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基础科学 » 海洋科学 »

尹宝树——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7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专家信息:

尹宝树,男,1963年1月出生,理学博士,现为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多次应邀赴美国、加拿大作访问科学家合作研究。 目前主要从事浅海动力过程及数值模拟、海岸动力学与物质输运、海洋环境数值模拟与评价和海洋灾害预报及风险评估等研究。在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目前担任国家科学技术部大项目同行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评价专家,山东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海洋渔业厅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专家,青岛市科技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评审专家,中科院研究生院聘任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聘任教授,海洋科学编委等。

 

学习经历:

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

1987年在青岛海洋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9-1994.9在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

1999.7-2000.1在美国缅茵大学做访问博士后半年

2002年应 Will Perrie教授的邀请在加拿大世界著名的海洋研究所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做访问科学家合作研究半年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浅海动力学与数值模拟、海浪理论及应用、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工程环境物理学及海洋灾害等。

科研项目:

到目前已承担完成科研项目11项;目前承担包括国家基金、国家十五攻关、国家863、

中科院创新项目等5项,参与国家863、军工973等项目4项。

研究成果:

1、浅海动力过程耦合作用机理及数值研究

对浅海动力过程的主要耦合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耦合波浪和潮汐风暴潮数值模式,并对渤海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的相互作用,给出了主要物理机制在耦合作用中的定量估计和评断。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同行及加拿大、韩国和伊朗教授等国内外学者的好评及索要和引用。推动了我国在浅海海洋动力要素耦合过程模拟及机理研究领域的发展。

2、波浪理论及应用

导出了线性抛物线近似下折绕射模式相一致的精确量级估计;给出了“焦散区”波折绕射的理论问题和计算模式,改进了Liu(1985)年提出的波流相互作用的折绕射模式;与国外教授合作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港口停船的条件下,运用边界元方法进行三维波场计算的实验研究。

3、海洋工程环境应用基础和灾害评估研究

系统研究了黄河口区域冲淤变化规律;系统研究了黄河口区冲淤演化海洋动力要素流、浪、潮的长期演化规律及影响大小;提出胜利油田海域风暴潮浪联合作用群发性灾害气候预测及承灾体风险评估方法;对胜利油田海域风暴潮波浪海洋灾害进行了长期气候预测;首次提出了风暴潮海浪漫堤漫滩风险度标准,给出了胜利油田沿岸低地风暴潮浪漫滩不同重现期的风险灾度分布及沿岸站位的越浪风险灾度评估。对多个港口及海域进行了海洋环境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海洋工程环境设计参数等方面的实用研究。

4、海洋与大气耦合作用

与国外教授合作开展了西北大西洋大气-波浪-海洋耦合系统建立的研究.建立了西北大西洋的波浪预报系统.初步建立了胜利油田海域中尺度大气-波浪-海洋耦合模式预报系统.

论文专著:

1.长江口叶绿素分布特征和营养盐来源数值模拟研究 杨德周 尹宝树 俞志明 白涛 刘兴泉 《海洋学报》2009年 第1期相关文献

2.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环流和温、盐结构动力学研究Ⅱ.环流的基本特征 刘兴泉 尹宝树 侯一筠 《海洋与湖沼》2008年 第4期相关文献

3.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环流和温、盐结构动力学研究——Ⅰ.定解条件与研究方案 刘兴泉 尹宝树 侯一筠 《海洋与湖沼》2008年 第1期相关文

4.潮汐风暴潮中波浪对表面风应力系数的影响 林祥 尹宝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6期相关文献

5.Fine Sediment Resuspension Dynamics in Moreton Bay 尤再进 尹宝树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2007年 第2期相关文献

6.天津近岸台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式研究 莎日娜 尹宝树 杨德周 徐振华 程明华 《海洋科学》2007年 第7期相关文献

7.渤海生态动力过程的模型研究Ⅱ.营养盐以及叶绿素a的季节变化 刘浩 尹宝树 《海洋学报》2007年 第4期相关文献

8.The importance of wave-tide-surge interaction to coastal material transport and diffusion  尹宝树 黄勇 林祥 侯一筠 杨德周 《中国海洋与湖沼学报:英文版》2007年 第1期相关文献

9.黄河三角洲沿岸海浪风暴潮耦合作用漫堤风险评估研究 尹宝树 徐艳青 任鲁川 杨德周 程明华 《海洋与湖沼》2006年 第5期相关文献

10.渤海生态动力过程的模型研究——Ⅰ.模型描述 刘浩 尹宝树 《海洋学报》2006年 第6期相关文献

11.泉州湾潮汐、潮流及浅滩干湿变化的数值研究 刘浩 尹宝树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6年 第6期相关文献

12.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的太阳辐射模型 刘浩 尹宝树 《海洋与湖沼》2006年 第6期相关文献

13.Estimation of Extreme Coastal Wave Heights from Time Series of Wave Data  尤再进 尹宝树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2006年 第2期相关文献

14.辽东湾氮、磷和COD环境容量的数值计算 刘浩 尹宝树 《海洋通报》2006年 第2期相关文献

15.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catterometer assimilated wind and ocean wave in eastern China seas and adjacent waters 李明悝 侯一筠 尹宝树 宋金宝 赵玮 《中国海洋与湖沼学报:英文版》2006年 第1期相关文献

16.海洋动力要素耦合作用对悬浮物质输移的影响 林祥 尹宝树 王义刚 侯一筠 陈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 第6期相关文献

17.SWAN浅水波浪模式在渤海的应用研究——Phillips线性增长比例系数的改进 杨德周 尹宝树 徐艳青 王津 莎日娜 《水科学进展》2005年 第5期相关文献

18.Backward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Advection and Diffusion of Oil Spills on the Sea Surface  刘浩 尹宝树 林建国 《海洋通报:英文版》2005年 第1期相关文献

19.东中国海海浪数值模式的研究 徐艳清 尹宝树 杨德周 程明华 《海洋科学》2005年 第6期相关文献

20.东海沿岸海区垂直环流及其温盐结构动力过程研究 Ⅱ.温盐结构 刘兴泉 侯一筠 尹宝树 《海洋与湖沼》2004年 第6期相关文献

21.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 steepness and wave age in the course of wind wave growth  吴淑萍 侯一筠 尹宝树 宋金宝 赵喜喜 《中国海洋与湖沼学报:英文版》2004年 第4期相关文献

22.东海沿岸海区垂直环流及其温盐结构动力过程研究Ⅰ.环流的基本特征 刘兴泉 侯一筠 尹宝树 《海洋与湖沼》2004年 第5期相关文献

23.海面溢油对流扩散的反向计算 刘浩 尹宝树 林建国 《海洋环境科学》2004年 第2期相关文献

24.海浪等随机变量有界概率分布及工程应用 王涛 尹宝树 侯一筠 苏京志 《海洋工程》2003年 第3期相关文献

25.辐射应力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中的影响 林祥 尹宝树 《海洋与湖沼》2002年 第6期相关文献

26.推算波浪多年一遇波高的新方法 尹宝树 何宜军 《海洋与湖沼》2002年 第1期相关文献

27.NUMER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WAVES AND TIDE-SURGE INTERACTION ON TIDE-SURGES IN THE BOHAI SEA  尹宝树 侯一筠 程明华 苏京志 林明祥 《中国海洋与湖沼学报:英文版》2001年 第2期相关文献

28.渤海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数值研究 尹宝树 王涛 《海洋与湖沼》2001年 第1期相关文献

29.驱动非线性浅水波的行波特征研究 侯一筠 尹宝树 《海洋与湖沼》1999年 第4期相关文献

30.YW—SWP海浪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应用 尹宝树 王涛 《海洋与湖沼》1994年 第3期相关文献

31.于复杂地形和存在流的浅水域波浪的折射线射联合模式工 尹宝树 蒋德才 《海洋学报》1989年 第6期相关文献

荣誉奖励:

1.目前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参加完成课题20余项,完成研究报告20余个,参加的课题获得多个省部级奖。

2.中科院创新及部委项目20余项;发表包括SCI、EI论文50余 篇,编著1部,完成研究报告20余个, 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3)。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