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关平,男,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总地质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1.1982 年获理学学士,北京大学地质系(岩矿及地球化学专业 );
2.1985 年获理学硕士,北京大学地质系(岩石学专业沉积学方向);
3.1996 年获理学博士,中科院兰州所(地化专业同位素地化方向)。
工作经历:
1.1985年8月~1987年8月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助教;
2.1987年9月~1992年8月任北京大学地质系讲师;
3.1992年9月~2001年8月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其中96年至99年挂职);
4.1992年4月~1996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客座研究员;
5.1996年10月~1999年12月任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后;
6.2001年9月~2002年8月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
7.2002年9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8.2006年9月至今任北京大学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兼总地质师。
社会兼职:
1.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2.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3.《沉积学报》编委;
4.《天然气地球科学》副主编;
5.北京市政协委员;
6.北京市政府特约监察员;
7.气象局特约监察员;
8.旅游局特约监察员;
9.国际粘土学会会员;
10.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员;
11.中国地质学会会员;
12.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关平在从事科研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和领域。主要表现在对于贯穿于整个沉积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现象进行理论研究,并将所获得的有关粘土矿物学和低温地球化学方面的成果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储集、环境变迁、以及工程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由于是边缘学科的综合交叉和结合,往往具有独到之处。将这些研究综合起来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在风化作用的研究上,重点研究了南极地区中国长城站附近的一个出露于地表的火山岩剖面和邻近的“西湖”里的沉积物。在该火山岩的接近地表部分发现了粘土矿物的新生作用,同时在该岩石的剖面上,发现从地表往下,其元素含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对比了本区岩石与“西湖”沉积物的元素含量后,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分异作用。这些结果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寒冻地区缺乏化学风化作用的观念。在随后的工作中,关平将岩石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变化与其岩土力学性质结合起来,首次探讨了风化壳的地球化学性质对其工程力学性质的控制作用,为在岩土工程学领域里运用地球化学手段对施工对象的风化程度及其力学性质的定量评价和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在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方面,关平提出了砂粒椭球体定量测量的理论模型,为利用砂粒的形态和空间分布来定量研究古水流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在利用微量元素和粘土矿物的特征探讨煤矸石的物源和沉积成因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三、在沉积物的成岩作用方面,关平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1.是重点研究了粘土矿物对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地球化学过程所起的催化作用,并首次发现了粘土矿物催化油气形成的地质证据。这终止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在油气形成的地质过程中是否存在催化作用的争论,打开了油气成因理论的新视野。
2.是系统研究了油气(特别是天然气)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为弄清油气形成的机理、示踪油气的来源、定量评价油气资源、预测油气的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手段。特别是提出了利用伴生碳酸盐矿物的同位素值定量计算资源量的数值模型,填补了生物气资源评价的空白。
3.是详细研究了沉积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岩石储集性的影响。尤其是对伊利石在成岩过程中的结晶学变化进行了精细的研究,并探讨了这种变化对砂岩储集性和相应的油气开发及油层保护方案的影响。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75天然气攻关项目子课题;
2.国家85天然气攻关项目子课题;
3.国家95天然气攻关项目子课题;
4.国家973天然气项目子课题;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6.柴达木、辽河、塔里木、大港、胜利、江汉等油田的科技攻关项目多项;
7.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开放课题一项。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英汉沉积学解释词典 作者:杨卫东、关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2.油气生成过程中的微粒质点矿物 作者:任垒夫 关平 出版专著: 地质出版社 1992
3.中国南极长城站地区地貌与沉积 谢又予等著(本人排名第四)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1993
发表论文:
1 全球古元古代碳同位素正异常的数据分析与成因评述 关平; 王颖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8-09-30
2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的油气充注成藏途径 何国源; 关平; 谭彦虎; 李元奎; 张文涛; 杜彬彬; 于红娇 沉积学报 2009-08-15
3 全球古元古代碳同位素正异常的数据分析与成因评述 关平; 王颖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9-20
4 塔北隆起西部火山岩储集层空间格架的地球物理响应 于红娇; 关平; 潘文庆; 田伟; 何国源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10-23
5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热液岩溶的特征及地质模型 潘文庆; 刘永福; Dickson J A D; 沈安江; 韩杰; 叶瑛; 高宏亮; 关平; 张丽娟; 郑兴平 沉积学报 2009-10-15
6 几种饱和脂肪酸及其盐的拉曼光谱研究 罗曼; 关平; 刘文汇; 刘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11-30
7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新思路 郑亚东; 莫午零; 张文涛; 关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02-23
8 江汉盆地白垩系储集层中硬石膏的成岩作用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熊金玉; 关平 ; 韩定坤; 张文涛; 王颖嘉; 罗曼; 李多丽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02-23
9 恒温时间对煤热解实验开放性的影响 伍天洪; 关平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02-10
10 利用红外光谱鉴别饱和脂肪酸及其盐 罗曼; 关平; 刘文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02-28
11 原油极性分离法及其对解释原油碳同位素特征的作用 季东; 关平; 肖玉雄; 廖永胜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06-10
12 天然气成藏过程的三元地球化学示踪体系 刘文汇; 陈孟晋; 关平; 郑建京; 金强; 李剑; 王万春; 胡国艺; 夏燕青; 张殿伟 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 2007-07-15
13 柴达木盆地油泉子储油构造分析 莫午零; 郑亚东; 张文涛; 关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06-30
14 江汉盆地白垩系渔洋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 关平; 张文涛; 吴雪松; 熊金玉 岩石学报 2006-08-15
15 含油气盆地成岩作用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前沿 李忠; 陈景山; 关平 岩石学报 2006-08-15
16 成岩作用的热力学分析及应用实例 张文涛; 关平; 熊金玉 自然科学进展 2007-09-15
17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丰度及地质意义 张英; 李剑; 张奎; 关平; 李谨; 王晓波 地质学报 2007-12-15
18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_3~1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 杜彬彬; 关平; 谭彦虎; 张文涛; 于红娇; 何国源 沉积学报 2007-12-15
19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第三系油源研究 何国源; 谭彦虎; 关平; 李元奎; 张文涛; 杜彬彬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08-10
20 热成因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的形成机制 关平 ; 伍天洪 沉积学报 2003-03-30
21 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关平 ; 刘文汇; 徐永昌; 黄第藩 自然科学进展 2003-07-25
22 钙质成岩作用对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影响 房殿勇; 赵泉鸿; 成鑫荣; 关平; 李洋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05-30
23 四川西部沉积物中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王玉斌; 关平; 刘文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7-20
24 作为碳酸盐岩中可能烃源物质的有机酸盐 伍天洪; 关平; 刘文汇 天然气工业 2005-06-30
25 中国油气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多丽; 关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7-20
26 阿尔金山南缘吐拉盆地侏罗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张志诚; 郭召杰; 关平; 张臣; 姜钦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7-20
27 云南中、小盆地低演化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徐永昌; 沈平; 郑建京; 刘文汇; 关平 科学通报 1999-04-23
28 未熟-低熟油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判识标志 徐水昌; 沈平; 刘文汇; 关平; 黄第藩 科学通报 2001-05-30
29 柴达木盆地东部生物气与有机酸地球化学研究 关平; 王大锐; 黄第藩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06-23
30 甲烷碳同位素分布数理模型的探讨 关平; 徐永昌; 刘文汇; 王大锐 科学通报 1997-12-23
31 阿尔金山南缘吐拉盆地侏罗系砂岩储集性特征 张志诚; 郭召杰; 关平; 张臣; 姜钦华 矿物岩石 1998-12-25
32 烃源岩有机质的不同赋存状态及定量估算 关平; 徐永昌; 刘文汇 科学通报 1998-07-23
33 用泥岩中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确定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剥蚀厚度 王大锐; 关平; 周翥虹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02-23
34 砂粒椭球体形态与空间方位测量法及其在南京象山群相分析上的应用 关平 ; 张磊 科学通报 1992-03-01
35 辽河盆地第三系成岩作用与有机质成熟作用的关系 关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9-04-02
36 成岩作用中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意义 关平 地球化学 1991-07-02
37 南极中国长城站地区西湖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行为与环境 谢又予; 关平; 杨绍晋; 陈冰如; 杨亦男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04-01
38 辽河盆地生物气的形成及其生成量的计算 关平; 王大锐; 吴铁生 科学通报 1991-12-27
39 复合气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体系研究 刘文汇; 关平; 张殿伟; 王晓锋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3-09-01
40 四川西部沉积物中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关平 ; 王玉斌 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4-09-01
41 恒温时间对煤热解实验开放性的影响 关平; 伍天洪 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 2006-09-01
42 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新思路——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在油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郑亚东; 关平; 莫午零; 张文涛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6-11-01
荣誉奖励:
1.1989 年,辽河油田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2.1991 年,北京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3.1992 年,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4.1994 年,北京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5.1994 年,青海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6.1995 年,青海石油管理局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7.2001 年,获北京大学安泰奖教金;
8.2002 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9.2003 年,被全院学生投票选为院“十佳教师”。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