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肖世和,男,汉族,1955年生于四川广汉。1992年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毕业,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副主任,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委员,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小麦首席专家,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曾在墨西哥、澳大利亚、瑞典、南非等国访问进修。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超级小麦育种及种质创新,包括小麦产量有关生理过程的分子遗传研究以及高效利用肥水资源的种质改良等。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目前担任“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小麦育种课题主持人。
资料更新中……
研究成果:
育成“中麦”系列小麦新品种4个,已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一种辅助鉴定抗穗发芽白粒小麦品种的方法 肖世和; 张秀英; 闫长生; 石社民; 祖茂堂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008-01-09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著有《旱地小麦的引进技术》、《小麦穗发芽研究》等科技专著,参加编、译专著12本。
1.旱地小麦的引进技术 作者:肖世和 蔡典雄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2.小麦穗发芽研究 作者:肖世和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3.小麦技术100问 作者:肖世和 张定一 沈阿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4.冬季农业生产100问 作者:朱岩 孙哲 周敏 肖世和 马俊哲 出版社:中国农业 2009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科技为小麦连年丰收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农业部科技入户小麦首席专家 肖世和 农民日报 2009-06-03
2 小麦:政府托市收购 价格稳中略升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肖世和 农民日报 2010-03-01
3 小麦中期田间管理 肖世和 人民日报 2003-11-16
4 小麦PEBP-like基因等位变异与籽粒大小、粒重关系研究 常成; 张海萍; 张秀英; 闫长生; 肖世和; 分子植物育种 2009-02-15
5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王瑞霞; 张秀英; 伍玲; 王瑞; 海林; 游光霞; 闫长生; 肖世和;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2-10
6 葡萄糖和ABA对小麦胚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表达的调控 孙果忠; 张秀英; 闫长生; 肖世和; 华北农学报 2009-02-28
7 小麦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Tackx3参与穗粒数的形成 常成; 张海萍; 张秀英; 闫长生; 肖世和; 分子植物育种 2009-03-28
8 小麦胚休眠的蛋白质组分析 孙果忠; 张秀英; 闫长生; 肖世和; 华北农学报 2009-04-28
9 专家详解 小麦育种三问 肖世和; 北京农业 2009-08-15
10 我国小麦生产技术发展与今冬麦田管理 肖世和; 农民科技培训 2009-12-01
11 我国小麦品种改良趋势与粮食安全 肖世和; 科技导报 2006-04-18
12 中国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 闫长生; 张海萍; 海林; 张秀英; 胡琳; 胡汉桥; 蒲宗君; 肖世和; 作物学报 2006-04-12
13 小麦胚休眠中ABA信号转导的蛋白质组分析 张海萍; 常成; 肖世和; 作物学报 2006-05-12
14 小麦苗期田间管理 肖世和; 麦类文摘(种业导报) 2006-12-10
15 “超级小麦”概念解析 肖世和; 北京农业 2007-03-15
16 参与ABA调控小麦种子胚休眠的dehydrin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张海萍; 常成; 张秀英; 闫长生; 肖世和; 分子植物育种 2008-12-15
17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QTL分析 王瑞霞; 张秀英; 伍玲; 王瑞; 海林; 闫长生; 游光霞; 肖世和; 作物学报 2008-10-12
18 小麦-大麦2H异代换系的鉴定(英文) 原亚萍; 陈孝; 肖世和; A.K.M.R.ISLAM; 辛志勇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3-10-10
19 活性氧对ABA和水分胁迫抑制的小麦萌发胚内α-淀粉酶表达的影响 孙果忠; 张秀英; 肖世和 麦类作物学报 2005-07-15
20 不同穗发芽抗性的小麦胚对ABA敏感性的蛋白质组分析 孙果忠; 张秀英; 肖世和 中国农业科学 2005-09-10
21 小麦迟熟α-淀粉酶的研究进展 张海萍; 阎长生; 肖世和 麦类作物学报 2003-02-28
22 小麦穗发芽的研究进展 原亚萍; 陈孝; 肖世和 麦类作物学报 2003-08-30
23 小麦穗发芽机制研究进展 孙果忠; 闰长生; 肖世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12-15
24 冬小麦品种生育后期的耐热性评价 闫长生; 肖世和; 张秀英; 海林 华北农学报 2003-09-28
25 脱落酸与种子休眠 孙果忠; 肖世和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02-20
26 大麦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提取及其功能检测 原亚萍; 陈孝; 肖世和; 张伟 麦类作物学报 2005-01-15
27 不同穗发芽抗性的小麦胚对ABA敏感性及抗性机制研究 孙果忠; 张秀英; 闫长生; 肖世和 麦类作物学报 2005-03-15
28 母体对小麦胚的ABA敏感性和种子休眠性的影响 孙果忠; 张秀英; 肖世和 麦类作物学报 2005-05-15
29 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品种苗、蘖、穗、粒组成和分蘖成穗率研究 曾浙荣; 张文祥; 闫长生; 张秀英; 肖世和 北京农业科学 1999-10-20
30 小麦茎秆强度的鉴定方法研究 肖世和; 张秀英; 闫长生; 张文祥; 海林; 郭会君 中国农业科学 2002-01-20
31 羽扇豆种间遗传差异AFLP分析 海林; 肖世和; 闫长生; 张秀英 中国农业科学 2002-08-20
32 再论超级麦育种 肖世和; 张秀英; 阎长生; 海林 麦类作物学报 2002-08-30
33 冬小麦耐热灌浆与气—冠温差的关系 肖世和; 阎长生; 张秀英; 张文祥 作物学报 2000-11-20
34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及RFLP标记鉴定小麦中的大麦染色体 原亚萍; 陈孝; 肖世和; 辛志勇; 张增艳; 林志珊; 马有志; 胡汉桥 遗传学报 2000-12-10
35 植物营养与作物育种 刘国栋; 肖世和 作物杂志 2000-06-15
36 渗透胁迫和缺磷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士功; 刘国栋; 刘更另; 肖世和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04-20
37 中麦9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朱光; 石社民; 李登春; 肖世和; 张秀英 作物杂志 2001-02-15
38 “九五”全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何中虎; 肖世和; 庄巧生 麦类作物学报 2001-08-30
39 冬小麦冠层内的光分布 闫长生; 肖世和; 张秀英; 海林 华北农学报 2002-09-15
40 控制小麦穗发芽和改良加工品质的研究 肖世和; 陈孝; 尚立民 世界农业 1995-04-10
41 小麦开花后生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分析 肖世和; 陈孝; 吴兆苏 作物学报 1995-04-15
42 从长江流域白粒小麦地方品种中开拓抗穗发芽种质的研究 肖世和; 吴兆苏; 沈又佳; 蒋国梁; 戴大庆; 蒋华仁; 秦代红; 江登阳 中国农业科学 1995-02-20
43 黄矮病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 陈孝; 辛志勇; 肖世和; 刘四新; 林志珊 作物杂志 1995-04-15
44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向普通小麦导入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 陈孝; 徐惠君; 杜丽璞; 尚立民; 韩彬; 施爱农; 肖世和 中国农业科学 1996-10-20
45 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新种质的遗传学及生化鉴定 尚立民; 陈孝; 肖世和; 徐惠君; 施爱农 作物学报 1997-04-15
46 抗BYDV小麦—中间偃麦草易位系α-淀粉酶2同工酶的研究 陈孝; 辛志勇; 肖世和; 林志珊; 徐惠君; 杜丽璞; 钱幼婷 作物学报 1998-02-15
47 大麦α-淀粉酶抑制基因对小麦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肖世和; 陈孝; 徐慧君; 林志珊; 杜丽璞 作物学报 1998-12-15
48 白皮小麦收获前穗发芽及品种抗性机制探讨 蒋国梁; 陈兆夏; 刘世家; 肖世和 作物学报 1998-12-15
49 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系的选育及其抗性基因分析 施爱农; 陈孝; 肖世和; 徐惠君; 杜丽璞; 庞家智 植物病理学报 1998-09-30
50 新合成的小麦遗传资源——几种多倍体小簇麦 蒋华仁; 戴大庆; 孙东发; 肖世和 中国农业科学 1992-01-31
51 普通小麦与各黑麦种可杂交性的遗传 蒋华仁; 戴大庆; 肖世和; 孙东发 麦类作物学报 1992-08-28
52 小麦抗赤霉病性的配合力及因子分析 肖世和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5-03-02
53 国外小麦抗穗发芽研究概况 肖世和 麦类作物学报 1985-12-27
54 节节麦—乌拉尔图小麦双二倍体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主要利用途径 蒋华仁; 戴大庆; 肖世和 农业科学导报 1986-04-02
55 普通小麦与某些杂草黑麦和野生黑麦的可杂交性研究 蒋华仁; 戴大庆; 肖世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86-07-02
56 抗收获前发芽小麦品种的初步研究 肖世和; 戴大庆; 蒋华仁;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86-07-02
57 不同黑麦种合成的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的初步研究 蒋华仁; 戴大庆; 肖世和 中国农业科学 1987-04-01
58 小麦属与簇毛麦属的可杂交性研究 戴大庆; 将华仁; 肖世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88-07-01
59 小麦属与黑麦属的可杂交性研究 蒋华仁; 戴大庆; 肖世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88-12-30
60 小麦B染色体组起源的新探索 蒋华仁; 戴大庆; 肖世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0-07-02
61 麦类抗穗发芽品种资源 肖世和; 麦类作物学报 1991-06-30
62 论超级麦育种 肖世和; 张秀英; 闫长生; 海林; 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2-04-01
63 羽扇豆与我国种植结构调整 闫长生; 肖世和; 张秀英; 海林; 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2-04-01
64 高产小麦品种中麦9号的选育与应用 石社民; 马志强; 肖世和; 张秀英; 李登春; 张秋芝; 祖茂堂; 朱光; 于兵; 孙厚银; 闫长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004-01-01
65 中国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鉴定评价与新品种筛选利用 景蕊莲; 谢惠民; 张正斌; 张灿军; 孙美荣; 陈秀敏; 卫云宗; 昌小平; 樊廷录; 郭进考; 李秀绒; 肖世和; 王宏礼; 董宝娣; 高海涛; 张俊灵; 孙书娈; 柴永峰; 史占良; 张久刚; 闫长生; 吕树作; 王书子; 李岩华; 乔文臣; 刘新月; 高育峰; 何明琦; 张保军; 吴少辉; 申书珍; 徐萍; 孟祥海; 王勇; 王明歧; 张学品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005-12-01
66 异源细胞质小麦新种质的创造 陈孝; 张文祥; 杜振华; 金善宝; 黄惠宇; 杨志勇; 尹福玉; 郭丽; 辛志勇; 林志珊; 肖世和; 刘书旺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002-01-01
67 中国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利用 景蕊莲; 谢惠民; 张正斌; 张灿军; 孙美荣; 陈秀敏; 卫云宗; 昌小平; 李秀绒; 樊廷录; 郭进考; 肖世和; 高海涛; 王宏礼; 董宝娣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06-01-15
荣誉奖励:
1.2004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2.2008年度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3.2009年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4.2009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5.被中宣部等14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100名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之一。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肖世和和他的小麦高产梦
目前我国小麦亩产最高
能达到多少公斤呢?
有资料表明,在山东、河南都有亩产700公斤以上的小面积高产记录和万亩联片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示范田。即使在旱作、节水栽培条件下,在山东、河北两省,也有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但是,既然是典型和示范,就说明我们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其单产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2003年,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小麦平均亩产分别只有336、318和310公斤。从亩产300公斤到700公斤,一道深深的“鸿沟”摆在我们面前。
走完“最后一公里”
肖世和,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也是今年农业部实施“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计划”的小麦首席育种专家。从今年1月份在我国优势小麦产业带中选定5省6县作为小麦示范县以来,每到农时季节,肖世和就深入示范县为农民讲课、培训,每一个示范县他都已经去了不下6次。他想从中寻找到跨越“鸿沟”的有效途径。
在这项行动刚刚开始的时候,肖世和走进田间,发现多数农民在小麦的种植和管理上还沿用着传统的方法,不懂科学,不重视专家,更不懂得环保。农民在播种时每亩就撒下50、60斤种子,其实只需要20斤左右就够了。在施用尿素时也是一下子就30、40斤,而科学的施用量是20斤,这样一来,既造成种地成本的加大,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而乡镇里原本负责农技工作的技术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局限、经费不足等原因,不能及时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还有的甚至被抽调去搞计划生育、征粮纳税等工作,无暇顾及农技推广。许多农民反映,在最近的5年内都没有搞过农技宣传活动了,只有卖种子、卖化肥的人在推销产品时有过简单的农技知识宣传。这些现象深深地震撼了肖世和。
肖世和分析认为,以上这些现象说明技术应用在科研与生产之间还有差距,科技示范的先进技术在大田生产中还没有真正到位,小麦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还需要加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走完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农业科技真正进村入户。
让农民感受科技的威力
肖世和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深秋9月,正是冬小麦准备播种的季节。在河北省高碑店,一位老大爷走进了县里举办的农技培训班,他周围已经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农民,旁边一个年轻人对他说,您年纪这么大了,就别来听了。可老大爷说:“专家大老远来讲课,我不来听,我们家就不会技术,这怎么能行呢!”肖世和告诉记者,这种场面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了。
在高碑店,肖世和带领科技人员告诉农民,只需追肥20斤就能达到最佳效果,出了问题我们负责。
农民试了之后,纷纷称赞道:“这样的效果果然好,明年还这样搞。”一传十,十传百,渐渐来听农技培训的人多了,农民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科技人员为他们带来了先进技术和服务,帮助农民省了钱、省了力还达到了增产的目的。这些前来培训的农民在几个小时的授课时间里听得聚精会神,记得认真仔细,讲完课还围着技术人员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
通过与农民广泛接触,肖世和发现,“农技人员做示范样板、在田间手把手教、在家里面对面谈”是三种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所以,他就安排农技人员到农民家里去,像聊天一样告诉他们种田方法,传授农技知识,让农民知道该种什么新品种,怎样正确播种、施肥等,真正实现“专业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位”。与此同时,科技人员还采用在一个自然村里培养一两户示范户的方法,发挥示范户对周围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基地——示范户——农民的农技推广网络。
肖世和的工夫没有白费,通过他们的努力,今年上半年小麦6个试点县共涉及64个乡(镇、办事处、农场),投入技术人员304人,培训农民10万余人,编写各种技术文件89种,下发明白纸17万多份,利用广播、电视和大喇叭宣传农业技术187次,进行病虫测报和土壤监测39次。通过技术和资源的集中示范和辐射推广,各示范县普遍增产增收。5个冬小麦示范县的1000亩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463.4公斤,比20万亩示范田增产64公斤,20万亩示范田比非示范区增产15.2%,每亩比上年增收218.7元,比今年非示范区增收87.6元。“小麦科技提升行动”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农民脸上笑开了颜,纷纷夸赞“政策抓到了点子上,给农民带来了大实惠”。
打开农技推广新局面
在使农民增收的同时,“小麦科技提升行动”也使乡镇农技部门焕发了活力。许多农技人员从大学毕业十几年来就没做过农技方面的工作,一位乡里的农技中层干部在给农民授课时脸涨得通红,声音也发抖,不敢给老百姓讲课,生怕农民提出来的问题自己回答不了,丢了面子。通过项目,促进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增加了他们的压力,促使农技人员内部练兵,改善工作方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群关系,过去农民不喜欢一天到晚征粮纳税,搞计划生育的干部,现在广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不吃村民一顿饭,不拿农民一分钱,还给他们留下技术和资料,农民欢迎,上上下下都叫好。
当听到广大农民说:“现在技术人员到村头、田头勤了,村头小黑板农情信息更换快了,明白纸等技术小资料发得多了,田间管理措施有人问了,我们与技术人员的接触交流多了”的时候;当听到农民反映: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今年种田用种、施肥、打药少了,种田心中有底了,种田轻松了,产量比以前高了的时候,肖世和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对记者说:“我国目前小麦播种面积有3亿多亩,最多时达到过4.5亿亩,小麦亩产量每提高百分之一,就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巨大的贡献。”从明年起,他打算在每个县里选拔5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指导员至少负责20个示范户,直接对农民进行指导,解决每家每户的实际问题,由示范户给他们打分,真正做到进村入户。
从亩产300公斤到700公斤,“鸿沟”并非不可逾越。肖世和对此充满信心。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