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作物学 »

张照新——大豆专家张照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8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张照新——大豆专家张照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专家信息:

张照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处长、副研究员。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大豆产业、农业补贴政策、农业产业化。

 

承担的科研情况:

 

1、后过渡期大豆支持政策研究。

 

2、后过渡期农业支持政策。

 

3、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财政补贴政策。

 

4、十一五重大财政支农政策研究。

 

5、北京市大兴区新农村建设。

 

6、财政农业投入规模研究。

 

7、新时期构建农业补贴政策研究。

 

8、农业增长方式研究。

 

9、农业信贷担保研究。

 

10、大豆监测预警。

 

11、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

 

12、种粮补贴政策研究。

 

13、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14、龙头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15、大兴重点镇建设开发模式研究。

 

16、农业产业化统计分析。

 

17、农业产业化资料汇编。

 

18、一村一品发展政策研究。

 

19、农业产业化统计分析。

 

20、龙头企业动态监测。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WTO与中国大豆简明读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发表论文:

1 2009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 习银生; 宋洪远; 张照新; 中国农垦 2010-01-15

2 中国大豆生产与需求分析及展望 张照新; 农业展望 2006-03-20

3 中国大豆生产与需求分析及展望 张照新;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 2006-05-10

4 2006年第一季度大豆市场分析 张照新; 农业展望 2006-05-20

5 新一轮农业谈判中的特殊保障机制问题及我国的立场 刘李峰; 张照新; 新疆农垦经济 2006-06-15

6 中国大豆市场与贸易分析 张照新; 农业展望 2006-06-20

7 加入WTO后中国水果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 刘李峰; 张照新; 张晴; 农业展望 2006-09-20

8 中国三大棉区比较优势分析及发展战略探讨 刘李峰; 张晴; 张照新; 农业展望 2006-11-20

9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蚕丝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刘李峰; 张晴; 张照新; 丝绸 2006-11-30

10 中国三大棉区的区域优势及发展战略探究 刘李峰; 张晴; 张照新; 世界农业 2006-12-10

11 入世以来中国水产品贸易的格局特征及发展前景 刘李峰; 李东伟; 张照新; 武拉平; 渔业经济研究 2006-12-25

12 价格、质量对超市农产品经营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消费者角度的证据 刘李峰; 武拉平; 张照新; 中国农村观察 2007-01-20

13 中国三大棉区比较优势分析及发展战略探讨 刘李峰; 张晴; 张照新;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 2007-01-10

14 2007年第一季度大豆市场形势分析 张照新; 孟丽; 农业展望 2007-05-20

15 我国种子行业协会的功能发挥与存在问题 刘李峰; 田璐; 张照新; 赵泽琨; 中国种业 2007-06-15

16 外资进入大豆压榨行业的分析与思考 张照新; 中国牧业通讯 2007-07-25

17 加大扶持力度 促进大豆压榨行业健康发展 张照新; 农产品加工 2007-07-15

18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框架、问题及政策建议 张照新; 陈金强; 农业经济问题 2007-07-23

19 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发展的特点、影响和政策建议 张照新; 饲料广角 2007-07-25

20 我国奶业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张照新; 徐欣; 王维友; 中国牧业通讯 2007-08-25

21 当前我国奶业发展的问题、原因、趋势与对策 张照新; 王维友; 徐欣; 武文; 调研世界 2007-10-10

22 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效果、存在问题与对策——对江苏省的调研报告 徐欣; 陈洁; 张照新; 中国粮食经济 2007-11-10

23 河南省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查报告 陈洁; 张照新; 徐欣; 调研世界 2007-11-10

24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成效及未来发展思路 黄连贵; 张照新; 张涛; 经济研究参考 2008-06-01

25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 朱守银; 张照新; 张海阳; 汪承先 管理世界 2003-04-20

26 安徽、河南等部分粮食主产区补贴方式改革的做法、效果、问题及政策建议 张照新; 欧阳海洪; 张秋霞 管理世界 2003-06-20

27 我国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若干问题及政策建议 张照新; 欧阳海洪; 陈洁 中国农垦经济 2004-03-15

28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综述 张照新; 张海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4-10

29 结构转换与发展速度非均衡的中国小城镇——中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小城镇统计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张照新 中国农村经济 1999-08-25

30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 张照新; 宋洪远 中国农村观察 2002-01-25

31 中国农业需要加快发展的几个领域 孔祥智; 韩纪江; 张照新 经济问题 2000-01-28

32 中国农业需要加快发展的几个领域 孔祥智; 韩纪江; 张照新 北京农业 2000-03-05

 

媒体报道:


中国粮食短期无忧 长期安全需有效市场机制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照新

 

中国粮食短期无忧,但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素质下降等问题,对长期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全球粮食价格上涨,部分地区已出现粮荒现象。4月初,菲律宾发生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大米的发放要在军警的监控下才能进行,每人每天限购3公斤,以手指上的墨点为标记,防止重复排队;4月12日,孟加拉国大约1000名纺织工人在首都达卡集会,抗议米价上涨,要求增加工资;4月21日,印度东部城市加尔各答举行大罢工以抗议食物价格上涨。

 

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迅速传导到粮价。3月末,世界最主要大米出口国泰国把大米报价由每吨580美元提高到760美元,这个价格比1月份翻了一番,创下20年以来的新高。

 

值得关注的背景是,此轮粮食涨价,并不仅仅是在亚洲国家。实际上自去年始,国际市场粮价大涨,今年1月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价格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98.2%、24.6%、79.1%和20.2%。在粮食涨价的背后,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粮食危机。

 

在这一全球性粮食危机中,中国要从容得多,并没有出现因粮食而引发的问题。

 

4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北考察农业生产时指出,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

 

在全球普遍遭遇粮食问题时,中国粮食所面临的现状是什么?是否有完善的粮食预警机制?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由于粮食短缺涨价而产生更深层次的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张照新博士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全球生物能源热 造成粮食整体涨价

 

《数字商业时代》(以下简称DT):国际粮价上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大米价格总指数,1月以来,国际大米价格暴涨约20%。这一轮粮价大涨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

 

张照新:关于粮价上涨的原因,国际和国内是不同的。总体来看,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生物能源。随着这几年国际石油的大幅上涨,发达国家像美国、欧盟,甚至包括南美等都在力图通过生物能源转化替代能源,建立能源战略储备。比如玉米转化乙醇、豆油转化成柴油等。由于农作物生产的替代性和联动性,造成粮食整体涨价。

 

第二是农产品消费的增加和升级。这些年来,包括非洲一些国家政局逐渐稳定,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口对粮食的消费量、消费水平都在逐渐提高,造成需求增加。但是相对生物能源来说,属于平稳增长,生物能源对粮食的需求量爆发得更快。

 

第三个原因主要是生产成本的上涨。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利用率比较高的地方,运费等都在大幅上涨,实际导致了粮食的生产成本也不断上涨。

 

DT:全球掀起的生物能源热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粮食,尤其是玉米价格的飙升。相关数据显示,美国2007年生产乙醇燃料消耗掉的玉米占总产量的30%,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玉米出口量的减少。另外,2007年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粮食收成普遍不好,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没有可以控制粮价的方法呢?

 

张照新:可以通过控制生物能源来减少需求,机器吃粮食可比人的胃口大很多。

 

短期来说,控制生物能源发展的速度,是控制粮价的一个有效方法。比如我国2006年、2007年玉米大幅涨价,就是因为东北地区兴起了一批用玉米生产乙醇的企业,玉米需求上涨得非常快。2006年末,国家发改委下文控制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玉米价格很快回落。这轮粮食价格上涨会持续多久,短期主要取决于生物能源的发展程度,长期上还要看生产技术的突破,比较具体的时间很难说。

 

农业增产技术落后 加剧粮食短缺矛盾

 

DT:粮食短缺从历史上看,也出现过几次类似的波动,但是感觉远没有像今天这样矛盾这么集中,这是为什么呢?

 

张照新:应该说,上个世纪就留下了粮食短缺隐患,只不过是当时由于粮食供大于求,因此人们忽略了潜在的隐患。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增产技术长期没有重大突破。

 

从历史上看,二战后由于粮食短缺,爆发了一轮农业技术的绿色革命,比如六七十年代的杂交水稻、化肥、农用薄膜等技术。随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全球的粮食总量呈现供大于求的乐观状态,使人们忽略了对高产技术的研究,这方面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

 

尽管粮食产量在提高,但主要是原来技术的推广,产量的增幅跟不上需求的增幅。

 

到今天,一方面是全球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是生物能源技术在短期内消化了大量的粮食,此外全球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就产生了更大的粮食短缺现象。某种意义上,长期农业增产技术停滞,造成了今天的隐患。

 

DT:目前来讲,有没有新的农业增产技术可以代替现在的技术?

 

张照新:目前的转基因技术主要用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还没有应用到增产的方向上。

 

如果新技术能实现增产上的重大突破,全球粮食供求可能会出现新的局面。

 

中国粮食短期无忧 长期堪忧亟待解决

 

DT:近期我国米价及其他粮食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度波动,哪些因素起到了稳定国内米价的作用?国际米价是否将最终影响中国?

 

张照新: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大豆是比较特殊的,它的价格是国内与国际并行的,也就是统一的。这是因为在国内四大粮食作物中,只有大豆实行单一关税,只要付了关税就可以自由进口,这样大豆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价格是统一的。但是玉米、小麦和水稻的进出口都有配额,不允许随便进出口。因此稻米、小麦和玉米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基本上是分割的,这三种产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国内供求。

 

实际上到去年年底为止,小麦、玉米、水稻价格基本比较稳定,上涨的主要是大豆。今年国内小麦价格并没有多大变动,玉米和水稻价格实际上是下跌的,这三种产品和国际市场是分割的,它们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国内的供求关系。不过因为大豆涨价,可能刺激农民减少玉米种植改种大豆,从这个角度讲,国际市场的大豆价格可能会带动玉米价格的上涨。

 

国际米价对中国可能有影响,但是幅度不大,主要是由于我们在进出口这里的控制。我觉得国内的米价应该会相对稳定。

 

DT:有观点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粮食问题并不突出,储备较为充足。但也有测算说我国目前每年有15%的农产品需要依靠进口。那么中国粮食问题的现状究竟如何?从长远来看,是否乐观?

 

张照新:中国的粮食状况,引用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教授的话是“短期无忧,长期堪忧”。短期保持供求平衡没有问题。我们的农产品监测数据显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类粮食现在的状态都是供大于求的,库存量也比较大。而且近几年,政府对整个农业投入很慷慨。中国具有足够的农业生产能力,若在中低产田改造和推广旱作技术上做得好,增产潜力还是很大的。需求方面,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认为我国每年的粮食需求增长量约为80亿斤,现在的情况供应略大于需求,这个需求增长幅度在5年内都没有大问题。

 

但是长期来说不太乐观。首先,整个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东部、中部很多粮田转化为非农建设。对此,国务院特别强调要守住18亿亩耕地底线,坚决不动摇。

 

另外,现在农业生产出现了劳动力结构性素质下降的问题。目前农村人口中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人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先进技术的普及就相对困难。对此,国家正在推行两类措施:第一是农民培训,主要针对留守的农业劳动力推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第二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是把一些生产环节转移到专业化组织来做,通过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现在农业部对此非常重视。

 

CPI高企之下 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

 

DT:近期,粮食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在当前国际粮价上涨、国内CPI压力高居不下的背景下,政府的这些政策是否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张照新:粮食价格会影响畜产品生产,对整个农产品价格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控制CPI,而按照恩格尔系数计算的CPI中食物消费占到1/3,所以控制CPI的重点之一就是控制粮价。控制粮价和保证生产实际上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最近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快,最高的比去年涨了58%,这对农业生产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农民算的是投入产出的比。

 

相关的调控措施分长期和短期两方面。短期内肯定是通过限制出口、限制粮价等,但是长期来看,更多的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推广技术,促进粮食增产,通过数量上的供求关系来控制粮食价格,这才应该是一个可持续性的长远方式。

 

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并不难,只要通过投入性、技术性、包括收入性补贴这样的方式来保证农民收入,他们就会有积极性,从而鼓励粮食生产,这样就保证了粮价的稳定。目前的政策,整体来说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国内粮食的供求平衡。

 

粮食预警机制不健全 美国作法值得借鉴

 

DT:最近菲律宾等国的粮荒危机让公众重新关注粮食安全问题。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农村视察时也多次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是否足够完善?

 

张照新: 从进入WTO开始,国家各部门,包括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就设立了农产品监测预警小组,一直在做这方面的事,但是相对来说力度比较小。由于以前政府是以管理生产为主,计划经济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都很难迅速调整为宏观调控的思路,所以仍然需要不断总结和摸索,逐渐去灵活掌握。

 

发达国家,如美国非常重视信息的分析整合,对农产业及农业进行有效指导,从而非常有利于美国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美国农民的积极性。

 

其实,无论是保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还是粮食安全的预警机制都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市场机制来调节。市场经济要通过价格涨跌来调节供求平衡。

 

DT:我国农产品产销区分布不均,粮食供求区域性矛盾一直存在。运输、储备问题制约了产销之间的衔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粮食收购和销售价格。这是否是我国粮食市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储粮的运作模式目前是否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情况?

 

张照新: 中储粮公司在最低收购价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协调产销区的机制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与我国的储备体制有关,分级储备涉及到地方财政,其中涉及多个环节,因此执行起来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我认为取消地方储备,集中由国家的中央储备来承担主要责任的储备结构,可能是协调产区和销区的运输储备问题更好的解决办法。

 

张照新小档案

 

职务: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关注、研究方向:大豆产业、农业补贴政策、农业产业化

 

粮价高企,全球恐“荒”

 

1.联合国预言一亿人将陷入饥荒

 

联合国4月22日表示,食品价格上涨引发“无声的海啸”,将令全球超过一亿人陷入饥荒。援助组织表示,产粮国如果限制出口,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干事约塞特•施林说,人为的粮食短缺加剧了危机,“过去三年间,世界粮食消费量超过了产量,因此粮食存量减少。”粮食价格上涨使得WFP没有足够资金购买所需粮食,不得不削减了对塔吉克斯坦、肯尼亚、柬埔寨等地学校的粮食供应。

 

WFP在去年时预计今年资金需求将为29亿美元,而现在因为小麦、大米和玉米等价格均劲扬,估计得将其提高25%。

 

2.泰国大米每吨逾千美元

 

4月24日,全球最主要大米输出国泰国的100%B级白米报价当日升穿每吨10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由于供应紧张,分析认为米价很可能继续上升。

 

市场人士指,泰国100%B级白米离岸价介乎每吨1000至1080美元,高于上周的每吨950美元,更远远高于1月的383美元。

 

泰国的大米出口量占全球总交易量的近三分之一,该国一再表示不会实施任何限制,这一态度得到了广泛欢迎。

 

3.委内瑞拉宣布玉米高粱价格提高30%

 

4月24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宣布部分提高粮食价格。此价格政策针对种粮户,玉米价格将从每公斤0.26美元,上调整到每公斤0.36美元;高粱价格从每公斤0.2美元,调整到每公斤0.26美元。委政府还将向委玉米种植户每公斤补贴0.33美元。

 

4.巴西限制从公共粮仓出口大米

 

巴西农业部长斯特凡内斯4月23日宣布,为保护国内市场控制粮食价格,巴西政府已经停止从公共粮仓出口大米,并且希望私人部门也停止出口。

 

斯特凡内斯说,巴西大米可以自给自足,有少量多余库存,但考虑到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已经创下最高纪录,进口越来越难,所以最好还是首先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巴西实用经济研究中心的统计数字表明,巴西市场50公斤袋装大米的收购价在最近一个月内上涨了41%。巴西公共粮仓现有大米160万吨,平均每年出口大米80万吨。

 

5.美国芝加哥糙米期货再现大面积涨停

 

4月22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糙米期货再现大面积涨停行情。7月交货合约上涨50美分,收于每英担24.2美元。其余月份合约也纷纷达到涨停限制。

 

美国农业部21日晚些时候公布的农作物进度报告显示,美国大米种植严重滞后于往年。截至20日,美国大米种植仅完成了26%,大大落后于前5年平均43%的进度。市场担心美国2008年的大米产量将会因此下降,从而刺激期货价格飙升。交易员普遍认为,全球大米市场需求强劲导致供给吃紧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这也决定了大米价格的中长期走势。进入2008年以来,CBOT糙米期货价格的累计涨幅已超过70%。

 

"此轮粮食涨价,并不仅仅发生在亚洲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粮食危机。"

 

"国际米价对中国可能有影响,但是幅度不大。主要是由于在中国,玉米、小麦和水稻的进出口都有配额,不允许随便进出口。"

 

"取消地方储备,集中由国家的中央储备来承担主要责任的储备结构,可能是协调产区和销区的运输储备问题更好的解决办法。"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2008年第9期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