国Jonh Inners Centre做博士后访问研究。
2001年11月至2004年12月在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2004年12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
社会兼职:
资料更新中……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植物发育机制的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项目。
1、玉米赤霉烯酮与高等植物花发育调控。
2、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1 大豆开花时间调节基因GAL2及其应用 林辰涛; 傅永福; 徐通达; 许娇卉; 李宏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008-03-26
2 大豆开花时间调节基因GAL1 林辰涛; 傅永福; 徐通达; 许娇卉; 李宏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008-03-26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1 大豆GmCOL8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马锦花; 张清哲; 陈新建; 傅永福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期刊】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01-20
2 大豆GmCOL4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张清哲; 马锦花; 陈新建; 傅永福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期刊】作物学报 2010-04-12
3 大豆基因组中TOC1同源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吴卓晶; 庞保平; 傅永福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期刊】河南农业科学 2010-08-15
4 大豆GmLCL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 吴卓晶; 高鹏飞; 庞保平; 傅永福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作物杂志 2010-10-15
5 CO/FT调节元件与植物开花时间调节研究进展 陈福禄; 傅永福; 林辰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04-15
6 拟南芥隐花色素突变体抑制子的筛选及其表型分析 陈福禄; 李宏宇; 林辰涛; 傅永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美国加州大学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06-15
7 大豆MIKC型MADS-box基因家族分析 胡瑞波; 范成明; 李宏宇; 林辰涛; 傅永福 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期刊】分子植物育种 2009-05-28
8 AT-hook基因AHL27过量表达延迟拟南芥开花 肖朝文; 陈福禄; 傅永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大豆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08-15
9 AT-hook蛋白的研究进展 肖朝文; 傅永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10-15
10 植物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胡瑞波; 范成明; 傅永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12-15
11 大豆GmCRY1a蛋白的表达与大豆开花和纬度分布的关联分析 张庆祝; 李宏宇; 李睿; 胡瑞波; 范成明; 陈福禄; 王宗华; 刘旭; 傅永福; 林辰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会议】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 2009-01-04
12 开花基因对植物能源性状调节的研究 于婷; 王旭; 林辰涛; 傅永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会议】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2007-08-01
13 大豆光周期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刘华; 王宏归; 高鹏飞; 李睿; 许娇卉; 徐通达; 陈福禄; 林辰涛; 傅永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会议】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2007-08-01
14 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李茂福; 李睿; 傅永福; 赵德刚 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贵州贵阳; 贵州贵阳 【期刊】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08-30
15 二穗短柄草Bd21的形态学观察 王宏归; 王保莉; 林辰涛; 傅永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分子遗传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分子遗传室 陕西杨凌;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分子遗传室;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2007-11-16
16 拟南芥TOC1蛋白特异片段原核表达培养基的优化 赵峰; 赵德刚; 傅永福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贵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期刊】生物技术通报 2008-04-26
17 纤维素乙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于婷; 傅永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05-15
18 玉米雌穗性别决定过程中雄蕊原基退化的电镜观察 赵德刚; 韩玉珍; 国凤利; 傅永福; 孟繁静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期刊】电子显微学报 1999-10-25
19 杜仲胶生物合成相关蛋白质的研究 赵德刚; 韩玉珍; 傅永福; 国风利; 王敏杰; 孟繁静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期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9-02-15
20 玉米雌、雄穗与叶片内几种激素含量的比较 赵德刚; 韩玉珍; 傅永福; 国凤利; 孟繁静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期刊】植物生理学报 1999-02-20
21 矮牵牛花同源异型基因fbp2的克隆及其对烟草花形态的影响 于静娟; 国凤利; 赵德刚; 傅永福; 韩玉珍; 敖光明; 孟繁静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期刊】植物学报 1999-01-25
22 花同源异型基因FBP2调节叶片中过氧化物酶的表达 傅永福; 赵德刚; 韩玉珍; 于静娟; 孟繁静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科学系 【期刊】植物生理学报 2000-08-20
23 大麻性别的RAPD和SCAR分子标记 陈其军; 韩玉珍; 傅永福; 赵德刚; 国凤利; 孟繁静; 刘卫平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部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部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生? 【期刊】植物生理学报 2001-04-20
24 植物的成花决定 傅永福; 孟繁静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期刊】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04-20
25 植物成花转变过程的基因调控 傅永福; 孟繁静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期刊】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10-20
26 植物的成花生理信号(综述) 傅永福; 孟繁静 中国农业大学 【期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06-15
27 玉米赤霉烯酮与大麻的性别表达 于静娟; 韩玉珍; 赵德刚; 傅永福; 孟繁静 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 【期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10-15
28 杜仲橡胶颗粒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抗体制备 王敏杰; 韩玉珍; 刘卫平; 傅永福; 赵德刚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林业科学 2003-07-25
29 玉米赤霉烯酮与冬小麦的生长与发育 傅永福; 孟繁静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期刊】作物学报 1994-06-15
30 烟草茎薄层芽分化过程内源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变化(简报) 傅永福; 孟繁静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北京 【期刊】实验生物学报 1994-05-15
31 玉米赤霉烯酮对膨胀青萍G_3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傅永福; 孟繁静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北京 【期刊】植物生理学报 1993-12-31
32 肉牛体内玉米赤霉醇残留量的检测(简报) 傅永福; 宋经元; 孟繁静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院;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学院 【期刊】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1-03-01
荣誉奖励:
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