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编辑专家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园艺学 »

王栓全——油菜遗传育种专家王栓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4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王栓全——油菜遗传育种专家王栓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专家信息:

王栓全,男,1953年11月10日出生,陕西黄陵人。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1年12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到陕西省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任科研室副主任。

 

1988年调到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事科研推广工作,任栽培研究室主任。

 

1999年合并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继续在农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事科研推广工作。

 

社会兼职:

资料更新中……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学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油菜遗传育种、土壤有限水分高效利用。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子专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推广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专题等11项课题。

 

1、甘蓝型高油份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品种选育2000K01-G5。

 

2、油菜新品种选育20001K01-G4。

 

3、黄土高塬丘陵区基本农田潜力开发技术研究2002K02-G9-8。

 

4、黄土高原丘陵区基本农田潜力开发技术研究2003K02-G12-07。

 

5、陕北丘陵区人工草地建造模式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究2005K01-G18-01。

 

6、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丘陵沟壑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2006BAD09B07-1。

 

7、科技攻关陕北旱地经济作物节水增效技术试验示范研究2007K01-21。

 

8、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黄土高塬中部丘陵区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综合研究”中的“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综合研究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与专题。

 

科研成果: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

 

1、“永寿县马坊综合农业试验示范地建设与推广”获1993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2、“甘白油菜新品种选育”获1995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黄土高塬,中部丘陵区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综合研究”获2002年陕西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001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优秀成果奖。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学报和中文核心期刊等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发表论文:

 

1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研究 岳宏昌; 王玉; 李缠云; 王伟; 王栓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延安市宝塔区项目办; 宜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水土保持通报 2009-02-15

2 柳州市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葛耀相; 梁文育; 周颀; 王栓全; 覃守贵; 白彩虹; 周忠凤; 兰生葵; 陆文科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10-25

3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水分特性 王栓全; 岳宏昌; 王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11-10

4 大白菜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葛耀相; 白彩虹; 王栓全; 周颀; 梁文育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北方园艺 2010-01-15

5 陕北新修梯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栓全; 张成娥; 邓西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0-03-30

6 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研究 刘普灵; 王栓全; 田均良; 梁一民; 高可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延安市人民政府山川秀美工程办公室 【期刊】水土保持研究 2000-06-30

7 陕北丘陵沟壑区玉米高产的几个技术问题 王栓全; 刘普灵; 王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延安宝塔区项目办 【期刊】水土保持研究 2000-06-30

8 地膜玉米是陕北梯田粮食高产的关键措施 王栓全; 刘普灵; 刘冬梅; 卢世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 延安市农业学校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03-30

9 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中农林牧土地结构优化模式探讨 徐学选; 张世彪; 王栓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农业勘探设计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06-30

10 燕沟基本农田粮食稳产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及试验示范 王栓全; 邓西平; 刘冬梅; 刘普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12-30

11 燕沟流域特旱年粮食稳产示范研究 王栓全; 刘东梅; 刘普灵; 邓西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水土保持通报 2001-12-28

12 陕北新修梯田地膜小麦优化施肥栽培模式研究 王栓全; 刘冬梅; 张成娥; 邓西平; 徐学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2-25

13 陕北丘陵沟壑区新修梯田玉米高产技术研究 王栓全; 邓西平; 张成蛾; 刘冬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陕西农业科学(自然科学版) 2001-11-25

14 黄土高原燕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效益研究 刘普灵; 郑世清; 琚彤军; 王栓全; 徐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杨陵 【期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05-15

15 不同次降雨条件对黄土区主要地类水沙动态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琚彤军; 刘普灵; 徐学选; 王栓全; 史新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泥沙研究 2007-08-15

16 黄土区不同地类坡面水沙动态过程及其发生机理的模拟实验研究 琚彤军; 刘普灵; 王栓全; 徐学选; 史新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陵 【期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09-20

17 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粮食生产的实践与认识——以延安市宝塔区燕沟流域为例 王栓全; 葛耀湘; 刘普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11-10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变化分析——以延安市为例 王伟; 王玉; 李缠云; 岳红昌; 王栓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延安市宝塔区项目办; 宜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水土保持通报 2008-12-15

19 黄土高原燕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效益研究 刘普灵; 郑世清; 琚彤军; 王栓全; 徐勇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期刊】水土保持研究 2005-10-30

20 燕儿沟生态农业建设的综合效益 王栓全; 刘冬梅; 刘普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水土保持通报 2003-12-30

21 陕北山地新修梯田不同氮磷配比对小豆效应的研究 王栓全; 刘冬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09-10

22 燕沟流域农田基础肥力分析与培肥途径 张成娥; 王栓全; 邓西平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特种经济作物研究所 【期刊】水土保持通报 1999-10-28

23 延安生态农业建设中粮食增产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邓西平; 王栓全; 张成娥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特种作物研究所 【期刊】水土保持研究 2000-06-30

 

荣誉奖励: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