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奚亚军,男,1969年生,陕西白水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同年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9年西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2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博士学位。
2000-2001年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客座研究。
2006-2007年在美国诺贝尔基金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社会兼职:
1、中国作物学会和遗传学会会员。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承担本科生的《普通遗传学》、《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和研究生的《作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培养学生情况:
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博士研究生1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小麦和生物能源植物柳枝稷的基因工程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了9项研究课题,参加了多项国家和省级“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1、科技部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抗叶片早衰转基因小麦的选育(JY03-B-23-0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能源植物柳枝稷人工穗芽转基因体系的研究(30871571)。
3、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项目):调节产量因子高产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
4、国家外专局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重点项目:生物能源种质及转基因技术引进。
科研成果:
获部省级奖励2项,参与育成小麦品种1个。
发明专利:
1 一种柳枝稷的体外繁殖方法 奚亚军;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12-05
2 一种农杆菌介导转化柳枝稷的方法 奚亚军;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02-13
3 一种获得柳枝稷转基因植株的方法 奚亚军;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03-19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Bioenerg Res》、《Methods Mol Biol》、《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小麦转基因研究方面的专著1部,参编著作3部。
出版专著:
1、《遗传学习题解析(修订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农杆菌共培养条件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徐开杰; 史丽丽; 刘曙东; 奚亚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11-04-15
2 冬小麦持绿和灌浆特征及其抗早衰特性评价 陈朝儒; 奚亚军; 王竹林; 王永朋; 刘曙东; 王秀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11-04-15
3 农杆菌浸花对小麦结实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杨进军; 宋立立; 白娜; 徐开杰; 刘曙东; 奚亚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10-05-15
4 波兰小麦对普通小麦部分品质指标的改良作用 王永朋; 奚亚军; 王竹林; 陈朝儒; 杨进军;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10-07-15
5 果胶裂解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宋立立; 顿宝庆; 奚亚军; 彭源德; 白娜; 路明; 李桂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期刊】食品科技 2010-09-20
6 高活力锰过氧化物酶菌株的选育及其酶学性质初探 白娜; 顿宝庆; 宋立立; 奚亚军; 李桂英;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10
7 柳枝稷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孟敏; 李华军; 徐开杰; 奚亚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9-02-10
8 黄淮麦区推广品种小偃22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奚亚军; 高海战; 吕晓依; 路明;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咸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国作物学会 【期刊】核农学报 2009-04-20
9 农杆菌对大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徐开杰; 孟敏; 史丽丽; 刘曙东; 奚亚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09-07-15
10 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宋喜悦; 方鹏; 马翎健; 奚亚军; 胡银岗;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7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25
11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SOD,CAT活性研究 马翎健; 丁勤; 王巍; 宋喜悦; 胡银刚; 奚亚军; 何蓓如;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25
12 瓦维洛夫山羊草(Ae.variloviichem)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的遗传效应 宋喜悦; 胡银岗; 奚亚军; 马翎健;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2-03-25
13 五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 宋喜悦; 马翎健; 胡银刚; 奚亚军;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2-05-30
14 杂交小麦混合制种新体系的初步研究 宋喜悦; 马翎健; 胡银岗; 奚亚军;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2-11-30
15 T.spelta 1BS染色体导入K型小麦的效应 宋喜悦; 马翎健; 胡银岗; 奚亚军;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2002-06-22
16 卡那霉素在转基因小麦后代筛选中的应用研究 奚亚军; 候文胜; 张启发;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湖北武汉;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2002-09-22
17 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奚亚军;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2-06-30
18 K型杂交小麦不育系繁殖技术研究 奚亚军; 刘曙东; 胡银岗; 马翎健; 宋喜悦;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2000-12-22
19 “920”对小麦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影响 奚亚军; 马翎健; 胡银岗; 宋喜悦;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湖北农业科学 2001-07-30
20 D~2型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性状影响的研究 宋喜悦; 马翎健; 胡银刚; 奚亚军;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2-25
21 牡山羊草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酶活性及其与花粉败育的关系 马翎健; 司美茹; 宋喜悦; 胡银刚; 奚亚军; 何蓓如;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1-08-30
22 九二○对小麦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影响研究 奚亚军; 马翎健; 胡银岗; 宋喜悦;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 【期刊】新疆农业科学 2001-06-30
23 T.spelta小麦1BS染色体Rf_3-rfv_1基因重组率分析 何蓓如; 宋喜悦; 马翎健; 胡银岗; 方鹏; 刘曙东; 奚亚军; 李宏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会议】Advances in Chromosome Sciences Volume1 2001-09-01
24 无筛选标记的转 P_(SAG12)-IPT基因小麦的选育 奚亚军; 刘曙东;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会议】2005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10-01
25 抗叶片早衰转基因小麦的选育 奚亚军; 刘曙东;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会议】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5-11-01
26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分析 龚文彬; 奚亚军;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会议】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11-01
27 小麦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建立的研究 吕晓依; 王竹林; 奚亚军; 任鹏;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07-05-15
28 卡那霉素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效应及其在遗传转化筛选中的应用 任鹏; 布都会; 奚亚军; 王竹林; 吕晓依; 刘曙东; 王彦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7-05-15
29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素的研究 范学科; 王亚红; 奚亚军; 刘曙东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7-11-15
30 转叶片衰老延缓基因P_(SAG12)-IPT小麦株系光合性能的研究 布都会; 奚亚军; 刘曙东; 任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07-10-15
31 潮霉素在大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奚亚军; 龚文彬; 高海战; 范学科;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咸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陕西咸阳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08-02-15
32 转P_(SAG12)-IPT基因小麦饲喂小白鼠的安全性 龚文彬; 刘曙东; 奚亚军; 胡建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8-04-05
33 波兰小麦对普通小麦醇溶蛋白的改良作用 王彦民; 王竹林; 奚亚军;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8-05-15
34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Yr26基因的SSR检测 刘丽娟; 王竹林; 奚亚军; 刘曙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08-07-15
35 小麦遗传转化中潮霉素适宜筛选浓度的研究 奚亚军; 范学科; 侯文胜; 张启发;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杨陵职业技术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25
36 黄淮流域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宋亚珍; 王军卫; 侯文胜; 奚亚军;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25
37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中的应用 朱建楚; 胡银岗; 奚亚军; 于新智; 王新中; 布都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改良杨凌分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改良杨凌分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改良杨凌分中心 陕西 杨凌; 陕西 杨凌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2005-12-15
38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_(SAG12)-IPT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奚亚军; 林拥军; 张启发; 侯文胜; 路明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陵; 湖北武汉 【期刊】作物学报 2004-06-25
39 普通小麦基因转化中良好受体系统的建立 陈耀锋; 曹团武; 丁云姣; 李春莲; 郭月霞; 韩德俊; 任惠莉; 郭东伟; 奚亚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陕西西安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9-25
40 利用农杆菌浸种法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_(SAG12)-IPT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奚亚军; 张启发; 林拥军; 侯文胜; 路明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院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04-08-10
41 Cu~(2+)对小麦幼胚脱分化和高频再生特性的影响 陈耀锋; 王丽敏; 丁云姣; 李春莲; 郭月霞; 韩德俊 ; 任慧莉 ; 郭东伟 ; 奚亚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71 2 1 0 0; 陕西杨凌 71 2 1 0 0; 陕西西安 71 0 0 0 0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0-25
42 转P_(SAG12)-IPT基因小麦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奚亚军; 马晓妮; 刘曙东; 朱建楚; 胡建宏; 伦玮;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2-25
43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小麦影响因素的研究 奚亚军; 任鹏; 刘曙东; 朱建楚; 伦玮;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4-12-30
44 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_(SAG12)-ITP转化小麦的研究 奚亚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5-01
45 单芒与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比较 Ⅱ.农艺性状效应 朱列层; 马翎建; 宋喜悦; 奚亚军; 胡银岗; 刘曙东; 杨存义;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02-28
46 粗厚山羊草(Ae.crassa)细胞质普通小麦核代换系在中国不同光温条件地点的雄性育性变异 何蓓如; 孟荣华; 宋喜悦; 胡银刚; 马翎建; 奚亚军; 徐浩; 刘曙东; 杨存义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1999-12-15
47 影响K型杂交小麦粒重潜在因素的遗传分析 王竹林; 宋喜悦; 胡银岗; 马翎建; 奚亚军;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1999-12-15
48 杂交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研究进展 胡银岗; 奚亚军; 马翎健; 宋喜悦;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1999-11-20
49 单芒山羊草与粘果山羊草胞质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效应比较 宋喜悦; 刘曙东; 朱列层; 胡银岗; 奚亚军; 马翎健; 徐洁; 李宏斌;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1999-09-12
50 小麦幼穗分化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及遗传研究 马翎健; 奚亚军; 宋喜悦; 胡银岗;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1999-12-12
51 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雄性育性光温反应的初步研究 孟荣华; 奚亚军; 马翎健; 胡银岗; 徐洁; 刘曙东; 杨存义; 宋喜悦; 何蓓如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业大学? 【期刊】华北农学报 2000-03-20
52 小麦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穗分化杂种优势研究 马翎健; 宋喜悦; 胡银岗; 奚亚军;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02-29
53 小麦幼穗分化及抗寒性杂种优势研究 马翎健; 胡银岗; 奚亚军; 宋喜悦; 刘曙东;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西北植物学报 2000-02-15
54 杂交小麦“901”春播制种试验研究初报 胡银岗; 奚亚军;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4-04-10
55 K型杂交小麦粒重的遗传分析 刘曙东; 杨存义; 奚亚军;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12-30
56 九二0在杂交小麦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奚亚军; 马翎健; 何蓓如; 刘曙东; 杨存义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1996-03-20
57 D~2型异源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刘曙东; 宋喜悦; 奚亚军; 杨存义;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04-30
58 单芒与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比较 Ⅰ.恢保关系及单倍体发生频率 朱列层; 胡银岗; 马翎建; 宋喜悦; 奚亚军; 刘曙东; 杨存义;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12-30
59 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F_1单倍体频率研究初探 宋喜悦; 刘曙东; 奚亚军; 胡银刚; 杨存义;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 【期刊】陕西农业科学 1998-06-30
60 K型杂交小麦灌浆特性的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刘曙东; 王竹林; 奚亚军; 胡银岗; 马翎建; 宋喜悦; 何蓓如 西北农业大学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1998-06-12
61 K型小麦雄性不育体系育性恢复的遗传分析 刘曙东; 何蓓如; 王忠明; 奚亚军; 严惠芳 西北农业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陕西杨陵; 陕西杨陵 【期刊】西北农业学报 1992-12-30
荣誉奖励:
1、2006年评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