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刘丛强,男,1955年9月生,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岩石矿物地球化学 学士
1982年2月至1984年12月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 硕士
1984年12月至1986年4月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86年5月至1987年4月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访问学者
1988年4月至1991年4月 日本东京大学理学部化学系 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博士
1991年4月至1994年4月 日本科学技术厅理化学研究所 基础科学特别研究员
1994年4月至1996年10月 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化学系 副教授
1993年11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博导
1997年6月至2009年9月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所长
1998年4月至2000年4月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6年10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社会兼职:
1、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
2、贵州省科协副主席;
3、中国地质学学会理事;
4、中国地质学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副主任;
5、美国地球物理联合委员会(AGU)会员;
6、美国地球化学学会会员;
7、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学会(IAGC)会员;
8、第四届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CNC-IGBP)会员;
9、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兼职教授;
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兼职教授;
11、昆明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12、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13、任《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矿物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副主编,《地球化学》、《湖泊科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岩石学报》《地球科学进展》编委有及国际著名《Chemical Geology》杂志编委。
教学情况:
培养学生情况:
培养博士生(毕业)30余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地表(无机、有机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物质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化与(自然或人类活动干预下)地表各圈层内及相互之间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密切相关。针对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在结合其它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元素和多种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和化学计量学理论和方法,主要对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中岩石-土壤-植物-水-大气界面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流域物质循环开展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早期主要从事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及其地幔岩包体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其成果获2002年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负责);1996至今主要从事地表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研究重点为喀斯特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变化。
1、1995年1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地质流体作用地球化学—水/岩作用的为凉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2、1998年4月作为首席科学家启动、主持国家攀登预选项目(95-预-39):地质流体作用及其成矿效应研究。
3、1997年1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流体/岩石反应体系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2000年8月作为首席科学家启动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创新项目“西南乌江流域物质的水文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环境效应”。
5、2004年11月作为首席科学家启动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创新项目“喀斯特典型小流域土壤-植被系统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科研成果:
1 中国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地幔源区特征 刘丛强; 解文轰; 张明; 涂堪; 王俊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01-01
2 喀斯特(乌江)流域-湖泊系统物质的水文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环境效应 刘丛强; 吴丰昌; 韩贵琳; 肖化云; 肖唐付; 冯新斌; 张国平; 陶发祥; 王仕禄; 杨元根; 王中良; 吴攀; 梁小兵; 徐志方; 汪福顺; 郎斌超; 李思亮; 傅平青; 岳兰秀; 万鹰昕; 朱俊; 魏中青; 梁重山; 蒋影魁; 朱兆州; 于文辉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4-01-01
3 地质流体作用及其成矿效应研究 刘丛强; 陈衍景; 郑永飞; 侯增谦; 王焰新; 马东生; 王汝成; 徐义刚; 邓军; 解习农; 王世杰; 党志; 倪师军; 黄智龙; 张毅刚; 林畅松; 张荣华; 李和平; 刘建明; 李建平; 吕古贤; 胡云中; 周永章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原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原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2002-01-01
4 中国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幔源区特征 刘丛强; 解广轰; 张明; 涂勘; 王俊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2-01-01
5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以云南老王寨金矿床和四川冕宁稀土矿床为例 黄智龙; 刘丛强; 许成; 韩润生; 魏俊浩; 凌其聪; 张鸿翔; 吕志成; 管涛; 朱成明; 肖化云; 杨富贵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01-01
6 高温高压条件下泥质岩变质脱水作用的实验研究 唐红峰; 胡恭任; 刘丛强; 章邦桐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9-01-01
7 喀斯特小流域营养离子循环及酸沉降影响的锶同位素示踪 马英军; 张辉; 徐志方; 刘丛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9-01-01
发明专利:
1 一种基于图像分析的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 吴沿友; 周秋月; 向忠平; 李萍萍; 刘丛强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江苏大学 2008-11-05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合著专著7部。
出版专著:
1、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地表物质循环——西南喀斯特土壤-植被系统生源要素循环 科学出版社 2009
2、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地表物质循环——西南喀斯特流域侵蚀与生源要素循环 科学出版社 2007
3、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以四川冕宁稀土矿床为例 地质出版社 2004
4、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地球化学及成因-兼论峨嵋山玄武岩与铅锌成矿的关系 地质出版社 2004
5、陕西铜厂矿田构造成矿动力学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3
6、Liu Cong-Qiang, Zhenhua Zhao, Tangfu Xiao, Jayanta Guha (2003).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Issues: A hand book. Gui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Guiyang, China. pp. 145.
7、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成因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地质出版社 1999
发表论文:
1 大气环境氮同位素示踪及生物监测 肖化云; 刘丛强; 地学前缘 2010-03-15
2 天津地区地表水咸化的水化学证据 李军; 刘丛强; 岳甫均; 朱兆洲; 张国平; 项萌; 李勇; 环境化学 2010-03-15
3 喀斯特地区土壤剖面CO_2、CH_4和N_2O浓度的相关关系 刘芳; 刘丛强; 王仕禄; 朱正杰; 生态学杂志 2010-04-15
4 水环境中天然溶解有机质分子量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岳兰秀; 刘丛强; 吴丰昌;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04-15
5 碳与锶同位素在六盘水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刘小龙; 刘丛强; 李思亮; 李晓东; 生态学杂志 2010-05-15
6 1.0GPa和常温至1100 ℃条件下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的V_p变化: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 蒋玺; 周文戈; 刘丛强; 谢鸿森; 刘永刚; 岩石学报 2008-10-15
7 贵阳地区氨排放量估算 肖红伟; 肖化云; 唐从国; 刘学炎; 刘丛强; 林碧娜; 地球与环境 2010-03-15
8 石生苔藓碳含量和碳同位素对城市地区人为二氧化碳和大气氮沉降变化的响应 刘学炎; 肖化云; 刘丛强; 李友谊; 肖红伟; 环境科学 2009-01-15
9 高温高压下水流体pH值测量 苏根利; 李和平; 刘丛强; 代立东; 地学前缘 2009-01-15
10 1kbar、800℃下REE在富磷过铝质熔体/流体相间分配的实验研究 张辉; 唐勇; 刘丛强; 陈剑锋; 地学前缘 2009-01-15
11 磷对过铝质岩浆液相线温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唐勇; 张辉; 刘丛强; 饶冰; 地球化学 2009-01-26
12 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刘涛泽; 刘丛强; 张伟; 涂成龙;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3-15
13 贵阳城市污水及南明河中氯霉素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特征 刘虹; 张国平; 刘丛强; 李玲; 项萌; 环境科学 2009-03-15
14 一株黑曲霉对磷矿石的风化作用 谌书; 刘丛强; 连宾; 矿物学报 2009-03-15
15 哈尼泥炭δ~(18)O记录的过去14000年温度演变 洪冰; 刘丛强; 林庆华; Yasuyuki Shibata; 冷雪天; 王羽; 朱泳煊; 洪业汤;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9-05-15
16 覆膜对土壤-青菜体系Cu和Zn迁移特性的影响 李非里; 刘丛强; 杨元根; 陈小英; 蒋琦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04-25
17 丰水期乌江上游干流水库—河流体系硫同位素组成 李干蓉; 刘丛强; 陈椽; 汪福顺; 王宝利; 李军; 灌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04-15
18 乌江中上游水库—河流体系夏秋季N、Si分布特征 张翅鹏; 刘丛强; 吴攀; 汪福顺; 王宝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4-15
19 大坝拦截对河流水溶解组分化学组成的影响分析——以夏季乌江渡水库为例 韩志伟; 刘丛强; 吴攀; 汪福顺; 王宝利; 李思亮; 灌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4-15
20 猫跳河流域梯级水库磷的夏季变化特征 黎慧卉; 刘丛强; 汪福顺; 吴攀; 王宝利; 张翅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4-15
21 猫跳河流域梯级水库夏季N_2O的产生与释放机理 刘小龙; 刘丛强; 李思亮; 汪福顺; 王宝利; 灌瑾; 杨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04-15
22 贵州阿哈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二次污染的趋势分析 汪福顺; 刘丛强; 灌瑾; 吴明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4-15
23 河流筑坝拦截的水环境响应——来自地球化学的视角 刘丛强; 汪福顺; 王雨春; 王宝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4-15
24 黔中非农业土壤CH_4的地-气交换及其影响因素 刘芳; 刘丛强; 王仕禄; 吕迎春; 地球与环境 2009-06-15
25 猫跳河流域梯级开发水库夏季甲烷排放研究 杨妍; 刘丛强; 吴攀; 刘小龙; 贵州水力发电 2009-06-15
26 猫跳河流域梯级水库夏-秋季节溶解无机碳(DIC)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分布特征 李干蓉; 刘丛强; 陈椽; 王宝利; 李军; 李思亮; 刘小龙; 汪福顺; 环境科学 2009-10-15
27 基于SRTM DEM数据的清水江流域地表水文模拟 唐从国; 刘丛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8-15
28 猫跳河流域平水期浮游植物与水质评价 李干蓉; 陈椽; 刘丛强; 王宝利; 党安志; 汪福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15
29 硼掺入Mg(OH)_2过程中的硼同位素分馏 肖军; 肖应凯; 刘丛强; 赵志琦; 贺茂勇; 梁重山; 科学通报 2009-08-30
30 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温室气体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刘芳; 刘丛强; 王仕禄; 吕迎春; 环境科学 2009-11-15
3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主元素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 Sivaji-Patra; 刘丛强; 汪齐连; 王中良; 地球与环境 2009-12-15
32 云南腾冲地区地热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刘虹; 张国平; 金志升; 刘丛强; 韩贵琳; 李玲; 矿物学报 2009-12-15
33 喀斯特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物质循环研究:重要性、现状与趋势 刘丛强; 郎赟超; 李思亮; 朴何春; 涂成龙; 刘涛泽; 张伟; 朱书法; 地学前缘 2009-11-15
34 基于石生藓类氮含量的贵阳地区大气氮沉降 刘学炎; 肖化云; 刘丛强; 唐从国; 生态学报 2009-12-15
35 喀斯特坡地土壤硫同位素变化指示的土壤硫循环 张伟; 刘丛强; 李晓东; 刘涛泽; 张丽丽; 环境科学 2010-02-15
36 新疆西准噶尔达拉布特构造带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苏玉平; 唐红峰; 侯广顺; 刘丛强; 地球化学 2006-01-26
37 赣中变质岩带地质地球化学演化特征 胡恭任; 刘丛强; 于瑞莲; 地球学报 2006-02-28
38 湖泊沉积物中微量金属二次迁移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实验研究 汪福顺; 刘丛强; 梁小兵; 魏中青; 李军; 徐海; 湖泊科学 2006-01-06
39 淡水湖泊水体中溶解有机氮测定方法的对比 黎文; 白英臣; 王立英; 王静; 傅平青; 廖海清; 吴丰昌; 刘丛强; 湖泊科学 2006-01-06
40 胡敏酸的结构特征及其吸附行为 梁重山; 党志; 刘丛强; 分析化学 2006-03-30
41 太阳辐射对溶解有机质荧光光谱特征的影响 傅平青; 吴丰昌; 刘丛强; 许成; 王静; 白英臣; 王立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03-30
42 巢湖、龙感湖水体中稀土元素的无机形态研究 朱兆洲; 刘丛强; 王中良; 李军; 周志华; 中国稀土学报 2006-02-28
43 铁同位素方法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宋柳霆; 刘丛强; 王中良; 梁莉莉; 地球与环境 2006-03-30
44 铜锌同位素方法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梁莉莉; 刘丛强; 王中良; 宋柳霆; 地球与环境 2006-03-30
45 不可提取态有机质对菲和萘的吸附过程的影响 梁重山; 党志; 刘丛强; 黄伟林; 土壤学报 2006-04-30
46 东海和冲绳沉积物中自生铀蓄积过程及控制机理 王中良; 刘丛强; 朱兆洲; 山田正俊; 地球化学 2006-05-26
47 赣中周潭群变质脉体的微量元素及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胡恭任; 刘丛强; 章邦桐; 于瑞莲; 地质论评 2006-05-15
48 天然样品中锂的分离及其同位素比值的测定 汪齐连; 赵志琦; 刘丛强; 凌宏文; 分析化学 2006-06-30
49 乌江渡水库中溶解性硅的时空分布特征 朱俊; 刘丛强; 王雨春; 李思亮; 李军; 水科学进展 2006-05-30
50 乌江流域沉积岩风化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富集与释放 宋照亮; 刘丛强; 韩贵琳; 王中良; 朱兆洲; 杨成; 中国稀土学报 2006-06-30
51 新疆东准噶尔苏吉泉铝质A型花岗岩的确立及其初步研究 苏玉平; 唐红峰; 刘丛强; 侯广顺; 梁莉莉;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6-05-25
52 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及意义 侯广顺; 唐红峰; 刘丛强; 赵志琦; 中国地质 2006-06-30
53 硫酸参与喀斯特流域(北盘江)风化过程的碳同位素证据 李思亮; 韩贵琳; 张鸿翔; 刘丛强; Jér?me Gaillardet; Calmels Damien; 地球与环境 2006-06-30
54 锂同位素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汪齐连; 赵志琦; 刘丛强; 矿物学报 2006-06-30
55 太湖北部夏季浮游藻类多样性与水质评价 李军; 刘丛强; 肖化云; 刘学炎; 李友谊; 王仕禄; 生态环境 2006-05-18
56 贵阳地下水硝酸盐氧同位素特征及应用 李思亮; 刘丛强; 中国岩溶 2006-06-30
57 巢湖悬浮物中稀土元素(REE)的物源精确示踪作用 朱兆洲; 刘丛强; 王中良; 李军; 周志华; 王仕禄; 湖泊科学 2006-05-06
58 基于DEM提取流域河网研究 唐从国; 刘丛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12-30
59 贵州红枫湖现代沉积物氮同位素组成反映的废水输入状况 肖化云; 刘丛强; 科学通报 2006-05-15
60 泥质岩及其变质脱水产物中含水矿物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李营; 唐红峰; 刘丛强; 周志华; 高压物理学报 2006-09-05
61 基于Arc Hydro Tools的流域特征自动提取——以贵州省内乌江流域为例 唐从国; 刘丛强; 地球与环境 2006-09-30
62 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朱书法; 刘丛强; 陶发祥; 王中良; 朴河春; 地球与环境 2006-09-30
63 华南晚震旦世陡山沱组有机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郭庆军; 刘丛强; Harald Strauss; Tatiana Goldberg; 地质学报 2006-10-15
64 贵州红枫湖水体溶解有机质的剖面特征和季节变化 黎文; 吴丰昌; 傅平青; 刘丛强; 王静; 梅毅; 王立英; 白英臣; 环境科学 2006- 10-15
65 水库现代沉积过程沉积磷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型研究 朱俊; 王雨春; 万国江; 刘丛强; 矿物学报 2006-09-30
66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碳同位素研究 郭庆军; 刘丛强; H.Strauss; 赵元龙; 朱立军; 皮道会; 袁金良; 矿物学报 2006-09-30
67 乌江流域沉积岩风化过程中铀的富集与释放 宋照亮; 刘丛强; 韩贵琳; 王中良; 杨成; 刘占民; 环境科学 2006-11-15
68 贵州乌江流域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何腾兵; 刘丛强; 王中良; 张冬青; 何佳芳; 罗海波; 刘元生; 韩贵琳; 涂成龙; 董玲玲; 水土保持学报 2006-10-28
69 贵州乌江水系枯水期河水硫同位素组成研究 蒋颖魁; 刘丛强; 陶发祥; 地球化学 2006-11-26
70 北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东部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水体中~(137)Cs的分布 王中良; 刘丛强; 朱兆洲; 宋柳霆; 梁莉莉; 海洋通报 2006- 12-15
71 川中丘陵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磷素迁移的初步研究 武永锋; 朱波; 刘丛强; 汪涛; 赵秀兰; 地球与环境 2006-12-30
72 龙感湖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朱兆洲; 刘丛强; 王中良; 王仕禄; 周志华; 李军; 水科学进展 2006-11-30
73 硅酸盐-磷酸盐平衡反应对熔体中磷制约实验 张辉; 饶冰; 唐勇; 刘丛强; 云南地质 2006-12-30
74 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晚古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侯广顺; 唐红峰; 刘丛强; 岩石学报 2006-05-15
75 贵州红枫湖地区水稻土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魏中青; 刘丛强; 梁小兵; 汪福顺; 王少锋; 环境科学 2007-02-15
76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唐红峰; 苏玉平; 刘丛强; 侯广顺; 王彦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 02-28
77 贵州喀斯特地区棕色石灰土与黄壤有机质剖面分布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差异 朱书法; 刘丛强; 陶发祥; 王中良; 朴河春; 土壤学报 2007-02-28
78 固相萃取-色谱测定水、沉积物及土壤中氯霉素和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 刘虹; 张国平; 刘丛强; 分析化学 2007-03-30
79 运用硼同位素进行古气候重建的研究进展 张伟; 刘丛强; 赵志琦; 地球与环境 2007-03-15
80 贵州喀斯特山区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杨成; 刘丛强; 宋照亮; 刘占民; 郑厚义; 地球与环境 2007-03-15
81 巢湖沉积物δ~(13)C_(org)和δ~(15)N记录的生态环境演化过程 周志华; 刘丛强; 李军; 朱兆洲; 环境科学 2007-06-15
82 基于GIS的乌江流域地表径流模拟研究 唐从国; 刘丛强;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05-05
83 碳氮稳定同位素指示苔藓生境特征以及树冠对大气氮沉降的吸收 刘学炎; 肖化云; 刘丛强; 李友谊; 地球化学 2007-05-26
84 1.0GPa、高温下岩石熔融玻璃的弹性波速测量及其地球物理意义 蒋玺; 谢鸿森; 周文戈; 刘丛强; 刘永刚; 范大伟; 万方; 地学前缘 2007-05-15
85 贵州喀斯特山区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特征 杨成; 刘丛强; 宋照亮; 刘占民; 生态环境 2007-03-18
86 多氯联苯对小鼠肝微粒体CYP1A1酶活力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张伟; 刘丛强; 梁小兵; 王明义; 莫晓川; 毒理学杂志 2007-06-25
87 同位素稀释碰撞室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鱼中痕量硒 王军; 刘丛强; 逯海; 韦超; 周涛; 分析化学 2007-06-15
88 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雅满苏组火山岩的矿物学研究 侯广顺; 唐红峰; 刘丛强; 矿物学报 2007-06-15
89 ICP-MS测定表生水体稀土过程中pH值对酸性膦萃取稀土效率的影响 朱兆洲; 刘丛强; 王中良; 高博; 稀土 2007-06-15
90 喀斯特山区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以贵州花溪杨中小流域为例 杨成; 刘丛强; 宋照亮; 郑厚义; 刘占民; 中国岩溶 2007-06-15
91 贵州乌江水系河水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 蒋颖魁; 刘丛强; 陶发祥; 水科学进展 2007-07-15
92 矿山环境地表水系的硫同位素研究——以贵州赫章后河为例 吴攀; 刘丛强; 张国平; 朱立军; 杨元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7-09-10
93 贵阳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武永锋; 刘丛强; 涂成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7-09-10
94 沉积物中PCBs分析测定与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张伟; 刘丛强; 梁小兵; 魏中青;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7-09-10
95 离子色谱-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定热泉水样的砷形态 张国平; 刘虹; 刘丛强; 金志升; 分析试验室 2007-09-01
96 退耕弃荒洼地土壤有机碳在生态系统转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涂成龙; 刘丛强; 武永锋; 环境科学 2007-09-15
97 硫同位素分馏中的生物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张伟; 刘丛强; 梁小兵; 地球与环境 2007-09-15
98 植物叶片氮同位素(δ~(15)N)指示大气氮沉降的探讨 刘学炎; 肖化云; 刘丛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7-10-10
99 苔藓新老组织及其根际土壤的碳氮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对比 刘学炎; 肖化云; 刘丛强; 李友谊; 植物生态学报 2007-11-30
100 中国云南易门式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成因(英文) 韩润生; 邹海俊; 刘丛强; 马更生; 地质通报 2007-12-15
101 高原湖泊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初步研究 傅平青; 吴丰昌; 刘丛强; 黎文; 白英臣; 廖海清; 陈静 海洋与湖沼 2007-11-30
102 贵州喀斯特水库红枫湖、百花湖p(CO_2)季节变化研究 吕迎春; 刘丛强; 王仕禄; 徐刚; 刘芳 环境科学 2007-12-15
103 红枫湖夏季分层期间pCO_2分布规律的研究 吕迎春; 刘丛强; 王仕禄; 徐刚 水科学进展 2008-01-15
104 大陆风化过程的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汪齐连; 赵志琦; 刘丛强; 张伟 地学前缘 2008-11-15
105 贵州红枫湖硫酸盐来源及循环过程的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宋柳霆; 刘丛强; 王中良; 梁莉莉 地球化学 2008-11-26
10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硒的研究进展 王军; 刘丛强; 王莹莹 质谱学报 2008-09-15
107 警惕并杜绝一种新的学术不端行为 李曙光; 刘丛强; 徐义刚; 孙卫东; 段振豪; 郭进义 中国科学基金 2008-11-15
108 植被恢复中坡地土壤颗粒有机碳分布特征和δ~(13)C值组成 刘涛泽; 刘丛强; 张伟 生态环境 2008-09-18
109 贵阳地表水—地下水的硫和氯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污染物示踪意义 郎赟超; 刘丛强; Satake H.; 李思亮 地球科学进展 2008-02-15
110 贵州喀斯特山区植物土壤C、N、S的分布特征 杨成; 刘丛强; 宋照亮; 刘占民; 郑厚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01-15
111 城市公路绿化带土壤有机碳的分异 涂成龙; 刘丛强; 武永锋 水土保持学报 2008-02-15
112 过铝质岩浆-热液演化体系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 唐勇; 张辉; 刘丛强; 饶冰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03-25
113 贵阳南明河河蚬壳体微量元素变化特征及其与河水污染的关系研究 周会; 刘丛强; 李心清; 闫慧; 赵彦龙 贵州科学 2008-03-15
114 一株胶质芽胞杆菌对磷矿石风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谌书; 连宾; 刘丛强 矿物学报 2008-03-15
115 富P过铝质岩浆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唐勇; 张辉; 刘丛强; 饶冰 矿物学报 2008-03-15
116 喀斯特山区土壤酶活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李丹; 何腾兵; 刘丛强; 涂成龙; 李广枝 贵州农业科学 2008-04-15
117 贵阳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特性及季节变化特征 李友谊; 肖化云; 刘学炎; 胡健; 刘丛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8-01-10
118 马尾松林地与玉米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异研究 涂成龙; 刘丛强; 武永锋 生态环境 2008-01-18
119 赣中周潭群变质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胡恭任; 刘丛强; 于瑞莲 矿物学报 2008-06-15
120 贵阳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武永锋; 刘丛强; 涂成龙 矿物学报 2008-06-15
121 贵州阿哈湖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铁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指示意义 宋柳霆; 刘丛强; 王中良; 朱祥坤; 唐索寒; 李津; 梁莉莉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07-25
122 喀斯特高原湖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锌同位素特征 梁莉莉; 刘丛强; 王中良; 朱祥坤; 宋柳霆; 李津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07-25
123 石生苔藓氮含量和氮同位素指示贵阳地区大气氮沉降的空间变化和来源 刘学炎; 肖化云; 刘丛强; 李友谊; 李琳 环境科学 2008-07-15
124 洪家渡水库溶解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扩散通量 喻元秀; 刘丛强; 汪福顺; 王宝利; 王仕禄; 刘芳 生态学杂志 2008-07-15
125 西南喀斯特流域碳酸盐岩的硫酸侵蚀与碳循环 刘丛强; 蒋颖魁; 陶发祥; 郎赟超; 李思亮 地球化学 2008-07-26
126 黔中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氧化亚氮的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刘芳; 刘丛强; 王仕禄; 吕迎春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8-15
127 黔中土壤CO_2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刘芳; 刘丛强; 王仕禄; 吕迎春 生态环境 2008-05-18
128 贵州黄壤地区植物营养元素来源的Sr同位素示踪 郑厚义; 刘丛强; 王中良; 杨成; 谌书; 朱书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07-15
129 乌江流域梯级水库中溶解无机碳及其同位素分异特征 喻元秀; 刘丛强; 汪福顺; 王宝利; 李军; 李思亮 科学通报 2008-08-23
130 荧光原位杂交在喀斯特山地土壤硫酸盐还原菌检测中的应用 张伟; 刘丛强; 刘涛泽; 陆婷; 张丽丽 微生物学通报 2008-08-20
131 生长条件对苔藓硫含量和硫同位素组成指示大气硫沉降的影响 刘学炎; 肖化云; 刘丛强; 肖红伟 环境科学研究 2008-09-15
132 应用δ~(13)C值探讨林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异 涂成龙; 刘丛强; 武永锋; 王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09-15
133 贵阳地区主要大气氮源的沉降机制与分布:基于石生苔藓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的证据 刘学炎; 肖化云; 刘丛强; 肖红伟 地球化学 2008- 09-26
134 贵州遵义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有机质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皮道会; 刘丛强; 邓海琳; Graham Shields 矿物学报 2008-09-15
135 长江流域河水和悬浮物的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汪齐连; 刘丛强; 赵志琦; B. Chetelat; 丁虎 地球科学进展 2008-09-10
136 红枫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Zn的赋存形态及季节性变化特征 梁莉莉; 刘丛强; 王中良; 宋柳霆 生态环境 2008-07-18
137 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δ~(13)C值组成差异 刘涛泽; 刘丛强; 张伟; 涂成龙 水土保持学报 2008-10-15
138 东沟坝多金属矿床矿质来源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限制 丁振举; 刘丛强; 姚书振; 周宗桂; 杨明国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10-30
139 赣中变质岩带变质作用PTt轨迹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胡恭任; 刘丛强; 章邦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3-06-30
140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震研究方面的作用 杜建国; 刘丛强 地震 2003-05-26
141 贵州赫章土法炼锌导致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微生物生态效应 杨元根; 刘丛强; 吴攀; 张国平 地球化学 2003-04-26
142 炼锌固体废渣中重金属(Pb、Zn)的存在状态及环境影响 吴攀; 刘丛强; 杨元根; 张国平 地球化学 2003-04-26
143 贵阳地区夏季雨水硫和氮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肖化云; 刘丛强; 李思亮 地球化学 2003-06-26
144 硝化和反硝化对湖泊有机质沉积成岩前降解作用的研究 肖化云; 刘丛强; 王仕禄; 李思亮 地球化学 2003-08-26
145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萤石Sr、Nd同位素对地幔成矿流体的指示意义 许成; 黄智龙; 刘丛强; 漆亮; 李文博; 管涛 地球科学 2003- 01-25
146 碧口群不同岩片火山岩微量元素组成差异与古构造意义 丁振举; 姚书振; 周宗桂; 刘丛强 地球科学 2003-03-25
147 柯树背岩体的副矿物特征及地质意义 胡恭任; 刘丛强; 陈培荣; 于瑞莲 地球学报 2003-06-30
148 贵阳地区雨水化学与Sr同位素地球化学 韩贵琳; 刘丛强 第四纪研究 2003-03-30
149 贵州红枫湖沉积物有机质的酶及微生物降解 梁小兵; 朱建明; 刘丛强; 魏中青; 汪福顺; 万国江; 黄荣贵 第四纪研究 2003-09-30
150 云贵高原湖泊CO_2的地球化学变化及其大气CO_2源汇效应 王仕禄; 万国江; 刘丛强; 杨伟; 朱兆洲; 肖化云; 陶发祥 第四纪研究 2003- 09-30
151 阿哈湖沉积物-水界面硫酸盐还原作用的微生物及其同位素研究 汪福顺; 刘丛强; 梁小兵; 朱建明; 魏中青 第四纪研究 2003-09-30
152 金矿测年方法讨论及定年中存在的问题 魏俊浩; 刘丛强; 刘国春 地学前缘 2003-06-30
153 新型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 傅平青; 程鸿德; 刘丛强 地质地球化学 2003-03-30
154 混凝法处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 傅平青; 林剑; 万鹰昕; 程鸿德; 刘丛强 地质地球化学 2003-03-30
155 塔里木西南缘下地壳低速层的成因:斜长角闪岩的纵波速度和衰减的限制 岳兰秀; 谢鸿森; 刘丛强; 刘永刚 地质地球化学 2003-09-30
156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铁的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与微量金属元素的关系 汪福顺; 刘丛强; 梁小兵 地质地球化学 2003-09-30
157 易门式大型铜矿床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 韩润生; 刘丛强; 马德云; 王红才; 马更生 地质科学 2003-05-20
158 紫阳黄柏树湾和竹山文峪河毒重石矿床碳、氧及硼同位素研究 吕志成; 刘丛强; 刘家军; 赵志琦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03-20
159 湖泊外源氮输入与内源氮释放辨析 肖化云; 刘丛强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06-20
160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构造带方解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黄智龙; 李文博; 陈进; 吴静; 韩润生; 刘丛强 矿床地质 2003-05-30
161 层控夕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的元素活动性及质量迁移——以铜陵冬瓜山铜矿床为例 凌其聪; 刘丛强 矿物学报 2003-03-30
162 贵州赫章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积累 杨元根; 刘丛强; 吴攀; 张国平; 朱维晃 矿物学报 2003-09-30
163 贵州阿哈湖沉积物-水界面微生物活动及其对微量元素再迁移富集的影响 汪福顺; 刘丛强; 梁小兵; 魏中青 科学通报 2003-10-15
164 溶液化学对高岭土吸附腐植酸影响的实验研究 万鹰昕; 刘丛强; 刘建军; 傅平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04-25
165 δ~(15)N在贵阳地下水氮污染来源和转化过程中的辨识应用 李思亮; 刘丛强; 肖化云; 陶发祥; 郎赟超; 韩贵琳 地球化学 2005-05-26
166 Zr~(4+)和Hf~(4+)在水合氧化铁上的吸附及其分异的实验研究 于文辉; 刘丛强 地质学报 2005-06-15
167 洱海沉积物间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性 傅平青; 吴丰昌; 刘丛强 水科学进展 2005-05-30
168 微生物影响硅酸盐矿物风化作用的模拟试验 连宾; 陈骏; 傅平秋; 刘丛强; 陈烨 高校地质学报 2005-06-30
169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剖面碳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郭庆军; 刘丛强; Harald Strauss; Tatiana Goldberg; 杨卫东 矿物岩石 2005- 06-28
170 δ~(13)C方法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朱书法; 刘丛强; 陶发祥 土壤学报 2005-06-30
171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化学分析综述 李非里; 刘丛强; 宋照亮 中国环境监测 2005-08-30
172 贵州红枫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降解与微生物作用 魏中青; 刘丛强; 梁小兵; 汪福顺; 王少锋 科学通报 2005-07-30
173 贵阳市大气降水中的重金属特征 胡健; 张国平; 刘丛强 矿物学报 2005-09-30
174 赣中变质岩带变质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流体来源 胡恭任; 刘丛强; 陈培荣; 唐红峰 矿物学报 2005-09-30
175 高温高压下辉石岩的电导率实验研究 代立东; 李和平; 刘丛强; 单双明; 崔桐娣; 邓鹤鸣; 许祖鸣 矿物学报 2005-09-30
176 贵州石灰岩和砂岩地区C_4和C_3植物营养元素的化学计量对N/P比值波动的影响 朴河春; 刘丛强; 朱书法; 朱建明 第四纪研究 2005-09-28
177 贵阳市区地表/地下水化学与锶同位素研究 郎赟超; 刘丛强; 韩贵琳; 赵志琦; 李思亮 第四纪研究 2005-09-28
178 碳酸岩与铂族元素地球化学 黄智龙; 许成; 刘丛强 地质论评 2005-08-15
179 高温高压下叶蜡石脱水电导率实验 代立东; 李和平; 刘丛强; 苏根利; 崔桐娣; 单双明; 杨昌君; 刘庆友 地质科技情报 2005-09-30
180 紫阳黄柏树湾和竹山文峪河毒重石矿床锶同位素及碳氧同位素研究 吕志成; 刘丛强; 刘家军; 赵志琦; 吴丰昌; 李剑 地球化学 2005- 11-26
181 贵阳市地表水地下水化学组成:喀斯特水文系统水-岩反应及污染特征 郎赟超; 刘丛强; 赵志琦; 李思亮; 韩贵琳 水科学进展 2005-11-30
182 高温高压和不同氧逸度条件下斜方辉石电导率的实验研究 代立东; 李和平; 刘丛强; 单双明; 崔桐娣; 苏根利 地质学报 2005-12-15
183 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研究 傅平青; 刘丛强; 吴丰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5-12-30
184 红枫湖和百花湖天然溶解有机质的分子荧光特征与分子量分布的关系 岳兰秀; 吴丰昌; 刘丛强; 黎文; 傅平青; 白英臣; 王立英; 尹昨莹; 和吕志成 科学通报 2005-12-30
185 高温高压和不同氧逸度控制下单晶橄榄石电导率的实验研究 代立东; 李和平; 刘丛强; 崔桐娣; 单双明; 杨昌君; 刘庆友; 邓鹤鸣 自然科学进展 2005-12-25
186 泥质岩脱水作用的高压差热实验研究 李营; 唐红峰; 刘丛强; 侯广顺 岩石学报 2005-06-30
187 东天山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围岩的同位素年代和地球化学研究 侯广顺; 唐红峰; 刘丛强; 王彦斌 岩石学报 2005-12-30
188 高温高压和控制氧逸度条件下透辉石电导率的各向异性实验研究 代立东; 李和平; 刘丛强; 苏根利; 崔桐娣 岩石学报 2005-12-30
189 衣藻对Cu~(2+)生物积累过程及其效应的研究 王宝利; 刘丛强; 吴沿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05-20
190 贵州瓮安生物群和磷矿形成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郭庆军; 杨卫东; 刘丛强; Harald Strauss; 王兴理; 赵元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 08-20
191 铅锌矿山开发导致的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积累 杨元根; 刘丛强; 张国平; 吴攀; 朱维晃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11-20
192 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许成; 黄智龙; 刘丛强; 翟世奎; 李文博; 管涛 地学前缘 2003-12-30
193 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的絮凝特性 连宾; 陈烨; 袁生; 刘丛强 矿物学报 2003-12-30
194 层控夕卡岩及有关矿床形成过程的稀土元素行为——以安徽冬瓜山矿床为例 凌其聪; 刘丛强 岩石学报 2003-01-30
195 东沟坝多金属矿床喷流沉积成矿特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示踪 丁振举; 姚书振; 刘丛强; 周宗桂; 杨明国 岩石学报 2003-10-30
196 过铝质岩浆体系中不相容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机理——元素对分异和稀土元素“四重效应”及其对流体作用过程的指示意义 刘丛强; 张辉 高校地 质学报 2003-12-15
197 辽东五龙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类同源岩浆演化微量元素、同位素证据与金矿成矿 魏俊浩; 刘丛强; 唐红峰 地质论评 2003-06-15
198 论金矿床成矿年代的确定——以丹东地区成岩成矿Rb-Sr、U-Pb同位素年代为例 魏俊浩; 刘丛强; 李志德; 赵永鑫 地质学报 2003-02-15
199 层控夕卡岩及有关矿床形成过程中REE及其他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安徽冬瓜山矿床为例 凌其聪; 刘丛强 地质学报 2003-05-15
200 化学风化过程中的Rb-Sr同位素:假等时线形成机制及其意义 马英军; 张辉; 徐志方; 刘丛强 第四纪研究 2004-01-28
201 化学风化作用中的稀土元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马英军; 霍润科; 徐志方; 张辉; 刘丛强 地球科学进展 2004-02-01
202 贵州红枫湖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及沉积历史 王雨春; 马梅; 万国江; 刘丛强; 尹澄清 湖泊科学 2004-03-05
203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C、O同位素地球化学 黄智龙; 李文博; 陈进; 许德如; 韩润生; 刘丛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03-15
204 赣中变质岩带变泥砂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胡恭任; 刘丛强; 章邦桐; 唐红峰 地球化学 2004-03-26
205 碳同位素和水化学在示踪贵阳地下水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污染中的应用 李思亮; 刘丛强; 陶发祥; 郎赟超; 韩贵琳 地球化学 2004- 03-26
206 水体内藻类的生物地球化学 王宝利; 刘丛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01-10
207 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扬子地台北缘碳同位素研究 郭庆军; 刘丛强; Harald Strauss; Tatiana Goldberg 地球学报 2004-04-30
208 腐殖酸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傅平青; 刘丛强; 尹祚莹; 吴丰昌 地球化学 2004-05-26
209 高温高压下辉石岩的电导率研究 王多君; 李和平; 刘丛强; 易丽; 苏根利; 张卫刚; 许祖鸣 高压物理学报 2004-06-05
210 氮同位素示踪贵州红枫湖河流季节性氮污染 肖化云; 刘丛强 地球与环境 2004-03-30
211 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积累及其Pb、S同位素示踪 杨元根; 刘丛强; 张国平; 吴攀; 朱维晃 地球与环境 2004-03-30
212 贵州省几个典型金属矿区周围河水的重金属分布特征 张国平; 刘丛强; 杨元根; 吴攀 地球与环境 2004-03-30
213 云南个旧矿区卡房矿田遥感地质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唐从国; 聂启祥; 刘丛强; 高建国; 王瑞雪; 杨世瑜 矿物学报 2004-06-30
214 碳酸盐岩矿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吴攀; 刘丛强; 张国平; 杨元根 农村生态环境 2004-08-30
215 菲在土壤/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过程及滞后现象的研究 梁重山; 党志; 刘丛强; 黄伟林 土壤学报 2004-06-30
216 MINEQL+软件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于文辉; 刘丛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07-10
217 1,3,5-三氯苯在土壤沉积物水体系中的吸附过程研究 梁重山; 党志; 刘丛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08-20
218 红枫湖百花湖水质及浮游植物的变化 吴沿友; 李萍萍; 王宝利; 刘丛强; 何梅; 陈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08-20
219 贵州百花湖分层晚期有机质降解过程与溶解N_2O循环 王仕禄; 刘丛强; 万国江; 陶发祥; 李军; 朱兆洲; 吕迎春 第四纪研究 2004-09-28
220 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活动性及参照系的选取初探——以湖南省麻田、桃花江剖面为例 宋照亮; 彭渤; 刘丛强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09-30
221 三维荧光光谱研究溶解有机质与汞的相互作用 傅平青; 刘丛强; 吴丰昌 环境科学 2004-11-30
222 贵州万山汞矿尾矿堆及地表水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张国平; 刘丛强; 吴攀; 杨元根 矿物学报 2004-09-30
223 高岭土吸附稀土元素的实验研究 万鹰昕; 刘丛强 中国稀土学报 2004-08-30
224 喀斯特河流溶解态稀土元素组成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韩贵琳; 刘丛强 中国岩溶 2004-09-25
225 长江河口区水体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水与沉积物相互作用过程的反映 王中良; 刘丛强 地球与环境 2004-06-30
226 嗜热真菌的生物转化功能与经济价值 连宾; 刘丛强 地球与环境 2004-06-30
227 逐级提取(SEE)技术及其在沉积物和土壤元素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宋照亮; 刘丛强; 彭渤; 杨成 地球与环境 2004-06-30
228 溶液介质条件对Fe~(3+)共沉淀去除Cu~(2+)的影响 于文辉; 刘丛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4-10-20
229 牦牛坪稀土矿床碳酸岩Pb同位素地球化学 许成; 黄智龙; 刘丛强; 严再飞; 李文博; 管涛 岩石学报 2004-06-15
230 南秦岭毒重石成矿带矿床中的生物成因重晶石及其意义 吕志成; 刘丛强; 刘家军; 吴丰昌 自然科学进展 2004-08-25
231 水环境中腐殖质金属离子键合作用研究进展 傅平青; 刘丛强; 吴丰昌 生态学杂志 2004-12-11
232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研究 罗海波; 宋光煜; 何腾兵; 刘丛强; 刘方; 刘元生; 钱晓刚 水土保持学报 2004-12-28
233 洱海沉积物中有机质和DNA的分布特征 魏中青; 刘丛强; 梁小兵; 汪福顺 沉积学报 2004-12-30
234 北大巴山下寒武统毒重石矿床赋矿硅质岩地球化学研究 吕志成; 刘丛强; 刘家军; 吴丰昌 地质学报 2004-06-15
235 赣中周潭群石榴石、斜长石和黑云母微区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胡恭任; 刘丛强; 章邦桐; 唐红峰; 于瑞莲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4- 12-20
236 洱海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傅平青; 刘丛强; 吴丰昌; 魏中青; 黎文; 梅毅; 黄荣贵 第四纪研究 2004-11-28
237 土壤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周志华; 肖化云; 刘丛强 地球与环境 2004-12-30
238 水合氧化铁去除Cu~(2+)的实验研究 于文辉; 刘丛强 地球与环境 2004-12-30
239 Zr、Hf在水合氧化铁上的吸附实验研究 于文辉; 刘丛强 地球与环境 2004-12-30
240 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多环芳烃 胡健; 张国平; 刘丛强 地球与环境 2004-12-30
241 离子色谱-六极碰撞等离子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样的砷形态 张国平; 刘丛强; 黄荣生 矿物学报 2004-12-30
242 太湖五里湖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 李军; 刘丛强; 王仕禄; 朱兆洲; 周志华; 肖化云 矿物学报 2004-12-30
243 铁锰在贵州阿哈湖沉积物中的分离 汪福顺; 刘丛强; 梁小兵; 魏中青; 李军 环境科学 2005-01-30
244 西南峡谷型水库的季节性分层与水质的突发性恶化 王雨春; 朱俊; 马梅; 尹澄清; 刘丛强 湖泊科学 2005-03-05
245 高温高压下二辉橄榄岩的阻抗谱实验研究 代立东; 李和平; 刘丛强; 苏根利; 崔桐娣; 单双明; 杨昌君; 刘庆友 高压物理学报 2005-03-05
246 贵阳地区雨水化学与Sr同位素地球化学 韩贵琳; 刘丛强 环境化学 2005-03-30
247 贵州喀斯特地区河流的研究——碳酸盐岩溶解控制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韩贵琳; 刘丛强 地球科学进展 2005-04-30
248 太湖水体溶解营养盐(N、P、Si)的冬、夏二季变化特征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李军; 刘丛强; 王仕禄; 周志华; 朱兆洲; 肖化云 地球与环境 2005-03-30
249 钙同位素方法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 刘占民; 刘丛强; 韩贵琳; 王中良 地球与环境 2005-03-30
250 土壤有机质对菲的吸附-解吸平衡的影响 梁重山; 党志; 刘丛强; 黄伟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04-15
251 大宝山矿区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迁移转化 周建民; 党志; 蔡美芳; 司徒粤; 刘丛强 环境科学研究 2005-05-30
252 碧口群热水沉积硅铁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流体作用 丁振举; 刘丛强 沉积学报 1999-12-30
253 碧口群铜矿床的成矿时限及其意义 丁振举; 刘丛强; 姚书振; 周宗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12-30
254 中国南方红壤中稀土元素分布的研究 杨元根; 刘丛强; 袁可能; 何振立 地球化学 1999-02-26
255 蚀变岩岩石质量平衡及主要成分变异序列——以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热液蚀变岩为例 魏俊浩; 刘丛强; 张德会; 王思源; 刘伟 地球化学 1999-10-26
256 贵州喀斯特地区乌江河水中铀的地球化学研究 韩贵琳; 刘丛强; 王中良; 张辉 地质地球化学 1999-11-15
257 变质作用中稀土元素再分配及其对流体作用的指示意义——庐山星子群变质岩的微量元素组成研究 刘丛强; 唐红峰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12-15
258 西北准噶尔地区碱性花岗岩体中角闪石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杨富贵; 王中刚; 刘丛强; 侯鸿泉; 洪文兴 矿物学报 1999-02-15
259 高粘土质氧化矿石制粒实验研究 张辉; 刘丛强; 何其光 矿物学报 1999-02-15
260 地球化学开放系统的质量平衡:1.理论 邓海琳; 涂光炽; 李朝阳; 刘丛强 矿物学报 1999-05-15
261 水/岩比的地球化学意义 邓海琳; 涂光炽; 李朝阳; 刘丛强 矿物学报 1999-08-15
262 龙游角闪橄榄岩的富流体相岩浆成因──矿物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制约 唐红峰; 刘丛强; 周新民; 徐夕生 矿物学报 1999-08-15
263 黄土中CaCO_3含量及其Sr同位素组成变化与古气候波动记录 刘丛强; 张劲; 李春来 科学通报 1999-05-23
264 煌斑岩岩浆能携带金吗?——高温超高压实验的证据 黄智龙; 朱成明; 肖化云; 刘丛强 科学通报 1999-06-23
265 化学风化作用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江西龙南黑云母花岗岩风化壳为例 马英军; 刘丛强 科学通报 1999-11-23
266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黄智龙; 刘丛强; 肖化云 中国稀土学报 1999-09-30
267 微波密闭消解-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岩石样品中的稀土元素 马英军; 刘丛强; 漆亮; 黄荣贵; 彭建华 岩矿测试 1999-09-20
268 生态系统营养离子循环及水化学演化的锶同位素示踪 马英军; 刘丛强 地球科学进展 1999-08-15
269 土壤沉积物样品中有机碳含量的快速测定 梁重山; 党志; 刘丛强 土壤学报 2002-02-28
270 水样硝酸盐氮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探讨 肖化云; 刘丛强 岩矿测试 2002-06-06
271 河水样品中硼的分离及其同位素组成测定 郎超; 刘丛强; 赵志琦 岩矿测试 2002-12-06
272 结瘤因子的研究进展(英文) 连宾; 刘丛强; Donald L.Smith 云南植物研究 2002-06-30
273 低级变质岩在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赣东北银山地区双桥山群为例 刘丛强; 凌其聪 岩石学报 2002-01-30
274 土法炼锌废渣堆中的重金属及其释放规律 吴攀; 刘丛强; 杨元根; 张国平; 李思亮 中国环境科学 2002-04-30
275 高温高压下干热辉长岩的阻抗谱实验研究 王多君; 刘丛强; 李和平; 易丽; 苏根利; 丁东业 自然科学进展 2002-04-25
276 微生物参与下的水/粒界面吸附反应研究进展 万鹰昕; 刘丛强; 傅平青; 刘建军 地球科学进展 2002-10-15
277 混凝-臭氧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 傅平青; 万鹰昕; 林剑; 程鸿德; 刘丛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2-11-28
278 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土壤有机质的实验研究 梁重山; 党志; 刘丛强 环境科学动态 2002-05-12
279 水环境中腐殖质对重金属吸附行为的影响 傅平青; 刘丛强; 万鹰昕; 岳兰秀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2-11-20
280 赣中变质岩带的岩石学特征及原岩恢复 胡恭任; 刘丛强; 章邦桐; 于瑞莲 江西地质 1999-09-30
281 达拉布特型碱性花岗岩形成和演化的某些问题探讨 杨富贵; 刘丛强; 王中刚 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999-03-30
282 易门式铜矿床的多因复成成因 韩润生; 刘丛强; 孙克祥; 马德云; 李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06-30
283 黄土-古土壤沉积物中酸溶相硼的分离及其同位素测定 赵志琦; 刘丛强; 肖应凯 地球化学 2000-08-26
284 变质过程中的流体运移和稀土元素活动——庐山星子群变质脉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唐红峰; 刘丛强 地球化学 2000-10-26
285 黄土中硼的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气候示踪意义研究 刘丛强; 赵志琦; 肖应凯 第四纪研究 2000-07-30
荣誉奖励:
1.1990年8月获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候德封奖。
2.1994年8月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1994年11月中国科学院首批“百人计划”入选。
4.1996年11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
5.1998年4月任国家攀登项目首席科学家。
6.1998年贵州省省管专家。
7.2000年6月贵州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8.2001年2月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优秀领导班子奖。
9.2002年10月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0.2003年2月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1.2003年3月获中国科学院首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2.2004年10月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13.2006年任973计划项目“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