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马代夫,男,1953年5月出生,研究员。现任徐州农科所甘薯育种室主任。现为国家“948”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项目“甘薯产业发展新技术的引进和产业化”和农业行业计划“甘薯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首席专家。
学术兼职:
1.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主任。
2.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主任。
3.中国作物学会理事。
4.江苏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5.江苏省作物学会特经特粮作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6.国家农业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甘薯学科首席科学家。
7.江苏省十届党代会代表。
8.徐州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9.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长期主持国家甘薯育种攻关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甘薯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及优质、抗病、高产专用型新品种选育”。
2.国际马铃薯中心与中国合作项目“外引材料在中国甘薯育种项目上的应用”。
3.江苏省品种更新工程“沿江、沿海丘陵地区和淮北岗地杂粮品种的引进和开发”。
4.农业部重点专题“甘薯新品种DUS测试技术和标准的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
5.科技部成果转化“国家甘薯专用型新品种区域试验和成果开发利用”。
6.江苏省高技术“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等重大课题。
科研成果:
1.马代夫研究员在长期的农业科研中做出了显著的工作成绩,先后荣获农业部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等奖各一项。特别是获农业部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项目---甘薯骨干亲本的研究和利用,属国内首创,育种单位已利用筛选的骨干亲本育成33个甘薯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5143亿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2.28亿元。参加主持完成的国家“八五”甘薯新品种选育专题,1996年荣获国家科委、计委、财政部国家攻关重大成果奖励,该专题共育成21个新品种,累计推广2257万亩,增加社会效益11.5亿元,并推广“七五”育成种8559.4万亩。参加主持育成徐薯43-14,苏薯3号,苏薯6号,苏薯7号等优良品种,推广利用2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亿余元。
2.参加主持育成“苏薯3号”、“徐薯43-14”、“苏薯6号”、“苏薯7号”,主持育成“徐紫薯1号”、“徐薯22”、“徐薯23”、“徐薯24”、“徐薯25”等甘薯新品种,其中“苏薯7号”、“徐薯22”“徐薯23”获国家新品种后补助。
3.主持培训越南、朝鲜甘薯育种科学家,主办国际甘薯育种培训班和国际甘薯育种学术讨论会。多次出国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主持召开国家甘薯科研和甘薯区试会议;组织国家甘薯区试考察,组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
4 甘薯优质多抗育种材料的创新和生物技术育种体系的建立 马代夫; 刘庆昌; 李洪民; 李秀英; 谢逸萍; 翟红; 李惟基; 李强; 王玉萍 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2003-01-01
5 亚蔬甘薯资源材料的引进利用及苏薯7号等品种的选育推广 马代夫 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2002-01-01
6 甘薯骨亲本的研究和利用 马代夫; 朱崇文; 徐品莲; 李秀英; 仇光星 江苏省徐州片薯研究中心 2006-01-01
7 淀粉型甘薯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杨新笋; 马代夫; 程航; 张似松; 高斌; 黄钺; 邓辉; 张昌敏; 周开平; 吴继红; 刘作斌; 刘绍银; 周宏; 唐小兵; 吴清泉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荆门市农业局 2002-10-12
发明专利:
1 能源农业用薯类免耕种植覆盖物 马代夫; 李建龙; 潘剑君; 窦观一 马代夫; 李建龙; 潘剑君; 窦观一 2007-05-16
2 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鉴定方法 谢逸萍; 马代夫; 李洪民; 李强; 王欣; 李秀英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2008-09-10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玉米甘薯高产优质种植技术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6年
甘薯技术100问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年
发表论文:
1 甘薯属10种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曹清河; 张安; 李强; 李秀英; 王欣; 王路; 马代夫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03-15
2 徐薯系列甘薯新品种 李强; 李秀英; 马代夫; 李洪民 新农业 2010-04-10
3 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薯液化糖化的影响研究 吕巧玲; 张兴; 谢逸萍; 马代夫; 辛婷; 王坤; 葛义杰 中国酿造 2009-02-15
4 甘薯高胡萝卜素食用品种的亲本筛选 马代夫; 李强; 李秀英; 李洪民; 唐忠厚; 胡玲; 曹清河; 谢逸萍; 王欣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3-10
5 甘薯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李鹏; 马代夫; 李强; 张安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2-15
6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SCAR标记辅助育种初探 王欣; 马代夫; 李强; 李秀英; 谢逸萍; 李洪民 江苏农业学报 2009-02-28
7 基于 Taguchi试验设计稻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优化 辛婷; 谢逸萍; 张兴; 马代夫; 王慧 酿酒科技 2009-05-18
8 不同肉色甘薯抗氧化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相关性研究 唐忠厚; 李洪民; 马代夫 中国粮油学报 2009-05-25
9 中国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趋势 李强; 刘庆昌; 马代夫; 李鹏; 李秀英; 王欣; 曹清河; 翟红 江苏农业学报 2009-04-30
10 不同酶对淀粉的协同作用动力学研究 吕巧玲; 张兴; 谢逸萍; 马代夫; 辛婷; 蒋七熳; 付彦凯 食品工业科技 2009-06-25
11 甘薯近缘野生种的抗病性鉴定与新型种间杂种的获得 曹清河; 张安; 李鹏; 李洪民; 谢逸萍; 李秀英; 王欣; 马代夫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06-16
12 高淀粉多抗甘薯新品种徐薯25的选育及特性评价 李秀英; 马代夫 ; 李洪民; 李强; 谢逸萍; 王欣; 曹清河; 唐忠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06-16
13 DNA分子标记在甘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汤佳立; 李宗芸; 曹清河; 戚大石; 马代夫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8-15
14 AFLP标记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后猛; 李强; 马代夫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1-05
15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探讨 过晓明; 马代夫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1-10
16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栽培种甘薯(Ipomoea batatas cv.XushuNo.18)染色体 汤佳立; 戚大石; 张俞; 刘慧娟; 孙健英; 曹清河; 马代夫; 李宗芸 遗传 2010-02-15
17 甘薯SAAT法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 王欣; 周忠; 李强; 顾向华; 马代夫 江苏农业学报 2006-02-28
18 菜用甘薯栽培技术 马代夫 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6-04-01
19 甘薯F_1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及遗传趋势探讨 谢逸萍; 马飞;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马代夫; 许士礼 江苏农业科学 2006-05-15
20 甘薯、胡萝卜发根单寄主培养体系繁殖马铃薯腐烂线虫的研究 阮龙; 姜疆; 吴飞; 刘晓锋; 马代夫; 吴跃进; 查向东; 王钰 生物技术通报 2006-12-26
21 甘薯近缘野生种研究利用现状及展望 李强; 刘庆昌; 马代夫 分子植物育种 2006-12-30
22 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徐薯23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马代夫; 李秀英; 李洪民; 谢逸萍; 李强; 王欣 江苏农业科学 2007-02-15
23 一个与甘薯茎线虫抗性相关的RAPD标记的获得 蒋琳; 阮龙; 查向东; 吴飞; 马代夫 ; 谢一萍; 李秀英; 王钰 分子植物育种 2007-10-15
24 甘薯基因组DNA高效快速提取方法 李强; 揭琴; 刘庆昌; 王欣; 马代夫; 翟红; 王玉萍 分子植物育种 2007-10-15
25 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曹清河; 刘义峰; 李强; 张安; 杨光峰; 马代夫 中国蔬菜 2007-10-18
26 干旱胁迫对甘薯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周忠; 李杨; 马代夫; 孙存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2-20
27 5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谢逸萍; 马代夫; 李秀英; 李洪民; 李强; 王欣; 唐忠厚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2-15
28 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4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谢逸萍;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王欣 江苏农业科学 2008-04-15
29 中国甘薯主要亲本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李强; 刘庆昌; 翟红; 马代夫 ; 王欣; 李雪琴; 王玉萍 作物学报 2008-06-12
30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CAR标记 揭琴; 姜伟; 李华; 翟红; 马代夫; 谢逸萍; 刘庆昌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6-15
31 甘薯近缘种染色体核型及花粉粒超微结构分析 曹清河; 马代夫; 张安 西北植物学报 2008-08-15
32 甘薯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模型应用研究 唐忠厚; 李洪民; 马代夫 中国食品学报 2008-08-30
33 影响稻草降解及其产纤维素酶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辛婷; 张兴; 谢逸萍; 吕巧玲; 葛义杰; 马代夫; 王慧 粮油加工 2008-10-08
34 东亚甘薯品种AFLP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李强; 李鹏; 刘庆昌; 马代夫; 李秀英; 王欣; 曹清河; 翟红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9-15
35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AFLP标记的开发 揭琴; 李华; 翟红; 王玉萍; 李强; 马代夫; 谢逸萍; 刘庆昌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10-15
36 甘薯病毒检测技术的改进与组培苗病毒分布特征研究 谢逸萍;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唐君; 马飞 江苏农业科学 2003-01-30
37 甘薯叶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孙勇; 马代夫; 谢逸萍; 蒋继宏 江苏农业科学 2003-03-30
38 NAA和6-BA在甘薯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李强; 马代夫; 李洪民; 马飞; 谢逸萍; 李秀英 江苏农业科学 2003-07-30
39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2 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马代夫; 谢逸萍;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马飞 江苏农业科学 2003-11-30
40 甘薯及近缘野生种耐病毒特性鉴定 李洪民; 邢继英; 马代夫; 谢逸萍; 李强 作物杂志 2003-06-15
41 PEG渗透胁迫对甘薯光合作用的影响 李扬; 孙存华; 贺鸿雁; 周忠; 马代夫 河南农业科学 2005-06-15
42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2 谭西贵; 马代夫 农业科技通讯 2005-09-17
43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的RAPD标记 周忠; 王欣; 马代夫 ; 李洪民; 谢逸萍; 李秀英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5-10-30
44 甘薯茎线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周忠; 马代夫 杂粮作物 2003-10-25
45 引物对甘薯品种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 孙勇; 马代夫; 谢逸萍; 蒋继宏; 陈凤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30
46 抗病高干特异资源材料徐781的特性鉴定和亲本利用评价 李秀英; 马代夫 ; 李洪民; 谢逸萍; 李强; 马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09-30
47 高胡萝卜素甘薯亲本材料的引进、筛选、创新与应用 谢逸萍 ; 马飞;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马代夫 杂粮作物 2004-08-25
48 甘薯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李强; 刘庆昌; 马代夫 杂粮作物 2004-10-25
49 国家甘薯区试考察与产业发展建议 马代夫; 邱军; 房伯平; 孙近友; 刘玉恒; 刘庆昌; 张立明 杂粮作物 2004-10-25
50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孙近友; 马代夫; 李再祥; 唐友梅 农业科技管理 2004-06-26
51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马代夫; 李秀英; 李洪民; 谢逸萍; 李强; 马飞 江苏农业科学 2004-11-30
52 优质高产甘薯新品种“徐薯23”的选育与应用前景分析 谭西贵 ; 孙明芳 ; 马代夫 安徽农业 2004-12-28
53 甘薯主要病毒病及脱毒对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立明; 王庆美; 马代夫 ; 王毅 西北植物学报 2005-02-28
54 甘薯DUS测试标准制定及新品种保护 李强;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谢逸萍; 马飞 杂粮作物 2005-02-25
55 甘薯抗、感茎线虫病品种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 周忠; 王欣; 马代夫; 李洪民; 谢逸萍; 李秀英 江苏农业学报 2005-03-28
56 甘薯遗传转化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李强; 刘庆昌; 马代夫; 臧宁 分子植物育种 2005-01-28
57 长江中下游薯区品种区域试验概况和产业发展建议 马代夫; 邱军; 李育明; 卢跃华; 王大一; 孙明芳 江苏农业科学 2005-03-30
58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 马代夫; 李秀英 农技服务 2005-03-15
59 冷涼地区甘薯品质的分析 李洪民; 马代夫; 郭小丁 作物杂志 1999-04-15
60 甘薯茎线虫病抗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谢逸萍;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马飞 杂粮作物 2002-02-25
61 脱毒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特性分析及增产对策 马代夫; 李秀英; 李洪民; 谢逸萍; 王毅; 张立明; 刘章雄 中国农学通报 1999-12-30
62 世界甘薯生产现状和发展预测 马代夫 世界农业 2001-01-20
63 甘薯脱毒薯特性鉴定及亲本利用评价 马代夫; 李秀英; 李洪民; 谢逸萍; 王毅; 张立明; 李强; 刘章雄 中国农业科学 2001-04-20
64 甘薯良种推广和茎线虫病防治 李秀英; 马代夫; 李洪民; 谢逸萍; 李强 中国种业 2001-07-20
65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甘薯品种综合评价上的应用 李强;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谢逸萍 杂粮作物 2001-02-25
66 外引甘薯高淀粉亲本材料的筛选与评价 谢逸萍;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杂粮作物 2001-12-25
67 缩节胺(pix)对甘薯生理特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李强;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谢逸萍 耕作与栽培 2001-05-28
68 必须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工作 马代夫 种子世界 2001-09-15
69 高产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苏薯6号的选育 李秀英; 朱崇文; 马代夫 ; 谢逸萍; 李洪民 江苏农业科学 1994-07-30
70 甘薯生产和科研现状及“九五”育种目标 戴起伟; 邱瑞镰; 朱崇文; 马代夫 江苏农业科学 1995-09-30
71 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甘薯资源的鉴定和利用 马代夫; 朱崇文; 李秀英; 谢逸萍; 李洪民 作物品种资源 1995-10-21
72 甘薯在内蒙古试种成功 宋伯符; 郭小丁; 邬景禹; 马代夫 中国农技推广 1995-06-15
73 甘薯与近缘野生植物嫁接的研究初报 郭小丁; 马代夫; 李秀英 植物学通报 1995-03-30
74 嫁接砧木与甘薯亲本的交互亲和性 李秀英; 马代夫; 朱崇文; 郭小丁 作物杂志 1996-02-15
75 抗病高产甘薯新品种苏薯7号的选育和栽培要点 朱崇文;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谢逸萍 江苏农业科学 1997-07-30
76 甘薯抗茎线虫病品种的选育 马代夫; 李洪民; 谢逸萍; 李秀英; 朱崇文; 姜先梅 作物杂志 1997-04-15
77 甘薯新品种──苏薯7号 马代夫 农业科技通讯 1998-09-15
78 甘署新品种── 徐薯43-14 马代夫 农业科技通讯 1998-09-15
79 甘薯常用亲本自交及杂交亲和性分析 李秀英; 马代夫; 朱崇文 作物品种资源 1998-10-21
80 国内外甘薯育种现状及今后工作设想 马代夫 作物杂志 1998-08-15
81 甘薯育种亲本筛选程序的建立 朱崇文; 马代夫; 李秀英; 谢逸萍; 李洪民 作物杂志 1992-07-01
82 甘薯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李秀英; 马代夫; 朱崇文; 盛家廉 世界农业 1993-05-01
83 鲁78066甘薯的特性鉴定与其亲本利用价值 马代夫; 李秀英; 谢逸萍 山东农业科学 1993-06-15
84 徐薯18 产量形成的生理特点 盛家廉; 袁宝忠; 朱崇文; 马代夫; 齐运田 江苏农业科学 1982-09-28
85 甘薯抗病虫种质资源 马代夫 ; 盛家廉 作物品种资源 1984-04-01
86 甘薯抗象鼻虫的快速选择 M.A.Mullen; 马代夫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84-03-01
87 土壤水分饱和持续时间对甘薯块根乙醇浓度和贮藏损失的影响 K.A.Corey; 马代夫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84-08-28
88 甘薯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 W.M.Walter; 马代夫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86-03-02
89 十二个甘薯品种(系)的引种鉴定 马代夫; 朱崇文 作物品种资源 1987-07-02
90 甘薯的品质改良 朱崇文; 马代夫; 李秀英; 盛家廉 作物杂志 1987-04-02
91 甘薯壮苗增产的生理特点分析 马代夫; 朱崇文 作物杂志 1989-11-15
92 甘薯优良亲本介绍 马代夫; 李秀英; 朱崇文 作物品种资源 1990-10-01
93 不同诱导方法对甘薯亲本生长发育及开花影响的生理基础 李秀英; 马代夫; 朱崇文 作物杂志 1991-04-02
94 甘薯高淀粉育种研究 李洪民; 马代夫; 李秀英; 谢逸萍; 马飞 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10-01
95 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hederacea的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 曹清河; 马代夫 ; 朱恒; 张安 江苏省遗传学会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7-07-01
96 部分甘薯育成品种ISSR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李强; 刘庆昌; 李秀英; 李洪民; 谢逸萍; 马代夫 江苏省遗传学会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7-07-01
97 Ipomoea属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张安; 曹清河; 马代夫; 李鹏 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8-08-01
98 中国甘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趋势 李强; 刘庆昌; 马代夫; 李鹏; 李秀英; 王欣; 曹清河; 翟红 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8-08-01
99 甘薯近缘优异抗性基因资源发掘及种间杂种新类型的创制 曹清河; 张安; 马代夫; 谢逸萍; 李秀英; 王欣; 李鹏 第五次全国植物分子育种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8-09-01
100 菜用甘薯栽培技术 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马代夫 江苏农业科技报 2006-03-04
101 鲜食甘薯栽培技术 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马代夫 江苏农业科技报 2006-03-08
荣誉奖励:
1.徐州市优秀党员。
2.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智力引进工作先进个人。
3.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4.1999年以来连续三届被评为徐州市优秀专家。
5.2000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6.2001年11月当选江苏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
7.2002年1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8.被评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
9.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0.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1.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等奖。
12.荣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3.荣获徐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14.荣获江苏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5.获徐州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