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李海兵,1966年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8年7月 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研究实习员。
1992年10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6年10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1年10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2007年10月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实验室 主 任。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貌学。
研究方向:青藏高原巨型走滑断裂及高原变形作用;盆山动力学;古地震与现代地震地壳变形;地震与油气关系。
研究地域:青藏高原及邻区。
主要参加和负责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青藏专项以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21项科研项目,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共11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课题负责人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 项目负责人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 项目负责人2项。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基础研究工作项目 项目负责人2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海相前瞻性项目 专题负责人1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专题负责人2项。
论文专著:
任研究员以来(2001年以来),共发表论文100篇,SCI检索论文37篇。以第一作者(包括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7篇,与他人共同发表专著2部(第三、四作者)。完成研究报告2部。
1. 辽南地壳的收缩作用及伸展作用 许志琴 李海兵 王宗秀 李典致 地质论评 1991年 第03期
2. 北祁连走廊南山加里东俯冲杂岩增生地体及其动力学 许志琴 徐惠芬 张建新 李海兵 朱志直 曲景川 ... 地质学报 1994年 第01期
3. 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地震序列 乔秀夫 宋天锐 高林志 彭阳 李海兵 高劢 ... 地质学报 1994年 第01期
4. 辽南地壳韧性剪切变形中的分形及自组织 曾令森 李海兵 许志琴 地球学报 1996年 第03期
5.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白银地区的构造单元划分及韧性变形 张建新 许志琴 李海兵 高校地质学报 1996年 第02期
6. 辽南金州隆起区构造变形及流体作用 曾令森 李海兵 高校地质学报 1996年 第02期
7. 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从挤压到伸展造山机制的转换张建新 许志琴 李海兵 徐惠芬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 第03期
8. 华北地台震旦纪-早古生代地震节律 乔秀夫 李海兵 高林志 地学前缘 1997年 第Z2期
9. 剪切带中变斑晶的生长及包裹体痕迹的演化? 李海兵 曾令森 许志琴 地质科学 1997年 第02期
10. 北祁连加里东期俯冲-增生楔结构及动力学 张建新 许志琴 徐惠芬 李海兵 地质科学 1998年 第03期
11. 我国西部柴北缘地区发现榴辉岩 杨经绥 许志琴 李海兵 吴才来 崔军文 张建新 ... 科学通报 1998年 第14期
12. 大陆俯冲作用及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崛起 许志琴 杨经绥 姜枚 李海兵 地学前缘 1999年 第03期
13. 青藏高原北部鲸鱼湖地区中新世和更新世两期橄榄玄粗质系列火山岩 杨经绥 吴才来 史仁灯 李海兵 许志琴 孟繁聪 ... 岩石学报 2002年 第02期
14. 阿尔金断裂剪切过程中定向生长锆石的发现及其意义——来自于显微构造和锆石内部矿物包裹体的证据 李海兵 杨经绥 吴才来 宋述光 刘福来 史仁灯 ... 地质通报 2002年 第06期
15. 祁连南缘花岗岩和榴辉岩之间的关系:嗷唠山花岗岩SHRIMP锆石年龄证据 吴才来 Jone WOODEN 杨经绥 李海兵 TrevorIRELAND ... 地质学报 2002年 第01期
16. 中国西部祁连山南缘大型韧性左行走滑剪切带及其活动时限 许志琴 李海兵 陈文 吴才来 杨经绥 金小赤 ... 地质学报 2002年 第02期
17. 中国西北柴北缘两种不同类型榴辉岩 张建新 杨经绥 许志琴 万渝生 孟繁聪 李海兵 ... 地质学报 2002年 第03期
18. 阿尔金断裂两侧构造单元的对比及岩石圈剪切机制 许志琴 杨经绥 张建新 姜枚 李海兵 崔军文 ... 地质学报 1999年 第03期
19. 柴北缘榴辉岩的峰期和退变质年龄:来自U-Pb及Ar-Ar同位素测定的证据 张建新 杨经绥 许志琴 张泽明 陈文 李海兵 ... 地球化学 2000年 第03期
20. SPOT卫星影像在德尔尼铜矿区域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史仁灯 杨经绥 李海兵 王希斌 郑新华 中国区域地质 2000年 第04期
21. 青藏高原北缘火山岩中辉石岩包体研究 吴才来 杨经绥 李海兵 史仁灯 孟繁聪 地球学报 2001年 第01期
22. 阿尔金断裂带印支期走滑活动的地质及年代学证据 李海兵 杨经绥 许志琴 吴才来 万渝生 史仁灯 ... 科学通报 2001年 第16期
23. 柴达木山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 吴才来 杨经绥 J.Wooden J.G.Liou 李海兵 孟繁聪 ... 科学通报 2001年 第20期
24.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端冷湖花岗岩 吴才来 杨经绥 王志红 乔德武 李海兵 史仁灯 ... 中国区域地质 2001年 第01期
25. 阿尔金断裂带的形成时代——来自于同构造生长锆石U-Pb SHRIMP定年证据 李海兵 杨经绥 许志琴 吴才来 张建新 万渝生 ... 地质论评 2001年 第03期
26. 东昆仑山南缘大型转换挤压构造带和斜向俯冲作用 许志琴 李海兵 杨经绥 陈文 地质学报 2001年 第02期
27.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羌塘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及岩石圈剪切断层 许志琴 杨经绥 姜枚 袁学诚 李海兵 薛光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年 第S1期
28. 重新认识阿尔金断裂东段红柳峡火山岩的时代及构造意义 杨经绥 孟繁聪 张建新 李海兵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年 第S1期
29. 可可西里辉石岩包体矿物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吴才来 杨经绥 许志琴 李海兵 史仁灯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年 第S1期
30. 阿尔金走滑断陷盆地的确定及其与山脉的关系 李海兵 杨经绥 史仁灯 吴才来 P.Tapponnier 万渝生 ... 科学通报 2002年 第01期
31. 阿尔金榴辉岩中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 张建新 杨经绥 许志琴 孟繁聪 宋述光 李海兵 ... 科学通报 2002年 第03期
32. 是地震液化泄水成因,不是“渗流管”构造 乔秀夫 宋天锐 李海兵 科学通报 2002年 第14期
33. 苏北连云港地区蓝闪绿片岩相岩块的发现 邱海峻 许志琴 张建新 杨经绥 张泽明 李海兵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3年 第01期
34.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古特提斯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体系 杨经绥 许志琴 李海兵 史仁灯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年 第05期
35. 北阿尔金巴什考供盆地南缘花岗杂岩体特征及锆石SHRIMP定年 吴才来 杨经绥 姚尚志 曾令森 陈松永 李海兵 ... 岩石学报 2005年 第03期
36. 北阿尔金喀孜萨依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戚学祥 吴才来 李海兵 岩石学报 2005年 第03期
37. 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变质与同构造熔融作用——以中祁连地块宝库河韧性走滑剪切带为例 戚学祥 李海兵 张建新 蔡金郎 地质论评 2003年 第04期
38. 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的时限及机制 许志琴 杨经缓 吴才来 李海兵 张建新 戚学祥 ... 地质学报 2003年 第02期
39.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及折返机制 许志琴 张泽明 刘福来 杨经绥 李海兵 杨天南 ... 地质学报 2003年 第04期
40. 北祁连南缘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带糜棱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形成环境的响应 戚学祥 张建新 李海兵 印建平 李进文 蔡金郎 ... 现代地质 2004年 第01期
41. 青藏高原的地幔结构:地幔羽、地幔剪切带及岩石圈俯冲板片的拆沉 许志琴 姜枚 杨经绥 薛光琦 宿和平 李海兵 ... 地学前缘 2004年 第04期
42. 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的证据 李海兵 杨经绥 地学前缘 2004年 第04期
43. 北祁连南缘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带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戚学祥 张建新 李海兵 蔡金朗 地学前缘 2004年 第04期
44. 走滑断裂、“挤压性盆-山构造”与油气资源关系的探讨许志琴 曾令森 杨经绥 李海兵 姜枚 金之钧 ... 地球科学 2004年 第06期
45. 2001年东昆仑地震(Ms=8.1)不对称的同震地表破裂构造——单侧块体运动为主及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滑移的证据 李海兵 戚学祥 朱迎堂 杨经绥 Paul TAPPONNIER ... 地质学报 2004年 第05期
46. 混合岩中浅色体的有限迁移及其对变形分解的影响 曾令森 李海兵 许志琴 Jason B.SALEEBY 地质学报 2004年 第06期
47. 北阿尔金恰什坎萨依花岗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戚学祥 李海兵 吴才来 杨经绥 张建新 孟繁聪 ... 科学通报 2005年 第06期
48. 韧性剪切变形对岩石地球化学行为的制约——以北阿尔金巴什考供韧性剪切带为例 戚学祥 李海兵 吴才来 陈松永 地质通报 2005年 第03期
49. 印度/亚洲碰撞——南北向和东西向拆离构造与现代喜马拉雅造山机制再讨论 许志琴 杨经绥 戚学祥 崔军文 李海兵 陈方远 ... 地质通报 2006年 第Z1期
50. 青藏高原与大陆动力学——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高原隆升的深部驱动力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张建新 曾令森 姜枚 ... 中国地质 2006年 第02期
51. 喀喇昆仑断裂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李海兵 Franck Valli 许志琴 杨经绥 Paul ... 中国地质 2006年 第02期
52. 青藏高原北缘红柳峡富锆安山岩脉的成因:钙长石分离结晶作用和锆石的异常溶解 曾令森 杨经绥 李海兵 中国地质 2006年 第02期
53. 造山的高原——青藏高原巨型造山拼贴体和造山类型 许志琴 李海兵 杨经绥 地学前缘 2006年 第04期
54. 阿尔金断裂带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隆升的制约 李海兵 杨经绥 许志琴 孙知明 Paul TAPPONNIER ... 地学前缘 2006年 第04期
55. 走滑断裂对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的贡献及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之新思考 杨经绥 李海兵 地学前缘 2006年 第04期
56.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姚建新 地质学报 2006年 第12期
57. 层次分析法在工程岩体分类中的应用 杨泽平 李海兵 曾夏生 工程地质学报 2006年 第06期
58. 西昆仑康西瓦韧性走滑剪切带的两类剪切指向、形成时限及其构造意义 许志琴 戚学祥 杨经绥 嵇少丞 李海兵 陈方远 ... 地质通报 2007年 第10期
59. 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900km? 李海兵 许志琴 杨经绥 戚学祥 P.Tapponnier 地质通报 2007年 第10期
60.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的隆升特征——来自西昆仑山前盆地的沉积学证据 司家亮 李海兵 Laurie BARRIER Jerome VAN ... 地质通报 2007年 第10期
61.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 潘家伟 李海兵 Jerome Van Der Woerd ... 地质通报 2007年 第10期
62. 始新统—渐新统界线全球变冷事件在柴达木盆地中的记录 裴军令 孙知明 赵越 王喜生 李海兵 地质通报 2007年 第10期
63. 枕、球—枕构造:地层中的古地震记录 乔秀夫 李海兵 地质论评 2008年 第06期
64. 活动断裂的变形特征及其大地震复发周期的估算 李海兵 司家亮 潘家伟 邱祝礼 孙知明 裴军令 ... 地质通报 2008年 第12期
65. 汶川大地震同震新构造活动特征和地震破坏程度的初步调查与认识 付小方 侯立玮 文辉 李海兵 邹付戈 四川地质学报 2008年 第04期
66. 汶川地震(M_S 8.0)地表破裂及其同震右旋斜向逆冲作用 李海兵 付小方 Jér?me VAN DER WOERD ... 地质学报 2008年 第12期
67. 汶川地震和科学钻探 许志琴 李海兵 吴忠良 地质学报 2008年 第12期
68. 亚洲大陆逃逸构造与现今中国地震活动 嵇少丞 王茜 孙圣思 许志琴 李海兵 地质学报 2008年 第12期
69. 汶川大地震(M_S 8.0)同震变形作用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付小方 侯立玮 李海兵 王宗秀 邹付戈 地质学报 2008年 第12期
70. 新疆境内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早侏罗世走滑的古地震证据 乔秀夫 李海兵 王思恩 郭宪璞 司家亮 宗文明 ... 地质学报 2008年 第06期
7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地表破裂带的分布特征 李海兵 王宗秀 付小方 侯立玮 司家亮 邱祝礼 ... 中国地质 2008年 第05期
72. 卫星热红外异常——四川汶川Ms8.0级大地震的短临震兆 魏乐军 郭坚峰 蔡慧 李海兵 强祖基 地球学报 2008年 第05期
73. 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伴随的快速隆升作用:热年代学证据 李海兵 VALLI Franck ARNAUD Nicolas 陈松永 ... 岩石学报 2008年 第07期
74.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沉积岩古流向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确定及其构造意义裴军令 孙知明 李海兵 司家亮 潘家伟 刘静 ... 岩石学报 2008年 第07期
75. 普若岗日冰原西侧及念青唐古拉山西坡侧碛垄形态差异及气候构造成因 邱祝礼 李海兵 易朝路 傅平 董国成 陈华亮 ... 岩石学报 2008年 第07期
76.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孙知明 江万 裴军令 李海兵 岩石学报 2008年 第07期
荣誉奖励: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