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作物学 »

许方佐——农作物专家许方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7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许方佐——农作物专家许方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信息:

许方佐,男,195710月生,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共党员。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党支部副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1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工作至今。

1992—1993年赴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等职。

学术兼职:

1、山东省原子能农学会副理事长。

2、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3、山东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4、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

5、山东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玉米辐射育种和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工作。

承担的科研情况:

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承担国家八五十一五玉米育种攻关、国家“863”、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等研究课题20余项。

科研成果:

曾获国家、省厅级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利用细胞工程技术选育玉米抗逆自交系及单交种”199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玉米新杂交种选拔应用研究、玉米新品种鲁原单8号、14号的选育及应用等5项成果先后获农业部和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先后共选育出优良玉米自交系20多个,主持选育出的鲁原92”玉米自交系被国内二十多家育种单位广泛利用,直接利用该系育成2个、间接利用育成7个,共有9个玉米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审定,其中的鲁单50”(鲁原92×319)和鲁原单14( 鲁原92×H21)两个品种至2006年底国内累计推广面积已达一亿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40亿元。培育出通过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鲁原单9号、14号、16号、22号、鲁玉5号、12号、山原1号和山大耐盐1号等8个玉米品种。这些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6500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6亿多元。

1 中早熟、高产、稳产、多抗玉米杂交种鲁原单14号 许方佐;周柱华;王秀梅;邹积万;祝清俊;邢燕菊;胡世昌;单成钢;徐立华;齐延芳;岳秀蓉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1999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核农学报》、《原子能农业应用》、《玉米科学》等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余篇;参与编写科技专著2部。

出版专著:

1、山东玉米

2、中国玉米栽培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发表论文:

1 优良玉米自交系鲁原92的选育与应用 徐立华; 周柱华; 阴卫军; 徐相波; 邱登林; 韩金龙; 许方佐; 邢燕菊; 丁一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12-15

2 玉米自交系鲁原92的选育及应用 周柱华; 徐立华; 王丽丽; 许方佐; 邢燕菊; 张凤云; 邱登林; 阴卫军; 韩金龙; 徐相波; 丁一 核农学报 2009-12-20

3 玉米自交系的空间诱变选育与应用 阴卫军; 王丽丽; 周柱华; 丁祥祺; 徐立华; 邱登林; 邢燕菊; 许方佐 山东农业科学 2009-12-30

4 玉米辐射育种关键技术环节的研究 周柱华; 阴卫军; 张青; 许方佐; 徐立华; 邢燕菊; 邱登林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7-30

5 鲁原92等玉米自交系抗旱性分析 徐立华; 许方佐; 周柱华; 邢燕菊; 阴卫军; 邱登林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7-30

6 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玉米耐盐自交系 徐立华; 阴卫军; 周柱华; 邢延菊; 许方佐 作物杂志 2006-08-15

7 耐低磷玉米品种山原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徐立华; 周柱华; 许方佐; 阴卫军; 邢燕菊; 邱登林; 张可炜; 张举仁 山东农业科学 2006-09-30

8 玉米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研究 徐立华; 张举仁; 周柱华; 许方佐; 阴卫军; 邢燕菊 玉米科学 2006-12-15

9 优良玉米自交系鲁原476及其杂交种鲁原单22号的选育 周柱华; 徐立华; 许方佐; 邢燕菊; 邱登林; 阴卫军 核农学报 2007-02-20

10 基因枪法获得玉米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徐立华; 阴卫军; 周柱华; 许方佐; 张举仁; 邢燕菊 玉米科学 2008-04-15

11 玉米自交系及F_2分离群体花药培养中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齐延芳; 杨景成; 周柱华; 邢燕菊; 徐立华; 许方佐; 邱登林 核农学报 2003-06-20

12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鲁原单22的选育研究 齐延芳; 许方佐; 周柱华; 徐立华; 邢燕菊; 邱登林 玉米科学 2003-12-30

13 种植密度对玉米鲁原单22光合作用的影响 齐延芳; 许方佐; 周柱华; 邢燕菊; 徐立华; 邱登林 核农学报 2004-02-20

14 玉米新品种鲁原单22号产量与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邢延菊; 齐延芳; 许方佐; 周柱华; 徐立华; 邱登林 山东农业科学 2005-01-18

15 γ射线照射花粉后对玉米结实及生长影响的探讨 周柱华; 齐延芳; 邱登林; 邢燕菊; 徐立华; 许方佐; 祝清俊 玉米科学 2002-12-25

16 玉米自交系辐照效应的研究 周柱华; 单成钢; 朱斗北; 许方佐; 祝清俊; 邢燕菊; 齐延芳; 徐立华 核农学报 2001-08-20

17 中早熟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鲁原单22许方佐; 周柱华; 邢延菊; 齐延芳; 徐立华; 单成钢; 邱登林 山东农业科学 2001-03-18

18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玉米耐盐自交系及单交种 张可炜; 王先艳; 王灵芝; 张举仁; 许方佐; 徐立华; 周柱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02-01-18

19 玉米自交系辐照效应的研究 周柱华; 邱登林; 张凤云; 许方佐; 祝清俊; 邢燕菊; 齐延芳; 徐立华 玉米科学 2001-09-25

20 辐照花粉对玉米F_1M_1结实及后代植株的影响 周柱华; 齐延芳; 许方佐; 邢燕菊; 徐立华; 邱登林 核农学报 2002-12-20

21 10个玉米突变系的性状鉴定 周柱华; 王秀梅; 胡世昌; 许方佐; 邢燕菊; 张凤云 核农学通报 1995-01-20

22 辐照玉米愈伤组织后代植株的配合力分析 周柱华; 王秀梅; 许方佐; 胡世昌; 邢燕菊; 侯广云 核农学通报 1995-03-20

23 辐照玉米产量配合力不同世代测验的探讨 周柱华; 邢燕菊; 单成钢; 王秀梅; 胡世昌; 许方佐 核农学通报 1997-01-20

24 γ射线与微波复合处理对玉米诱变效果的研究 单成钢; 周柱华; 许方佐; 邢燕菊; 胡世昌; 孙宏春; 齐延芳; 徐立华 核农学通报 1997-05-20

25 优良玉米自交系鲁原133及新杂交种鲁玉12号的选育 周柱华; 王秀梅; 许方佐; 胡世昌; 邢燕菊; 单成钢; 齐延芳; 徐立华 核农学通报 1997-07-20

26 γ射线对玉米自交系的影响 周柱华; 许方佐; 单成钢; 邢燕菊; 齐延芳; 徐立华; 胡世昌 核农学通报 1997-11-20

27 玉米穗部性状与穗粒重的相关性研究 单成钢; 许方佐; 周柱华; 刑燕菊; 胡世昌; 齐延芳; 徐立华 核农学通报 1997-11-20

28 辐照玉米产量配合力不同世代测验的探讨 周柱华; 邢燕菊; 单成钢; 许方佐; 胡世昌 玉米科学 1998-03-15

29 γ射线对玉米愈伤组织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张举仁; 高树芳; 崔兴国; 许方佐; 何世贤 核农学报 1993-04-02

30 玉米辐射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许方佐; 王增贵; 胡世昌 核农学通报 1993-03-02

31 早熟、抗病、高产玉米新杂交种鲁玉5号的选育 许方佐 核农学通报 1991-12-27

32 玉米愈伤组织再生体系的研究 徐立华; 张举仁; 周柱华; 许方佐; 阴卫军; 邢燕菊 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5-11-01

33 ~(60)Coγ-射线对玉米愈伤组织的诱变效应 祝清俊; 许方佐; 王桂峰; 宋康 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5-11-01

34 卫星搭载小麦风干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李新华; 许方佐 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与开发进展——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 2005-10-01

35 基因枪法获得玉米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徐立华; 张举仁; 许方佐; 周柱华; 邱登林; 邢燕菊; 阴卫军 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6-07-01

荣誉奖励:

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