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作物学 »

汤永禄——小麦栽培专家汤永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4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汤永禄——小麦栽培专家汤永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信息:

 

汤永禄,男,1966年5月生,重庆江津人,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耕作栽培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耕作学会常务理事。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3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分配到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从事耕作制度和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资料更新中……

 

社会兼职: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耕作制度和小麦栽培生理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承担完成十一项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6项,作为主研人员参加选育小麦新品种7个,油菜新品种2个。

 

1 盆西平原高效种植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汤永禄; 郑家国; 黄钢; 樊雄伟; 姚和文; 陈放; 石勇; 吴晓蓉; 王少华; 姜心禄; 徐中云; 王世茂; 邓先河; 代昌富; 陈洪伦 【科技成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04-05-15

2 两熟制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朱钟麟; 涂仕华; 冯云清; 赵燮京; 郑家国; 白瑞贤; 朱波; 黄泽林; 谢红梅; 吴晓军; 刘定辉; 胡跃高; 周孝强; 姜心禄; 蒲波; 陈东明; 范福全; 彭加国; 张涛; 曹学辑; 胡世忠; 唐枝贵; 龙广; 李云仕; 武佐君; 何树林; 汤永禄; 曾昭海; 卿明福; 吴婕 【科技成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生态建设站;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农大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05-04-30

3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郑家国; 邓先和; 曾必荣; 汤永禄; 姜心禄; 武迎; 彭富贵; 杨万全; 刘庆华; 龚继续 【科技成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双流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2006-01-01

4 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选育、推广及产业化示范 朱华忠; 杨恩华; 蒲宗君; 汤永禄; 邹裕春; 伍玲; 吴德芳; 曾晖; 张大学; 刘仲齐; 李德全; 彭朝云 【科技成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江县农技站; 简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川确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科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7-05-31

 

发明专利:

 

1 辅助转育川麦42高产位点的分子标记技术 杨武云; 李俊; 胡晓蓉; 汤永禄; 李朝书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中国专利】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010-06-23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麦类作物学报》、《四川农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川麦42中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一个高产位点鉴定 李俊; 魏会廷; 胡晓蓉; 李朝苏; 汤永禄; 刘登才; 杨武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期刊】作物学报 2011-02-12

2 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的农田效应研究——Ⅱ.土壤综合质量评价 梁淑敏; 谢瑞芝; 李朝苏; 杨锦忠; 汤永禄; 吴春; 王灵便;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临猗县第一职业中学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11-02-16

3 成都平原多熟制现状调查与分析 李朝苏; 汤永禄; 黄钢; 吴春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作物杂志 2010-12-15

4 四川部分县市土壤墒情与病虫害调查及管理措施 魏会廷; 李俊; 杨武云; 汤永禄; 李朝苏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10-04-15

5 四川省耕作栽培科技创新与转化的问题与对策 张鸿; 郑家国; 刘永红; 汤永禄; 李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10-05-15

6 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突破小麦产量瓶颈的机会与潜力 汤永禄; 杨武云; 魏会廷; 李朝苏; 李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期刊】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15

7 稻麦轮作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李朝苏; 谢瑞芝; 黄钢; 吴春; 李少昆; 汤永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期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05-25

8 稻茬麦半旋高效播种技术 汤永禄; 程少兰; 李朝苏; 钟贵祥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10-09-15

9 稻茬麦免耕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汤永禄; 吴德芳; 程少兰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技总站; 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10-09-15

10 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的农田效应研究 Ⅰ.对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梁淑敏; 谢瑞芝; 汤永禄; 杨锦忠; 李朝苏; 王灵便; 吴春; 李少昆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临猗县第一职业中学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10-10-08

11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稳定性 汤永禄; 吴元奇; 朱华忠; 李朝苏; 李生荣; 郑传刚; 袁继超; 余秀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 绵阳市农业科学院; 西昌学院; 中江县农业局 【期刊】作物学报 2010-11-12

12 实现小麦高产增收的三大关键技术环节 汤永禄; 李朝苏; 乔善宝; 郭大明; 莫太相; 曾晖; 吴春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四川省江油市农业局; 四川省中江县农业局; 四川省简阳市农业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10-11-15

13 西南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播技术组装与示范效果 汤永禄; 李朝苏; 余秀芳; 莫太相; 舒泽刚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中江县农业局; 中江县泽丰小型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期刊】耕作与栽培 2010-08-26

14 四川盆地部分县市小麦蚜情调查及防治措施 魏会廷; 杨武云; 汤永禄; 李俊; 李朝苏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实验站;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09-02-15

15 四川小麦生产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对策 汤永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09-02-15

16 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关键指标的筛选及其遗传研究 何文铸; 刘永红; 杨勤; 张鸿; 汤永禄; 荣廷昭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农业大学 【期刊】玉米科学 2009-04-15

17 稻麦轮作区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李朝苏; 王克如; 谢瑞芝; 付书明; 李少昆; 汤永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德阳市小麦专家大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四川省绵竹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9-08-15

18 甘蓝型油菜晚直播避灾高产技术要点 周贤琼; 汤永禄; 蒋梁材; 蒲晓斌; 蒋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09-11-15

19 复合(混)肥在小麦生产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李朝苏; 汤永禄; 吴春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09-11-15

20 油菜免耕套作马铃薯栽培技术 蒲晓斌; 吕世华; 汤永禄; 蒋梁材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期刊】农业科技通讯 2009-10-17

21 川麦42的1BS染色体臂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李俊; 魏会廷; 杨粟洁; 李朝苏; 汤永禄; 胡晓蓉; 杨武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成都石室中学 【期刊】作物学报 2009-12-12

22 四川盆地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研究 汤永禄; 杨武云; 黄钢; 胡晓蓉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6-04-28

23 成都平原免耕及不同麦秸还田量种植水稻的研究 王克如; 李少昆; 汤永禄; 谢瑞芝; 高世菊; 刘中平; 柏军华; 王运圣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耕作栽培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北京; 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 新疆石河子; 四川成都 【期刊】水土保持学报 2006-10-28

24 精量露播小麦的群体质量分析 黄钢; 汤永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6-12-28

25 四川盆地稻茬麦垄作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汤永禄; 黄钢; 邓先和; 郑家国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双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四川双流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6-12-28

26 当前我省小麦生产存在de主要问题及管理对策 汤永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成都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07-01-30

27 氮肥施用量对攀西地区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的产量形成影响研究 吴永成; 杨世民; 汤永禄; 袁继超; 谢力; 谢冰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雅安; 四川雅安; 四川成都 【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03-15

28 CIMMYT种质及育种技术在四川小麦品种改良中的利用 邹裕春; 杨武云; 朱华忠; 杨恩年; 蒲宗君; 伍铃; 张颙; 汤永禄; 黄钢; 李跃建; 何中虎; Ravi Singh; S.Rajaram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科院; CIMMYT; ICARDA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7-04-28

29 四川-CIMMYT小麦穿梭育种中的农艺学合作研究 黄钢; 邹裕春; 汤永禄; 杨恩年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7-04-28

30 川西平原种植制度研究回顾与展望 汤永禄; 黄钢; 郑家国; 王少华; 付书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耕作栽培中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耕作栽培中心; 四川省广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川省绵竹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四川广汉; 四川绵竹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7-04-28

31 利用SSR标记分析川育12×人工合成小麦Syn780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现象 曾云超; 李俊; 杨玉敏; 廖杰; 彭正松; 汤永禄; 杨武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南充;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7-04-28

32 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小麦迟熟α-淀粉酶(LMA)的遗传分析 杨恩年; 张颙; 李俊; 汤永禄; 杨武云; 邹裕春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7-04-28

33 人工合成小麦RIL群体对条锈病新小种条中32的抗性表现 汤永禄; 杨武云; 曾云超; 李朝苏; 彭云良; 邹裕春; 陈放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7-04-28

34 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育成的新品种“川麦42”的生态适应性及产量潜力研究 汤永禄; 朱华忠; 李朝苏; 黄钢; 余秀芳; 陈放; 杨武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中江县农业局;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四川中江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7-04-28

35 “川麦42”ד川农16”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分析 廖杰; 李俊; 汤永禄; 杨玉敏; 曾云超; 魏会廷; 彭正松; 胡晓蓉; 杨武云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四川南充;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7-04-28

36 “马铃薯—水稻—马铃薯”超高产种植新模式 汤永禄; 黄钢; 吴飞; 刘守照; 尹桂英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中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中心; 四川省金堂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川省金堂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期刊】耕作与栽培 2007-04-26

37 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制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李向东; 汤永禄; 隋鹏; 高旺盛; 杨世琦; 陈源泉; 刘定辉; 马月存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长江上游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郑州; 四川成都 【期刊】作物学报 2007-06-12

38 四川盆地2•5熟产粮22•5t/hm~2种植技术研究 刘永红; 汤永禄; 梁远发; 杨勤; 何文铸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期刊】耕作与栽培 2007-08-26

39 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重组近交系主要品质性状的初步研究(英文) 汤永禄; 曾云超; 杨武云; 邹裕春; 陈放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7-11-15

40 从发达国家现代种业发展看种子科技价值链创新管理 黄钢; 李颖; 王玲; 汤永禄; 徐玖平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7-12-15

41 四川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对策 汤永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成都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08-02-15

42 人工合成小麦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潜力的改良 汤永禄; 杨武云; 吴元奇; 曾云超; 李朝苏; 邹裕春; 陈放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四川雅安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8-03-05

43 转型期我国种子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黄钢; 王玲; 李颖; 汤永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8-04-15

44 成都平原油菜不同种植方式及免耕直播配套技术研究 汤永禄; 李朝苏; 蒋梁材; 吴春; 林世友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广汉市农业机械局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8-08-15

45 人工合成小麦中HMW-GS 6+8和1.5+10的品质效应 汤永禄; 杨武云; 田纪春; 李俊; 陈放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08-11-10

46 密肥水平对川西平原春(播)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汤永禄; 黄钢; 郑家国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 【期刊】耕作与栽培 2003-09-28

47 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分析 汤永禄; 黄钢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3-06-30

48 加强田间管理 确保小麦生产增收 汤永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04-02-03

49 突破性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42 汤永禄; 李青茂; 王旭; 王敏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04-09-03

50 四川稻麦双免耕固定厢沟栽培技术研究(英文) 汤永禄; 郑家国; 黄钢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5-03-05

51 川西平原小麦免耕覆草高产高效新技术研究 汤永禄; 袁礼勋; 黄钢; 余遥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耕作与栽培 1999-06-26

52 四川盆地小麦春播栽培的意义及技术研究进展 汤永禄; 黄钢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成都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02-01-30

53 稻茬麦免耕抑播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Ⅰ.小麦和后作水稻的增产增收效应分析 汤永禄; 黄钢; 袁礼勋; 赵玉庭; 王少华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广汉市农技推广中心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 四川广汉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2-03-30

54 川西平原小麦免耕覆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汤永禄; 黄钢; 袁礼勋; 余遥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8-15

55 地膜覆盖栽培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汤永禄; 李跃建; 袁礼勋; 余遥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11-15

56 栽培因素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汤永禄; 袁礼勋; 余遥; 张大学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61006;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中江县农技站 【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06-30

57 平原稻田三熟制秋菜栽培关键技术 汤永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1999-09-30

58 栽培因素对小麦(川麦28)产量的影响 汤永禄; 袁礼勋; 黄钢; 余遥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1999-12-30

59 稻茬麦精量露播稻草覆盖高效栽培技术 汤永禄; 黄钢; 袁礼勋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期刊】作物杂志 2000-06-15

60 辽春10号在四川的春播效果及其生产意义 汤永禄; 袁礼勋; 黄钢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期刊】耕作与栽培 2000-12-26

61 秋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高产简化栽培新技术 张鸿; 汤永禄; 袁礼勋; 郑家国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中国马铃薯 2000-03-25

62 小麦精量露播稻草覆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汤永禄; 黄钢; 袁礼勋; 余遥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00-05-30

63 川西平原稻田高效可持续三熟复种模式研究 汤永禄; 黄钢; 郑家国; 陈启元; 张鸿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广汉市农技中心 【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06-30

64 优质春麦98的特点及其重要生产意义 汤永禄; 黄钢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2000-12-30

65 不同类型春性小麦品种的播期效应及其生产意义 袁礼勋; 汤永禄; 黄钢; 余遥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00-06-30

66 进一步提高川西平原小麦单产的几项主要技术 余遥; 袁礼勋; 黄钢; 汤永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1994-09-30

67 特效烯对小麦临界期干旱的生理调节作用 汤永禄; 杨文钰; 李尧权; 李光正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1995-06-30

68 抓小麦最佳播期大有可为 余遥; 袁礼勋; 汤永禄; 吴光清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1996-09-30

69 再谈播期与发挥小麦品种产量潜力 汤永禄; 袁礼勋; 余遥; 张大学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中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1997-09-30

70 小麦免耕露播覆草与窄行垄作栽培新技术 汤永禄; 袁礼勋; 黄纲; 余遥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期刊】四川农业科技 1998-09-15

71 科学栽培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基本原则 余遥; 黄钢; 袁礼勋; 汤永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1998-12-30

72 集约多熟稻田长期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李向东; 陈源泉; 汤永禄; 高旺盛; 隋鹏; 季书勤 【会议】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 2008-10-10

73 稻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李朝苏; 黄钢; 吴春; 汤永禄 【会议】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 2008-10-10

74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 黄钢; 郑家国; 李朝苏; 邓先和; 付书明 【会议】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 2008-10-10

75 川麦42重要基因发掘及遗传转育 杨武云; 李俊; 魏会廷; 李朝苏; 汤永禄; 胡晓蓉 【会议】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 2009-01-04

76 小麦免耕精量露播稻草覆盖简化高效栽培技术 汤永禄; 黄钢; 余遥 【会议】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08-01

77 四川盆地稻茬麦垄作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汤永禄; 黄钢; 邓先和; 郑家国 【会议】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08-01

78 利用RIL群体研究1.5+10HMW-GS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和产量的潜在影响 汤永禄; 杨武云; 田纪春; 李朝苏; 李俊; 陈放 【会议】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11-01

 

荣誉奖励:

 

1、2003年被遴选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2003年获第八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和“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3、2006年获四川省五四奖章提名奖。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